正確的姿勢可能只有一個
但錯誤的姿勢卻五花八門
在之前我們了解了圓肩駝背、骨盆前傾、骨盆後傾、軍姿背等不良姿勢,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日常生活中同樣比較常見的錯誤姿勢——搖擺背。
何為搖擺背?
圖片來源:肌肉測試與功能:姿勢與疼痛
搖擺背的主要特徵是頭部前移,頸椎輕微拉長,胸椎弧度增加,下腰椎區域的屈曲增加(變平坦),同時骨盆後傾,髖關節過伸並伴隨著骨盆前移,膝關節過伸,踝關節保持在中立位或蹠屈位。
搖擺背中的搖擺主要指的是在腳不動的前提下,軀幹上部向後擺動,骨盆向前擺動。這也是它區別於平背姿勢的重要一點。
圖片來源:肌肉測試與功能:姿勢與疼痛
軍姿背也會伴有骨盆後傾、腰椎曲度變小和膝關節過伸的特徵,但是軍姿背並沒有存在骨盆前移的特點,且軍姿背最明顯的特徵是脊柱生理曲度變小或消失,而搖擺背的的脊柱後凸可延伸至整個上背部區域,兩者很容易分辨。
為什麼搖擺背姿勢中腰椎看上去前凸了呢?
在搖擺背姿勢中腰椎位置取決於胸椎向後移動的程度,胸腰椎的長曲線有時會被誤認為腰椎前凸,而實際情況是搖擺背並不存在加大腰椎前凸的情況。
搖擺背還有一個接地氣的名稱
——懶人姿勢
圖片來源:Pixabay
這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
當我們「葛優癱」時,肌肉偷懶,讓椅背和骶骨來分擔壓力;
當新手媽媽抱孩子時,想借骨盆前移來分擔寶寶的重量;
當我們久站時,保持脊柱和骨盆姿勢的肌肉也會偷懶。
這些不良姿勢帶來的是肌肉失衡問題
當我們人體保持正確姿勢時,附著在脊柱和骨盆周圍的肌肉會將其維持在一個理想的位置。但是長期不良姿勢會導致身體肌肉出現問題。搖擺背體現的是髖關節屈肌,腹肌下部,尤其是腹外斜肌,上背伸肌,頸屈肌延長而肌力不足,而髖伸肌膕繩肌,腹內斜肌,腹直肌上部纖維短縮且緊張。
搖擺背有什麼危害呢?
人體處於正確姿勢時,身體的肌肉和骨骼處於平衡狀態,在此狀態下肌肉和關節才能發揮最有效的功能。而骨盆作為承上啟下的中心環節,它的位置是決定姿勢排列好壞的關鍵點。在搖擺背姿勢中骨盆後傾,骨盆位置前移,上會影響脊柱的穩定,下會造成下肢生物力線的改變,帶來各種姿勢性疼痛。
1、搖擺背姿勢會造成頸椎拉長,胸椎後凸,腰椎變平,改變了脊柱原有的生理曲度,既削弱了脊柱維持重心,吸收震蕩的功能,還會造成脊柱周圍肌肉的勞損,導致脊柱失穩,引發脊柱發生退行性改變,帶來頸肩痛和腰背痛。
2、髖關節是骨盆的旋轉軸心,搖擺背姿勢中的髖關節過伸會限制髖關節的活動,造成骨盆代償,同時髖、膝、踝關節是一個整體的下肢動力鏈,近端的髖關節過伸可能會導致膝、踝關節功能的改變,增加關節受傷的風險。
3、搖擺背姿勢中膕繩肌緊張,膝關節過伸,而膕繩肌的拮抗肌股四頭肌被過度拉伸,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勞損,造成膝關節不穩,引發膝關節疼痛。
如何來矯正搖擺背姿勢呢?
靠牆站立
動作要領:全身腳跟、小腿、臀部、肩胛骨、後腦勺都要貼住牆壁。後腦勺貼牆,下巴保持水平,頭部稍微往後傾斜;肩胛骨緊貼牆面,兩肩同高呈水平線。
腹直肌、內斜肌拉伸
動作要領:將背部靠於瑞士球上,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後伸,儘量碰到地面。降低臀部,向上拉伸腹部,保持30s,然後放鬆。
膕繩肌拉伸
動作要領:動作要領:仰臥位,一條腿伸直,腳掌貼於牆面。另一條腿彎曲膝蓋,將彈力帶放置在腳掌前側,逐漸抬離地面90°,藉助彈力帶緩慢進行屈膝蹬腿運動,左右腿各練習5分鐘。
頸深屈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平視前方,並完全放鬆。此時頭部會自然前凸;緩慢且平穩地向後移動頭部,直到不能再向後為止。在做這個動作時,不要將下巴翹起,保持平視前方,不要讓頭部向後傾斜,也不要向上看。
側平板支撐
動作要領:單手撐住身體,肘部和肩膀在一條直線上,腹部、腰部持續保持緊張,臀部儘可能收緊。
仰臥對側肘膝靠攏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手輕託頭部,腹部用力將胸椎部抬離地面,同時雙腿抬起,一腿屈膝一腿伸直,上半身向屈腿方向旋轉,肘部接觸腿部彎曲側膝蓋,完成一側交替另一側。注意尾骨緊貼地面,雙腳在同一高度。
高抬腿訓練
動作要領:身體直立,雙腳與肩同寬,將右膝抬起至腰部高度,左臂向前擺動,右臂向後擺動,雙腿交替重複動作。
仰臥交替抬腿訓練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雙腿伸直,交替抬高,注意要從髖關節而不是膝蓋開始擺動腿,避免雙腿同時抬起,以免增加腹肌張力。
搖擺背這個「懶人」姿勢是我們「凹」出來的,除了矯正訓練,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否則,即使每天鍛鍊也於事無補。
【本文參考文獻】
[美]弗洛倫斯·彼得森·肯德爾等著;韓甲主譯.肌肉測試與功能:姿勢與疼痛[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9:72,,227.
王雪強,陳佩傑.腰痛常見不良姿勢及其運動療法[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4,20(10):748.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