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迫於生計程勇鋌而走險賣藥,經歷了賣藥—停藥—再次賣藥的過程,最終因非法賣藥被抓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與徐崢飾演的印度神油小商販「程勇」不同,現實生活中的陸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他的父親為了給兒子攢醫藥費出車禍去世。針對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的正版格列衛藥品每盒售價23500元人民幣,程勇發現了印度仿製藥只需3000元,自發的為有病友代購仿製藥。最終被捕獲,但經過審查,程勇被無罪釋放。而劇中的「程勇」在最初是為了賺錢而賣藥,此點需澄清,避免讀者對此事件產生誤解。
劇中的程勇更貼近於通過觀眾的角度走進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世界,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法深切體會患者無力支付高昂費用的絕望,也無法領會為了活著他們可以有多麼強大的求生意志。但我們在程勇的視線裡看到了他們絕望悲哀的生命。
當情和法成為取其一的兩難境地,我們該如何抉擇?
①我做不出選擇,我只能盡力的讓你們活著
程勇失去了收入,他交不起房租,他只能想辦法賺錢。當有人找到程勇賣假藥時,他猶豫之後答應了,仿製品藥效相似、價格低廉的優勢讓程勇快速的賺到了甜頭,但由於警察的打擊力度的加大,程勇為了家人選擇及時收手,維繫在程勇手上的生命失去了供應的藥,只能等死,所以最後他重新賣藥,虧本賣藥。
如果說開始的賣藥是利益的驅動,那麼後來的虧本救人對程勇而言也是一種救贖。通過賣仿製藥賺取的錢讓程勇產生負罪感,呂受益因為失去藥物供給最後死去的一幕也刺痛了程勇的心,法律容不下走私,情容下了。程勇無法容忍自己犯罪,卻又放不下那一群等待著救命藥的病患,所以最後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後路。
人性是可悲的。在程勇放棄後難道沒有人能代替他了嗎?呂受益他大可以再找人去買藥。可是,不是誰都願意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的,他們只會等待救贖,等待有個好心人能夠拯救,就像程勇一樣。誰都可以是藥神,但不是誰都會當藥神。
②法律錯了麼?還是……
當我們的心中的天平朝著弱者傾斜時,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冰冷。
曹斌:這案子我辦不了。局長:法大於情的事情你見的還少嗎?我們作為執法者,就應該站在法律這一邊!
這件事上,沒有對錯之分。作為理智的一方,有必要用切實的手段維護平定。劇中的事件是無奈,是悲哀,我們無法改變藥的價格,也無法理直氣壯的說,你做的是好事,不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真正該被批判的是這不合理的治療費。
③如何用有限的能力改變不合理的錯誤
電影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有一個共性,認命。
程勇明知賣「假藥」是非法的,可他還是做了;呂受益明知未到盡頭,可在程勇停止賣藥後他就像失去生命一般不再掙扎,其他的角色也是一樣。因為疾病而聚在一起的人,將所有希望寄托在程勇身上,失去程勇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機會。
電影呈現出的效果總是極端的。我們總有機會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影響、去告知周圍的人,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幫助。慢粒白血病患者人數的龐大足以引起社會的輿論,可他們沒有,匍匐在黑暗中,卻始終不記得自己就是能夠改變現狀的人。
誰也不是救世主,我不是藥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藥神」,每個人都有選擇直面難題的機會,只是看你願不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