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圖源:央視財經報導截圖
直播帶貨狂熱,在給消費者帶來購物新體驗的同時,各種問題和亂象也不少。
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了一個製售仿冒品牌化妝品的團夥,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些化妝品的貨源來自廣州白雲區的一美妝城。
根據警方蹲點式調查一個月後發現,這些上遊的供應商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向外運送包裝好的化妝品,並且規模非常大。
警方搜查出假冒香奈兒、阿瑪尼等品牌口紅,現場初步統計,各種假冒品牌口紅數量多達15000多支,粉底液有四五千支,而且在倉庫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包裝盒和標籤。
調查發現,這些假冒商品主要流向網絡直播帶貨銷售個體和小化妝品店。
在行業迎來風口發展時,總會有人渾水摸魚,這些場景何其相似,十年以前的淘寶假貨泛濫,五年前的微商人頭竄動,如今直播時代的人生百態,總有人會為了追求快錢而無視法律底線。
另有網友更關心的是,帶貨的主播是誰?平臺有哪些?有多少這樣的假冒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到達消費者手中。
2020年直播帶貨的熱潮席捲中國電商行業。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電商直播有1000多萬場,截至3月,中國觀看網購直播的人有5.6億,比去年(2019年)6月增加了1.26億。
用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和零售業務負責人Daniel Zipser的觀點來說,就是直播已經把中國零售業帶入了一個新階段。
另一家世界知名諮詢公司貝恩在一份報告中也表示,隨著智能化手機的升級和寬帶網際網路的滲透,直播網購正成為中國數字購物生態系統發展的縮影。
在直播帶貨中,美妝是僅次於服裝的第二大帶貨品類,國內外各大美妝品牌都紛紛開啟直播帶貨,最近香港兩大美妝零售企業莎莎、卓悅也開始了直播帶貨。
可見直播帶貨對化妝品品牌和化妝品零售企業的吸引力有多大,這也讓不法商家、企業和個人躁動起來,利用非法手段謀利。
這次央視財經報導的假冒化妝品案件只是直播帶貨混亂市場的一個最新典型案例。
直播帶貨在火爆發展的同時,對行業監管、整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要確保直播帶貨未來良性可持續發展,行業監管和規範是首要和關鍵一環。
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起草的《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等首部直播帶貨全國性行業標準規範已經在7月開始執行。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結束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擬建立一個整治網絡平臺責任落實不到位、商品經營者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網絡主播虛假宣傳等問題的長效機制。
直播帶貨的平臺、主播的種類、角色不同,徵求意見稿也採取了分類監管的思路。
除了監管政策發揮效用外,網絡直播平臺的規範管理也同樣至關重要。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上述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第一條監管舉措就是關於網絡平臺的法律責任。
有觀點分析認為,抖音、快手等平臺可能會被監管定性為電商平臺。
各大直播電商平臺也都制定和完善各自的直播帶貨規定。平臺的責任,以及對直播帶貨主播的管理,以及直播帶貨相應的整個流程的管理及維護都很重要。
消費者作為直播帶貨的最後環節,消費者在直播購物時要主動辨別直播產品和品牌的真假,切莫只考慮低價而忽視了質量,杜絕購買假冒偽劣產品,發現假冒偽劣產品時要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直播帶貨在發展中不斷規範,相信通過監管機構的監管、平臺的規範管理、電商主播誠信直播、消費者理性消費,就能讓整個行業發展更規範,走得更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