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丨劉冀然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江浙滬不相信郵費。三亞人民沒買過雪地靴,自動駕駛圈沒有端午節。
就在大家享受端午節小長假的三天裡,自動駕駛圈卻沒閒著,連爆三樁大事件,分別是:
6月25日,Zoox被亞馬遜併購,併購額逾10億美元。
6月25日,Waymo與沃爾沃達成L4級自動駕駛戰略合作。
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落地上海嘉定。
過去吃瓜的群眾,這回應景吃著粽子瞧熱鬧,但千萬別以為三個事件都是喜訊——看似都是好消息,但箇中滋味大相逕庭。
Zoox:虧不虧分怎麼算 但將淪為打工仔
別光顧著感嘆「10多億美元可是個大數字」,Zoox的估值先了解一下。早在2018年的融資後,Zoox就已有了32億美元的身價估值。無論是早前傳聞的12億美元、11億美元,還是最終模稜兩可的「逾10億美元」描述,亞馬遜真的是撿了個大便宜。
Zoox作為自動駕駛界的「融資王」,騰訊、IDG都是它的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量將近10億美元。融資10億美元,估值32億美元,賣身卻只賣10億美元,怎麼看Zoox都是血虧,充其量是個保本。
當然Zoox也不傻,如此「賤賣」也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背靠全球第一大網購平臺亞馬遜,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場景不再迷惑;比如改姓亞馬遜之後,在日漸低迷的資本市場中有了更加穩定的資金來源;再比如早期投資者可以清盤退出以獲得豐厚盈利,核心技術團隊也能收穫可觀的經濟回報。當然,這樁併購對於融資後期才進入Zoox的資方而言,並不友善。
往錢看,Zoox可能不太虧;往權看,Zoox卻將從自由身淪落為打工仔。
像極了蘋果收購drive.ai,亞馬遜收購Zoox也意味著被收購者成為實打實的「技術提供者」,而且要在技術發展方向上做到指哪打哪,說白了就是「招聘式收購」,從亞馬遜的現有業務來看,Zoox極有可能轉舵至專門研究物流卡車和末端配送機器人。
從領導者到聽人差遣的身份轉變,不知Zoox有沒有做好準備。
Waymo:遠水不解近渴 好在我不渴
FCA和捷豹路虎是Waymo的早期合作者,但它們只承擔了代工廠的角色;去年6月又傳出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與Waymo牽手的消息,但雙方僅在法國、日本地區開展出行服務合作,並不涉及車輛的市場投放。
沃爾沃是第四個跟Waymo牽手的合作夥伴,並且合作類型有所轉變——不再代工,也不只談出行,這一次Waymo將成為Polestar和領克品牌車輛L4及自動駕駛的技術供應方。
在新四化階段的汽車行業競爭中,自動駕駛的先進性頗為重要,尤其是對於強調安全屬性的沃爾沃品牌而言。所以,能跟自動駕駛圈的領頭羊Waymo掛上鉤,沃爾沃算是如魚得水。在首批Polestar 2由中國運抵歐洲準備交付的檔口,這也算是雙喜臨門。
但對於Waymo來說,在L4級自動駕駛上找到合作夥伴,卻有些遠水不解近渴的意味。畢竟在法規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主機廠並不敢貿然將裝載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推向市場,此般合作究竟何年何月能讓Waymo有實際進帳仍是個謎。所以,雙方的試探性合作極有可能還是從無人駕駛出行層面開始。
當然,作為全球最早入市、最先進、最成功、最不愁融資與合作的自動駕駛出行品牌,Waymo One車隊每個月都有近萬個訂單入帳,所以遠水不解近渴並無大礙,因為Waymo現在並不渴。
滴滴:是裡程碑更是秀肌肉 融資才是正事兒
前有百度、高德,後有滴滴,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內,國內自動駕駛圈的三大頭部企業扎堆兒投放了Robotaxi服務。
滴滴這波營銷尤為給力——在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上線上海嘉定的當天,央視新聞也對此做了詳盡的直播報導。不過,滴滴開展的服務僅在固定區域內運營,訂單數量和服務時間有限,且隨車配有安全員、測試員,央視直播畫面中安全員也曾多次接管方向盤。
即便如此,此次Robotaxi的試運營對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的商業化而言,絕對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但考慮到L4級自動駕駛的全面商業化還不具備成熟條件,滴滴這波操作在營銷端秀肌肉的味道更濃烈一些。
為啥搞營銷、秀肌肉?為了融資唄!
自打2019年7月孟醒加入滴滴沃芽(滴滴旗下專營自動駕駛業務的子公司)後,分拆自動駕駛業務以謀求更高估值、獲得更多融資的工作,一直在努力推進中。近期獲得了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額,由軟銀領投,這是軟銀投給滴滴的第四筆錢,考慮到疫情對於滴滴主營的網約車業務的嚴重影響,這筆錢真的算是雪中送炭。通過對比此前提到的Zoox多年來的總融資額(10億美元)不難發現,5億美元也確實算是自動駕駛圈中的一筆巨款了。
一筆融資的到位,是下一場估值運動的開始。滴滴顯然深諳此理,造勢繼續——不同於此前僅限於路試數據收集和算法迭代的紙上談兵,這一次,滴滴自動駕駛商業化真的已經在「路」上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