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二三十年間,南院門地帶商業輻輳、鼎盛繁華,其間誕生了西安歷史上第一家照相館——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這家照相館曾服務過慈禧太后及諸多政要,當年可謂名噪古城。
清末羅慶雲照相館徽標
羅慶雲影社鋼印
開西安照相館之先河
陝西早期的攝影活動都集中在西安,據考證,1894年,廣東人羅棟材在南院門正街與蘆蕩巷交叉口東南角租賃了店面,經翻修內飾後,掛出了「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的招牌。據了解,店名中的「慶雲」二字出自《楚辭》「貞枝抑兮枯槁,枉車登兮慶雲」,有「吉慶尊顯」的含義。「羅慶雲」簡單好記,直白又不失韻味,從中不難看出羅老闆商道之精明。開業時,鄉音不改的羅老闆操著不熟練的陝西官話與來賓交談,有人取笑他,羅老闆對此滿不在乎。
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共有臨街門面5間,分樓上樓下兩層,裝飾典雅,非常亮眼,成為南院門商圈中的一道風景。照相館透明的玻璃隔扇上掛著他本人拍攝的成品照片,有婉約的江南小橋流水,有雄壯的西部長河落日,還有扮相清麗的戲裝人物,景物的還原和人物細節的再現都堪稱完美。那時西安城百姓僅知手工畫像,在看到這些照片後嘖嘖稱奇,還一度將其稱為「攝魂幻術」。此照相館可謂開了西安照相館之先河。
為慈禧太后及政要照相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兵鋒直指京師,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至西安。慈禧等人起初住在南院門的總督衙門,但覺著房間少,空間小,裝飾陳設過於簡陋,後又遷居北院門的巡撫衙門。兩宮在此住了一年多,西安一度成為大清王朝的中心。雖處國難時期,但慈禧太后仍保留著在北京皇宮的一切排場和用度,吃喝玩樂自不用說,難得她還喜歡拍照。當時西安城內,僅有南院門羅慶雲這一家照相館,給慈禧拍照的差事自然就落在了羅老闆身上。
羅老闆行遍大江南北,拍過照片無數張,鏡頭中不乏督撫大臣、商賈豪門……但說到給慈禧太后拍照,這在大清算是頂了天了,他做夢也不敢想。百餘年後的今天,我們很難知道慈禧在羅慶雲拍了哪些照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此後的業務真是如日中天。當時,各大錢莊掌柜、各字號裡的相公,還有高門大戶每逢老人過壽、婚喪嫁娶等,統統要找羅老闆照相,館裡忙得不可開交。時至民國,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的生意依然紅火,就連陝西都督張鳳翽,以及馮玉祥、宋哲元等政要都要專程來此拍攝標準照。
兩張舊照見證過往
作為西安最早的照相館,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歷經變遷,傳世照片已鳳毛麟角。筆者有幸收藏有兩張該照相館拍攝的舊照,一張攝於1910年左右,另一張攝於1953年。
拍攝於1910年清末的這張照片已經泛黃,畫面中3位40歲上下的男子正襟危坐,長袍馬褂,疙瘩紐扣,頭戴瓜稜形圓頂帽。照片雖經歷時光磨洗,但人物清晰,綢質衣衫仍光鮮可鑑。透過這張照片,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年羅慶雲照相館內景:地上鋪著印著幾何紋樣的地毯,牆上掛著大型布景,繪有遠山、湖面、樹木、花草、亭臺等景物,布景兩旁垂著紋飾繁複厚重的帷幔,增加了景深和立體感;照相館地毯上擺放著兩個四方瓷花盆,盆側描繪有花鳥、詩文,從盆中怒放的菊花推測,照片拍攝季節應為秋天,這點從畫面中人物頸部層疊著四五件衣衫的衣領也可以得到印證。照片正面印著回字邊框,右下角有一枚圓形徽標,主圖案是地球,刻畫著經緯線,居中分三行寫著「廣東羅慶雲照相,西安南院門」,外圍環繞一圈綬帶。
清末羅慶雲照相館拍攝的人物照片
1953年所攝的照片右下角有兩行鋼印,印文為「羅慶雲影社,西安南院門」,兩邊各有一顆五角星。
據了解,1956年西安照相業劃分為4個中心店,為使網點合理分布,集中在城牆內的大店被陸續遷出。其間,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遷至南關正街73號,起初叫「公私合營羅慶雲照相館」,後資方易主,改為「新影照相館」。自此,羅慶雲照相館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漸漸被遺忘。
兩張老照片,相隔數十年,鮮明的時代特徵,見證了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的過往。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請關注我們】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晚報微報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西晚影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