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西安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的鴻門遺址。楚漢爭霸時期的鴻門宴就發生在這裡,驪山雨水衝刷成溝,出口處的形狀似門而得名鴻門。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臨潼縣的城牆。臨潼歷史悠久,是周、秦、漢、唐時的京畿地區,城內東西各有臨河與潼河,北宋年間將原名昭應縣改為臨潼縣。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臨潼的華清宮。始建於唐初,是唐王朝的一座別宮,位於驪山下又稱驪宮,清朝初期重修。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尤其在華清宮的故事名傳千古。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臨潼灞水上的灞橋。春秋時期秦穆公始建橋,後歷代多有重建移建,圖中為清道光年間重修。此橋是古代長安的重要通道,橋畔栽有柳樹,並設驛站。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與大雁塔遙遙相對,因形制相仿而稱為小雁塔,後世遇到地震部分損毀而多次修復,而主體仍是唐時建築。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長安縣(今西安市)的街道。位於城樓的東門附近,道路以石鋪就,兩側店鋪高大,一派古都莊重氣度。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西安碑林。唐文宗在位期間為弘揚儒家文化,於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將儒家經書刻成《開城石經》114塊,供天下抄錄校準。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西安的陝西圖書館。成立於1909年,當時還兼管《附設藝術陳列館》和西安碑林。圓拱門旁掛有標牌《陝西圖書館閱報處》,《美華照相館》的商業招牌。
1932年的陝西西安,圖為長安城內的大雁塔。為玄奘法師主持修建,用於保存從天竺取回的佛教經書,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