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料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早已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也到了真正拼實力的時候。在這階段的競爭中,不光是中小品牌被洗牌,即使是一些曾經名列前茅的也開始掉隊,比如銀鷺除了花生牛奶和八寶粥,始終無法再出爆款,六個核桃一直也沒能突破100億的銷售額。當然,也有越做越好的,比如前段時間,瓶裝水第一品牌農夫山泉提交了上市申請,2019年銷售額竟然高達240億,一個賣水的公司超過了很多實體製造行業的公司。
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品牌,曾是果汁細分類別第一品牌,就連可口可樂都巨頭都模仿推出類似的飲料,它就是匯源。公開資料顯示,匯源於1992年在山東沂蒙山區,94年搬到了北京,開始了全國擴張之路,到2000年銷售額就破了10億,稱霸整個果汁飲料市場,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到2007年成功在香港上市。2008年可口可樂179億港元收購失敗後,就開始走下坡路,接著是連著6年虧損,負債超110億。創始人朱新禮資產被凍結,還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令人嘆息不已。
匯源創始人朱新禮,是一個做生意的能手,改革開放剛開始,他就承包了一輛汽車跑運輸,成為了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到1982年,就賺到了5萬元,屬於絕對的大富豪。不過,賺到錢的朱新禮沒有忘記仍然生活貧困的村民,他當上了村主任,帶領村民致富,先後創辦了27家村辦企業,到1986年,村裡就有400多個萬元戶。如果繼續做下去,朱新禮很可能將村子打造成媲美華西村的天下第一村。
朱新禮的能力獲得了上級的認可,他被調入到縣裡,擔任了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隨著下海創業浪潮來襲,朱新禮於1992年創立了匯源集團,主要做果肉飲料。
匯源的成功可以總結為兩點,一個是朱新禮的魄力,村裡第一個萬元戶,92年下海承包虧損千萬,負債450萬工廠,這是一筆巨資。後來不懂外語的朱新禮,帶著煎餅勇闖國外展會,欠下大訂單。一年利潤不過五六千萬,卻砸7000萬投央視廣告。那個年代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另一個是眼光和機遇,90年代,中國果汁市場一片空白,特別是100%純果汁,朱新禮率先進入,如魚得水,發展特別快。那些年,匯源每年以100%-200%的速度增長。說白了,當時幾乎沒有對手。
很多人將匯源的失敗歸結於2008年,可口可樂179億港元收購案被否。當時,朱新禮確實投入了很多資金,布局農業的上遊產業。不過,並不是這樣的投入導致匯源走下坡路,實際上,匯源並不缺錢,即使沒有可口可樂的179億,仍然能拿到不少資金。匯源先後獲得獲淡馬錫1.5億美元投資,中泛控股3.893億港元入股,中國農業銀行80億元授信,根本就不缺錢。
匯源失敗在於三個方面,除了匯源果汁,沒有拿得出的產品。其實匯源產品並不少,有80多款,但很多人基本上只知道匯源果汁。如今,匯源市場基本都在北方,在南方很多地方都已經不見匯源的蹤影。另外,競爭對手太過強大,如今,可口可樂在2004年推出了美汁源品牌,其產品果粒橙大獲成功,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還有統一旗下的鮮橙多。統一還曾入股過匯源,而可口可樂曾想收購匯源。
當然,最大的問題來自公司內部,也就是管理上。匯源是一家家族氣息很濃厚的企業。朱新禮的女兒,兄弟,親戚等等一直佔據著各個重要的崗位。朱新禮曾想改革,外聘了不少高管,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2019年,傳出天地壹號將以36億元收購匯源60%的股份,但最後又夭折了。如今,已經68歲的朱新禮,面對企業的衰退,也是無能為力。
兩次賣身失敗,企業經營不行,雖然朱新禮父女早已套現不少,但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一個國貨品牌,就這樣衰落了,實在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