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人種:當白種人遇到黃種人

2021-02-13 國家地理中文網

點擊上方「華夏地理」,精彩內容看不停!

編者按: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數民族的男人們,高鼻深目,顴寬眼大,鬚髮濃密,儼然歐羅巴人種;而少女們則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鼻梁尖挺,眼睛又大又深,撲閃著長長的睫毛,仿佛歐美街頭的美女。他們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他們是絲綢之路遺留下的「遺產」。

撰文:蕭春雷

攝影:陳新宇

  當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新疆的時候,我很好奇當地民族的長相。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一個個高鼻深目,顴寬眼大,鬚髮濃密,儼然歐羅巴人種。街上走過的戴頭巾的維吾爾族少女,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鼻梁尖挺,眼睛又大又深,撲閃著長長的睫毛,仿佛歐美街頭的美女;一旦結婚生子,頓時變得臃腫壯碩,毫無腰身。心裡生出一個疑問:新疆的古代居民,到底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








  除了烏孫,另外幾個遊牧民族,例如塞人、月氏,多數學者都認為屬於歐羅巴人種。想到烏孫和月氏曾在河西走廊放牧,覺得不可思議,這意味著歐洲人種一度東進到甘肅的武威地區,才被匈奴人打跑。那麼,匈奴是什麼種族呢?遺憾的是,漢文古籍裡沒有描述匈奴人的相貌,王國維根據《晉書》關於羯胡——匈奴後裔——的描述,認為匈奴人長得深目、高鼻、多須,無疑屬於歐羅巴人種;但是黃文弼根據鹹陽霍去病墓前馬踏匈奴石雕的刻畫,卻認為匈奴人「面闊多須髯、唇厚、目小、其眼瞼作三角形」,應屬於蒙古人種。直到今天,兩派依然爭論不休,還新增了一派,認為匈奴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雜。








  西域古代居民的種族,似乎是歷史之謎。僅憑片言隻語的民族史料進行研究,確定2000多年前一群人的生物學特徵,的確充滿風險,不免見仁見智。結果是,中國學者多看見了他們的黃種人屬性。呂思勉在《中國民族史》中說:「蔥嶺以東,以黃人為主。蔥嶺以西,以白人為主。」黃文弼在《漢西域諸國之分布及其種族特點》中表示:「在漢代西域人從其體質及分布區域,主要不是雅利安人,而為東方種族。」安作璋的《兩漢與西域關係史》亦說:大沙漠以南的樓蘭、莎車等十餘國,主要為氐羌系;大沙漠北的疏勒、胡狐等十餘國,主要為原始的蒙古種——那麼都是黃種人啦。廈門大學的人類學家林惠祥先生是罕見的例外,他在《中國民族史》中主張,至少兩千年前,新疆境內是「白種人的天下」。







  可想而知,歐美學者多持相反的觀點。英國人斯坦因在樓蘭遺址挖掘到一些死者骸骨,發現他們是長頭型、鷹鉤鼻、髮捲曲,判斷屬於西方阿爾賓人種。西方探險家帶走了一些骸骨,供歐洲學者進行種族人類學鑑定,得出的結論多為歐洲人種,或歐洲人種與蒙古人種的過渡類型。日本學者羽田亨寫於1947年的《西域文化史》說:「關於天山南路的民族,由於對該地進行發掘所得語言、繪畫、骨骼、頭蓋骨等材料的研究,至遲在公元前後主要是雅利安種族所居住,這是沒有疑問的。」








  幸運的是,塔裡木盆地炎熱乾燥,考古學家們經常發掘到保存完好的乾屍,例如1980年出土的「樓蘭美女」,雖然過了3800年,面目依然栩栩如生,已被確認屬於歐羅巴人種。吐魯番地區特別適合自然保存乾屍,這裡的氣候異常乾熱,微生物難以存活,不必像埃及人那樣去除內臟,死者的全身器官會迅速脫水萎縮,完整地保存下來。吐魯番博物館的乾屍展品之多,讓人誤以為是乾屍博物館,講解人員說,還有三四百具館藏沒有展出——我開玩笑說足以影響吐魯番的人口結構了。印象最深的是洋海古墓出土的一位薩滿巫師,側臥屈膝,佩戴了很多飾物,看上去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徵。








  上世紀70年代後,中國學者開始對新疆各地出土的遺骸進行體質人類學研究,成就斐然。如今學術界公認,新疆史前居民主要為西方來的歐羅巴種,幾乎遍布全疆;東方來的蒙古利亞種較少,只在東部哈密盆地佔有優勢;另外還有這兩大人種的混雜型。哈密地區是這兩大人種接觸和融合的地方。人類學家韓康信先生在《新疆古代居民種族人類學研究》中說:「可能至少在漢代以前,東、西方人種在新疆境內存在反向滲入,但相比之下,蒙古人種向西的滲入比較零碎,不如西方人種成分的東進活躍。」








  歐羅巴人是分批多次進入新疆的。據張全超、崔銀秋的《新疆地區古代居民的人種地理變遷》一文描述,約距今3000年前,最早的古歐洲人類型就推進到東部的羅布泊附近,並滲透到哈密地區,與東來的蒙古人種居民發生了融合,焉不拉克墓葬就是這時的產物,墓主包括了兩個種系。幾百年後,歐洲人種的地中海支類型、中亞兩河類型,也先後從中亞進入新疆,與早先的居民混合。他們的結論是:「在先秦時期的新疆地區,歐洲人種的東進規模與數量要遠遠超過蒙古人種西進的規模和數量,但歐洲人種的東進勢頭卻始終未超過新疆東部地區。」我覺得,後面這句話有些武斷,《史記》和《漢書》不是記載烏孫和月氏東進到河西走廊了嗎?








  種族大遷徙是新疆近三四千年來的歷史主題。一方面是歐羅巴人種東進,另一方面是蒙古利亞人種西遷,這兩大人種於3000年前在東天山地區相遇,發生了融合。從史前的情況看,歐洲人種東進比較活躍;但是近2000年的歷史時期,形勢逆轉,蒙古人種的西進比較活躍。種族遷徙就是文明的遷徙,天山地區因此成為東西方文明的薈萃之地。

註:本文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蒙古人屬於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過渡人種嗎?
    (又稱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肯定是受到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的震撼,德國人類學家布魯門巴赫將人類分為五個人種:高加索人種(白種)、蒙古人種(黃種)、馬來亞人種(棕種)、衣索比亞人種(黑種)。阿美利加人種(紅種),其中首次將黃種人稱為「蒙古人」,這也是「蒙古人種」這一名詞的由來。儘管這一名詞無法涵蓋黃種人龐大的膚色群,但因為約定俗成的原因,此後人們就習慣於把所有黃色人種稱為「蒙古人種"了。
  • 美國網友熱議: 中國人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他們知道黃種人是歧視嗎?
    也許幾十年後,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會有一大堆西方學者把中國人從黃種人中請出來,歸入高貴的白種人之列。5、其實黃種人的劃分已經被中國人接受了,他們也樂於自稱是黃種人,還把黃種人與黃土地聯繫起來。但日本人拒絕接受黃種人的叫法,他們也拒絕接受西方的種族劃分方法,所以日本人從來不說自己是什麼人種。這就是中日之間的差別。6、為什麼中國人要接受「黃種人」這個明顯有歧視意味的概念呢?我想這和中國近代以來的衰落有關,他們傾向於屈從於西方的學術,現代中國很多學術概念都受西方影響。
  • 印度人是棕色人種嗎?東亞的棕色人種為什麼會被黃種人取代?
    人種並不是根據膚色劃分的,而是根據基因劃分的,膚色不是唯一的依據。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人的皮膚比較黑,但卻被劃為白種人。(棕色人種明星)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印度人其實皮膚不白,但為什麼還被認為是白種人?》比較詳細的說明了這個問題。世界上有棕色人種,但印度人不是棕色人種,東南亞的馬來人也不是棕色人種。什麼是棕色人種?
  • 自己作為黃種人的康有為,為什麼主張把國人全部改造成白種人?
    在此期間與眾多西方白種人交流,並且當時世界都屈服在白種人的腳下,所以有的人便認為白種人才是最優秀的民族。 由於晚清以來中國不斷地戰敗,康有為甚至認為黃種人沒救了,這是一個劣等民族。要想變強,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人種改造,把黃種人變成白種人。
  • 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三者的身體素質有多大差距?
    我們中國人被稱為黃種人,號稱「炎黃子孫」,除了黃皮膚的人以外,還有黑種人,白種人。根據近些年的人口統計來看,地球上70多億人,白種人是現在佔比最高的,其次是黃種人,最低的是黑種人。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這三種膚色的人有哪些不同!
  • 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不同人種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逐漸形成了當地特有的人種,比如:非洲的原始部落,我國的女兒部落等。生殖隔離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們把產生生殖隔離的物種稱之為新物種。雖然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棕種人之間的膚色不同,但從生物學上看,他們都是同一個物種:智人。智人之間之所以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其實和人類分開的時間不夠久有關。
  • 200年前,我們比一些白種人還要白,為何如今被稱為「黃種人」?
    根據身體特性和膚色的不同,每個人種之間都有其鮮明的特點,比如從嘴唇厚度來說,黑種人是最厚的,其次就是黃種人,嘴唇最薄的是白種人。或者根據地域類型來劃分,黑種人基本生活在非洲、太平洋和南美等地區,黃種人則集中在亞洲,白種人廣泛分布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學家和科學家在日復一日的觀察和研究之後,後來,又在三大人種基礎上增加了第四類人種,即「棕種人」,比如歐巴馬就是比較典型的「棕種人」代表。
  • 世界三大人種哪種人最美,有喜歡黃種人和白種人,你喜歡哪種呢
    人類生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每一個國家都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種,從最初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三大人種開始,到現在的跨國婚姻各國男人女人的通婚,讓後代人有著不再單一的膚色和種族基因,這讓後來的混血基因的人更加的漂亮美麗。
  • 黃種人、白種人與黑種人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隨之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混血兒,他們身上流淌著不同膚色人種的血液,不同膚色的人種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那麼,為什麼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不同膚色人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呢?在一些傳統觀念中,世界人種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蒙古人種,也就是黃種人;第二類是高加索人,也就是白種人;第三類是尼格羅人種,也就是黑種人。另外,有時還會細分出棕色人種。
  • 200年前,中國人還不是黃種人,那是什麼人種?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眾所周知,現今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種,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就是我們亞洲黃種人的特徵。黃種人以亞洲為中心,後來開枝散葉到了美洲地區。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就是亞洲黃種人的後裔。
  • 黑人運動員的爆發力為何比白種人、黃種人要強很多?
    眾所周知,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人種,而在大家的印象中,貌似黑人總是那麼的健壯,尤其是黑人運動員,他們的身體素質,爆發力總是優勝於大多數的黃種人和白種人。因此,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同樣是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黑種人會有更出色的身體機能呢?
  • 中國人不是黃種人,而是白種人?200年前的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中國人在膚色劃分上屬於黃種人。從人類學當中,膚色是人種差別的重要標誌,地區不同,膚色不同,膚色也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扁鵲望聞問切,其中望位居首位,可見膚色的重要性,劃分膚色也是現代科學的一種。
  • 白種人和深色人種為何沒有單眼皮?
    我們大部分人的臉部審美價值,向來是以高鼻梁,大眼睛加雙眼皮為主。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會覺得同等條件下高鼻梁的白人更好看一些,因為鼻子和眼睛都比較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觀。那麼白種人與深色人種真的就沒有單眼皮嗎?
  • 揭秘白種人對黃種人的歧視史
    但是無法忽視的是,不論是辱華還是排外,其實了歷史背景裡還有歐美對於華人,或者說整個黃色人種,有上百年歷史的種族歧視問題。雖然今天一說起種族歧視,很多人會立即想到的是白人社會對於黑人的歧視。然而同樣作為所謂「有色人種」的黃種人,其實也早就在被歧視之列。甚至說,對於黃種人的歧視,實際上更加的隱形,但是又更加的根深蒂固。
  • 為什麼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到老年的時候頭髮都會變白?
    這是因為人都會衰老,而白髮又是衰老的象徵。你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疑惑的,我就用我專業所長,從毛髮學的角度來聊聊這個不專業的問題吧。分類的頭髮中,包含著黑、棕、紅、黃四周色素,不同人種頭髮中的色素含量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顏色,比如東方人頭髮中黑色素含量不較多,所以頭髮就偏黃或深棕色。歐洲人頭髮中的黑色素較少,而棕色、黃色、紅色色素偏多,所以頭髮大都是金色、亞麻色等。非洲人頭髮中的黑色和棕色色素成分比較多,所以非洲人頭髮都是很褐色。不同人種頭髮中色素含量的分布,和基因有關。
  • 我們明明不黃,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歐美國家的白人、非洲的黑人、亞美的黃種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觸到的簡單概念。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我們自己似乎也不排斥這種分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明明不黃,卻被稱為黃種人?應該明確的是,以膚色劃分人種首先是不科學的,其次也是不公正的。所謂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最開始是作為政治概念被提出來的。當然,提出的人正是自詡為高貴純潔的歐洲人,即白種人。為了給毫無人權的黑人奴隸安排一個「天命」式的歸宿,黑種人代表的是愚昧、低等和下賤。
  • 中國人也有膚色很白的人,但卻被稱為黃種人,原來暗藏西方的詭計
    這首歌詳細地描述了一個中國人的外貌特徵,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其實最早中國其實並不是被稱為黃種人的,而是「白種人」。從白種人變成黃種人,其實也就是這短短幾百年的事情,其實最早在歐洲的傳教士的眼裡,我們和他們都是正宗的白種人。
  • 「黃種人」的說法本身可能就是最大的種族歧視!
    ——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圖片來源:http://topmarilynmonroelookalike.co.uk/有一次,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我的澳洲同事「白種人」Michael:「為什麼你們被稱作白種人,而我們被稱作黃種人?
  • 我們是如何成為黃種人的
    ▲橘黃色部分代表中國19歲女性、男性平均身高,及在世界的排位網上流傳的黃種人一定比白種人矮的謠言,中國人比日本人矮的謬論,不攻自破了。兩條熱搜,同一個關鍵詞——黃種人。而其他種族便都是「有色人種」,比白色的天然劣一等,比如黑色就是低賤、邪惡、汙穢、野蠻。然而,西方人最早並不把我們當其他的有色人種,最早稱呼我們的並不是——黃種人。
  • 出人意料:印度人、衣索比亞人、中國人、美國人屬於什麼人種?
    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通常根據膚色、發形等體質特徵把全世界的人劃分為4個人種:黃種人或稱蒙古利亞人,膚色黃、頭髮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