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候群是免疫性外分泌腺體上皮細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僅在我國就有近7000萬患者,其中大多為女性,據統計顯示女性患乾燥症候群的概率是男性的20倍左右。乾燥症候群一直以來都沒有根治的辦法,只能通過治療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控制和延緩因免疫反應而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的進展以及繼發性感染。
但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由於免疫功能紊亂,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淚腺和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的損害,引起淚液和唾液減少、造成眼睛和口腔乾燥、牙齒脫落和發黑、舌苔變薄或者消失,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影響到全身多個系統和多個器官,例如可以累及皮膚、肌肉骨骼、肺、肝、胰腺、腎臟,以及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可以出現皮膚紫殿、全身乏力、關節腫痛、乾咳、胸悶氣喘、低鉀軟癱、肝硬化、慢性腹瀉、癲癇、腮腺炎、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原發性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局部表現有口乾燥症這是由於唾液腺病變所致,通常還會引發成人腮腺炎、口腔黏膜潰瘍或繼發感染。乾燥性角結膜炎是因為淚腺分泌的黏蛋白不足而出現的眼澀眼乾。
由於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常伴有內臟損害,部分患者可向惡性淋巴瘤發展,目前大多以對症治療為主,尚無根治的方法。
隨著幹細胞的臨床應用,使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成為臨床研究治療的熱點。有研究機構給24例重症難治性乾燥症候群患者進行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並隨訪了12個月,所有患者均能耐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無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相關的不良反應。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口感眼乾等臨床症狀明顯緩解,乾燥症候群疾病損傷指數細胞移植後下降,與移植前相比疾病活動指數移植有明顯改善。靜態唾液流率移植後2周即有顯著改善,幹細胞移植後1個月較移植前上升2倍,並在後續隨訪過程中維持穩定。動態唾液溜流率顯著升高。視覺模擬評分,口乾量表評分在隨訪2周、1個月及3個月時顯著下降。腮腺造影提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12個月患者唾液腺充盈及排空功能均改善。
此外乾燥症候群並發的肝功能異常及血液系統受損在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均有顯著改善。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1個月患者血清抗SSA/Ro抗體水平下降,且血清球蛋白水平顯著下降。機制方面的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比例升高而CD3+CD8-IL-17A+Th17細胞比例下降,血清TGF-β升高而IL-17下降。該研究表明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對乾燥症候群患者安全且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能通過調節Treg/Th17細胞平衡發揮治療作用。
幹細胞治療機制:
重建唾液腺的功能;
細胞融合;
細胞轉分化;
促使內皮祖細胞血管發生;
局部幹細胞旁分泌作用。
參與淚腺的組織修復。
幹細胞可以有效緩解臨床症狀,阻止免疫病理的進展和保護臟器功能。
治療分三個層次:
唾液腺和淚腺的替代治療,以改善口眼乾燥症狀;
增強外分泌腺的殘餘功能,刺激唾液腺體和淚液的分泌;
改變免疫病理過程,最終保護患者的外分泌腺體和臟器的功能。
間充質幹細胞對一些乾燥症候群病人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進行幹細胞治療,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對並發神經系統損傷的病人,除了靜脈輸注以外,還需要通過鞘內注射的方法,將幹細胞直接注射到神經系統內,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幹細胞是什麼呢?它是人體細胞的祖先,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均來自於幹細胞。當體內的細胞衰老死亡或者損傷變性時,幹細胞就會生長和轉變出可以替代他們的細胞。有一些幹細胞還具有其他功能,比如胎盤來源和臍帶來源的幹細胞,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改善微環境作用,可以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以及產生一種有利於組織修復的外泌體。由於幹細胞具有這些有益的功能,臨床可以用來治療許多難治性和頑固性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亞健康,甚至可以用來進行抗衰老,使機體的青春活力儘可能地保持得更長久一些。
隨著細胞治療時代的到來,對幹細胞、免疫細胞等活細胞進行存儲,以留存醫療資源,幫助自己抵禦健康風險,已經成為許多對前沿醫學有所接觸的人們的共識,所以胎盤幹細胞還是有留存的必要的。隨著公眾對於幹細胞治療潛力認識的與日俱增,胎盤幹細胞市場增長的速度發展最快,全球胎盤幹細胞存儲越來越普遍。在新生命出生時存儲一份胎盤幹細胞,也為自己的家人留存一份健康資源與全面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