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效果是翡翠玉石使用的一種專業術語,是翡翠獨有的一種表皮感光效應。淘翠珠寶小編將和您一起分享翡翠玉石的相關知識,一同探討翡翠的「橘皮效應」。
(1)什麼是翡翠的「橘皮效應」?
翡翠的所謂「橘皮效應」是指翡翠表皮出現的一種凸凹或波紋狀結構的特徵,一般是在翡翠經過拋光後,出現在翡翠表皮的一個現象。
(2)翡翠「橘皮效應」是怎麼產生的?
翡翠產生「橘皮效應」的原因是由於翡翠礦物硬度的各向特異性,當翡翠中的硬玉礦物由於相互取向上的不同,這導致翡翠玉石在拋光過程中,受到不同強度的拋光影響。最終結果使得翡翠表面拋光的不均勻,即硬度低的翡翠表面相對凹陷,而硬度高的則凸起,因此形成了 「橘皮效應」。
而對於我們這些翡翠愛好者而言,我們還可以從翡翠的「橘皮效應」中看到翡翠礦物,及礦物集合狀態的大小和相互組合。
(3)「橘皮效應」是判斷真假的依據?
「橘皮效應」確實是只會出現在天然翡翠表面的現象,是天然翡翠獨有的一種現象,這一特性會作為判斷翡翠晶體顆粒粗細的基礎依據。
但是要注意的事,一般情況下,豆種玉的「橘皮效果」是相當明顯的,而玻璃種翡翠、冰種翡翠的晶體顆粒細膩的,則很難看到「橘皮效應」,這意味著沒有橘皮效應的未必就不是天然翡翠。即便如此,對比B貨、C貨、B+C貨時,由於後三者均經過酸洗處理,在翡翠的表面會形成獨特的蜘蛛網狀紋理效果,因而基於此處判斷,也是一種鑑別的思路。
翡翠的「橘皮效果」的獨特之處便在於此,也成為了我們鑑賞翡翠,辨別真偽的一個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