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情人節當天向心儀的男性送巧克力,男性則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天回送糖果,這是連外國人都知道的日本獨特的節日文化。
日本社會存在形形色色的人情往來,小小一顆巧克力,是含蓄的日本男女表達愛慕的工具。
但是大家知道嗎?情人節送巧克力除了表達愛意,也有表達感謝的社交功能。女生會送給男同事、男上司、男同學、父親、哥哥等非心儀男性巧克力。
為什麼情人節送巧克力,在日本可以表示感謝呢?
一、本命巧克力和義理巧克力
情人節送禮,巧克力當然是不二之選。不過日本情人節收到的巧克力有兩種:
一是特殊巧克力,這些巧克力是用來送給真正喜歡的人的,叫做「本命巧克力(本命チョコ)」,通常都會手工精心製作,只有一份,含義不言而喻。
另一類是普通巧克力,這些巧克力是用來「言謝」的,叫「義理巧克力(義理チョコ)」,對象的範圍比較廣,可以是朋友、同學、同事、領導等等。這就跟「情人」沒什麼關係了,可以看成是一種禮節性的送禮,表達對對方的感謝。
如果男性在情人節當天收到了女性為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意而送出的義理巧克力,那麼要在3月14日的白色情人節贈以相應禮物作為回謝。
在情人節收到巧克力或多或少是一種「人氣」的象徵,男生們會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魅力值,在無形中形成一種競爭。不過與此同時,如果收到心儀女生的義理巧克力,也有可能會開心不起來,畢竟更希望的是本命啊!
對日本女性來說,每年的情人節不一定會送本命巧克力,但職場、學校、家庭裡的義理巧克力卻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向不同的對象送出合適的義理巧克力也是一門重要的「送禮學」。
所以說,身在日本的小夥伴如果在情人節當天收到了日本人送的巧克力,可別高興得太早,人家或許只想表達感謝呢。
二、日本情人節「送巧克力」的歷史
追溯情人節女送男巧克力的傳統,要把時間撥回60多年前。
1958年1月,日本知名巧克力公司Mary’s受到一張來自法國巴黎的情人節祝福明信片啟發,產生了將巧克力和留言卡片組合在一起進行銷售的情人節企劃。
但由於當時日本國內民眾對西方情人節知之甚少,Mary’s在伊勢丹新宿本店最先開始的巧克力大賣場,第一年只賣出三塊50日元的直板巧克力,外加一張20日元的卡片。
第二年,Mary’s進一步推出了可以寫上收受雙方名字的愛心型巧克力,上面帶有TO和FROM字樣,以此鼓勵女生通過贈送巧克力主動向愛慕的男生表白。
Mary’s的這個風潮,受到糖果巨頭森永等公司的注意。之後,森永也搞起了營銷活動,通過刊登廣告,用手錶、鑽戒等作為誘人的獎品刺激年輕女性消費,達到宣傳情人節巧克力的目的。
在森永的情人節巧克力廣告中,並沒有出現任何關於情人節由來的介紹,甚至直接省略,把2月14日變成「愛之日」、「巧克力之日」,含義也從愛意表示轉向互相送禮。這些廣告雖然沒有言明針對女性,但指向非常明顯。其他巧克力製造商紛紛跟進,採用同種宣傳模式。
到了70年代,在巧克力製造商和雜誌業界不斷的宣傳攻勢之下,商家們的情人節策劃這才逐漸為大家接受並風靡起來。從這個時候開始,伴隨著巧克力狂歡的日本情人節就由此拉開序幕。
期間值得一提的是,在1968年情人節時期,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曾突然發起吃巧克力的號召,索尼旗下一些雜貨店的員工之間開始互相贈送起巧克力來。這一送頗具「義理巧克力」的雛形。盛田昭夫還曾經沾沾自喜的說過:日本的情人節是我們創造出來的。
在往後的時間裡,義理巧克力真的流行起來。雖然是情人節,但在日本遠遠脫離了年輕情侶的受眾範疇,從幼兒園的小女孩到白髮蒼蒼的老奶奶,都有可能在這一天送出手中的巧克力。
而眼看著日本巧克力產業因「情人節經濟」急速增長,知名食品製造商不二家在1973年也策劃了一個新的吸金方式——在男生收到禮物的一個月之後,男生需要給女生回禮物。由此誕生了3月14日的「白色情人節」,所贈的巧克力通常是白色。
這下,不管是2.14還是3.14,日本人都要買巧克力,對商家來說無疑是個雙贏的策略。
所以日本的巧克力糖果行業在情人節的時候總是能夠賺個盆滿缽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各大巧克力商在情人節前後期間的銷售額,可以佔到全年銷售額的五分之一以上,經濟效果高達上千億日元。
雖然義理巧克力文化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更多的日本男性表示不願意收到義理巧克力,甚至有些公司企業明令禁止情人節當天互贈禮物,這是為什麼呢?
三、被「抵制」的義理巧克力
近年來日本社會中「廢止義理巧克力」(「義理チョコ廃止」)的聲音此起彼伏,一些公司內部也出臺了情人節禁送義理巧克力的規定。
日本法規情報於2016年12月26日~2017年1月15日,對1103人(男性475人、女性628人)進行了「對情人節的狀態調查」的相關調查採訪。
調查結果顯示,在「職場中把情人節禁止互贈禮物作為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詢問中,有69%的人表示贊成,31%的人表示反對。
在贊成禁止互贈禮物的人中,有以下理由:其中有47%的人認為「贈送和回禮很麻煩」。除此之外,還有「對公司沒有必要」 「不怎麼重視情人節」等回答。
日本某網站調查了日本人對情人節和義理巧克力的實際看法。在ACG圈內和相關影視作品中,情人節與巧克力是積極的情感符號和常見套路,但在此次調查中,現實生活中的日本人呈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想法。
大家一提起義理巧克力,想到的名詞大多是「廢除「、」禁止「、「職場騷擾」等負面詞彙。
而2019年的情人節調查數據顯示,網絡上義理巧克力的相關詞彙中,「禁止」的出現數位列第二,相關的情緒詞彙中,「麻煩「等相近詞彙的出現數超過了「開心」。
實際上,早在義理巧克力剛出現的時候,無論是贈禮的女性一方,還是接受的男性一方都出現了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他們一致認為,義理巧克力會帶給他們較大的人情負擔。
不想被強迫送人情,也不想被強迫接受別人的「好意」,這是「廢止義理巧克力」潮流中最真切的聲音。
日本情人節的「巧克力文化」,讓原本用來表達愛意的巧克力,延伸出了人情維護的社交功能,雖然不少人感覺麻煩,但是這個「儀式」不進行又顯得自己很失禮,這種現象真的很「日本」。
不過近年來,日本一些大的巧克力廠商也打出了「不要再送義理巧克力了,去真心地送出一份本命巧克力吧!」等號召,呼籲回歸本真,拋棄痛苦的人情與社交考量,去享受巧克力帶來的真正甜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對日本人情人節送義理巧克力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