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不是古漢語唐音嗎?為什麼唐朝人的韓愈說聽不懂粵語呢?

2020-12-16 燕子趣談

中國古代某些朝代的官話只是很多讀音比較接近現代廣東話的讀音,並不是現代的廣東話!這是個什麼意思呢?比如本人老家的方言裡管街讀「該」、管鞋讀「孩」,這一點跟四川很多地方的方言讀法類似,但並不能說本人老家講的就是「四川話」!本人是江蘇的,離四川幾千公裡呢……

更何況,廣東話也分很多分支,如廣州通行的「廣東話」和海南島的「廣東話」在讀音上就存在很大差異!還有長期單獨發展的香港「廣東話」,與其他地方的「廣東話」也存在很大差異。再如連很多廣東人聽起來都困難的「潮州話」,壓根兒都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了,已經偏到閩南語系去了……所以,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也未必就能聽得懂所有「廣東話」!就更別說是北方人韓愈了。

古漢語發音為何接近廣東話發音

古漢語的某些發音接近現代廣東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記得國外有位研究古漢語的專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不懂廣東話的他在香港用其所研究歷史階段古漢語的發音與香港本地人交流,發音雖然與現行香港廣東話有所不同,但對方卻大體都能聽懂。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至少這位專家所研究歷史階段的古漢語與現行香港廣東話之間是存在共通之處的,而且不存在交流障礙。

再如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詩詞,用現代漢語普通話讀起來非常拗口,而且不合轍押韻!但是,用廣東話讀起來卻是相當流暢、而且合轍押韻的。這樣的例子網絡上很多,不僅廣東話讀起來合轍押韻,甚至用越南話的發音讀出來都比現代漢語普通話合轍押韻得多。這也同樣說明,某些歷史時期的古漢語發音與現代廣東話的發音非常近似。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跟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有很大關係。因為遊牧民族南下、甚至長期建立政權,中國北方的語言中不斷融入了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成分。比如現代普通話的「藍本」之一北京話中,就融入了許多蒙古族和滿語的成分。更早時候或許還融入了匈奴語、鮮卑族、契丹語和早期女真語等等成分。說白了,北京話其實就是古漢語與各種各樣「古胡語」的雜合體,而且在明王朝初期還摻雜進了許多南京附近的江淮方言……

相對而言,嶺南、也就是現在兩廣地區的絕大部分地方,因為在古代地理相對閉塞,反倒是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發音。比如廣東話中的「入聲」,現代中國其他地方的很多方言就沒有或者只有少量殘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代廣東話中的很多發音比普通話更加接近古漢語的發音。但我們必須搞清楚,歷史上的廣東話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它並不是「原版」古漢語!只是比現代普通話更加接近古漢語而已。即便是中國人使用古漢語的時期,這個古漢語也是根據時代而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而且同時期的「古粵語」也一樣是在不斷變化的。換句話說,如果可以穿越,從秦漢時期穿越到現代的古人,也未必就一定能夠完全聽懂現代廣東話。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是北方遊牧民族語言與古漢語的一個重要融合期。換言之,即便唐王朝時期的嶺南地區依舊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音,作為北方人的韓愈所講的語言也未必就是從前的那個古漢語了。韓愈聽不懂那個時候的「廣東話」,太正常不過了。有相同或相似的發音,並不代表就能相互聽得懂。就像本人之前提到的街發「該」音、鞋發「孩」音等等,四川的很多方言跟本人老家的方言發音類似,但四川省肯定聽不懂本人老家的方言。這一點毋庸置疑,本人在成都讀書時給家裡打電話,整個宿舍就沒有能聽懂的!

更何況,一些史籍所記載的韓愈在嶺南為官時聽不懂的「嶺南話」並不是古代的「廣東話」,而是彼時所謂「百越」的語言,大概其就是現在的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等少數民族古代所講的語言。韓愈聽不懂奇怪嗎?一點兒也不奇怪,就算是現代很多說著「粵語」的廣西漢族人,恐怕也聽不懂壯語吧?更重要的是,韓愈曾經寫下《祭鱷魚文》的潮州,說的根本就不是純粹意義上「廣東話」!潮州話是廣東方言中最難懂的,甚至連很多廣東人都聽不懂,因為潮州話根本就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而是閩南話與廣東話的雜合體!就算韓愈是古代的「廣東人」,聽不懂古代的潮州話也沒什麼可奇怪的,況且他還不是「廣東人」……

相關焦點

  • 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甚至一些非方言人也不懷疑!真是笑話。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博文《陳小春懂訓詁學?不懂不要亂講》。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鄭惠施曾經給兒子買過一套三張兒歌光碟,分別是中文、英文和粵語的。沒想到,兒子最喜歡那張英文兒歌的碟,會唱其中不少的歌,但只要一放那張粵語兒歌的光碟,他馬上就抗議說:「我不要聽,媽媽快關掉!」 記者從本市的一些幼兒園了解到,在多家幼兒園的唱歌舞蹈課上,老師教的基本上都是 《我有一隻小毛驢》、《春天在哪裡》、《兩隻老虎》之類的普通話兒歌,幾乎聽不到粵語童謠。在一些中英文雙語幼兒園,孩子們對英文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了粵語,即使是生長在本地的石岐娃,對一些本地俚語也既不會說也聽不懂了。
  • 為什麼廣東人說「老舉」就是妓女|知識帖
    敲黑板、劃重點:老舉,在舊式粵語中,是妓女的意思。那會不會妓女老是讓人舉起來,所以叫老舉?要這麼說,嫖客才是老舉好不好。粵語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保留了很多古漢語詞彙、語法,這「老舉」能不能也從古漢語裡面尋根?
  • 刺客伍六七:大號柒會講粵語是偶然嗎?還是說作者在暗示著什麼呢
    導語:看完《刺客伍六七》後,你覺得大號柒會講粵語是偶然嗎?還是說你覺得作者在暗示著什麼呢?不過同樣的就是,因為阿七的完美刻畫,也讓很多漫友們都想知道阿七這個人物的故事,比如說阿七為什麼變成大號柒後會講粵語呢?是偶然嗎?還是說作者在暗示著什麼呢?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深圳本地說粵語的人,說的也不是正統的廣府粵語,而是粵語中的方言「圍頭話」。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生長大的深圳人,說的是帶有香港腔調的粵語,與深圳本地的粵語相去甚遠。經過40年的移民發展,深圳擁有了自己的城市歷史。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來自天南地北,能給他們帶來歸屬感的,是普通話。
  • 粵語的特徵
    嚟(來) 噏(說) 無、冇(沒有) 俾(給) 睇(看) 咗(了) 搵(找) 著(穿) 攞(拿) 企(站) 嗰(那) 咪(不要) 點(怎樣) 系咪(是不是) 嘢(東西) 食(吃) 飲(喝) 邊(哪) 喺邊(在哪)邊度(哪裡) 講嘢(說話) 翻嚟(回來) 瞓覺(睡覺) 呢度(這裡) 第日(改天、第二天)第次(下次)乜嘢、咩(什麼) 乜(什麼) 幾多(多少) 咁好(這麼好) 好知、點解(為什麼) 翻歸、
  • 「憑什麼,粵語呢?」
    「有時候我反倒覺得自己像是外地人,除了家人和少數朋友,身邊找不到幾個人可以講粵語。」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本地人,朋友小傑曾向我吐槽。這也正是深圳常被說「很不廣東」的主要原因之一。關於粵語的式微,一直讓很多人耿耿於懷。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呆狸:美美豬,你知道粵語嗎? 美美豬:當然啦,我非常愛看TVB劇了,裡面的粵語臺詞我還會背呢! 呆狸:那這些怪誕有趣的粵語俗語,你又知道幾個呢?
  • 粵語會消亡嗎?來羊城品廣式早茶,聽廣州人說句「母雞」
    有人說,廣州很大,但是不會令自己覺得渺小,它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同時,廣州也是一座現代又保留著傳統的城市,是一座有點亂但充滿著生活氣息的城市。很多人嚮往廣州,不僅因為它的旖旎風光,還有它琳琅滿目的小吃,更有它獨特的粵語文化。
  • 這些粵語中的吉祥如意詞,廣州人也不一定懂!
    廣州人凡事都要講究意頭,說話也要避免一些意頭不好的字音。粵語裡「絲瓜」的「絲」,同「輸」發音相似,廣州人不喜歡,所以把「絲瓜」改成了「勝瓜」。「豬肝」的「肝」,諧音為「幹」,聽起來很寡淡。幹=沒有,不吉利,索性改為「豬潤」,「潤」字有水的意思,而廣州人認為「水為財」。
  • 粵語倒裝,天下無雙?據說這是粵語和普通話最明顯的區別
    普通話說「給你一塊錢」,粵語說「俾一蚊過你」,普通話說「我給你送禮物」,粵語說「我送禮物俾你」,雙賓語的句式,粵語語序正好同普通話顛倒。那,廣東人學英語是不是特別容易些?普通話說「他佔了我的位子」,粵語就說「他霸了我的位子」。聽起來像很兇一樣,其實不是。「拼搏」這個詞,拆開來用的時候,普通話說「人生能有幾回拼」,粵語卻說「人生能有幾回搏」。
  • 不懂粵語,就不懂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9527」什麼意思?
    之前有一部國產動畫叫《大護法》,有粵語版和普通話版,但是極力推薦大家去看看粵語版。因為粵語版裡有非常多的俚語是很經典的,如果你懂粵語就會聽懂裡面大部分的笑話梗。這是普通話版本無法比擬的。很多人表示不服氣,說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粵語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其實還真的不是這樣。
  • 廣東人粵語10級,卻聽不懂港式茶餐廳的菜名?
    雖說香港地區的粵語與廣東地區發音相近但會說粵語並不意味著你就會在港式茶餐廳點單反而很有可能「雞同鴨講」來源:抖音@詹sir詹昊宸粵語10級的廣州人 卻聽不懂香港茶餐廳的菜名對的,你沒看錯!是不是一頭霧水呢?
  • 粵語翻譯中最讓人云裡霧裡陣容
    有些球員的名字畢竟好猜,例如內馬爾,粵語尼瑪聽起來像罵人實際細想是可以猜到的。歐文,粵語奧雲,用普通話念出來也能匹配上。再如教練弗格森,粵語費格遜,意指是誰就相當明顯了。但有些球員名字的粵語翻譯根本就和普通話翻譯天差地別,不懂粵語的朋友根本不可能猜出來。下面本人篩選出兩個語言最天差地別的陣容。
  • 粵語日,十大經典粵語臺詞,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丨日籤
    7月25,粵語日。為了弘揚粵語文化,廣府人在2014年發起倡議,將每年7月25日定為「粵語日」。粵語不僅僅是溝通工具,也是粵人身份的認同,是粵人歷史文化的傳承。提倡者希望每一個中國人知道,中華文化是中國各地各族語言文化的多元集合體,中華大地上每一種語言文化都值得珍視。
  • 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
    最主要的溝通語言就是粵語,如果自己會說粵語,穿梭在廣東各個地方會覺得非常親切。不過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的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你知道是哪裡嗎?它就是深圳,雖然曾經這裡就是一個很小的漁村,但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快速凸顯出來,還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非常嚮往的城市。
  •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看完漲知識了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看完漲知識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知道,香港人是說粵語的,同時在廣東居住的國人很多也會講粵語。但是相信很少有小夥伴知道,廣西的居民也會講粵語,甚至粵語的起源地就是廣西,所以廣西人肯定是會講粵語的。
  • 那些隨著記憶流淌的粵語歌曲,你仍在聽嗎
    粵語流行音樂的聲音正在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除了存在人們的記憶和幾張塵封的唱片裡,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鳴了。從五六十年代,廣州人對香港流行歌曲「情竇初開」,那是粵語歌記憶的開始。到了80、90年代,廣州人都已經是聽著香港流行歌曲,追著香港歌星,看著TVB成長起來的。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不同年代的廣州人聽的都是哪些粵語歌曲。
  • 粵語作詞VS國語作詞,技術含量誰更高?
    下面揭曉答案大家聽歌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香港流行歌曲會有雙語版本,如劉德華《來生緣》和《一起走過的日子》、草蜢的《失戀》和《失戀陣線聯盟》、張信哲的國粵《過火》、譚詠麟的《半夢半醒之間》和《半夢半醒》,林峰的《也無風雨也無月》和《不負如來不負卿》等等……為什麼很多香港流行歌曲會有國語版和粵語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