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港的服裝品牌你會想起什麼?
最近,中國香港知名潮流服裝集團 I.T 表示,其業務因疫情爆發和零售行業轉向線上而大幅縮水。
I.T 表示同意通過一筆約13億港元的現金交易私有化退市。
I.T 集團表示,由於市場環境嚴峻,受到了零售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幹擾,以及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公司同意了這筆交易。它說:「這些因素要求公司重新制定戰略,進行更深層次的業務轉型和重組,以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成立於1988年的I.T最初是由沈嘉偉和其姊沈秀惠在香港銅鑼灣伊莉莎白大廈開設的Green Peace創始的。
I.T 主要業務範圍包括出售一些著名的品牌服飾,因此深受時髦人士的青睞,並由此在年輕人中樹立了引領時尚潮流的形象。
而上海的I.T旗艦店位於新天地南裡廣場,擁有上下兩層共約2000平方米空間,主要售賣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師級品牌男女時裝。
由於店內品牌和產品多樣化,喜愛打扮的顧客總會找到自己的喜愛的貨品。
除了高檔時裝,I.T另有沙發、椅子、餐具、各種箱子等家居用品出售, 當中大部份均來自歐洲著名家具製造商。
為了更方便顧客購物,1997年I.T與美國規模最大的花旗銀行合作推出I.T貴賓卡,在顧客中反響熱烈。
因此,於2002年秋季正式推出首張聯營卡之後,短短一年內持卡人數激增至90000人,這也是I.T國際實力與口碑的見證。
可是就算是發展如此蒸蒸日上的I.L也沒逃過今年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就在12月6日,I.T 和 Brooklyn Investment(要約人)發布聯合公告稱,將根據公司法第99條由要約人以協議安排方式將 I.T Limited 私有化。
備案文件稱,這比該股在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每股1.940港元溢價約55%。實施該方案總計需要現金總額約13億港元。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創始人沈嘉偉將保留約51%的所有權,CVC 擁有剩餘的所有權。
2020年對於無數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都可以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
線下門店業績慘澹,線上銷售鏈又不完善,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最後只能通過裁員、關閉門店、出售股份實現資金套現維持公司的現金資金鍊不斷裂。
但是關閉門店、縮減人員、甚至是退市,都不意味著這家企業倒閉破產了,畢竟有時候與其周旋在多方利益中不得脫身,還不如「自斷一臂」尋求機會。
不過,到底是自掘墳墓、自毀前程還是自斷一臂、尋求機會,還是要看企業後面的發展與規劃。
不知道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