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歷史:三次被俄國瓜分,只怪波蘭自己太作

2020-12-14 騰訊網

2019年9月1日是二戰爆發80周年紀念日,波蘭在當天舉行的紀念儀式上邀請了40個國家200餘名官員,卻獨獨沒有邀請俄羅斯。不僅沒有邀請,波蘭總統杜達還在活動上大加指責俄羅斯的「帝國主義行徑」,波蘭「國家記憶研究院」也跟著踩一腳,認為是蘇聯與德國一道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波蘭紀念二戰爆發80周年,不帶俄羅斯一起玩

波蘭的做法引起了俄國的不滿,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評論稱,波蘭政府拒絕邀請俄羅斯領導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要說二戰已經過去70多年,兩國更是在二戰以後結成親密的盟友關係,為何到了今日才開始互相指責,幾十年的情分哪去了?

一切要從俄國瓜分波蘭說起。

一、波強俄弱階段

波蘭的維斯瓦河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發源地,但從有歷史記載開始,兩國就沒有太大交情,波蘭早早選擇了天主教,而俄國卻在拜佔庭帝國的影響下,進入了東正教的行列。

▲斯拉夫人的發源地--維斯瓦河

公元10世紀,波蘭形成了早期的封建國家。14世紀,為了抗擊條頓騎士團,波蘭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盟,在這之後才與俄羅斯有了來往。15世紀莫斯科公國崛起,取代金帳汗國成為俄羅斯的統治者,伊凡三世狂妄地宣稱要做全羅斯的君主,並繼承基輔羅斯公國的遺產。由於基輔羅斯時代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立陶宛所佔據,俄羅斯便以各種藉口蠶食對方,作為立陶宛的盟國,波蘭不由自主地被捲入了與俄羅斯的戰爭。

兩國的第一次戰爭是爭奪利沃尼亞(大於相當於今天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俄羅斯迫切希望獲得一個出海口,利沃尼亞土地肥沃,且擁有波羅的海港口裡加,經濟意義非同一般。

▲神經呼呼的伊凡四世,打死了太子,讓留裡克王朝絕嗣

戰爭由號稱「伊凡雷帝」的伊凡四世發起,1562年俄羅斯侵入立陶宛,波蘭隨即緊急動員抗擊入侵。當時的波蘭領土廣闊,人口眾多,農業也十分發達,再加上立陶宛的助力,三下五除二就把入侵的俄軍打得大敗,一邊吃瓜的瑞典也趁機出兵落井下石,伊凡四世被迫求和。

俄國的戰敗,表明此時波蘭的綜合實力優於俄羅斯!

16世紀末,俄國爆發嚴重的社會危機,不僅起義遍地,就連留裡克王朝的子嗣也被中斷。波蘭國王西吉蒙特三世認為這是武裝幹涉俄國的好機會,他支持偽太子德米特裡,妄圖騙取沙皇寶座。在假太子被揭穿後,波蘭國王又推舉了兩個沙皇:戈東諾夫和舒伊斯基。為了壓制俄國貴族的反抗,波蘭軍隊索性開進莫斯科,拿破崙沒做到的波蘭倒是提前完成了,這在兩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也說明相對混亂的俄國,波蘭實力佔有壓倒性優勢。雖然1612年波蘭軍隊被驅逐出境,但依然奪去了斯摩稜斯克、切爾尼戈夫、塞維爾斯克等三個地區。

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後,俄國國力有所恢復,1632年沙皇米哈伊爾打算趁著西吉蒙特三世病逝的機會收復失地,結果再次被波蘭打敗,波蘭依然握有軍事優勢!

▲1648年的波蘭地圖,可謂東歐大國

二、兩國聯盟階段

十七世紀中葉,波蘭的好日子走到了盡頭,由於多貴族制度的失敗,波蘭國內政治變得一盤散沙, 大貴族守著權力不放,新貴族迫切希望上升,老百姓夾在中間,日子過得十分憋屈,1648年還爆發了烏克蘭民族大起義。外部世界也是危機四伏,先是北面的瑞典妄圖侵佔波羅的海沿岸所有土地,發起對波蘭的戰爭;接著是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從南面不斷進犯。與此同時,俄國經濟開始恢復,野心勃勃的伊凡三世趁機接收了尋求保護的烏克蘭(俄烏合併便是源於此時),並對波蘭宣戰。戰爭以俄國勝利告終,斯摩稜斯克、切爾尼戈夫、塞維爾斯克連同今日烏克蘭第聶伯河以東全部回到俄羅斯管轄之下。

表面上看,這次戰爭是俄國小勝,但從後世來看,這次戰爭是雙方國力的轉折點,實力的天平開始轉向俄羅斯。

▲彼得大帝,引領俄國崛起

18世紀初,在彼得一世的帶領下,日漸強盛的俄羅斯在大北方戰爭中痛擊瑞典,奪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並藉機取代對手成為東歐新霸主。與此同時,波蘭的國內危機也發展到頂點,由於國王選舉制度的失敗,整個國家陷入混亂狀態。為了攫取政權,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選擇出賣國家利益,換取俄國的支持,1699年波蘭與俄羅斯組建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波蘭加入俄國對瑞典的戰爭。其時大部分波蘭貴族反對國王的做法,認為波蘭最大的威脅來自崛起的普魯士和強大的俄國,而不是瑞典,但新國王吃人家的嘴短,不敢得罪俄羅斯,一來二去,波蘭被俄羅斯拉下水。

戰爭結束後,彼得一世開始耍流氓,不僅不把承諾的戰利品交還波蘭,還藉機當起了波蘭國王的保護人,如此一來,波蘭就成了俄國的保護國,自然低人一等。更可笑的是,俄國還拉著普魯士奧地利一起保護波蘭,並承諾不會改變波蘭的政治制度。三隻狼保護一隻羊,換做其他羊,早就自殺了。

▲自私自利的波蘭大貴族,是他們把國家引入絕路

三、瓜分波蘭階段

奧古斯特二世死後,波蘭爆發了王位繼承戰爭,俄國法國各助一邊,最終奧古斯特二世的兒子奧古斯特三世在俄國的幫助下獲勝。此君在位的幾十年,是波蘭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間,他為了維護統治,頻繁引狼入室鎮壓國內反對勢力。七年戰爭時期,波蘭不是參戰國,卻允許俄國騎兵借道波蘭參戰,相當於主動把自己綁在沙俄戰車上。

奧古斯特三世死後,波尼亞託夫斯基上位,此君是前波蘭駐俄羅斯大使,早就暗中投靠了沙皇。但波蘭的貴族們不幹了,擔心這麼下去波蘭遲早亡國,於是開始私下串聯反對國王。1768年奧斯曼帝國對俄國宣戰,波蘭的反對派們十分高興,認為可以借刀殺人,藉助奧斯曼帝國驅逐俄國,但兵強馬壯的俄羅斯連續擊潰對手,並在戰爭結束後以鎮壓反對派起義為藉口,聯合普魯士和奧地利,第一次瓜分了波蘭。

▲瓜分波蘭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政績

波蘭的統治者在侵略者面前毫無自衛能力,歐洲列強也無動於衷。俄國藉機將波蘭東部白俄羅斯一部分、立陶宛等地劃歸自己名下。

遭遇國恥的波蘭在此之後走上了自強之路,他們在法國大革命的感召下,修訂通過了新憲法,並組建了新的武裝力量,還計劃進行土地革命,打擊大貴族和賣國賊。這些激進的舉措讓大貴族們驚慌失措,他們忙不迭跑到俄國尋求支持,179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公開指責波蘭人不珍惜俄國的保證,要幫助波蘭恢復自由,並於當年出兵波蘭。

面對俄國的再次入侵,波蘭國王不知廉恥的選擇投降並與俄國一起絞殺反對派,而普魯士也趁火打劫,與俄羅斯一起再次瓜分波蘭。

此次瓜分,俄國將白俄羅斯剩餘部分,西烏克蘭盡皆收入囊中。

▲大多數波蘭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對俄國東正教的入侵恨之入骨

但波蘭人不願就此屈服,他們再度舉行民族起義,反抗國王和沙俄。惱羞成怒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於1794年與奧地利普魯士一道,第三次瓜分了波蘭,波蘭徹底亡國。1795年波蘭國王在籤署退位詔書後移居俄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歐洲各國承認瓜分波蘭,波蘭從地理和法理上消失!

波蘭與俄國的關係,是個實力此消彼長的過程,17世紀中葉的波蘭,人口與俄國幾乎相等,最終亡於對手,很大程度是波蘭制度的缺陷導致。

▲波蘭人也曾起來反抗,但實力的差距讓這一切徒勞無功

四、波蘭被瓜分的緣由

波蘭在十四世紀實行等級君主制,貴族、僧侶和市民組成議會控制國家,這種制度在統一國家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卻無法像俄國或者西歐那般實現權力高度集中。到了1573年波蘭又發展出了匪夷所思的國王選舉制,國王由貴族選舉產生,沒有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擅自決定宣戰、徵稅等重大事務。這一做法聽來不錯,但在強敵環伺的中世紀與自殺沒什麼分別。1573-1795年波蘭選出11個國王,有7個是外國人,和今天大企業外聘CEO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波蘭上層漸漸被大貴族控制。1652年波蘭議會又通過決議,議案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就不能通過,這種近乎荒唐的制度直接導致波蘭上層權力癱瘓。

此後貴族索性不向國家納稅,把錢都拿來建立自己的私家軍,形成地方割據,用波蘭人的話說:波蘭靠混亂維持。在這種情況下,有志於奪權的大貴族們紛紛從國外尋找靠山,只要能幫助他們獲得權力,叫親爹都行,至於對方是俄國還是普魯士,都無所謂,至於亡國不亡國,與他們無關,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波蘭被瓜分過程中賣國賊層出不窮,與這種思維模式不無關係。

▲波蘭末代國王退位後移居俄國,並在那裡病逝

相對而言,俄國的政治制度發展進程就平穩多了,17世紀完成了等級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的轉變,並在18世紀達到頂峰,大事小事,都必須由沙皇拍板決定,「朕即國家」的理念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俄國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波蘭被瓜分也就不足為奇。

結語:

一直等到1918年波蘭才藉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好機會復國,百餘年的亡國之恥,讓波蘭對俄國恨之入骨,「恢復波蘭,就是消滅俄國,剝奪俄國取得世界統治權的資格」。所以到了今天,波蘭不願與俄羅斯再有半點交集,更加不會感謝俄羅斯這個「歐洲的野蠻人」。至於斯拉夫同宗,歷史上的友好,那都是華而不實的虛名,波蘭要的是獨立自主,是融入西方,兩國的關係,再也回不去了

相關焦點

  • 波蘭的輝煌過往——超千年的歷史,兩次拯救歐洲,三次被瓜分滅國
    2、波蘭人第一次拯救歐洲公元13世紀,是蒙古人的世紀,蒙古人有三次西徵,第二次便是西徵歐洲。在歐洲,拔都遠徵的極限是波蘭和匈牙利。當俄羅斯崛起後,其十分渴望被視為歐洲的一員,於是波蘭便成為俄國通往西歐的障礙。奧地利與普魯士均為德意志邦聯中的領導者,其不能坐視普魯士擴張,也要去瓜分波蘭,於是波蘭的悲劇便不可避免了。
  • 曾經的東歐強國波蘭,各種作死挑戰俄國,結果被戰鬥民族三度瓜分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蘇、俄歷史27#歐美歷史46#世界史41波蘭波蘭位於俄國的西邊,其人種與俄國同源,也是斯拉夫人種。10世紀中葉,波蘭首次以一個統一國家的面貌出現在東歐平原上。統一波蘭全境的部落叫波蘭部落,波蘭國家由此而得名。
  • 波蘭:四次被瓜分,屢次遭亡國,波蘭的歷史為什麼悲劇連連?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圍繞波蘭發生的衝突不斷:四次被瓜分,數段亡國史,波蘭問題也成為歐洲除巴爾幹半島之外的另一個「火藥桶」。苦難的遭遇,塑造了波蘭人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民族認同。雖然波蘭被多次被瓜分,長期歸屬不同國家統治,但波蘭人沒有被佔領國的主體民族所同化,並充滿了堅定的復國信念,一個嶄新的波蘭如今頑強屹立在國際舞臺。
  • 波蘭為何仇恨東西歐?歷史上曾坐擁歐洲最大國家,卻遭到三方瓜分
    從各種報導中,人們總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波蘭無論是對於東歐還是西歐,都十分仇視。事實上,這種仇視並非無緣無故,畢竟波蘭在歷史上是真正當過強國,也經歷過滅國之痛的。波蘭人屬於西斯拉夫人的一支,發祥于波蘭境內的維爾瓦河谷,換言之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民族,與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國家的人同根同源。
  • 歷史上悲劇不斷的波蘭,為何被瓜分四次,屢次亡國?
    如果要在歐洲列一個悲慘國家排行榜,波蘭絕多有實力爭奪第一,憑藉他在近代300多年的時間裡被瓜分了4次這個成就,就無人能敵。要說波蘭的地理位置可謂是一言難盡,周邊強敵環伺,普魯士(德國),沙俄(蘇聯),神羅(奧地利),隔海還有一個北歐小霸王瑞典,其中普魯士(德國)和沙俄(蘇聯)最為強大好戰。
  • 波蘭究竟怎麼回事?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早在千年前,波蘭就是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封建王國,面積最大時有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如若能統一延續到今天,那麼一定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然而,悲催的是一千多年來波蘭人實在是太能作,致使國家經歷三次亡國,最終淪為現在歐洲的三四流小國。 昔日強國 波蘭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裡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
  • 俄羅斯和波蘭為何總是對抗?原來歷史上兩家就是世仇
    波蘭和俄羅斯現在互相仇視,屢屢登上世界頭條,不過,俄羅斯與波蘭的關係並不是如今才惡化的,波蘭和俄羅斯的關係,甚至可成為世仇,早在數百年前波蘭就曾三次被瓜分,而每一次瓜分都有俄羅斯的參與。16世紀時,波蘭和立陶宛合併,這個被稱為波蘭第1共和國的東歐國家,一躍成為歐洲強國之一,當時,波蘭的領土在歐洲排名第三,囊括了如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片土地。甚至於,在波蘭最強盛時,如今的俄羅斯也是波蘭欺凌和侵略的對象,波蘭軍隊曾佔領俄國首都莫斯科。大面積俄國領土被波蘭佔據,波俄的戰爭也持續了數年之久。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波蘭究竟為何暗中支持萬裡之外的日本?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拿破崙帝國倒臺,華沙大公國也失去了保護,重新被俄普奧三家瓜分殆盡。屢屢「欺負」波蘭的俄普奧三國中,波蘭人最痛恨的應該就是俄國了,不僅是俄國從波蘭身上得到的土地最多,這兩個同為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在歷史上幾乎從來沒有和睦相處。1613年和1618年,波蘭軍隊兩度兵圍莫斯科,不僅控制了俄國大部分領土,還公然扶植了兩個傀儡沙皇。
  • 波蘭做過些什麼,以致被周邊各國屢屢瓜分?
    對于波蘭的出格之舉,也不必太奇怪。歷史上波蘭因為頻出「無理手」,令周邊各國義憤填膺,逮到機會就對它下手。存在於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是波蘭最榮光的時期,領土面積一度達到100萬平方公裡,是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在東歐霸主金帳汗國分裂後,波蘭趁著權力真空大肆擴張。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瓜分世界:是誰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但在此地約瑟夫似乎為自己買下了一個切爾卡西亞女奴,罕有地表現出道貌岸然的一面。自1765年約瑟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起,世界形勢的風雲變幻直接影響到維也納東部:幾百年來歐洲歷史中的兩大政體——波蘭和奧斯曼帝國,突然岌岌可危。首先分裂的是波蘭。18世紀的歐洲邦國林立,瓜分歐洲國家的企圖此起彼伏。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對內鎮壓農奴起義的同時,葉卡捷琳娜二世還不斷地對外擴張,在她在位34年間,先後發動了六次對外戰爭:三次瓜分波蘭的戰爭,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和一場對瑞典的戰爭。打敗土耳其,得到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國艦隊順利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實現了彼得大帝都沒能實現的夢想。
  • 波蘭和俄羅斯的仇是怎麼結下的
    波蘭人打戰也很勇敢,歷史上把條頓軍團打的落花流水,沙俄在他身上也討不到便宜。歷史上,波蘭是一片很大的地域,立陶宛、烏克蘭就是他的地方。但悲催的是波蘭歷史上四次被滅國,而每一次都和俄國有關,你說能不結仇嗎?所以兩個國家有衝突打起來的時候,都是拼命的架勢,無所不用其極,被對方俘虜基本沒有活路,就這樣新仇舊恨,這「敵意」當然就越來越深。原因不能簡單說誰對誰錯,只能說這是上天的安排。
  • 波蘭在歷史上經常受到周邊國家的打擊,受打擊的原因是什麼
    建國,被瓜分,再復國,再亡國,再建國,再亡國。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葉卡捷琳娜二世。能與彼得大帝,可見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俄羅斯做的貢獻有多大。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了解這位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大帝吧。
  • 波蘭與俄羅斯都是斯拉夫國家,為什麼兩國關係如此之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話用在波蘭和俄羅斯之間可謂非常合適,那麼這兩個國家到底為什麼關係如此之差?這話說起來有點話長了,波蘭和俄羅斯的確是同宗同族,都屬於斯拉夫人。我們知道斯拉夫人在歐洲遷移過程中,分為了三支,也分為了三個不同的方向發展。東斯拉夫人成為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祖先。而西斯拉夫人主要在東歐平原上活動,也就是現在的波蘭等地。
  • 波蘭為何被蘇德兩國瓜分?卡延森林事件又是為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出動150萬主力部隊從三個向同時對波蘭發動進攻。在很短的時間內,波蘭軍隊兵敗如山倒。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波蘭首都華沙失守。然而,這個時候蘇聯非旦沒有幫一把波蘭,反而落井下石。……這又是為什麼呢。
  • 被波蘭擊敗了!
    華沙大約在公元十世紀左右,現在的華沙地區出現了居住情況,經過後來的發展成為波蘭首都並一直延續,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波蘭的最大城市,並且一度成為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1876年,波蘭出現了第一個追求社會主義的互助小組,並再後來的時間裡陸續發動勞動群眾爭取權利。
  • 對于波蘭人們總有這樣的疑問,已經亡國123年怎麼還能復國呢?
    波蘭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既悲催而又神奇的國家。悲催的是曾經一度強大而因亂施民主造成國家停滯不前,結果被強鄰先後三次瓜分,滅國123年。神奇的是亡國123年的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竟然離奇復國,人們不禁要問,波蘭到底憑什麼能復國呢?
  • 打造歐洲強國: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是俄羅斯帝國在歐洲國際事務影響力最大的時期,也是專制主義巔峰時期,也是綜合國力最強時期,開創了俄羅斯帝國歷史上黃金時代。並與彼得一世擁有俄羅斯帝國歷史中僅有兩位大帝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