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東歐強國波蘭,各種作死挑戰俄國,結果被戰鬥民族三度瓜分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蘇、俄歷史27#歐美歷史46#世界史41

波蘭

波蘭位於俄國的西邊,其人種與俄國同源,也是斯拉夫人種。10世紀中葉,波蘭首次以一個統一國家的面貌出現在東歐平原上。統一波蘭全境的部落叫波蘭部落,波蘭國家由此而得名。12至13世紀時,波蘭曾經因為內部的封建割據,而在長達200年的時間之內混戰不休,一直到14世紀才重新歸於統一。到了15至16世紀,波蘭國家迎來了最強盛的時期。此時的波蘭憑藉強大的國力,屢次幹擾俄國的對外擴張,並且好幾次入侵了俄國本土,因此波蘭與俄國結下了不可解的仇恨。

波蘭雖然強大,但是其國內的政治制度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中央集權不強,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由貴族共同選舉產生。這就導致每當新的國家領導人即將誕生之時,波蘭國內的貴族們就會互相爭鬥不休,這嚴重地削弱了波蘭國家的國力。所以到了18世紀,波蘭因陷於內部爭鬥的泥潭,國力不斷下降,再加上一系列對外徵戰均告失敗,波蘭早已被隔壁的俄國壓得喘不過氣來。

波蘭貴族

一、第一次瓜分波蘭

1763年,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去世,波蘭開始了下一輪國王選舉,這可讓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看到了機會。她一方面對波蘭進行武力壓迫,另一方面則花重金賄賂波蘭貴族。最終通過各種手段,終於讓自己的情夫,一個波蘭貴族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託夫斯基伯爵,當上了波蘭的新國王,即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波尼亞託夫斯基的家族在波蘭其實並不算顯赫,後來因為出使俄國受到俄國女皇的青睞,才在政壇上平步青雲。

波尼亞託夫斯基

但讓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沒想到的是,波尼亞託夫斯基雖然是她的情夫,但身為一個波蘭人,他更愛波蘭。所以當上波蘭國王之後,波尼亞託夫斯基立即開始了中央集權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限制自由否決權(就是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議會的決議就不得通過)和貴族共和選王制。

波蘭新國王的中央集權改革,讓葉卡捷琳娜二世非常恐懼。她害怕波蘭一旦完成改革,那俄國就會多出一個勁敵。所以在1764年,俄國與早就想入侵波蘭的普魯士達成軍事聯盟。1767年,俄國和普魯士的軍隊,以波蘭國內天主教徒與非天主教徒權利不平等為藉口,派兵入侵了波蘭。當年十月,強大的俄軍成功地佔領了波蘭首都華沙。隨後俄國廢除了波蘭的一切改革措施,將剛剛有所起色的波蘭國家打回了解放前。

今天的波蘭首都華沙

然而,俄國對波蘭的入侵,侵犯了土耳其在波蘭的利益,於是雙方開戰。而此時的奧地利,害怕俄國會在東歐一家獨大,便與土耳其籤訂了軍事互助條約。原先俄國的盟友普魯士,則在此時提出了俄、普、奧三國共同瓜分波蘭的建議。此時的俄羅斯雖然對土耳其連戰連勝,但是為了避免奧地利真的加入土耳其一方進攻自己,也就同意了與普魯士、奧地利一起瓜分波蘭。就這樣,在1772年8月5日,俄、普、奧三國瓜分了波蘭30%的領土,約20萬平方公裡。

至此,波蘭第一次被瓜分。

但可悲的是,這不是最後一次。

二、第二次瓜分波蘭

波蘭第一次被瓜分之後,波蘭人民痛定思痛,立志要對國家進行改革。1791年,波蘭議會內的愛國議員通過了一部新憲法,憲法規定廢除自由否決權,並確定了波蘭國王的王位由選舉制變為繼承制。這樣一來,波蘭的中央集權大大加強,波蘭國家又有了復興的跡象。

波蘭貴族議會

但是到了1792年,由於害怕波蘭會再次強大,俄國就和普魯士再次派大軍入侵了波蘭。彼時的波蘭國力太過弱小,加上國王波利亞託夫斯基軟弱,俄普聯軍再次攻入波蘭首都華沙。俄國又一次廢除了波蘭的所有改革措施,並且扶持了一個傾向俄國的傀儡政府。1793年1月23日,俄國和普魯士再次瓜分了波蘭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這是俄國第二次瓜分波蘭!

但悲催的是,這也不是最後一次!

三、第三次瓜分波蘭

兩次被外國瓜分,導致波蘭在國力上的極度弱小,但也激發了波蘭人民愛國情緒的高漲。1794年3月24日,波蘭人民在波蘭古都克拉科夫舉行反抗俄國侵略者的起義,並最終取得了勝利。起義勝利後不久,波蘭全國都颳起了反抗俄國侵略者的起義之風。

今天的克拉科夫

俄國和普魯士在得知波蘭大起義後,立即發兵對波蘭起義進行圍剿。雖然波蘭人民的愛國之情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但波蘭人民的起義,最終還是被強大的俄普聯軍給撲滅了。

俄普聯軍鎮壓起義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此時也認識到,只有徹底地吞併波蘭,才能讓其在俄國的監視之下,成為俄國的財富來源地。於是在1795年,在經歷了一系列爭鬥和討價還價之後,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這三個強盜國家,再一次瓜分了波蘭最後2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至此,波蘭國家滅亡,而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波蘭,只是作為一個地理名詞而存在。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後來在拿破崙橫掃歐洲期間,因為波蘭站隊拿破崙一邊,所以曾短暫地獲得獨立和解放。但在拿破崙戰敗之後,波蘭又一次遭到了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匹狼的瓜分。最後一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俄羅斯帝國的覆滅,波蘭才重新獲得獨立。

戰神拿破崙

文史君說

波蘭曾經也盛極一時,是一個可以與俄羅斯相抗衡的東歐強國。但是為什麼最終衰敗了,還被俄普奧給三度瓜分了呢?文史君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貴族共和選王制導致的國內爭鬥,而國內爭鬥又給外國侵略勢力提供了染指的機會。所以過度的自由和分權,只會將國家推向內部紛亂和外敵入侵的危險境地中。

參考文獻

何炳松:《歐洲全史》,臺海出版社2016年版。

白建才:《俄羅斯帝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原標題:《曾經的東歐強國波蘭,各種作死挑戰俄國,結果被戰鬥民族三度瓜分》

相關焦點

  • 歐洲黑歷史:三次被俄國瓜分,只怪波蘭自己太作
    雖然1612年波蘭軍隊被驅逐出境,但依然奪去了斯摩稜斯克、切爾尼戈夫、塞維爾斯克等三個地區。 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後,俄國國力有所恢復,1632年沙皇米哈伊爾打算趁著西吉蒙特三世病逝的機會收復失地,結果再次被波蘭打敗,波蘭依然握有軍事優勢!
  • 波蘭:四次被瓜分,屢次遭亡國,波蘭的歷史為什麼悲劇連連?
    作為西歐文明和東歐文明的交匯之地,中東歐一直是兩大文明發生碰撞的地帶,而波蘭就恰好處在這個十字路口上。處在近代以來的兩個強大民族—德意志人和俄羅斯人之間,讓弱勢的波蘭人在夾縫中求生的同時,也在地緣政治上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 波蘭為何仇恨東西歐?歷史上曾坐擁歐洲最大國家,卻遭到三方瓜分
    其中日耳曼人一路南下消滅了羅馬並且開創了新的紀元,而凱爾特人一路西進,斯拉夫人則是分布在東歐和南歐地區。在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的形勢最為穩定,但是這其中卻出了一個不安分的國家——波蘭。從各種報導中,人們總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波蘭無論是對於東歐還是西歐,都十分仇視。事實上,這種仇視並非無緣無故,畢竟波蘭在歷史上是真正當過強國,也經歷過滅國之痛的。
  • 俄羅斯和波蘭為何總是對抗?原來歷史上兩家就是世仇
    波蘭和俄羅斯現在互相仇視,屢屢登上世界頭條,不過,俄羅斯與波蘭的關係並不是如今才惡化的,波蘭和俄羅斯的關係,甚至可成為世仇,早在數百年前波蘭就曾三次被瓜分,而每一次瓜分都有俄羅斯的參與。16世紀時,波蘭和立陶宛合併,這個被稱為波蘭第1共和國的東歐國家,一躍成為歐洲強國之一,當時,波蘭的領土在歐洲排名第三,囊括了如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片土地。甚至於,在波蘭最強盛時,如今的俄羅斯也是波蘭欺凌和侵略的對象,波蘭軍隊曾佔領俄國首都莫斯科。大面積俄國領土被波蘭佔據,波俄的戰爭也持續了數年之久。
  • 波蘭與俄羅斯都是斯拉夫國家,為什麼兩國關係如此之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話用在波蘭和俄羅斯之間可謂非常合適,那麼這兩個國家到底為什麼關係如此之差?這話說起來有點話長了,波蘭和俄羅斯的確是同宗同族,都屬於斯拉夫人。我們知道斯拉夫人在歐洲遷移過程中,分為了三支,也分為了三個不同的方向發展。東斯拉夫人成為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的祖先。而西斯拉夫人主要在東歐平原上活動,也就是現在的波蘭等地。
  • 歷史上悲劇不斷的波蘭,為何被瓜分四次,屢次亡國?
    德國沙俄結盟時就拿波蘭開刀祭旗,德國的沙俄開戰時也要經過波蘭才能攻擊到對方,這三個國家就像鬥地主,波蘭一直都是倒黴的地主,雖然有的時候能壓著農民打,但是大多數時候是農民暴打地主,還順便把地主的地給分了,而波蘭南面的奧地利看到有便宜可以佔,沒事也插一腳。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波蘭亡國。
  • 波蘭在歷史上經常受到周邊國家的打擊,受打擊的原因是什麼
    建國,被瓜分,再復國,再亡國,再建國,再亡國。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波蘭究竟怎麼回事?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早在千年前,波蘭就是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封建王國,面積最大時有一百多萬平方公裡,如若能統一延續到今天,那麼一定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然而,悲催的是一千多年來波蘭人實在是太能作,致使國家經歷三次亡國,最終淪為現在歐洲的三四流小國。 昔日強國 波蘭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裡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
  • 波蘭做過些什麼,以致被周邊各國屢屢瓜分?
    對于波蘭的出格之舉,也不必太奇怪。歷史上波蘭因為頻出「無理手」,令周邊各國義憤填膺,逮到機會就對它下手。存在於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是波蘭最榮光的時期,領土面積一度達到100萬平方公裡,是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在東歐霸主金帳汗國分裂後,波蘭趁著權力真空大肆擴張。
  • 波蘭的輝煌過往——超千年的歷史,兩次拯救歐洲,三次被瓜分滅國
    5、近代歐洲列強崛起,波蘭慘遭瓜分波蘭——曾經的歐洲第一大國,在近代衰落了,不僅衰落而且最終被瓜分,為什麼?波蘭的地理位置,西為普魯士,東為俄羅斯,南為奧地利。波蘭強大之時,東普魯士也曾屬于波蘭王國。當普魯士開始崛起,波蘭便成了其東向擴張的障礙。當俄羅斯崛起後,其十分渴望被視為歐洲的一員,於是波蘭便成為俄國通往西歐的障礙。奧地利與普魯士均為德意志邦聯中的領導者,其不能坐視普魯士擴張,也要去瓜分波蘭,於是波蘭的悲劇便不可避免了。
  • 對于波蘭人們總有這樣的疑問,已經亡國123年怎麼還能復國呢?
    波蘭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既悲催而又神奇的國家。悲催的是曾經一度強大而因亂施民主造成國家停滯不前,結果被強鄰先後三次瓜分,滅國123年。神奇的是亡國123年的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竟然離奇復國,人們不禁要問,波蘭到底憑什麼能復國呢?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波蘭國家轉型,擁抱歐盟更擁抱美國
    東歐劇變和歐盟東擴都是在冷戰背景之下,所以演變出的最終結果。從冷戰整個發生的開始過程到結束來看。其實沒有哪一個陣營是主動的,更沒有哪一個陣營是被動的。西方國家想讓世界變成一個自由的世界,而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則主張解放全人類。雙方的目的雖然不同,但各自形態方面的輸出卻別無二致。正是在兩大陣營的不斷夾擊之下,其他國家或選邊站隊或保持中立。
  • 波蘭和俄羅斯的仇是怎麼結下的
    當時的俄國一片混亂,許多的小的公國打來打去,國力空虛,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時期。東歐那一帶的人其實都是斯拉夫人,往西南是日耳曼人、高盧人等、盎格魯撒克遜人等,挺亂的,不過在我們看來都差不多。在歐洲歷史上,各人種之間打得挺厲害,再加上宗教衝突戰爭,比如那延續三百多年的十字軍戰爭,就是一部戰爭史。但同為斯拉夫人的波蘭和俄羅斯這麼打,不多。
  • 葉攀︱波蘭民族主義的轉變歷程
    相應地,這個時代的波蘭民族主義強調的是「普遍性」,是普遍的解放。正因為這種解放性,波蘭民族主義在這個時代鼓吹的解放並不是針對俄國這個「民族」,而是針對的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波蘭民族主義並不把整個俄國「民族」視為他們的敵人。他們的口號是「為了我們的自由,也為了你們的自由」。
  • 再看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波蘭究竟為何暗中支持萬裡之外的日本?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拿破崙帝國倒臺,華沙大公國也失去了保護,重新被俄普奧三家瓜分殆盡。波蘭人一番折騰下來,不僅沒能從俄國手裡奪回領土,還被來了個「三家分波」:華沙公國西部的波茨南等地加上格但斯克被併入普魯士;克拉科夫及附近地區併入奧地利;在剩餘的大部分領土上建立「波蘭王國」,國王由俄羅斯沙皇兼任。
  • 打造歐洲強國: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馬克思曾經評價:「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在踏過千百具屍體,其中包括自己的丈夫屍體後, 登上了俄國皇位的。」  彼得三世  1768年俄羅斯借著追捕波蘭反俄勢力,入侵土耳其領土,並燒毀巴爾塔城,土耳其被迫反擊宣戰。歐洲各國對俄國野蠻入侵土耳其行為表示不滿,俄羅斯為了避免國際上孤立,向普魯士和奧地利表示日後可以一起瓜分波蘭領土的前景,至此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俄土戰爭並無異議。  黑海地區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瓜分。到了1795年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相繼籤署協定瓜分波蘭領土和居民,波蘭就此亡國。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
  • 伊莉莎白女皇:戰鬥民族的精緻與奢華
    冷熱軍事史會推出一個系列:戰鬥民族的溫柔一面。在歐洲的君主中,提到伊莉莎白這個名字,一般想到的是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和二世,實際上還有一位,那就是俄羅斯女沙皇伊莉莎白。她在位的二十年(1741-1761年),是俄羅斯極盡享樂與奢華的時代,這與當時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法國有關。
  • 瓜分世界:是誰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盛大的焰火表演結束後,成千上萬名哥薩克人在葉卡捷琳娜曾經的情人波特金公爵(PrincePotemkin)的指揮下進行了模擬戰。現在一提到第聶伯河,人們會更多地聯想到日益老化,但曾經這裡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魅力的水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