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2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的現場。主辦方供圖
同屬表演藝術,戲劇和電影、音樂比是一個小產業。但小產業同樣有大作為,從國外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到國內的烏鎮戲劇節,均是成功案例。正在進行中的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也有成為「媲美烏鎮戲劇節的藝術嘉年華」的雄心壯志,這背後是業內人士的共識——在長沙推廣戲劇,有著重要意義。
戲劇雖是小產業,地位不可忽視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出身的戲劇製作人劉洋是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的發起人之一,他同時是電影從業者。劉洋告訴記者,戲劇和電影雖然同屬高端藝術,但和電影的經濟能量比,戲劇還是個「小弟弟」。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641億元,而大麥網公布的同期全國演出票房200億元。這200億元還包括旅遊演出、演唱會和劇場三個類別,劇場只分得84億元。
戲劇雖然是個小產業,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比如對演員演技的塑造和提升。其實戲劇演員和影視演員各有所長,演技問題本無高下之分。但近年來國內影視製作泥沙俱下,演技低劣問題日益突出,不僅造就了不少爛劇,甚至還催生並帶火了《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等主打演技的綜藝節目。在這種背景下,戲劇因其表演只能一次過、對臺詞基本功要求很高等原因,成為演技門檻高的同義詞。不少影視演員也在功成名就後,轉戰戲劇舞臺,追逐心中的戲劇夢,比如1月接連來長演出的劉愷威、劉曉慶等。
除了提升演技,在大IP時代,戲劇本身也是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即將來長巡演《夏洛特煩惱》的「電影票房大戶」開心麻花就是走的先戲劇、後電影的發展道路,該劇是在演出3年後才改編成同名電影,所有笑料都是經過劇場檢驗的真材實料,最終票房高達14.4億元,躋身影史前十。長沙本地也不乏成功案例,去年9月首演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也以電視版形態,於今年元旦與全國觀眾見面,令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終於一飽眼福。
戲劇節作用大,嶽麓山下邁出成功一步
文化產業是長沙的一張王牌,「廣電湘軍」「出版湘軍」聞名遐邇,相對而言,戲劇特別是話劇的優勢就沒有那麼突出。在此情形下,嶽麓山戲劇節對推廣戲劇文化、培育戲劇觀眾、鍛鍊戲劇新人、推動戲劇創作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正如戲劇節嘉賓、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所言:「我們都知道,長沙是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的城市。在各種文化產品中,我們更需要有藝術品質、精神營養的佳作。如果能以戲劇節的方式,把長沙戲劇發展起來、推廣出去,功莫大焉。」王曉鷹坦言,嶽麓山青年戲劇節好就好在「青年」二字,他說:「青年是中國戲劇的未來,大家共同用戲劇裝點城市形象、滋養市民心靈,這對於城市文化氣質是非常有意義的。我祝願嶽麓山青年戲劇節圓滿成功!」
一個城市戲劇節能發展到何種高度?法國的阿維尼翁戲劇節就是業界知名的成功例子。創辦於1947年的阿維尼翁戲劇節致力於讓高雅的戲劇藝術走出殿堂、走入民間。每年7月,整座城市就化身為戲劇舞臺,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大量舞臺佳作。經過6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阿維尼翁戲劇節成為「作品篩選器」,大量演出團體攜新作亮相,只要能徵服來此挑選的劇院經理,就能獲得歐洲甚至全球巡演的機會。
如今剛剛起步的嶽麓山青年戲劇節雖然還做不到成為演出團體、劇院經理溝通的橋梁,但在培育觀眾方面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戲劇節必須得有觀眾參加,大家才能一塊兒來過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藝術普及教育委員會主任崔寧告訴記者,嶽麓山青年戲劇節臺下滿滿的藍色口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戲劇節一定能取得成功。
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系列報導
來 源 | 長沙晚報
編 輯 | 歐陽靚潔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李 丹
原標題:《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看戲越看越有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