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說,希望以後涼山人在外面說起自己的家鄉,外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貧窮和落後,而是「誒,你們那裡有個戲劇節」。
《環球》雜誌記者/劉娟娟
所幸,冬日的大涼山,暖意融融。
2020年是全球戲劇人的寒冬,劇院停擺,演出取消,阿維尼翁戲劇節、烏鎮戲劇節等都沒能如期舉行。但就在11月7日立冬這天,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如期開幕。
除了為戲劇提供大舞臺,大涼山本身就是個充滿戲劇性的地方。《環球》雜誌記者剛在網上看到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史雲森救落水女孩的視頻,第二天就與他在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同場觀看話劇《洋麻將》。
如果在戲劇節期間來到涼山西昌,你對這裡的固有認知很可能會被顛覆。漫步在邛海之畔的木棧道上,欣賞著遠處蒼翠的山巒,目光不時被水面上翻飛的海鷗吸引,轉過身去,不經意間就會偶遇那古色古香的室外戲臺上的精彩演出。戲劇就這樣發生在大涼山。
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
這是一段戲曲功底紮實又不乏創新的表演。在邛海邊的月色小鎮古戲臺上,青年戲曲演員李崢崢一人分飾四角,跨小生、武生、花衫、丑角四個行當,以戲曲傳統的「唱念做打」為主要表演形式,融合了音樂劇、荒誕劇、肢體劇,甚至現代歌曲,講述了《聊齋志異·三生》生死、救贖、輪迴的故事。
這部名為《三生》的實驗性作品,是本屆戲劇節的路演劇目,不只是前來參加戲劇節的觀眾和嘉賓特意前來觀看,邛海邊的不少遊客也被李崢崢時而悲情時而俏皮的表演吸引而駐足。
邛海之畔的月色小鎮古戲臺是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水空間的一部分。在火空間(火把廣場)、水空間(邛海賓館)、木空間(聽濤小鎮)和土空間(建昌古城),分別有涉及話劇、歌劇、音樂劇、舞劇、形體劇、舞臺廣播劇、戲曲、脫口秀、雜技等戲劇類型的超過50部作品、300多場演出上演,此外還有主題論壇、戲劇課堂、劇坊、合作懇談會等活動陸續開展。
木空間的谷劇場,給觀眾帶來極大震撼。這是一個由小山谷改造的古希臘建制圓形劇場,中間的舞臺和周圍的看臺都布滿綠草,以山巒和天空為劇場的天然布景。導演李唫去年在這個劇場為以色列默劇《石頭》所震撼,今年他帶來古希臘戲劇《普羅米修斯》。身著古希臘服裝的演員穿過觀眾席,走上以天為幕的舞臺,上演一幕幕神和人的悲劇,觀眾仿佛置身於傳統的古希臘劇場。謝幕前普羅米修斯發出「人類,你們會好嗎?」的追問,令觀者深思。
除了《普羅米修斯》,谷劇場還上演了跨界行為劇《春暖花開》、舞劇《傭》、《森林交響音樂會》等。《春暖花開》的其中一場演出,是由一群特殊觀眾——保護大涼山的消防戰士——與主創及其他觀眾共同完成的。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發起單位涼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康對《環球》雜誌記者說,「這地方的一草一木,天上的雲,還有日月星辰,全是戲劇的主角。大城市的人通常認為戲劇是個奢侈品,其實這並不符合戲劇的初心。我們做這個戲劇節,就是要讓戲劇回歸大眾。」
在木空間的一處蘇州園林式建築裡,觀眾跟隨沉浸式崑曲《浮生六記·布衣菜飯》的演員們,在一個又一個場景間騰挪轉換;在火空間的圖騰柱廣場,由四川現代舞蹈團帶來的路演劇目《吶喊》引來了大量觀眾駐足圍觀;在土空間的建昌古城牆下的一處空地,嘉賓共話「戲劇是社區得以有凝聚力的基石」;在邛海邊的白沙灘上,「戲劇發生在任何地方」從各種角度被解讀……
英國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在其戲劇理論作品《空的空間》中說:「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蕩的舞臺,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之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
在大涼山,記者還旁觀了一個戲劇性事件。實驗狂想戲劇工作室的《哈姆雷特》可謂本屆戲劇節最大膽的劇目之一,20歲出頭的主創們在舞臺上撕開原著古典風格的外衣,血腥、暴力及人性的陰暗等以富於衝擊力的方式湧向觀眾。演完《哈姆雷特》,實驗狂想戲劇工作室的五個年輕人驅車趕回成都,路上突然接到消息——著名戲劇導演易立明想和他們聊聊,這五人立即掉頭回到西昌邛海。易立明看過《哈姆雷特》後,如發現珍珠,決定籤下這個年輕劇組,並計劃帶他們去北京演出。
幾個年輕人欣喜若狂。團隊導演白尚武對記者說,他非常喜歡德國邵賓納劇院、慕尼黑室內劇院、塔裡亞劇院的戲,認為這些劇院的戲不只注重實驗性,而且很穩,是他學習的方向。愛丁堡藝術節亞洲藝術獎主席王永嘉對記者說,幾個年輕人要想在國際上取得成績,還要細細打磨作品,並且要堅持不驕躁的創作態度,但這並不容易。
論道大涼山
11月16日,本屆戲劇節的國際論壇《戲劇精神永不停息——世界戲劇節對話西昌》通過在線會議形式舉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三位發起人——藝術委員會藝術總監濮存昕、執行總監李亭、常務監製王曉鷹與國內外9位嘉賓隔空對話。
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秘書長尼克森·皮塔卡說,為應對疫情,組委會為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的劇場、劇團提供緊急資助基金,幫其渡過難關;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委員會總召集人理察·路易斯則對疫情期間流媒體對線下演出的衝擊發出憂思;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策劃人安娜馬塔·德·皮薩羅說,每年戲劇節期間,哥倫比亞的犯罪活動都有所減少;烏鎮戲劇節發起人賴聲川說,人類的活動裡面,疫情和戲劇一直都有著密切關聯,索福克勒斯創作的《俄狄浦斯王》就描述了雅典的瘟疫,古希臘的劇場和醫療中心都是建在一起的,劇場是有治療作用的;濮存昕表示,希望明年立冬時節有更多國內外戲劇家來到大涼山……
愛丁堡藝術節與阿維尼翁戲劇節都是在二戰結束後創立的,那個時候人們迷茫、恐慌,藝術節和戲劇節恰恰起到了療愈人心的作用。
除了國際論壇,本屆戲劇節還有多個不同主題的論壇、戲劇課堂、劇坊等。
大涼山正如一個戲劇的論道場。水空間邛海賓館有一處大草坪,中間有個啤酒廣場,參加戲劇節的嘉賓和觀眾看完戲經常在這裡坐下,吃著西昌特色小燒烤,喝著文旅集團的阿斯牛牛啤酒,談著這一天的看戲體悟。此外,在劇場外、餐廳裡、邛海邊的木棧道上,都能聽到人們在討論戲劇。
「《三昧》到了國外也是精品,只可惜臺詞不好翻譯」「《枕頭人》的劇本太經典了,哪個國家的演員來演都不會差」「在這個時代,古希臘經典戲劇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西廂》上半場的戲曲風格非常好,下半場戲曲元素弱了,值得商榷」「《水生》簡直太棒了,但一些細節還有提升空間」……
在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眾多劇種中,笑果文化的脫口秀似乎是一個違和突兀的存在,有人覺得脫口秀不應該出現在戲劇節中。隨笑果文化來到大涼山的脫口秀演員周奇墨對記者說,「脫口秀在戲劇節確實有些突兀,卻也豐富了戲劇節。」無論如何,在大涼山,笑果脫口秀讓觀眾發出了陣陣歡笑。
記者通過對幾位戲劇人的採訪感受到,他們對於戲劇的不同藝術形式都有著自己的堅持與思考。
肢體戲劇《羿》講述中國古代神話「后羿射日」的故事,通過肢體形式表現人的欲望和掙扎。該劇導演謝可和編劇楊春梓告訴記者,他們覺得形體的力量不亞於語言,其實形體也是一種語言,他們希望觀眾看過這個作品之後能夠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沒有標準答案」。
丁一滕帶著他的新程式戲劇《新西廂》來到大涼山,他說這部劇與之前的《竇娥》《傷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相同的是,都延續了中西結合的「新程式」創作手法;不同的是《新西廂》是個喜劇,作品中既有戲曲程式化的表演,也有生活化的表演,音樂上則嘗試了電子樂與戲曲聲腔和念白的融合。丁一滕去過國內外很多戲劇節,他覺得大涼山的特色是當代與傳統、東方與西方、民族與世界的對話。
記者還圍觀了《洋麻將》劇組的對詞。過程中,濮存昕與劇中那個不服輸的老頭很像,他對演對手戲的龔麗君說,「上次那個錯不是我造成的」,龔麗君笑了笑,不做辯解。
談及古典戲劇的現代解構,濮存昕說,「古典戲劇的創新和解構,是為了熟悉這部作品的人而做的。而現在中國的戲劇普及率沒那麼高,很多觀眾對這個戲的劇情和故事並不了解,如果你把這個故事解構了,觀眾就容易懵。中國的戲劇還處在一個年輕狀態,我們還是要注意普及問題,讓觀眾看懂,需要在敘事清楚的情況下加入個人的表現。」
脫貧大戲
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的國際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目標是形成「東看烏鎮,西看涼山」的格局。劉康說,希望以後涼山人在外面說起自己的家鄉,外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貧窮和落後,而是「誒,你們那裡有個戲劇節」。
大涼山本就是一個戲劇性的地方。彝族人曾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這裡有能「上天」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有能「入地」的世界最深暗物質實驗室。如今,涼山又上演了脫貧大戲。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
本屆戲劇節開幕大戲歌劇《聽見索瑪》講述了備受社會關注的涼山懸崖村的故事。本劇除角色演員外,彝歌隊伍均由涼山州當地的彝族演員組成。其中,吉力麼扎子作為一名自由吟唱者,她的彝人高腔貫穿了全劇。在她的歌聲裡,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雄鷹飛過的山谷,懸崖天梯上的家,以及發生在村民、支教老師、犧牲在緝毒一線的年輕警察等人物身上的故事。
在該劇視覺總監任冬生的設計下,100多根、總長度近1000米的鋼管搖身變為一座高達4米的鋼梯,為觀眾還原了一座真實的懸崖村。
本屆戲劇節還有一部孵化作品《蘇尼惹的三個夢》,由從大涼山走出的音樂人莫西子詩擔任藝術指導,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彝族青年諾布釷呷根據自己的經歷自編自導,與同學共同創作,講述了彝族青年蘇尼惹面對生活的壓力以及彝族的傳統所做出的選擇。
劉康告訴記者,實際上,《聽見索瑪》的演出場所金鷹大劇院,是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所有演出場所中唯一專業的,其他演出場所都是臨時改造而成,「比如水空間的動力劇場,將座位拆除後,就是一個大會議室,甚至一個宴會廳。」金鷹大劇院已建成使用多年,涼山文旅集團並沒有為戲劇節專門修建新的劇院,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此外,涼山文旅集團還將旗下賓館、餐廳、車輛、器材等物盡所用。可以說,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是一個省錢的戲劇節。
劉康說,今年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票房收入比去年增加了約20%。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
本屆戲劇節,涼山文旅集團與四川航空公司合作,開設了從深圳到西昌的戲劇包機。劉康告訴記者,涼山文旅集團希望通過戲劇節帶動當地文旅發展與就業提升。在吸引外地遊客方面,涼山還將在交通條件的改善、戲劇節的推廣宣傳等方面努力。2022年,成昆高鐵將全線通車,屆時從成都到西昌乘高鐵只要3個小時。
劉康說,現在大部分遊客到西昌只是路過,最終目的地是雲南、瀘沽湖。他希望未來通過戲劇節的影響力改變這一現狀。距離西昌城區一個多小時的昭覺縣谷克德景區,每年春天漫山遍野都開滿索瑪花(杜鵑花),目前這裡正在修建滑雪場、酒店等設施,以後將作為戲劇節的一個演出場所。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也將帶動當地彝族民眾收入提升。記者在谷克德看到,彝族同胞在路邊支上火盆鐵網,擺好大塊豬肉或成串羊肉,用新鮮食材迎接遊客。在谷克德附近的尼地鄉彝族村寨,彝族老奶奶在山地上趕著黑豬,田裡的蘿蔔葉子鬱鬱蔥蔥,家有5頭牛、五六十隻羊的村民色特瓦莫在家門口編著殺年豬用的藤網。彝族人的脫貧戲在持續上演。
來源:2020年11月2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