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戲劇節:如何在疫情時期重新定義「現實主義」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德國波鴻劇院版《哈姆雷特》劇照。

  5月10日,岡田利規編劇導演的《吸塵器》結束在柏林戲劇節官網的演出錄像播放。至此,2020年柏林戲劇節十部入圍作品中的六部完成線上限時免費播放。因為疫情造成的封鎖,這屆柏林戲劇節變得罕見「全球化」,「劇目演出錄像上雲」這個決定,讓一個原本高度精英化的戲劇節,意外地突破了演出地理空間和語言的限制。

  值得關注的不是「線上」的形式,而是入圍劇目輸出的信息量

  這屆「線上柏林戲劇節」在九天的連線時間裡,除了播出演出錄像,也用在線的方式舉行了演後談和若干場研討會。研討會的議題集中了「戲劇上雲」等最前沿的議題,包括「停止直播!在線戲劇的機遇與風險」「網絡戲劇和數位化敘事」「從數位化概念到在線首映」「如何在網際網路上運作參與性劇場」「線下劇院構建的社區如何體現在線上」。對比這些議題的時效性和緊迫感,官方錄播的六部作品實在是很「傳統」的,確切說,這次「線上柏林戲劇節」沒有在創作實踐的層面去直面「在線」「直播」等網際網路文化對戲劇和劇場製造的挑戰,只是迫於現實,在網際網路場域將常態下的劇場體驗縮減為「信息意義的分享」。

  年輕導演孫曉星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線上戲劇」沒有產生新的語法、敘事和文化立場,如果不能對「線上」這個現場作出建設性的表達,那麼「線上戲劇」和「戲劇網絡化」 都不值得被當作嚴肅的概念。基於這樣的立場和判斷,今年的柏林戲劇節值得關注的不是「線上」的形式,而是入圍劇目輸出的信息量。在疫情下的非常態環境中,戲劇節官方從十部入圍作品中挑出六部「上線」,它們的創作思路和呈現方式剛好地切中了現實陣痛:在越來越多的人群被撕裂成不同陣營的當下,戲劇創作能如何追求或重新定義「現實主義」?人們能否在劇場中期待見到一種新的敘述,抵抗世界被消耗、被切割成碎片的現實?

  在中心以外的視角,尋找故事在新背景下的重寫和演繹

  過去的兩三年裡,柏林戲劇節的策展和劇目選擇思路是受到一定爭議的,主要是歐洲之外的學者和劇評人質疑戲劇節過於「歐洲中心」,藝術家、劇目和議題都集中於歐洲當代,事實上造成視野的窄化。去年阿維尼翁戲劇節選中了孟京輝導演的《茶館》,儘管這個版本的完成度仍有待完善,演出後的口碑也兩極分化,但阿維尼翁戲劇節能關注到一個中國導演在當代視角下呈現的一部華語經典戲劇文本,這對歐洲戲劇節展的生態造成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今年柏林戲劇節入圍的《人類的屈辱》可以看作是戲劇節官方尋找「去歐洲中心化視角」的一種努力。

  《人類的屈辱》的編導是安塔·海倫娜·雷克,她其實很不贊同作品用「錄像」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事實上,有機會看過這個作品現場的觀眾能明顯感受到錄播的平面影像對這個結合了裝置和肢體劇的作品造成很大的損傷。戲劇節官方之所以堅持即使「自損」也要播出這個作品,是因為它能分享出的信息有可能比它的觀看效果更重要。雷克擁有德國和塞內加爾的血統,她是為數不多當今活躍在歐洲一線藝術院團裡的黑人藝術家,她對外堅持不用「混血」或「有色人種」形容自己的血緣身份,而是簡單堅決地稱自己是「黑人」。《人類的屈辱》的創作理念,是對弗洛伊德提出的「人類三大屈辱」的質疑和反擊,弗洛伊德認為,人起源於類人猿、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和人受制於潛意識,這是「人類的屈辱」。而雷克認為,弗洛伊德的立場是以歐洲白人男性為中心的,他無法意識到,或者他潛意識地迴避了,人類至深的屈辱是這種白人中心主義。在這個70分鐘的作品裡,她試圖通過靜默的肢體表演,反思「人看待人」的歷史,反思「歐洲中心論」主宰下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的「他者化」和「客體化」。

  去中心化的視角有文化和地域層面的,也有性別層面的。比如《哈姆雷特》這個劇本,莎士比亞的原版不僅是一部經典,更成為一個神話原型。時至今日,幾乎不會有劇場工作者用歷史劇的方式來排演這個文本。對素材和角色的削減、對皇家氣度的消解、模糊時代屬性並嘗試把當下的日常生態自然地和戲劇情境聯繫在一起,越來越簡單且透明化的舞臺流程,改變那段著名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出現的時機,甚至,讓女演員來扮演哈姆雷特——所有這些手段已然成為當代劇場的改編共識,觀眾還可以從當代舞臺上的《哈姆雷特》中獲得什麼新的體驗?

  女演員扮演哈姆雷特正在成為劇場的新常態,隨著女性意識在劇場裡的強化,性別焦慮逐漸淡化,女演員的挑戰是扮演「作為哈姆雷特的哈姆雷特」,而不是首要考慮「作為男人的哈姆雷特」。去年,巴西倉庫劇院來上海演出的那版《哈姆雷特》裡,女演員帕特西亞既不受困於怎樣表現得像個男人,也不刻意地讓哈姆雷特「去性別化」,她突出了「表演」本身,事實上,原作中有大量臺詞確實是莎士比亞借哈姆雷特的立場思考「表演」這件事,沉思表演如何主宰了人生。同樣在去年,愛爾蘭國家劇院版的《哈姆雷特》裡,出現了徹底女性化的哈姆雷特,有劇評人寫道:「為什麼哈姆雷特不能是女人呢?為什麼要讓女演員壓制自己的性別特徵、追求雌雄同體的表演?」

  在柏林戲劇節選擇的這部德國波鴻劇院的《哈姆雷特》裡,女主角桑德拉·惠勒和她演繹的哈姆雷特的性別元素都淡化了。「哈姆雷特」這個角色超越了性別局限,進入到一種普遍的、人對世界的質詢,即一個人能否堅持誠實地面對一切,一個人要怎樣堅持不在謊言和罪惡前違心地表演。在一個極簡主義的舞臺上,演員的表演讓永恆的神話和迫近的現實相遇了,實現了故事在全新背景下的重寫和演繹。當然,這個創作思路不新鮮,導演借用了部分海納·米勒《哈姆雷特機器》中的獨白臺詞,而《機器》本身就是海納·米勒在他所處的鐵幕背景下對《哈姆雷特》的重寫。波鴻劇院這版《哈姆雷特》的新鮮活力,很大程度來自導演給予了奧菲莉亞以主動性,她不再是純真被動的受難者,她和哈姆雷特之間維繫著類似姐妹情深的惺惺相惜的情義,可以說,這個充滿能量的奧菲莉亞,給予了哈姆雷特新的視野。

  在《人類的屈辱》和《哈姆雷特》之後,「裡米尼記錄」劇團的《龍貓、混蛋、穢語——來自間腦的訊息》進一步給出了在舞臺上探尋新的敘述方式的可能。導演首先關注到「抽動症患者」這個被遮蔽的群體,她把舞臺空間給了三位患抽動症的素人演員,這些無法控制自己語言、聲音和動作的素人演員在一次次失控中突破了劇場約定俗成的傳統,也在表演中生成了新的空間和情境。在輕鬆詼諧的意外中,創作者傳遞出溫柔的剖白:理解和包容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政治,無論戲劇以什麼樣的形態出現,它的靈魂是分享人間感受的藝術,創作意味著讓碎片找到存在感,讓被壓抑的人與事發聲,讓微小的部分重組成鮮活完整的世界。記者 柳青

相關焦點

  • 柏林戲劇節「同步」意義大於「好看」
    每年柏林戲劇節會由評委會挑選出十部「最值得關注」的作品,旨在加深戲劇與當代民眾生活的交流溝通。  而「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則是每年從柏林戲劇節的十部「最值得關注」作品中挑選出2-3部,原版引進至中國演出,該項目由吳氏策劃聯合歌德學院(中國)共同呈現,並獲得「柏林戲劇節」、德國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到今年「柏林戲劇節在中國」已進入第三年。
  • 柏林戲劇節轉至線上,6部「最值得關注」劇作限時免費
    每年五月在柏林舉行的德語區戲劇界的盛會「柏林戲劇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不得不取消所有線下活動,這也是「柏林戲劇節」在其57年歷史上首次停辦。儘管不能帶給大家線下體驗,「柏林戲劇節」主辦方——柏林藝術節——還是不希望徹底取消戲劇節,而是將戲劇節以一個特別的形式——「2020線上柏林戲劇節」帶給全世界戲迷。
  • 歐洲大部分藝術節停了,阿維尼翁戲劇節為啥還在堅持?
    2020年阿維尼翁戲劇節海報。由於疫情在全世界範圍蔓延,世界各國藝術節幾乎都面臨停擺局面。尤其在歐洲,一大批著名的藝術節紛紛宣布取消或延期,無論是戲劇節,舞蹈節,電影節,音樂節,歌劇節,幾乎無一倖免。其中就包括中國觀眾熟悉的5月柏林戲劇節、以及8月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這也是創辦70餘年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歷史上第一次取消。
  • 嶽麓山青年戲劇節 || 讓年輕人愛上經典
    嶽麓山青年戲劇節 || 讓年輕人愛上經典 2020-12-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維尼翁IN戲劇節首邀大陸話劇,為何選孟京輝《茶館》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 實習生 操傲文)北京時間3月27日晚9點,第73屆阿維尼翁戲劇節發布會在法國舉行。發布會公布了2019年度阿維尼翁戲劇節官方43部特邀劇目名單,其中中國導演孟京輝的當代戲劇作品《茶館》收到今年阿維尼翁IN戲劇節的官方邀請,這是阿維尼翁戲劇節73年歷史上首部中國大陸劇目入圍「IN」。
  • 如何在溝通中重新定義問題?
    01重新定義開啟思考、互動新途徑我們生活在一個權威定義框架
  • 暖暖大涼山,灼灼戲劇節
    2020年是全球戲劇人的寒冬,劇院停擺,演出取消,阿維尼翁戲劇節、烏鎮戲劇節等都沒能如期舉行。但就在11月7日立冬這天,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如期開幕。  除了為戲劇提供大舞臺,大涼山本身就是個充滿戲劇性的地方。《環球》雜誌記者剛在網上看到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史雲森救落水女孩的視頻,第二天就與他在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同場觀看話劇《洋麻將》。
  • 十九世紀時期——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內容
    巴爾扎克一生為債務所苦,始終處於期票債券的威脅之下;斯丹達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過著「每天只能吃一頓正餐」的清貧生活。他們從事寫作,往往是為了謀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基本上是革命後的第一、二代,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理想和英雄行為對他們之中一些人還記憶猶新,他們都是在啟蒙思想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繼承了自己前輩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體系以這種思想的原則為其理想,當他們帶著這種思想去觀察新建立起的資本主義秩序時,就遇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對現實產生了種種不滿。
  • 法國人如何重新定義飲食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法國人到底是如何重新定義飲食的。與人們通常所想像的不同,在歐洲早期的飲食傳統中,今天流行於全球的法國菜餚並不起眼,佔據著支配地位的是義大利菜餚。源自古羅馬宮廷的義大利菜餚兼收並蓄,歷史悠久,口味多元,菜品豐富,在歷史上曾長期以壓倒性的姿態代表著歐洲人的飲食。
  • 「深度」沒有電音的柏林:德國夜店產業如何熬過疫情嚴冬
    疫情期間YAAM僅能開放室外部分。攝|王磬這是界面新聞記者8月在夜店YAAM看到的景象——這裡以黑人、拉美音樂蜚聲柏林電音圈,傑弗睿就在這裡擔任經理。6月以來疫情緩解,政府開始允許有院子的夜店開放室外部分,但室內舞池的啟動——也是夜店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仍然遙遙無期。
  • 疫情期間,各國重新定義「必需品」
    重新定義「必需品」據美聯社報導,疫情正在為全球定義什麼才是「必需品」。目前,在已經實行封鎖措施的國家中,醫護人員、執法人員、公共設施工人、食品生產商和通信運營商普遍都不會受封鎖的影響。不過,在各個國家的「豁免清單」中,還因為各國的文化差異,存在著不少「特例」。
  • 想看阿維尼翁戲劇節?這裡有一份法國文化大禮包等你打開
    《李爾王》MAXPPP6月5日至6月11日,藝術節第一浪開啟,阿維尼翁戲劇節是關鍵詞。受新冠疫情影響,第74屆阿維尼翁戲劇節已宣布取消,如今在線上,你也能看到滿滿的乾貨。由阿維尼翁戲劇節藝術總監奧利維埃·庇翻譯並執導的《李爾王》已經上線,這是2015年阿維尼翁戲劇節在教皇宮的開幕大戲。奧利維埃·庇的作品曾多次入選阿維尼翁戲劇節,2013年,他開始擔任這個世界最知名戲劇節的藝術總監。
  • 蝴蝶效應:柏林電影節因中國疫情遇冷?
    他們與已故作家馬烽的女兒一起,重新注釋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日子》全片只有兩位演員,分別是蔡明亮御用演員李康生和新人亞儂弘尚希,影片全長127分鐘,全程無對白,該片被描述為是一部關於「痛苦」與「安慰」的電影。蔡明亮談及新片創作時曾說:「我現在拍的都是生活,是小康(李康生)的日子,亞儂的日子,也是我的日子。」
  • 哈佛校長開學演講:疫情讓我們重新定義智慧,力量和財富
    Larry Bacow向學生表示,疫情迫使我們所有人花更多的時間與自己在一起,花更多的時間思考我們的行為、我們想要什麼以及我們是誰。這讓我們重新定義智慧、力量和財富,並尋求生活的意義和幸福。以下是演講全文。 在哈佛大學2025屆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說 下午好,2025屆學生!
  • 2020(第九屆)黃河戲劇節在駐馬店市開幕
    11月30日晚,由河南省文聯,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劇協聯合主辦,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承辦的2020(第九屆)黃河戲劇節在市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標誌著黃河戲劇節永久落戶駐馬店,駐馬店戲劇事業大發展迎來新契機。
  • 2019杭州國際戲劇節開票 來看看都有哪些好戲!
    杭州網 記者 沈雁容 通訊員 胡云津第八屆杭州國際戲劇節(2019年9月11日—9月29日)19天,6大板塊,杭州10個空間,6個國家和地區的24臺劇目共35場演出,第八屆杭州國際戲劇節將於2019年9月拉開帷幕。8月8日下午,杭州國際戲劇節揮師北上,在北京蜂巢劇場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北京乃至全國的廣大戲劇愛好者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 觀察|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為大涼山帶來什麼?
    大涼山舊貌新顏的彝族村寨而第二屆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如約而至。在第一年以令人驚豔的方式橫空出世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如期舉辦,又一次吸引了各方的目光。從立冬開啟的戲劇節雖已落幕,但戲劇節為大涼山帶來什麼,卻成為一個始終會伴隨其成長的話題。
  • 疫情之下,看柏林服裝租賃品牌RE-NT Revolution如何自救與重生?
    在新冠疫情期間,服裝租賃業務是如何開展的呢?為此,我們專程採訪了RE-NT Revolution創始人Robina。Robina von SteinI. 疫情是否嚴重地影響租賃業務的開展?確實是的。但是我相信在困難時期的堅持更加難能可貴。所以我們積極轉變策略,開始售賣一些好看的復古服裝,儘管如此,RE-NT始終承諾,每一件產品都有ID編碼,如果產品破損、不喜歡了,顧客可以退回,我們將幫助修理或者回收它。RE-NT VintageII.
  • 俄羅斯現實主義,到底是因為什麼,如此流行
    957年,利哈喬夫在蘇聯著名的文藝理論刊物《文學問題》上發表了《俄羅斯現實主義的起源》。這是他與某些把現實主義僵化的觀點論戰的學術論文。他肯定19世紀以來現實主義在俄羅斯文學中的主導地位,但是不贊成把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定於一尊的那種絕對膜拜的做法。他從文學史考據的角度澄清了許多問題。
  • 魔幻現實主義下的疫情眾生相
    1對這次疫情,我一直在關注。當然,主要以正面鼓勁為主。但最近發生了很多事,防疫物資分配,紅會,研究所,成都地震等等。也有很多人讓我寫一寫對這些事的看法。我就在想,怎麼用一篇文章來總結歸納一下我的所有看法。最後想到了一個詞,叫「魔幻現實主義」。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看起來很魔幻,但實際上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