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美國為軍售臺灣數字聲納系統頒發了出口許可,數字聲納是臺灣「自造潛艇」其中的一項關鍵技術,臺灣也證實已收到相關通知。11月24日,臺灣開始建造自主研發的潛艇,預計建造8艘,意在強化水下戰力。
數字聲納系統對於臺灣來說是「紅區」裝備,指的是臺灣無法研製、必須向外尋求援助的技術。聲納就如同潛艇在水下行動時的「眼睛」和「耳朵」,主要是利用水下聲波,實現水下信息傳遞和探測的設備。
SONAR(聲納)是「聲音導航測距」的意思。聲納的信號傳播介質是聲波,而不是電磁波。聲納裝置通通過水當媒介發送聲能脈衝,當這些脈衝碰到水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等物體時會被反射回來,此時裝置便測量脈衝返回需要多久時間,來判斷被反射物體的距離、深度,同時還可以測量脈衝返回的強度——物體越硬,返回的脈衝就越強。聲納是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定位以及通信的設備。
聲納按其工作方式可分為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兩種。主動聲納發射聲波,然後根據回波探測水下目標(如冰山、水雷、魚雷、艦船和潛艇等)。主動聲納根據發射信號與回波信號之間的時延差估計目標距離;根據回波波前法線估計目標方向;根據回波的相位、幅度變化規律估計目標外形特徵、運動狀態。被動聲納接收艦船、潛艇等水下目標發出的聲信號,探測到目標的位置等信息,同時又不暴露自身目標。
從1920年代至今,美國發展聲納裝備已有近100年的歷史。美國非常重視聲納裝備的發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將各種新技術、其他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投入到聲納裝備的研製過程中。實事求是的說,美國海軍的聲納裝備譜系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
臺灣如果用美國技術武裝自己的潛艇,對大陸的水面艦艇、水下潛艇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海軍,正在奮起直追,已經掌握了一大批代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聲納裝備。
到目前為止,聲納仍是實現水下探測潛艇的有效工具,是人民海軍掌握水下監視和控制的首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隱身降噪技術、水聲對抗技術的提升,人民海軍已不再滿足傳統聲納探測潛艇,目標是提高聲納性能、擴大陣列規模、發展新型水聽器。
進入21世紀,中國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在聲納相關領域增加了巨大的資金投入,研製、生產、工藝等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聲納系統卡脖子的技術,研製逐漸有了有效突破。中國海軍利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第二代聲納系統到第三代聲納系統的跨越。
舉例來說,第三代聲納H/SJD-9型是一款數字式主/被動主動搜索攻擊聲納,探測距離可達12公裡,能夠偵測到各型水下目標,特別是各種靜音潛艇。目前該聲納被安裝到我國第三代主力戰艦上,大大增強了人民海軍的反潛能力。
本文來源:國防時報排頭兵 作者: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