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大型水面艦艇。
德國海軍在一戰中的日德蘭痛揍了皇家海軍。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前無畏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魚雷艦,共計6萬噸。英國人損失雖大,但還是把德國「大洋艦隊」封死在漢堡港。
這次海戰讓英國人冒了一身冷汗。所以一戰結束之後,在巴黎和會上,禁止戰敗國德國擁有戰列艦之類大型主戰艦艇。所以,在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大搞「衣阿華」、「喬治五世」、「大和」的時候。德國人只能玩點萬把噸的「袖珍戰列艦」。這當然耽誤了德國海軍的大艦發展計劃。再加上奧地利下士迫不及待地要發動戰爭。結果到了戰爭爆發之際,德國海軍只有2條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若干重巡而已。
這種情況下還要逼著德國海軍和皇家海軍死磕那就只有輸得很難看:1941年5月,德國唯二的戰列艦「俾斯麥」號被皇家海軍送入海底。儘管鐵血宰相號在上西天之前也風光了一陣子,但皇家海軍的戰列艦群扛得起「胡德」號那樣的損失。相形之下,德國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艦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整天東躲西藏,哪裡還談得上直面慘澹的人生,不畏淋漓的鮮血呢?!
如此的劣勢,怎麼能讓一向急功近利的元首滿意?那就只有組建一支成本低廉,劍走偏鋒的艦隊了。而一戰中已經嶄露頭角的潛艇以其攻擊力強,隱蔽性好、造價與維護費用低的特點迅速贏得了奧地利下士的支持。再加上一戰中德國潛艇部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戰績,又有鄧尼茨這樣的青年才俊深入思考研究潛艇戰,因此二戰前德軍潛艇部隊的發展權在海軍中的優先級可以說是坐頭把交椅的。納粹的潛艇官兵都受到了嚴格的訓練,所以在開戰後僅以區區46條潛艇(其中24條還是老式的250噸級Ⅱ型潛艇,無法進行遠洋作戰。)至1940年3月1日就取得了擊沉敵艦船199艘(701785噸),戰果包括「皇家橡樹」號戰列艦(29150噸)以及「勇敢」號航母(22450噸),布雷擊沉敵艦115艘(394533噸)的驕人戰績,同期損失14艘潛艇(9500噸,官兵損失400人),不可不謂戰果輝煌。
但是德國海軍在三軍中的存在感最低,儘管它要面對歐洲最強大的皇家海軍。德國海軍要永遠給空軍的俯衝轟炸機、陸軍的坦克讓路,德國海軍用鋼還不到全國鋼產量的5%。希特勒在波蘭戰役後曾答應鄧尼茨每月生產29艘潛艇,但1940年上半年,德國造船廠每個月僅給潛艇部隊生產2艘潛艇,後來總算增加到6艘。一支旨在摧毀英國海軍的潛艇部隊竟然就是這麼像攢零錢一樣「湊」出來的,也算一樁奇事。
隨著德軍飲馬英吉利海峽,德軍潛艇部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地利,鄧尼茨得以大展身手,以他手中並不充足的兵力在浩瀚的大西洋開戰了聲勢浩大的潛艇戰,以狼群戰術組織起來的德軍潛艇利用當時雷達、聲納技術不夠完善的弱點,在護航兵力薄弱的北大西洋中部神出鬼沒地襲擊英軍護航船隊,在1942年至1943年初,用邱吉爾的話說:幾乎掐斷了新舊大陸之間的聯繫。
不過隨著美英軍急速投入無線電測向、高頻聲納、釐米波雷達、護航航母、音響自導魚雷等新式反潛裝備並擴大航空反潛巡邏區。1943年5月猖狂的海狼遭到了當頭一棒,損失潛艇超過40艘,大西洋之戰出現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儘管德軍投入了音響自導魚雷、通氣管、瓦爾特級潛艇等新裝備,但已經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頹勢。
文章好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