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種水下武器使得勇士們能夠在大洋的兇猛波濤之下作戰,憑藉狡黠、武力、以及堅韌,他們可以隱蔽向敵人發起反擊既有革新,也不乏原始,他們孤注一擲,以求改變戰爭形勢的走向,他們的故事便是一段傳奇。這便是有著水下地獄之稱的二戰潛艇戰。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但是美軍潛艇部隊卻幾乎完好無損,潛艇成為了美國反擊日本的有力武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潛艇部隊的戰績並不理想,除了武器系統頻出故障外,美軍大多數潛艇艇長年齡偏大,缺乏實戰經驗,作戰方式都很呆板保守,缺乏大膽創新,勇於進攻的大無畏精神。於是美國軍方根據這一情況,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年輕有為,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軍官擔任潛艇艇長。二戰美國傳奇艦長達德利·莫頓就是其中之一。
美國潛艇刺鮁魚號在珍珠港遭到襲擊五個月後投入服役,是美國最先進的潛艇之一,然而其作戰效果卻仍不理想,直到達德利·莫頓就任該潛艇艇長後情況才得到根本性改變。
1943年1月24日下午1點,美軍潛艇刺鮁魚號上的新任指揮官達德利·莫頓在太平洋威瓦克港發現了一艘日軍驅逐艦,按照常理最保險的做法就是保持隱匿,並悄然撤離,如果被發現了的話,在水深較淺的港口內他們無法躲過日軍驅逐艦持續的深水炸彈攻擊,但是莫頓決意要讓日軍艦隊付出代價。他不會放過這艘送到嘴邊的驅逐艦,因為日軍驅逐艦損失後無法快速製造補充,損失的經驗豐富的海軍艦員更是無法複製,意味著日本海軍艦隊實力就會下降。莫頓讓潛艇距離驅逐艦約2700米,然後準備攻擊,但是連續發射了四枚魚雷後無一命中,反而招致了日本驅逐艦的攻擊,驅逐艦徑直向莫頓的潛艇駛來,企圖在淺水區將潛艇撞沉,但是莫頓的攻擊性展現了美國潛艇艇長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根本性轉變。如果現在的情況發生在刺鮁魚號上一任潛艇艇長的指揮下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莫頓並不打算將潛艇潛入深海,反而將潛望鏡升起暴露出刺鮁魚號的確切方位,日軍驅逐艦不斷逼近,如果刺鮁魚號再次攻擊失敗,將會徹底失去逃生的機會,莫頓決定承擔極大的風險奮力一搏,莫頓瞄準了驅逐艦狹小的船頭,連續發射了兩枚魚雷,然而第一枚魚雷又錯失了目標,刺鮁魚號生死存亡就完全寄托在了最後一枚魚雷之上,不到一分鐘,第二枚魚雷一劍封喉,直接命中日軍驅逐艦,經過一段時間的垂死掙扎後,最終沉入了冰冷的海底。
取得第一個戰果後莫頓並不打算返航,因為刺鮁魚號還裝載有18枚魚雷,他要帶領艇員們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繼續獵殺日軍艦艇。刺鮁魚號到達了從帛琉到日本的運輸線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刺鮁魚號發現了一個絕佳的目標,一支日本運輸船隊包括兩艘運輸船和一艘運兵船,並且沒有驅逐艦來護航,莫頓下令刺鮁魚號向日軍運輸船前進,到達發射位置時立刻發射了兩枚魚雷,衝向了日軍達喀爾丸號運輸船,並準確的命中了目標,發射完畢後莫頓又發射了兩枚魚雷衝向了長達145米的亞利桑那丸號,但只有一枚命中目標,兩艘運輸船受損後莫頓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攻擊日軍錫瓦丸運兵船上。莫頓決定向運兵船發射三枚魚雷,以求擊沉這艘運兵船。
三發魚雷中有兩枚都準確地命中了目標,運兵船頓時癱瘓,但此時受損的亞利桑那丸號運輸船徑直向刺鮁魚號撞來,莫頓又向其發射兩枚魚雷,但仍未能將其擊沉,於是趕緊下潛規避,就這樣莫頓不得不將受損的亞利桑那丸號運輸船放走,轉而專心對付載滿兵員的錫瓦丸號運兵船。莫頓下令又向其發射了兩枚魚雷,這兩枚魚雷令亞利桑那丸號徹底癱瘓,並且發生了大爆炸,日軍不得不棄船逃生,運兵船下沉的很慢,倖存的日本兵都坐上了救生艇,海面上大概有20隻日軍救生艇,有上百人在艇上或者附近水面上,這時莫頓做了一件非常有爭議的事情,他認為這些日本兵已經宣戰,並且是一心想要摧毀美國的敵人,莫頓下令艇員拿起衝鋒鎗向海面上的人員進行掃射,不留一個俘虜,但是莫頓弄錯了這些兵員的身份,其中有很多士兵為印度戰俘,最終他們殺死了195名印度戰俘和87名日軍士兵,然而莫頓並沒有因此而受到懲罰,反而還被麥克阿瑟將軍授予了軍隊傑出服務十字勳章。
到了下午兩點,刺鮁魚號開始追擊逃走的日軍運輸船,很快就發現了目標,又用僅剩的7枚魚雷擊沉了那艘運輸船和一艘油輪,刺鮁魚號帶著豐碩的戰果開始返航,返回基地後莫頓和他的刺鮁魚號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莫頓的主動性策略改變了美軍潛艇一貫保守的傳統,給予了日軍艦船以沉重打擊,加速了日本海軍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