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法國「速科夫」級潛艇

2020-12-23 騰訊網

大部分海權強國都曾經嘗試過「巡洋潛艇」的概念,通常來說「巡洋潛艇」的尺碼比一般潛艇要大,水面作戰武備齊全,自持力較久,有些「巡洋潛艇」還搭載了飛機,大大增加了偵察範圍,在這些「巡洋潛艇」中相對來說設計較為成功的是法國「速科夫」號潛艇,法國海軍於1926年訂購,同級艇計劃建造三艘,但實際最終僅建造了一艘,雖然它比美國的「獨角鯨」級和日本的A級潛艇要短,但根據排水量衡量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

根據《華盛頓海軍公約》規定,英國的M1和M3潛艇配備了12英寸火炮,但為了防止在這一領域展開新的軍備競爭(其實對潛艇來說這一口徑的火炮已經很大的很笨拙了),條約對潛艇配備8英寸口徑火炮作出了限制,不過只有法國的「速科夫」級潛艇基本合乎要求,不僅如此,法國潛艇為火炮配備了密閉的炮塔,炮塔還與外形頗為現代流線的機庫連接,庫內停放一架Besson M.B.411浮筒式水上飛機。不過在飛機下水前機翼都處於摺疊狀態,飛機起飛是一項耗時且風險很高的工作,不過在1926年這看起來還能接受,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39年到1945年間這就是個明顯的弱點。法國人還在潛艇上裝了8具實戰型550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前部4具魚雷發射管傳統布局,可再裝雷6條,艦艉四分之三處裝4具魚雷發射管,可再裝雷4顆。艦艉右後方還裝有4具訓練用400毫米魚雷發射管。

此類「巡洋潛艇」的作戰模式並不清晰,「速科夫」和它的同伴一直沒能明確自己的地位。1940年7月該艇在英國的普利茅斯被英國人俘獲,並由自由法國海軍接管,參加了在大西洋的巡邏。1941年12月與三艘法國輕型護衛艦參加了奪取聖皮埃爾維基島和密克隆島的戰鬥。1942年2月因碰撞而沉沒。

參數

型號:「速科夫」級(Surcouf)

排水量:水面3270噸,水下4250噸。

尺度:長110.00米,型寬9.00米,吃水9.07米。

動力:2具柴油機引擎,輸出功率7600馬力,兩具電動機,輸出功率34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

航速:水面航速18節,水下航速8.5節。

續航力:10節水面航速10000海裡,水下5節航速65海裡。

武器:2門203毫米火炮,2具37毫米速射機炮,8具55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4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艇員:118人。

如果喜歡,請轉發或點「在看」,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六分儀上的地球

歷史的天空雲捲雲散,金戈鐵馬,殘陽如血,刀槍如畫。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德國海軍為什麼以潛艇為主要兵器呢?
    而一戰中已經嶄露頭角的潛艇以其攻擊力強,隱蔽性好、造價與維護費用低的特點迅速贏得了奧地利下士的支持。再加上一戰中德國潛艇部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戰績,又有鄧尼茨這樣的青年才俊深入思考研究潛艇戰,因此二戰前德軍潛艇部隊的發展權在海軍中的優先級可以說是坐頭把交椅的。納粹的潛艇官兵都受到了嚴格的訓練,所以在開戰後僅以區區46條潛艇(其中24條還是老式的250噸級Ⅱ型潛艇,無法進行遠洋作戰。)
  • 二戰前後 日軍潛艇兵夥食到底如何 魚罐頭螃蟹罐頭吃到營養不均衡
    日本潛艇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伊始,在1905年的時候,日本海軍第一批潛艇~五艘美國造潛艇的部件,被運送到橫須賀後,在美方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重新組裝完成。到了1906年,神戶川崎造船所製造出了兩艘日本國產潛艇,其中的第6號潛艇在1910年4月,於山口縣新湊海域訓練時沉沒,包括佐久間艇長在內的14名乘員的葬身於大海。有了潛艇以及製造這種兵器的能力,潛艇乘員制定給食制度自然也提上了軍事會議的議程。1921年日本成立了兵食調查委員會,對士兵的夥食供給以及營養搭配等問題進行研究完善。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巴鐵打造百噸級微型潛艇,二戰時表現優異,曾擊沉萬噸級戰列艦
    比如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2015至2016年鑑中曾記錄:2017~2018年將啟動一項研製新一代微型潛艇的項目。同時還要求巴基斯坦軍工必須在不藉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通過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方式來打造新一代微型潛艇。美媒指出,根據美國最新發布的衛星圖像來看,巴軍工部門可能已按照國防部的要求自主研製出了新一代微型潛艇。
  • 百年潛艇10:美好開局,黯淡結尾,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的一戰法國潛艇
    前情提要:法國是現代潛艇創始人之一,非常積極的投身到潛艇研製中,希望通過新武器挑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但在發展過程中,法國潛艇也經歷了反覆搖擺和妥協,誕生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設計,浪費了大量時間資源,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 東南亞海域發現二戰時期美軍沉沒潛艇,76名艇員全部被日軍俘虜
    搜尋小組成員、居住在泰國南部普吉島的澳大利亞人霍洛維茨說,潛水員們參照了二戰期間在該海域沉沒的三艘潛艇的軍事記錄,以及漁民提供的沉船殘骸的可能位置。這支搜尋隊伍的其他成員是比利時潛水員本·雷伊門特,他住在普吉島,曾在2018年幫助從泰國的一個洞穴中營救過一支青年足球隊;以及2名法國人,他們都在新加坡工作。 該小組花了兩次船程和幾天的時間,使用聲納設備搜尋最可能的區域,並於去年10月在85米的深度處發現了一個沉船,這是潛水的極限深度,需要特殊的氧氣混合,氮氣和氦氣讓它們呼吸,每次潛水只能停留幾分鐘。
  • 水下藍魚-國產常規潛艇動力直追短鰭梭魚級潛艇
    作者:小飛豬的防務觀察簡介:燃料電池AIP加鋰電池推進系統是短鰭梭魚級潛艇擊敗蒼龍級的原因之一,國產常規潛艇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採用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推進系統的短鰭梭魚級潛艇4月26日,澳大利亞宣布法國DCNC公司的短鰭梭魚級潛艇擊敗了此前日本三菱重工的蒼龍級潛艇,獲得澳大利亞海軍SEA1000潛艇項目訂單。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圖1: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海報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是以一支盟國的護航船隊穿越大西洋深處沒有空中掩護的「黑窟」地帶,與德軍潛艇展開殊死搏殺的經過為背景,在這部影片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 ...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潛艇
    在電影《灰獵犬號》裡面,美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參加了前往英國的護航行動,在護航的途中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美國驅逐艦和英國、加拿大的護航艦艇在途中與德軍潛艇鬥智鬥勇,在戰鬥中擊沉了3艘德國潛艇。由於劇中德軍潛艇的異樣表現被人們稱為抗德神劇,因為潛艇遇到護航軍艦隻能進行躲避,而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被人詬病的地方。
  • 鄧尼茨的水下「盛宴」,二戰德軍潛艇日常飲食,營養不等於美味
    而在遙遠的二戰時期,各參戰國就在海軍潛艇飲食上下足了工夫,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有"海狼"之稱的德軍潛艇部隊。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好好地點評一下這支部隊的日常飲食。 一、滿載食物的"海狼" 在德軍序列中,潛艇兵的夥食標準為全軍最高,一些特殊的食品也都可以優先獲得。
  • 曾經擊沉日軍6艘艦船 參觀美國海軍「白魚」級功勳潛艇博物館
    在舊金山45號漁人碼頭停泊一艘二戰時期的潛艇,這就是「白魚(Balao)」級「Pampanito號,舷號383。這艘潛艇堪稱戰功卓著,1943~1945年服役,6次跨越太平洋執行作戰任務,在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中國附近海域活動,二戰期間共擊沉6艘日本艦船,重創4艘。
  • 博物館地下20米竟然藏著一艘二戰潛艇,看U-505號的傳奇故事
    各國都有把自家在戰爭中立功的裝備作為軍事歷史展覽的慣例,然而這艘被放進博物館的潛艇並不是美國的潛艇,而是二戰中德國的一艘U艇,編號U-505 屬於IX-C型(
  • 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為何不堪一擊?二戰前法國其實已經淪為歐洲...
    戰前的法國軍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那麼法國在德軍的進攻中,為何短短28天的時間就宣布投降,被德國佔領全境呢?法國人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確實是有底氣的,我們看看數據就會知道:二戰前法國有軍隊大約300萬,大口徑的火炮有10700門,相比德國多出大約3000門,步兵師的數量則有123個師接近250萬人。
  • 二戰日本最大的伊400型潛艇,為何沒有在二次大戰中展現實力?
    提起二戰的海洋強國,日本絕對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存在。無論是舉世矚目的「大和號」航空母艦,還是「出雲號」裝甲巡洋艦,又或是「瑞穗號」水上飛機母艦。每一艘戰艦的背後,都凝聚著日本這個工業強國的科技成果。 在這些科學技術加持的產物中,有一艘大型戰艦卻十分惹人注目。
  • 百年潛艇8: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在一戰刺激下迅速崛起的美國潛艇
    O級潛艇先在美國東海岸巡邏反潛,1918年11月剛要去亞速爾群島戰爭就結束了,於是又返回原地。 萊克公司的O級潛艇總是有電氣故障,經常大修,所以1924年就退役了。電力船公司的潛艇中有8艘倖存下來,1931年退役,1941年又重新服役,在二戰中作為訓練艇,直到戰爭結束。
  • 法國希臘制裁大棒舉起,土耳其軍隊癱瘓?德國為6艘潛艇拒絕封鎖
    德國214潛艇根據希臘方面消息稱,希臘將繼續推動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希臘最頭痛的是德國的214型潛艇,該潛艇將前往土耳其進行組裝。無論希臘總統米佐塔基斯,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多次討論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問題。
  • 人民海軍自建潛艇的開端——03型常規動力潛艇
    「重慶」號巡洋艦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50年初,中國海軍裝備的艦艇大部分都在千噸以下且沒有自主性:「長江」號內河炮艦(民國制、462噸)、「南昌」號護衛艦(日制、1350噸)、「廣州」號護衛艦(英制、1050噸)、「瀋陽」號護衛艦(日制、797噸)、「武昌」級護衛艦(日制、900噸)、「井岡山」級坦克登陸艦(美制、4080
  • 二戰日本海軍艦艇的噩夢:美軍潛艇刺鮁魚號,絕不留一個俘虜
    這便是有著水下地獄之稱的二戰潛艇戰。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潛艇部隊的戰績並不理想,除了武器系統頻出故障外,美軍大多數潛艇艇長年齡偏大,缺乏實戰經驗,作戰方式都很呆板保守,缺乏大膽創新,勇於進攻的大無畏精神。於是美國軍方根據這一情況,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年輕有為,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軍官擔任潛艇艇長。二戰美國傳奇艦長達德利·莫頓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在二戰時期無論是中國軍隊的民24式機槍還是美軍的M1919機槍都能壓制住九二重機槍。因此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重機槍來說空有一身重量卻無作戰能力的九二重機槍可以稱上是二戰最差重機槍了。 第六名:「啞彈之王」美國MK14魚雷 Mk14魚雷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美國潛艇用的一種重型魚雷,在長達近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都是美國主力裝備。
  • 拳打日本腳踢德國,從一戰用到二戰的平甲板驅逐艦
    事實上,在二戰時期,有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該艦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其艦舯的四座煙囪,後來的威克斯級和克萊姆森級都繼承了這一特徵,該型艦下水服役時已經是1917年,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下,美國也於1917年加入了一戰,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美國急需一種能夠大批量生產,同時性能不錯的驅逐艦。就這樣,威克斯級驅逐艦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