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世界各國軍隊夥食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海軍的夥食標準是各軍種中最高的,而海軍麾下的潛艇部隊更是優中選優。畢竟長時間在水下作戰與潛伏,對士兵精神和體力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在日常飲食和生活上給予一定的幫助,那麼對於戰鬥士氣會有極大的影響。
而在遙遠的二戰時期,各參戰國就在海軍潛艇飲食上下足了工夫,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有"海狼"之稱的德軍潛艇部隊。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好好地點評一下這支部隊的日常飲食。
一、滿載食物的"海狼"
在德軍序列中,潛艇兵的夥食標準為全軍最高,一些特殊的食品也都可以優先獲得。納粹鐵蹄自從佔領法國、丹麥、波蘭等地後,這些地方的食品物資都源源不斷地送往德國境內,再加上盟友和中立國家進口的食物,可以說最開始的德軍夥食狀況令他國軍隊都羨慕不已。
1944年,大嚼龍蝦的兩位德軍潛艇兵(擺拍)
潛艇上,士兵們將大量的生熟肉類、蔬菜、水果、奶酪、副食品往潛艇中搬運。看起來食物種類非常誘人,但實際上潛艇裡高溫高溼的環境會迅速讓生鮮食物快速腐爛發黴,所以真實情況是:士兵最開始會吃新鮮的食材,最後只能依靠罐頭和維生素片來續命。
如果作戰時間較長,那麼對於潛艇兵而言,他們吃到真正新鮮事物的機會也會越少,長期缺乏維生素造成的慢性疾病也會更快地侵襲他們原本健康的身體。
在潛艇設計上,每艘德國潛艇都配備了冰箱等儲存設備,後期一些型號還有冷凍室來貯存新鮮食物。但在遠距離作戰和潛伏期間,還是無法保證潛艇內食物的新鮮。在歐洲戰場作戰時,西班牙的港口可以為他們提供補給,德軍自己的補給船和綽號"奶牛"的XIV型補給潛艇也能幫上忙,但一旦遠離大陸抵達大洋深處,那麼就只能靠艇內的剩餘食物來度日了。
沒有補給船和補給潛艇的時候,德軍潛艇在太平洋作戰時可以去同為軸心國的日本去獲得給養;遇到民間漁船,德軍也能花錢去買魚,甚至看到一時半會沉不了的商船,潛艇兵也會冒險去上船搜刮一番。但絕大多數時間,士兵更願意去艇上釣魚來補充食物來源。
洗碗的士兵與釣鯊魚的士兵
根據潛艇人員配備,做飯的人員一般是水手三副和廚師兩個人負責,經常做飯的人一般被士兵戲稱為"老埋汰"(德語:Smutje)。能擔任這項業務的,除了在烹飪上有一手外,面對有限的食材時也要擁有做出不同種類的食物搭配的天賦,可見這一職務的重要性。
長時間的作戰行動,食物如何儲存也是一大問題。一般來說,潛艇輪機長和三副會充分利用潛艇空間將食物儘量地安置好,由於空間不足,因此食物儲存時要遵循以下三點:首先是食物必須固定牢靠,防止移位掉落;二是食物必須分開均勻放置,及時進行登記和補充;最後食物放置時不能影響潛艇和艙門正常運行。
堆滿食物的官兵休息艙
按照這一標準,潛艇底層、後段和電機室是存放食物的首選。另外生活區和走廊也是放食物的好地方,緊急情況下,就連衛生間都不能夠倖免。為此潛艇兵不得不自備馬桶來解決生理問題;而動力艙室和控制室,因為柴油汙染和操縱不便等原因,是不可以存放任何食物的。
二、看似豐盛的飲食
一艘德軍潛艇由55名艇員組成,假設一次航行需要12周,那麼潛艇至少要攜帶12583kg的食物與飲品。具體包括:224kg的生熟肉類、108kg的香腸、2330kg的肉罐頭和魚罐頭、1100kg的麵包、3300kg的土豆和其他蔬菜、雞蛋270kg、水果716kg(包括富含大量維C的柑橘和檸檬)、以及黃油、乾酪、茶葉等諸多副食品。
當然了,根據作戰任務和情況的不同,每次出航攜帶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也是隨時變化的,像脫水食品、各種果醬、果汁等也是潛艇上常見的食物。有些潛艇雖然噸位不及大型潛艇(如VII型潛艇),但因為人數也較多,因此食物攜帶量上也跟大型潛艇差不多。
一般做飯時,德軍會在潛艇的廚房裡來製作。雖然裡面各種設施一應俱全,但因為空間狹小和布局不佳,這頓飽飯到底能做出什麼樣,就只能憑廚師的手藝和奇思妙想了。加上居住艙室食品堆積不堪,氣味難聞,想有個好胃口確實也為難這些年輕的士兵了。
擁擠的乘員艙,士兵一般在這裡吃飯
潛艇上的士兵有時也能吃好一些好東西,從一份1942年1月德軍U-93潛艇的一周食譜來看,早餐必不可少的就是咖啡與各種麵包,搭配黃油、果醬等佐餐調味品;中餐則豐儉由人,有時是香腸、火腿等"硬菜",而有時就只能是捲心菜、土豆、菠菜、水煮蛋等素食。
而作為一天中最為豐盛的晚餐,U-93潛艇的士兵則可以享用多種新鮮肉類和罐頭食品,另外德國人喜歡的酸菜、香腸、土豆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還能吃到一些廚師自製或獨創的冷盤和開胃小吃。每個周四還是改善夥食的"雷神日"(德語:Donnerstag),估計當天的食物能夠更為豐盛一些。
主食補充上,德軍使用裝有電烤爐的XIV型補給潛艇補給新鮮出爐的麵包。按照一名在該類型潛艇服役的士兵所說,電烤爐可在10小時內烤制出80條重約1kg的麵包,一晚上的時間就能製作800條麵包,味道上也是十分美味,而且保質期上也十分長久。
德軍的補給潛艇
這樣的情況比較還是少數,大多數時間裡,德軍潛艇官兵吃的食物還是難以下咽的麵包和罐頭肉,有時還要搭配快要腐敗生黴菌的奶酪來食用。總體上來說,德軍潛艇兵看起來並不是光鮮亮麗的,至少在日常飲食上是這樣。
三、官兵對食物的吐槽
在歐洲紛亂複雜的戰場上,如何妥善地儲存主食麵包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這棘手的問題對於德軍潛艇兵來說也是頭疼不已。潛艇兵管放了一段時間的麵包叫"兔子"——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發黴長毛的麵包外表看起來像兔子的皮毛。德軍王牌艇長萊茵哈德·舒倫(Reinhard Suhren)(下圖)在晚年時就曾這樣說到——
"在艦船上,吃上保存完好的麵包絕對是奢求。我們把麵包放在吊床上,讓它儘量保持乾爽和透氣,但不久後還是會發黴,生滿黴菌的麵包看起來就像兔子皮毛一樣。我們只能去掉發黴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吃剩下的"。
除了新鮮麵包之外,潛艇裡還有大量罐裝麵包,其消耗量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士兵和軍官都不允許多吃多佔。味道究竟咋樣,一位被德軍俘虜的英國船長埃裡克·莫克頓最有發言權了——1942年11月21日,他本人在德軍U-163潛艇吃到了被俘後的首次早餐,船長回憶道:"7點鐘開飯,有咖啡、黃油、奶油湯和果醬三明治......麵包都被封在小罐子裡,除了有點幹之外,味道還是不錯的"。
近似於當時的罐頭麵包
除了麵包之外,每艘潛艇在出徵時還會攜帶至少300kg的生麵團,以及一大堆硬餅乾,前者因為操作麻煩幾乎不會去做,而後者一般是用馬鈴薯粉、小麥粉等物質製造而成,雖然保質期很長,但口感極其堅硬和乾燥,長時間食用會導致嚴重的消化不良和胃病,士兵們將其戲稱為"裝甲板"(德語:Panzerplatten)。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使用大豆蛋白製造的人造肉餡也是潛艇兵最常食用的一款食物,一般會被製成漢堡肉排。但因為口味單一加上製造工藝不佳,因此許多士兵基本上也都很少會吃。
人造肉三明治,味道就不得而知了
被搬上潛艇的食物一般會可包裝破裂的版本先食用,另外因為包裝標籤脫落,罐頭裡是什麼食物也都無法考證。因此當新鮮事物全部吃完後,剩下時間該吃什麼,就只能靠運氣了。
總的來說,二戰期間德國潛艇的夥食算是中規中矩。消耗食物還是先從新鮮的來,當新鮮食材全部吃完後,才會選擇罐頭和其他輔助食物,在營養上肯定都符合要求,但味道如何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結語
二戰德軍潛艇飲食,雖說不上豐盛異常,但在基本食物的搭配上還是符合基本作戰需求的。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唯一能拿的出手戰力就是這些"深海惡狼"了,它們的"狼群戰術",令後世的軍事愛好者為之驚嘆。
之所以能有如此優異的成績,除了鄧尼茨等人指揮得當外,潛艇的食物很可能也發揮了出其不意的作用(可能是為了早打贏早上岸吃好東西,睡個安穩覺),是否真的如此就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