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藍魚-國產常規潛艇動力直追短鰭梭魚級潛艇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簡介:燃料電池AIP加鋰電池推進系統是短鰭梭魚級潛艇擊敗蒼龍級的原因之一,國產常規潛艇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採用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推進系統的短鰭梭魚級潛艇

4月26日,澳大利亞宣布法國DCNC公司的短鰭梭魚級潛艇擊敗了此前日本三菱重工的蒼龍級潛艇,獲得澳大利亞海軍SEA1000潛艇項目訂單。

這個消息讓外界有點意外,此前消息說蒼龍級在SEA1000項目呼聲最高,從相關消息來看,澳方做這個選擇有多方面的原因,潛艇AIP系統可能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眾所周知,常規潛艇最大的弱點就是水下作戰能力低,在水下潛航一段時間之後,就需要上浮充電,這個時候也是潛艇最容易被發現和攻擊,所以AIP系統就出現了,它可以在水下長時間工作,大大提高了常規潛艇在水下工作時間和航程,增強了常規潛艇的作戰能力,所以新世紀AIP潛艇是常規潛艇發展的主要方向。

採用斯特林發動機的蒼龍級AIP潛艇

目前各國發展的潛艇AIP系統有多種,進入實用的基本上就是斯特林發動機、閉式循環汽輪機、燃料電池系統這三種,其中前兩種技術比較成熟,成本和運行費用較低,因此進入實用較早,不過這兩種系統的效率較低,限制總體輸出功率,另外存在機械轉動部件,噪聲水平較高,現代潛艇對於安靜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點與其背道而馳,所以發展遇到瓶頸,相比較之下,燃料電池系統是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幾乎沒有轉動部件,因此噪聲極低,這一點對於潛艇來說非常重要,另外燃料電池的效率較高,幾乎是前兩種AIP系統的2倍,有利於提高潛艇水下作戰能力,燃料電池也缺點是技術複雜,成本和運行費用高、貯氫困難等缺點,需要進一步攻關,不過國內外造船界普遍認為隨著潛艇對於隱蔽性、安靜性、長續航能力要求的提高,燃料電池應該是未來AIP潛艇發展的方向,法國原來採用的AIP系統是閉式循環汽輪機系統,阿戈斯塔90B和天蠍座兩型出口型AIP潛艇配備的都是這種AIP系統,不過最新的短鰭梭魚級就更換成了燃料電池AIP系統。

採用閉式循環汽輪機的天蠍座級AIP潛艇

採用燃料電池的212型AIP潛艇

蒼龍級潛艇採用的是斯特林發動機,它是由日本引進瑞典技術自行生產的AIP系統,根據相關資料,日本已經開展了2020年次世代AIP潛艇的研究,從相關研究項目來看,日本下一代AIP潛艇可能也會用燃料電池系統替代現有的斯特林發動機系統,顯示日本似乎也認同燃料電池AIP系統是未來常規潛艇AIP系統的發展方向。

日本下一代AIP潛艇可能也會採用燃料電池AIP系統

不過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澳大利亞海軍如果採用蒼龍級潛艇之後,就要繼續採用現有的斯特林AIP系統,而日本2020年之後的次世化潛艇則會換裝燃料電池AIP系統,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傳統,新一代潛艇服役之後,上一級潛艇可能很快就會退役淘汰,這樣澳大利亞海軍就會面臨後勤保障方面的難題,如果現在不裝備AIP系統,等待日本燃料電池AIP系統成熟再裝備,這期間顯然對潛艇的作戰能力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至於日方視為蒼龍級絕技的鋰電池,短鰭梭魚級潛艇也採用了鋰電池技術,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它的競爭優勢,所以澳大利亞海軍選擇了一步到位,直接引進採用燃燒電池AIP系統的短鰭梭魚級潛艇。

即將投入批量生產的國內燃料電池客機

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海軍目前裝備的AIP潛艇配備的也是斯特林發動機,目前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動力系統,燃料電池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在燃料電池發展路線方向與日本相同,首先進行的是燃料電池商業化,也就是研製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國內已經研製成功30KW級和100KW級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分別用於燃料電池轎車和客車,這個指標已經達到了德國212型潛艇的水平,根據相關資料,212型潛艇配備的燃料電池AIP系統有兩代,第一代由9塊34KW燃料電池組成,而第二代由2塊120KW燃料電池組成,根據國外潛艇AIP發展趨勢,國內相關單位已經開展了國產燃料電池AIP系統的研製,並且就燃料電池AIP系統配備在國產常規潛艇進行了技術上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可以推測,中國海軍未來常規潛艇的AIP系統可能也會採用燃料電池AIP系統。

至於鋰電池技術,國內也在大力發展鋰電池推進技術,它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主要的發展方向,依靠國內鋰電池產業,國內也開展了鋰電池在潛艇上面的運用,因此國內新一代常規潛艇的動力系統可能和短鰭梭魚級一樣,採用燃料電池AIP加鋰電池系統,這樣就會有效的增強中國海軍未來常規潛艇作戰能力。

相關焦點

  • 人民海軍自建潛艇的開端——03型常規動力潛艇
    另外,蘇聯有著極為豐富的潛艇製造和使用經驗,對我們需要技術轉讓和潛艇訓練來說只是有利無害。W級潛艇的引進1953年6月,中蘇《六四協定》順利籤署,根據協議中國將引進2艘蘇聯C型「史達林」級Ⅸ6Mc批常規潛艇和2艘M型「嬰兒」級常規潛艇,並在同年開始在青島組建潛艇學校。
  • 法「梭魚」級核潛艇交付 多技術細節鎖定未來「藍水」作戰
    屆時,「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將與「凱旋」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雙劍合璧」,成為法國水下作戰力量的「雙錘」。作為傳統的世界強國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法國向來重視海洋利益和海軍的全球作戰能力,一直致力於打造一支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強大「藍水」海軍,以維護其龐大的海外利益,凸顯其世界級大國地位。
  • 【智庫聲音】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據日本海上自衛隊公布稱,這種鋰電池的容量可達鉛酸電池的兩倍以上,因此該艇在不使用AIP動力系統的前提下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下航行時間,尤其是可以較長時間的維持較高的航速。 「大鯨」並非日本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的潛艇(或者說世界上),第一艘使用鋰離子電池的「蒼龍」級潛艇「凰龍」號於2018年下水,今年3月5日宣布入役。
  • 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外媒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
    【環球時報記者 陳山】臺灣依靠美國提供核心技術,東拼西湊的「國產潛艇」項目剛剛啟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就急著宣稱「臺灣新潛艇艦隊將能阻止來自北京的入侵長達數十年」。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二戰兵器全集-法國「速科夫」級潛艇
    級和日本的A級潛艇要短,但根據排水量衡量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 根據《華盛頓海軍公約》規定,英國的M1和M3潛艇配備了12英寸火炮,但為了防止在這一領域展開新的軍備競爭(其實對潛艇來說這一口徑的火炮已經很大的很笨拙了),條約對潛艇配備8英寸口徑火炮作出了限制,不過只有法國的「速科夫」級潛艇基本合乎要求,不僅如此,法國潛艇為火炮配備了密閉的炮塔,炮塔還與外形頗為現代流線的機庫連接,庫內停放一架Besson M.B.411浮筒式水上飛機
  • 大洋黑洞,俄羅斯海軍的最新型的636.3「基洛」級潛艇性能如何
    基洛型潛艇,是前蘇聯開發的倒數第二種柴電動力攻擊潛艇,它主要用在近海或者潛水地區進行反艦和反潛作戰。而基洛級短小精悍,潛水時排水量僅為3040噸,長73.8米,寬9.9米。由於在水上位置的適航性變差,因此選擇的形式可以提高水下航行的速度並降低噪音。在動力裝置方面,基洛級雖然採用常規的柴電方式推進,有2臺1000千瓦的柴油機和一臺4100-5100千瓦的電動機,但是其在螺旋槳方面採用了特殊的設計。舊的877系列採用了6葉螺旋槳,新型的636系列採用了7葉的螺旋槳。新型的7葉螺旋槳,在降噪和防止空泡產生等方面更為優秀。
  • 2040年的潛艇會是什麼樣子,海軍集團推出SMX31E全電動潛艇概念
    ,全程依靠蓄電池存儲的電力航行,也不配備柴油發電機充電,也沒有AIP動力模塊。這是因為SMX31E的電力儲量可以滿足整個航行需求,其水下最大航程達到20節以上,以5節航速可以持續航行60天,以8節航速可以持續航行30天,水下持續執行任務時間超過40天,這樣的續航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單次作戰任務。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常規潛艇開始使用鋰離子電池取代AIP系統,未來全電潛艇的可行性也越來越高,海軍集團確實在水下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面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
  • 又一潛艇黑科技出現,或將成未來潛艇標配,靜音性能遠超傳統潛艇
    因為潛艇在水下活動,而水又是電磁波的天然屏障,這就導致雷達對水下目標幾乎毫無探測能力,但是聲音卻可以通過水體傳到較遠的地方,所以有效探測潛艇的手段就只能依靠聲吶。於是,擁有潛艇的國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降低潛艇的噪音水平,和其在戰場當中被敵方發現的概率。
  • 中國新型燃料電池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未來是否可用於潛艇
    那麼,這種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能否應用於潛艇上呢?我們知道,常規動力潛艇一般在水面或通氣管狀態航行時採用柴油機推進,在潛航時採用蓄電池推進,所以要經常浮到水面對蓄電池進行充電。隨著世界各國反潛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大型反潛巡邏機的使用,使得常規潛艇浮出水面充電遇到了很大的危險。
  • 百年潛艇10:美好開局,黯淡結尾,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的一戰法國潛艇
    百年潛艇9:想法很棒、設計奇葩、過程搖擺——一戰前後的法國潛艇 到1911年法國已經研製了10級潛艇,此後還有更多的潛艇不斷湧現出來,到一戰結束時共生產了19級。 11、克羅林德級(Clorinde-class)接上一篇序號:
  • 百年潛艇8: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在一戰刺激下迅速崛起的美國潛艇
    兩組規格略有不同,第1組略大,動力更強一些。 第1組全長51.03米,寬5.31米,水下排水量557噸。裝備2 臺650馬力柴油發動機和2 臺400馬力電動機。第2組全長50米,寬4.5米,水下排水量532噸。裝備2 臺600馬力柴油發動機和2 臺400馬力電動機。
  • 俄軍潛艇升級計劃得到曝光,體型將會縮小,戰鬥力卻大幅增加
    "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軍工部門打算在現有"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基礎上研製改進型號,將會縮小潛艇長度和體積,魚雷發射管數量也將減少,還會換裝現代化新型聲吶系統
  • 最強鋰電池潛艇將交付,它才是周邊真正科技大國
    與常規潛艇相比,核潛艇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依賴空氣就能提供強大動力,從而可以輕鬆隱藏在水下狂奔幾個月。雖然速度大大提高,水下隱藏時間也更久,但核潛艇高昂的造價令不少國家望而卻步。以英國為例,其打造的機敏級核潛艇20億美元以上的造價,抵得上四五艘常規潛艇。為此,各國開始尋求一種既可以解決空氣問題,又可以降低造價的方法,AIP潛艇因此誕生。AIP潛艇不需要依賴空氣推進發動機作為動力,與普通潛艇相比,可長時間潛伏在水下,隱蔽性更好,造價也比核潛艇要低很多。
  • 美機構:未來潛艇將變「水下航母狼群」,中國095型可能部分實現
    包括「維吉尼亞」級、「機敏」級、「白蠟樹」級這些最先進的核潛艇在內,面對全新概念的未來潛艇和完全不同的作戰方式,都可能會變得大大過時。 為此,福布斯新聞網發布了一篇美國研究機構有關未來「終極潛艇」的展望圖,用比較具象化的方式描述了潛艇技術可能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 印度國防採購驚現兩項特殊設備:飛行員紙尿褲,為潛艇買國產馬桶
    印度希望可以國產飛行員紙尿褲和馬桶,滿足印度海空軍的需求。 潛艇馬桶也是個技術活 印度方面稱,在海裡航行潛艇可能是最危險的,因為如果馬桶水箱在水下數百英尺處過度增壓,汙水立即流回,並嚴重衝擊水手的情況並不鮮見。
  • 臺灣「自製」潛艇開工,這事能成嗎?
    蔡英文出席「潛艇自造」開工典禮自1979年美軍撤離後,臺灣便著手建立潛艇部隊。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制訂「劍龍專案」,計劃從荷蘭採購6艘「旗魚」級潛艇。但在大陸的強烈反對下,荷蘭政府僅交付兩艘潛艇,取消了後4艘的建造合同。
  • 潛艇上各部位名稱都叫啥?一圖讓你看懂
    潛艇用途廣泛且是海基戰略進攻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核潛艇),因此深受廣大軍迷的關注和喜愛,但大家對潛艇的艇體構造卻知之甚少。潛艇都有哪些重要部位,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麼?如下圖所示,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潛艇十七個部位的名稱。圖為「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971型攻擊核潛艇)。
  • 《軍事題材繪畫-潛艇》神機軍師-協助拍攝
    潛艇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點: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飛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 將會是美國最具殺傷力潛艇?極限挑戰,美未來潛艇更大更隱形
    美國海軍2030年代的未來攻擊潛艇將比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更大、更快、更自動,隱形性能更強,並有網路連線。由於新潛艇體型更大,可以內建更多先進靜音技術。這款暫名為SSN(X)級的新攻擊潛艇大小可能較接近排水量約2萬噸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艦,而目前的維吉尼亞級約為8000噸。
  • 他靠一雙耳朵挽救了一艘潛艇
    潛艇,以其高度的隱蔽性和強大的攻擊力、持續潛航能力、震懾性、突然性,被人們稱之為「水下殺手」。兩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都說明,對於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性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並隱蔽接敵突然發起進攻。因此,海軍強國將最尖端的技術都應用於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