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路更新後的導視系統。 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露潔攝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鄧露潔) 繼玄武區啟動長江路文旅集聚區建設以來,長江路街區建設系統推開,綠化景觀修補、大行宮廣場改造等持續進行。記者日前獲悉,在長江路城市家具、導視系統等提檔升級中,均注入了現代設計元素,讓歷史街巷也泛起「新意」。
「過馬路時低頭一看,腳邊原本普通的井蓋也變得『時尚』了。」9日,家住玄武區新街口街道香鋪營社區的居民姚小淵發了一則朋友圈,配圖是一組彩繪井蓋。灰青色的井蓋上印有彩色的1912街區、省美術館、「總統府」景區等長江路標誌性建築圖片,輔以銀杏、法桐等裝飾,仿佛嵌入瀝青路面的精緻畫作。
「長江路是玄武區集中展示文旅資源的『城市客廳』,座椅、樹池、欄杆、垃圾箱等戶外環境設施就是『客廳』中的『家具』。」設計團隊負責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何方說。她也是長江路logo的設計者,靈感來源於她漫步長江路的切身體驗。
何方是一名年輕的「老南京」,從小到大,她多次參觀長江路沿線的各大文博場館。當收到為長江路設計logo的邀約時,她自德基出發,自西向東重走了一遍長江路。德基、艾尚天地、南京圖書館、六朝博物館等沿線「珍珠」,在她腦海中以長江路為「線」串聯起來,由此誕生了長江路logo的設計靈感:以時空為軸,挖掘長江路深埋的「金沙」。
這一設計也充分浸潤到長江路戶外環境設施提檔中。記者9日來到長江路看到,道路導視系統、部分城市家具已煥然一新。原本灰黑色的路牌撤下,換成了嶄新的白色導引牌,標註了長江路沿線各大地標,凸顯全線資源聯動。值得一提的是,導視牌背後還附有長江路出遊「小地圖」,以圖繪形式解說了吃住行、遊娛購的各個場所。
據悉,結合長江路歷史文化底蘊,團隊還設計了絲巾、門票等系列長江路特色文創產品,與全街的「設計風」相互呼應。「以設計的形式,讓就地載體『活』起來。」玄武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玄武區還將持續推動長江路更新提質,挖掘就地文化、注入現代設計,讓街巷「說話」,讓文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