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張嘎」,這耳熟能詳的螢屏人物,早已深入人心。而今,在廣水市城郊街道辦事處的石橋村,也有一位被貧困戶親切稱之為「小兵張嘎」 的人,他就是廣水市審計局派駐石橋村第一書記程歡歡。
2019年3月,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程歡歡,收拾好行李,冒著凜冽的北風,騎著摩託車前往石橋村報到。剛到石橋村,面對陌生的環境和素未謀面的幹部群眾,他心裡也有過迷茫。為了儘快進入角色,他給前任駐村第一書記打電話問計,面對面求教取經。為迅速掌握村情民情,他騎著破舊的踏板摩託車穿梭在石橋村山水田地間、出沒於石橋村零星村落裡、來往於石橋村各家各戶中。次數多了,村民漸漸與他熟稔了起來。因他年輕,中等個兒,臉上還有三分稚氣,如當年小兵張嘎一樣為人民服務,所以村民親切稱他「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來了,給我家帶來了好日子,感謝共產黨!」51歲的貧困戶周傳友逢人便說。周傳友家中有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和一對正在讀初中的女兒,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程歡歡到任後將其列入自己的重點結親幫扶對象。他因戶施策,傾心竭力,用愛心與真情點燃了周傳友生活的希望……
在程歡歡的繼續幫扶下,周傳友住上了紅磚平房,吃上了安全自來水,低壓電線改了,道路硬化了,家庭綜合收入達到三萬多元,小孩上學也不擔心費用了……
2019年11月,正是周傳友收穫勞動喜悅的時機,哪知天有不測風雲,他不慎從高處跌落,腰部摔傷,使脫貧不久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程歡歡聞此消息,心情異常沉重,第一時間趕到周傳友家中,看到周傳友躺在床上,疼痛難忍,愁眉不展。程歡歡趕緊與村幹部一起聯繫車輛,趕緊送周傳友到醫院治療。從此,周傳友家是程歡歡每天必去的地方,每次看到臥病在床的周傳友和他家中兩個孩子,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程歡歡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默默思考著,暗下決心,一定要千方百計重點幫扶,決不能讓周傳友因病返貧。打那以後,在各種渠道獲取的物資中,不管是蔬菜、食用油、大米,還是消毒液、成人紙尿褲,只要能夠對周傳友家中有幫助,程歡歡都第一時間給其送去,幫其渡過難關。
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程歡歡又投入另一個戰場。一天晚上,程歡歡在防疫卡口帳篷裡吃了點方便麵,又開始布置明天的各項防疫工作。半夜,程歡歡的手機響了,他的心裡不覺一沉,看來電顯示是周傳友的電話。電話中,周傳友用微弱的聲音告知程歡歡,自己傷口痛得厲害。程歡歡心瞬間揪緊了,立馬披著衣服,直奔周傳友家。在查看其傷勢後,程歡歡看到其傷口發炎,必須馬上採取措施。當時外出交通封閉,村衛生室藥品短缺,病人一刻也等不得。程歡歡立即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請示匯報,聯繫開具相關證明,徒步跑了城區好幾條街,步行20多公裡,自己掏錢將購買的藥品無償贈給周傳友,並一再叮囑周傳友按時換藥,有什麼困難就直接聯繫自己,保證隨叫隨到,並說,「我們是一家人,別不好意思」。周傳友用深情目光注視程歡歡,眼淚奪眶而出……
隨著疫情逐步解除,周傳友家中又面臨孩子上學費用緊張的問題。程歡歡不斷往來於縣城與周傳友家中,為其兩個女兒辦理了「兩免一補」 手續,又向審計局、城郊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領導反映情況,尋求各方支持,還到周傳友家準備申請資助資料,通過審計局與共青團廣水市委協調,成功申請到「關愛因疫致困青少年特別行動」救助資金5000元,緩解了孩子上學的燃眉之急。程歡歡還協調爭取民政部門和醫療保障部門加大幫扶力度。目前該戶四口人全部享受農村低保,一年可獲近萬元的救助資金,周傳友的妻子也辦理了慢性病用藥減免手續,還通過協助申請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各級捐助等途徑,為周傳友一家爭取資助30000元,最大限度減輕其家庭負擔。除此之外,程歡歡經常就周傳友家中的情況同石橋村幹部共商對策,努力用活政策,安排其公益性崗位,積極鼓勵其發展種植優質稻、養殖土雞等自主產業,激發內生動力,走出一條穩定脫貧的康莊大道。
現在,周傳友病情好轉,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這天,程歡歡再次到他家去上門看望,又送去困難群眾臨時補助1500元, 拄著拐杖的周傳友先伸了一下小指,又伸出大拇指,意思是「小兵張嘎,好樣的!」臨走前,周傳友握著程歡歡的手感激地說:「你小兵張嘎來了,給我家帶來幸福,共產黨的恩情我一輩子不會忘記!」
【來源:廣水市審計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