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短短長長,本地人歧視外地人,有房的歧視沒房的,職位高的歧視職位低的,學歷歧視、外貌歧視、身高歧視,職場鄙視鏈無處不在。茶前飯後、辦公聊天,各種話題,比不了學識、比不了事業、比不了精神高度怎麼辦?還能比啥?比吹牛啊!
一群人沒事坐在一起八卦,看得見沒法比,就比看不見的,反正你也不是警察,不會實地去調查我說的是不是真的。於是就有了以下高談闊論:
「我家在上海有兩套房子,在美國還有一套,我女兒每年暑假都要去美國待幾個月,這不開學了,我把她拎回來上幼兒園。」現實生活中,這人每天騎40多分鐘的電動自行車從松江到青浦上班,住在出租屋,還聲稱自己的房子在裝修,家裡的SMART不敢開。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吹這麼大的牛嗎?
「我老公畢業兩年就在上海全款買了套房,還完全沒有讓家裡接濟哦。」是我卑鄙、我嫉妒、我仇富,就想問一下,清華、北大應屆生工資有多高?還有比這更高的嗎?
「我爸是大學教授,我媽是國家高級教師呀。」父母厲害,子女無能的案例是有不少,要不是你這十八線小農村的氣質我就信了,他們都教體育的吧。
「我家公公哦,是個將軍,吾幫儂港,他都70了。經常的打扮是帶著小禮帽,配上圓框眼鏡,穿一身西裝,還拄個小拐棍,老有腔調了」。這真是不得了哦,這個年紀的將軍都是參加抗日戰爭的功勳吧,革命精神灌溉下,哪個將軍這麼小資?幫幫忙哦,瓊瑤劇看多了吧,我看你公公八成是臺灣回來的吧。
「我家在城中心有一套房,一樓,送個院子,我就在院子裡做了一個玻璃房,超美的。」哇,那一定是別墅吧!尼瑪,一問才知道,房子只有70個平方還送院子給你,這個開發商腦子估計被驢踢了,要不他就是個慈善家。
為什麼一些我們聽來可笑的大話,他們能說得這麼行雲流水,還一臉的堅定和毋庸置疑呢?深層的原因是內心的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於是編造一些抬高自己的話,好讓人覺得他和大家其實在同一水平線上,甚至略勝一籌。這就是所謂的越自卑越自負,你越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職場除了女性愛攀比炫耀,成功人士也深諳此道。一類是銷售人員,都說中國的銷售靠忽悠,可不是空穴來風的。還有一種就是領導和老闆,老闆要畫個大餅給你,好讓你腳踏實地追隨其後啊。領導總歸要顯得比你強,不然你們能乖乖聽話做事嗎?愛吹牛的老闆和領導倒不是因為他們自卑,而在有意識的對他人進行人際操控。
這下辦公室沒法待了,個個背景雄厚,家裡都有礦。其實只要是在職場待過幾年的人,可以很輕易識破你到底是不是在說謊。不管是出於自卑還是想操縱別人,吹牛是無法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的,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自己被孤立的局面。
那在辦公室該如何聊天才不會被嫌棄?
當你在自我調侃的時候,別人會覺得這個人很好玩,沒有架子。之前,公司新來一位財務總監,需要給他配一臺電腦。我戰戰兢兢地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沒有什麼要求,按照公司的標準來,適合我這個中年油膩男就好了。瞬間好感度上升,覺得這個領導真幽默。
當然,自我調侃是調侃你的身高、體重、皺紋,你的年齡和地中海等這些不足之處,而不是謙虛的吹牛。「哎,家裡好多別人從國外帶來的營養品,吃也吃不完,愁死我了」,或者「家裡實在太大,每天打掃都把我累死了」,這種變相炫耀的話,換來的只會是別人嗤之以鼻的不屑。
當你在侃侃而談自己的豐功偉績的時候,不要總覺得是你一個人的功勞,沒有公司的平臺,沒有團隊的合作,何來成功?誇誇別人,「你的衣服真好看,我真羨慕你的身材」,是誰都會開心的。長得漂亮就誇臉,不漂亮就誇身高,身高沒優勢就誇氣質,啥也沒有,那就誇性格。小誇即可,不能馬屁,公司規定:拍馬屁者罰款五十。
如果你的同事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且興奮到不能自已,那就得當心了。在精神病學中有一種「誇大妄想症」,表現之一就是吹牛。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帶他們去精神科或心理門診檢查,接受必要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