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頂級緩震,GEL、Boost和zoom氣墊,這3個要怎麼選?

2020-12-06 跑步研究院

我們大部分人選擇跑鞋,多少都是看著牌子買的。像耐克阿迪這樣的大品牌,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首選。然後加上Asics的跑鞋也確實非常出名,所以也有人會選擇它。

這些品牌當然有各自引以為傲的技術,Nike的Zoom氣墊,Adidas的boost,還有Asics的GEL。

它們都是在市面上廣受好評的緩震技術,但具體該如何選擇呢?

Boost

阿迪本世紀初最為出名的材料技術,由巴斯夫公司研發。

以出色Q彈的腳感,迅速稱霸市場,甚至一度對世界銷量第一的Nike,造成了一定威脅。

boost是由TPU材質發泡而來的,變成高分子彈性材料之後,具備非常出色的緩震和回彈性能。

同時重量也非常輕,而且還具有不俗的耐久度。阿迪將它用在自己的各類鞋款上,均有著優秀的市場反饋。

Zoom氣墊

這絕對是Nike最受歡迎的一項技術了,當年多少年輕人為了有一雙自己的氣墊鞋,而努力攢錢,從牙齒縫裡扣鋼鏰兒。

zoom氣墊一般主要分兩種,一種是Air zoom,一種是max zoom。

前者有普遍適應性,很多鞋款都可以搭載。而後者,由於氣墊外壁要更厚一些,是主要服務於大體重消費者的。

zoom也分三種位置安排,有前掌、後掌和全掌之分。搭載方式也有三種。

內置式,外表完全看不見,被包裹於中底材料中。外露式,中底側邊去除一部分固體材料,讓人能夠看見氣墊。全露式,以Vapormax為代表,整個鞋底和中底,都是氣墊。

GEL

單論緩震性能,GEL放眼全球的跑鞋緩震技術,沒有一個是能打的。

從18米高空落下的生雞蛋,GEL也能輕鬆接住保證它不碎,緩震能力極其強悍。

但同時,GEL本身由於緩震過好,幾乎沒有任何回彈能力

所以,每一雙用上了GEL的Asics跑鞋,都只是用一兩塊、或者是一片的方式,用以增強跑鞋的緩震。

至於回彈,則是交給了Flytefoam等其他中底材料。

但其實說實話,單純地比較這些其實意義並不大。

因為跑鞋要看作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才行,一小塊、或者說一部分的材料,並不能代表一雙跑鞋的好壞。

只能說,這一小部分的不同,讓這雙鞋多了哪些特點。

在我看來,boost更適合出門壓馬路、逛街;

zoom的氣墊腳感,外加Nike一向對自己的產品定位,穿著打籃球更有意思。

GEL緩震強大,穿它跑步準沒錯。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緩震,Zoom Fly和Ultra Boost差距到底有多大?
    zoom和boost作為耐克和阿迪的兩項看家技術,從問世到現在,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的升級和優化。而其中,zoom fly和ultra boost兩個系列,一直在被人拿出來比較。耐克阿迪鬥了那麼久,那麼這兩項技術之間誰更強勁一些呢?
  • 耐克ZOOM跟阿迪達斯boost相比,到底誰的緩震更牛?
    zoom和boost都是耐克和阿迪的看家技術,擁有這兩件技術的他們,成功地成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的運動鞋品牌。zoom和boost都是運動鞋中非常高水準的科技,很多朋友都有這麼一個問題——耐克和阿迪當了這麼多年的對手了,這zoom和boost到底誰更強一點呢?
  • 耐克zoom和阿迪boost到底該怎麼選?
    很多朋友在選鞋的時候想必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總是聽說Nike的zoom和Adidas的boost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好,心動之下也想去買一雙試試。但不管是zoom還是boost,價格都不低。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boost和zoom都好在哪裡的,然後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 同樣是頂級緩震,阿迪達斯的Boost,和亞瑟士的GEL誰更好?
    不是所有人跑步都對自己的速度成績有所要求的,更多的人則是看中跑步的健身鍛鍊效果。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雙跑鞋緩震能力的好壞,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跑鞋圈子裡被公認為都是屬於頂級緩震科技的Boost和GEL,究竟誰更好呢?
  • 同樣都是緩震,亞瑟士的GEL跟阿迪Boost差距有多大?
    GEL緩震凝膠,其效果堪稱是運動鞋科技中的黑科技。GEL 緩震膠是亞瑟士的看家技術,緩震能力相當出色,即便拿來和New Balance 的 FreshFoam或者是Adidas的Boost相比也毫不遜色。使用了GEL的kayano 22 更是被譽為慢跑鞋之王。GEL能為鞋子提供強大的減震能力的同時,同樣可以做到出色的能量反饋和回收利用。
  • 在選擇籃球鞋上如何去評價boost和air zoom
    在選擇籃球鞋上如何去評價boost和air zoom Air Zoom是NIKE最為之驕傲的緩震技術。
  • 阿迪Boost和亞瑟士GEL,都是頂級緩震但側重不同!
    先從大家都熟知的阿迪達斯開始吧,說到阿迪達斯的跑鞋,大家第一反應應該就是boost了吧,Boost材料可以說是21世紀截止目前以來最重要的中底技術,從boost開始,E-TPU開始取代EVA成為了跑鞋中底材料新的突破口,引領了新一輪的跑鞋中底革命!
  • 耐克、阿迪當家籃球鞋緩震對比,lightstrike VS zoom
    當家球星詹姆斯-哈登新一代的籃球戰靴adidas Harden Vol.4已經啟用了新型的lightstrike科技,相比boost,lightstrike具有更輕的重量和更好的穩定性。boost科技帶來了極其強烈的緩震和彈性,但是作為籃球鞋鞋底科技而言,它的劣勢也是顯然易見的。過度追求「踩屎感」的緩震帶來的形變使得穩定性變差,橫向支撐不足和拖沓的啟動更是影響甚大。
  • 耐克最高端緩震react與阿迪的boost該怎麼選?
    阿迪的boost 就是一種讓腳體驗到踩到棉花裡的感覺,過去幾年阿迪憑藉著這個科技,挽救起了在垂死邊緣的阿迪。在boost 沒有出現之前阿迪一直沒有什麼科技和耐克的氣墊抗衡,再加上當年的阿迪五虎漸漸的老去,阿迪的市場逐步下滑縮小,耐克一個用了30多年的氣墊技術就足以秒殺眾多廠商。
  • 為什麼說穿過阿迪boost之後,其他鞋子都成了將就?
    阿迪的boost,是阿迪屹立於世界市場,甚至敢動搖耐克龍頭老大地位的根本技術。由TPU材料進行技術處理,加工得來的新型材料boost,可謂是緩震材料之中的巔峰作品。它不僅擁有出色的緩震能力,就連在極端環境下,也絲毫不影響他的性。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它成為世界頂尖的緩震技術了。
  • 同樣都是緩震,斯凱奇記憶棉、亞瑟士GEL和阿迪boost差距有多大?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除了品牌之外,買鞋最應該看重的其實是緩震性能。因為作為一雙日常用來走路和慢跑的鞋來說,其支撐性、穩定性和回彈性能都不如緩震效果要更容易被人感知。那麼說起緩震,就不得不說現在緩震界的三大巨頭:斯凱奇記憶棉、亞瑟士的GEL以及阿迪達斯的boost。
  • 緩震實戰籃球鞋,60kg以下小體重必備
    阿迪這雙ce2017pk搭載全掌boost中底,前低後高的設計令前掌彈韌,啟動不拖沓,後跟軟彈反饋出色,實戰中場地感和緩震感很均衡;再者,多重密度編織鞋面+凸起的編織骨骼,在急停、變向等狀態下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延展;類似飛線的鞋帶環固定,包裹很好,小體重較窄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 Nike KD12感受不到zoom是怎麼回事 KD12的雙層氣墊有多厚
    ,這是任何一款球鞋都不曾有過的配置,號稱緩震最強的KD12去感受不到zoom帶來的腳感是怎麼回事?KD12的雙層氣墊共有多厚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吧。  KD12感受不到zoom   KD12的雙層氣墊已經在緩震和腳感方面大有改觀,為什麼還是有人說感覺不到zoom的存在呢?其實Nike的氣墊都是需要被踩開的,一般新鞋除非你體重很大,很快能踩開以外,體重小的都會需要穿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zoom的。
  • Zoom Rize 2:這個長得像網球鞋的籃球鞋,就是耐克2020最強了?
    有的網球鞋、排球鞋還會直接用籃球鞋的中底,比如hyperattack,直接用了zk6的中底,前掌鵝蛋zoom,後掌馬蹄zoom,中足異性碳板,放在現在,那真的是超頂級的實戰鞋了。很多人穿網球鞋打籃球,穿籃球鞋打網球,這都是專業級別的鞋子,這幾項運動本身也與共通之處,都需要防側翻、抗扭轉、前掌反饋、後掌吸震……狗哥認為輕度的運動是可以滿足的,但穿「非籃球鞋」打球,並不適合所有人。
  • 靜態測評--nike的兩雙旗艦跑鞋lunarepic和zoom all out
    四大跑鞋品牌除了brooks長的實在難看沒穿過以外,其他都穿過旗艦。再加adidas和nike,也算是嘗試過不少跑鞋了,boost,zoom,lunar,gel都有些許體會。哦對了,還穿過國產的必邁。我曾一直以為主流品牌在定價旗艦跑鞋的時候,都會選擇1399,比如Kayano和ultraboost,直到metarun的出現,以及今天另外一位主角zoom all out的售價1599。雖然售價不低,但這兩雙我都是以低於5折的價格收的。現在團購的價錢都直奔4折了,確實是入手的好時機。可能有人要吐槽配色,all out我有意選擇了紅色,因為正好春節前蹭點喜氣。
  • 想買雙跑鞋除了adidas UltraBOOST,這些鞋子也都是哥哥!
    Adidas ultra boost 可以說是Adidas近年來非常成功的一款鞋型,編製鞋面加上boost大底整雙鞋性價比高!但是史上最強跑鞋」的ultra boost之外,還有其他非常不錯的跑鞋品牌,那麼下面我就著重介紹幾款既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又能夠滿足你偶爾跑步的,在價格和實穿方面都符合你要求的鞋子。第一雙當然是和阿迪齊名的耐克!
  • 科技跑鞋現狀:材料緩震+碳板成趨勢,耐克給國產做了件好嫁衣
    恰逢現在碳板跑鞋大熱,今兒和大家來說說跑鞋。 普通人該怎麼選跑鞋?只不過,有一些跑鞋,如果你沒怎麼跑過步,建議不要買,比如耐克的頂級跑鞋Next%,alphafly,因為他們的重心比較高,容易受傷。
  • 雙Zoom氣墊+3層React緩震,又一頂級球鞋誕生了
    在挑選Nike籃球鞋時,中底Zoom氣墊配置是否是你首要考慮的因素?在考慮這一點之前,Rookie君先給大家普及兩點知識。Air Zoom是Nike於1995年推出的一項劃時代的氣墊技術,NIKE官網對於Zoom解釋為:衝擊氣墊,很薄,使腳更貼近地面,提高穩定性,在提供緩震的同時亦給予足夠的彈力。
  • 雙Zoom氣墊+3層React緩震,又一頂級球鞋誕生了!
    Zoom氣墊不是選鞋的唯一標準,但確實是Nike如今手中的科技王牌,一項極為成熟的科技。但這並不代表Nike之前的Air Max技術、Air Sole技術就是不好。前掌外側的中底上翻以及側向硬質TPU的加強,保證了球鞋整體的穩定性和防側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