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內家電市場早已過了崇洋媚外的時代,一個沒落的品牌還敢把銷售23億歐元中剝離出來的部分業務叫賣30億歐元,簡直是在考驗國內投資者的智商。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投資者真的會當這個接盤俠。
晉寧||撰文
近日,據路透社香港報導,九陽股份(SZ002242)和格力電器(SZ000651)有意參與競購飛利浦(NYSE:PHG)國內家電業務,交易價值最高可能達到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2.7億元)。此外,據說還有一些國內家電品牌也正在進行接洽。
據悉,競購程序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飛利浦方面表示,交易的準備工作在進行中,預計將在秋天開始與各方進行溝通,並在明年第三季度達成交易。不論交易在何時進行,國內家電企業要看的是這樁交易劃不划算?該不該買?
說實在的,一聽到這個消息,又聽說又是近乎30億歐元(近250億人民幣),筆者就在考慮是不是該買?以飛利浦在國內市場的布局與狀況,飛利浦在家電領域影響甚微,幾乎沒有多少人會認可飛利浦牌子,既就是有影響力,也是集中在剃鬚刀、電動牙刷、空氣炸鍋和母嬰電器上,其他家電品並不突出。
筆者對飛利浦印象深刻是始於2000年前後,2001年飛利浦贊助了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此前飛利浦還有6年贊助中國足協杯的歷史,此外飛利浦還贊助過徐根寶執教的大學生聯賽。因此,給諸多當年喜歡足球的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飛利浦在中國家電領域始終就沒有納入主流,甚至都不及當年日韓系品牌的知名度。
那麼國內在飛利浦品牌江河日下的情況下,飛利浦欲甩賣家電業務真的為業務找一個好的下家,還是業務困境下無奈的甩賣?非常值得業內有意向購買的投資者認真研究,仔細考量這樁買賣是不是物有所值。具體而言是值不值30億歐元!以家電魂的觀察,飛利浦這次甩賣的家電業務,根本就不值這個價格!
第一,從影響力上來說,飛利浦是一個沒落的家電品牌。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品牌還沒有成長起來之時,像飛利浦這樣的品牌是頭頂跨國品牌光環的,很能夠吸引國內高端消費群體的。但是現在,國內家電品牌像海爾、美的、海信、格力、TCL、方太、格蘭仕等品牌的影響力已經超過曾經的跨國品牌,就是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認可度也在大幅下降,再購置這樣的品牌來開拓國內市場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從飛利浦出售的業務來看,僅是一些不知名、不掙錢的業務。從了解到情況看,飛利浦這次是將部分業務剝離出售,並不是所有的家電業務。像飛利浦家電業務板塊中相對價值高的電動剃鬚刀、電動牙刷、母嬰電器等都還保留在飛利浦,賣出的業務中僅有空氣炸鍋還略有影響力。但是空氣炸鍋很多國內品牌已經掌握了其核心技術。而欲出售的主要業務影響力有限,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
第三,飛利浦此次剝離售賣的業務,是不是包含品牌的使用權在內還未置可否,僅僅是賣出這塊業務的製造、流通渠道業務的話更加沒有任何價值。在國內不論是廚房電器、還是家居生活的製造已經十分成熟,國內品牌已經有了與國外品牌一樣的美譽度,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外資品牌。流通渠道,是國內品牌的強項,外資品牌更是沒有任何優勢。買這樣的業務能產生什麼效益?
第四,飛利浦自報出售價值30億歐元,顯然是在捉冤大頭。從飛利浦家電板塊的營收來看,全球業務也就23億歐元,現在是出售的業務板塊僅僅是剝離出來的一部分。整體才23億歐元,剝離出來的部分就敢叫賣30億歐元的價值,顯然是把買家當猴耍,是要讓國內投資者上智商稅。或許,30億歐元的叫賣,只是拋出的一個試探行情的氣球。
過去十多年間,飛利浦像似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2011年,飛利浦將在華電視業務出讓給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飛利浦下屬的WOOXINNOVATIONS(即音頻、視頻、多媒體及配件業務公司)被吉普森品牌公司收購。現在又要甩賣全球的家電業務(部分),可見飛利浦的沒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再從家電行業接手外資品牌業務的經驗來看,幾乎在國內市場沒有成功的先例。日本三洋與榮事達合資後,變為合肥三洋,但三洋品牌並沒有給新東家帶來多少回報。後又租給惠而浦,三洋品牌至此也就銷聲匿跡、不見蹤影。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
既然明知,飛利浦的品牌價值已經有限,國內消費者認可度也在下降,剝離出售的也不是賺錢業務,況且飛利浦叫價又是那麼的高,在這樣一個標的物面前,國內企業就沒有必要蜂擁而上去當這個接盤俠,掙著去當這個冤大頭?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跟蹤研究家電產業發展軌跡,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網際網路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微信號:jiadianh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