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塞先生在絞汁動腦
企業設計就靠性感小趙
鬥茶向部長在地圖上揮舞大刀
孫大小姐秘孕的營銷策略很高
小哥我在上躥下跳
秘密孕育著營銷高招的孫大小姐
開會正酣,開了小差的小哥被一條推送給吸引了。「可口可樂暫停全球社交媒體廣告……」,下意識一句「誒唷臥C」,然後點開看了。
就是這些渣渣媒體中的其中一個推送的,害我沒法認真開會。
當然,小哥我肯定不會因為一條無聊的信息而導致開會的重大事情在我腦海斷掉。點開的背後肯定有重大的原因!讓我們先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了。(事關重大,請對數字過敏的朋友扒著眼皮子耐心看下去)
可口可樂公司,1886年5月8日成立於美國喬治亞州。由約翰·彭伯頓製作,公司的會計師弗蘭克·羅賓遜命名並設計商標。最初是作為提神、鎮靜、減輕頭痛的「功能性」飲料而產生的,以5美分為售價,平均每天賣9瓶左右。
5美分,每天賣9瓶,一天銷售額在4毛5。用小哥我體育老師教的算數來算,一年銷售額不過是164.25美金,換算成現在也沒幾個錢。而你知道可口可樂僅2019年的銷售額是多少嗎?不多,也就2000多個億。
在中國,同樣是飲料,就算把所有茶系都算上,知道一年的銷售額是多少嗎?2019年的銷售額在2739.5億元。
有人說,你看,咱們的茶飲比洋飲可樂多賣好幾百億呢。「愚蠢!」
聰明人已看出端倪,讓小哥我用體育老師教的算數給你一一算來。中國有六大茶系,據不完全統計,六大茶系下面還有3000多種小茶,3000多種小茶背後有八千多萬茶人,而所有茶類去年的銷售額僅在2739.5億元。
也就是說,飲料行業中的其中一種飲料「可口可樂」一年的銷售額差點把整個茶行業的一年的銷售額幹翻了!
被稱為肥宅快樂水的可口可樂,咋就這麼牛X呢?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它憑什麼能以一己之力單挑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整個茶行業呢?
論歷史,可樂100多年,茶5000多年,有茶的時候可樂的媽的媽都沒出生;論配方,可樂主料就水、二氧化碳、糖之類,幾乎沒什麼可以稱道的成本;論好喝,可樂喝起來甜甜的,然後打個隔就完了,茶複雜的多層次口感和檔次甩它幾條街都不嫌多;論工藝就更別說了,喝到一口茶要經過種茶、採茶、炒茶、制茶……而可樂只要一兌,秒成;論健康,允許我用「呵呵」二字對所有碳酸飲料進行嘲諷。論文化,更別扯了!那可樂它到底強在哪?
當小哥我粗粗研究一番,才發現原來大部分茶人是在拿著石矛與別人的火器拼。
萬惡的資本主義衍生了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茶人老實巴交的推銷產品時,早在一百年前可口可樂公司就已經對我們實行了降維打擊。
精準和量化的市場戰略性定位,讓早期的可口可樂在商業性上有了一個夯實基礎。可口可樂之父阿薩·坎德勒在1888年掌握了全部的生產銷售權,他以1美元售價出售瓶裝系統經營權,從此可樂工廠遍地開花,而他自己只賣可樂原漿。
他預測可樂未來是在飲料機中銷售的,在火車站、廣場等地的告示牌上大打廣告。市場驗證了他說的話,隨著銷售額的增長,到了1901年時,每年的廣告費預算都在100,000美元。現在中國的很多餐廳依然有這種飲料機。
到了1923年,接手了可樂股權的羅伯特·伍德羅夫更加深化了可樂的市場定位,他說「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夠得到可口可樂」 ,強調「如果Coke不能在消費者口渴時立刻得到,那麼市場將永遠失去」。並在1929年,開始在商店和加油站提供冷櫃銷售瓶裝可口可樂,還有自動販賣機之類。這種營銷基礎在中國照樣好使。
多渠道、多維度的營銷戰略,讓可口可樂在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強大。可樂的營銷幾乎佔領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連最原始的非洲部落酋長都知道有這麼個玩意。
只要涉及營銷的媒介,都有它的存在,廣告牌、報紙、電視、電影、音樂、美術畫展、口碑、體育營銷、戰爭營銷……根據時代而變的優秀的營銷廣告內容,讓可樂不再是一種飲料,而是生活方式、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古早的標語讓你今天依然能感到年輕和時尚,這就是營銷的魅力。
同是飲料,和人家比起來,中國茶業就像個過了年齡的受氣「老媳婦」,上不上下不下。茶人、茶農、茶商,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也落不著幾個錢,就像是金子上蒙了灰,暫時失去了光澤一樣。而人家,躺著就把錢給撈兜裡了。這不得不讓我們每個茶人深思。
在多樣化市場的今天,茶行業的廣告怎麼做、營銷戰術怎麼搞、流量怎麼獲取,怎麼才讓茶恢復到它應有的地位等等等等……都是我們每個請茶人深思的事。
在特殊的「閉關時期」
可口可樂歇了
該茶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