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故事,七分回憶!江安古街老巷裡,藏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

2020-12-14 瀟湘晨報

幾條老街,幾段歷史,幾代人的回憶。

時光衝刷下的江安老街巷,總是藏有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關於童年的,關於生活的,充滿趣味的,多姿多彩的,不妨和小編一起,去探尋江安的古街老巷吧~

江安,有著久遠的歷史文化,也有著別樣的寧靜悠遠。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弄,沉澱許久的古樸氣息便會撲面而來。

江安的古街老巷,以一段不長的路隔開了兩個世界。城市的一方是熱鬧的,就像煮開的沸水,嘈雜而喧囂;老街的一隅是安靜的,猶如一杯明前香茗,清新而又意蘊悠長。

江安老街巷——西街

每座城市大概都有幾個相同的街道名——東南西北街,江安也不例外。對於江安這四條街,小編記憶最深的,要屬西街了。西街算得上是江安年代較為久遠的老街,在這裡,有江安這座城市發展的歷程以及過往歷史最真實的反應。

曾經的西街,應該是江安最火爆的地方了。賣菜的攤子可以一路延伸至十字口,大大小小的老舊物什,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而如今的西街,稍微在這裡慢慢地走上一走,時光的印記便一覽無餘。時代淘汰掉了一些過往的東西,但還有一些人和事,是它所帶不走的。這是獨屬於西街的人情味。

在西街的兩旁,大多數的店鋪都已經開了二三十年,彼此之間,存在著的已經不是競爭關係,更多的是反而是一種超越鄰裡的感情。

在西街,沒有人情的冷漠,數十年的相處,讓跨越鄰裡的溫暖在此悄悄發芽、綻放,並將繼續成長著。

如今,西街將要進行改造,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西街已經不再只是印象中的那一條老街了,它或許更像是一段藏在記憶深處鮮活的回憶錄吧!

江安老街巷——桂香街

攜一絲斜陽,掬一捧綠意,閒暇時,就到桂花街看看不一樣的寧謐。

雖是尋常巷陌,但犄角旮旯處,又儘是故事……鱗次櫛比的老屋之中,楊鼎和故居就隱匿其中。

就像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其實,無論你是身處孤獨、憂愁中,或是心懷自在、幸福時,都可以來桂香街走走。這裡既有寧靜朦朧的夜晚,也有悠閒自在的慢生活,還有濃厚的街坊鄰裡情,就等著你來尋覓。

江安老街巷——桂花街

越往桂花街裡面走,你會發現分布在道路兩邊的小屋很是老舊,木門與青磚綠瓦散發出古老的意味。

你以為這只是江安眾多古街老巷中的一條尋常巷陌,並不盡然,這裡自有老街人的待客之道,以及深藏其中不為人知的一些匠人,這些獨具特色的魅力,才是屬於它的樣子。

小編是自小就在這條老街裡玩耍長大的,這裡的每一榫每一卯,都是兒時記憶的出口。黃昏時,可一人靜靜地徜徉在這富有情趣的老巷中,也可在皓月當空的長夜,從逼仄的深巷中仰望明月,無限遐思。

生活在桂花街上的人家,過著簡單而又知足的小日子,仿佛置身於這喧鬧煩躁的世界之外,平凡而又難能可貴。

江安老街巷——水溝頭

木質結構的小樓,青灰色的瓦片,棕色的花格窗,建築的深沉古樸,形成了這裡特有的柔美風情,雖帶著風霜的洗禮,卻也以歲月沉澱之姿隱匿在城市的一角,這裡,便是——水溝頭老街。

初聞水溝頭這個名字,你可能會覺得不甚了解,但這裡,是許多老人們出生、成長,甚至老去的地方,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水溝頭這條老街,始終保留著濃濃的「煙火氣」。

一條條從水溝頭老街衍生的小巷子,如同老街蔓生的翠枝綠葉,這一枝一葉飽含著許多古老的故事,抑或是一段老宅門裡的家族演變。

走到老街的盡頭,這裡似乎還殘留著歲月風蝕刷洗過的痕跡,走上階梯往下望,整個水溝頭老街一覽無遺。如今的巷子,兩旁老建築的面貌雖被改寫,風骨卻似乎如舊。

水溝頭,曾是小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無論是那布滿青苔的瓦簷,還是門前閉著眼睛坐在藤椅上曬太陽的老人,都能夠讓如今身處喧囂的我,體會到一瞬間的寧靜與安詳。

如今再撫摸這斑駁的老牆,漫步在交錯的老巷,心底那舊日的時光碎片似乎被悄然喚醒,緩緩拼湊了起來……

江安老街巷——文化巷

文化巷就像一位耄耋老人,處處透露著古老的氣息。時代更迭,很多事物都有了新鮮的模樣,但是在這,在文化巷,仿佛一切都沒有變。

老街悠長,是青石板鋪就的古老記憶。

在這走一走,仍舊是質樸生活的味道。

木質的紅色大門後,是不曾變化的市井生活。

時光下的記憶,仿佛也都藏在這一扇扇門後……

青磚黛瓦是歷史的痕跡,人群穿梭是生活的氣息。在這裡,更多的是靜謐安寧,是日常生活的樸實無華。

在這悠長的巷內,隨意漫步其中,也最能感受到江安這座城市的靈魂吧!

江安老街巷——渡瀘街

江安有一條渡瀘街,據說,這裡曾經建有一個雄偉壯麗的平夷碑亭,亭內矗立著一通高大的「熙寧甲寅平夷之碑」,渡瀘街就是因渡瀘碑亭而得名。

當時渡瀘街是武寧砦東北面的一條街道,在正東街的北面並與之平行而建(中間隔白馬街),與北街呈垂直布局,非常繁華熱鬧,是眾人矚目之地。

因年代久遠,渡瀘碑亭與平夷碑時至民國初期已毀損,但渡瀘街名卻保留了下來。

如今的渡瀘街上,尚留存有一處「渡瀘街老宅」。時值午後,陽光傾瀉下來,這幢清代老宅似乎顯得更有韻味兒了。

江安老街巷——白馬街

時光總會在每個人臉上都刻下皺紋,卻唯獨對白馬街這條古街老巷情有獨鍾,仿佛就定格在已逝去的那個年代。

古街老巷鮮有人至,這也使得白馬街看上去似乎總是那樣古樸、那樣市井、那樣真實,並不因為眼前城市的繁華而動容。

如果說文化巷是一位老人,那麼白馬街更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婦人,知足常樂地坐在家門口,用心繡著自己心目中最動人的一面。

江安老街巷——東外街

淳樸、厚重似乎已經成為東外街的一種風情,它保留了江安這座城市的風骨和韻味,承載了幾代人的溫馨,也成為了我們內心深處最揮之不去的記憶。

走在東外街,看到擦肩而過的一個個畫面,就像在看一本解讀江安的史書,在這裡,可以讓你有更多豐富的想像空間。

剃頭店、打鐵鋪、木匠鋪……這些傳統手藝仍在老街滋潤地延續著,它們也許會在老街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吧!

繁華背後的江安老街巷,有著江安最自然最質樸最本真的模樣,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藏著它獨有的人情世故。

走近老街,你能感受到的是自然應景的清靜安詳,能看得到的是舒適平和的鬆弛自由。在這裡,或許外出打拼是少年壯志,但也有遲暮老人心靜如水、偏安一隅。

繁華謝去的江安古街老巷,紅塵褪去,寧靜安謐。這就是最真實的江安,也是江安人最質樸的人生一站。

【來源:宜賓市文廣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帶你走進麗水驚豔時光的古街老巷~
    帶你走進麗水驚豔時光的古街老巷~ 2020-09-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光流轉 新舊交織 百年古街散發新活力
    在婺城,酒坊巷、八詠老街、雅畈古街等老街老巷各具特色,每天吸引著眾多市民和遊客,熙熙攘攘,人流如織,常是一幅熱鬧繁華的景象。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老街正在慢慢褪去當年的輝煌,作為舊商貿文化聚集地,如何進一步保護古物的同時,吸引八方來客,喚醒這一片熱土呢?歷史:商貿文化聚集地雅畈古街坐落於雅畈集鎮,形成於宋代,距今有近800年的歷史。
  • 人間煙火氣,最有詩意
    這人間最嫋繞繽紛、最至繁至簡的,是煙火氣;這人間最深入人心、最難捨難分的,是煙火氣。煙火氣,人間最綿長的滋味。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才是最詩意的生活……有一種煙火氣,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常。有煙火氣的人,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總能在柴米油鹽裡尋回對生活的熱枕。
  • 江安的山芋茶
    江安的山芋賽蘋果。江安是最典型的高沙土,最典型的高沙土裡才能長出賽蘋果的山芋來。離開江安,我也曾經有意觀賞過外地人築山芋,三分的憧憬,十二分的費力,喘著粗氣,築出來幾個竟然長了根毛的,歪瓜劣棗似的山芋!
  • 電影《氣球》涉及藏地風物,卻具有濃烈的煙火氣
    從劇本到小說,又從小說到劇本,經過文學這張濾網,故事的齒輪緊緊咬合,立意和表達更富層次,謀篇與布局也更具張力。藏地草原,三代同堂。放羊的爺爺嘴不離六字真言,兩個小兒子也到了正皮的年紀,縣城中學住校的大兒子江洋放假歸來,出家為尼的妹妹卓瑪回鄉化緣,女主人卓嘎忙著操持家務,男主人達傑負責借羊配種,加上以大兒子背上黑痣為憑「輪迴轉世」的奶奶,一家七口,其樂融融。
  • 高新區的煙火氣,一半都藏在師新莊社區裡
    接下來有趣君 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師新莊社區,探尋鄭州老社區裡的人間煙火氣。  高新區的老社區  說到蓮花街,相信大多數鄭州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提起師新莊社區,可能就有很多人表示沒聽說過。  丨師新莊社區與隔壁的裕華滿園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走進社區狹窄的胡同裡,抬頭便可看見隔壁緊挨著的裕華滿園小區,住在三十層起步的新小區,肯定無法感受到這裡的煙火氣。
  • 卡特馬克:詩意與人間煙火氣
    人間有味是清歡,得此「帥鍋」更添香。好看,總不只是自顧美麗,更是點亮廚房的妙筆。經得起時光考驗,百搭於各式家居風格。它是德國紅點獎設計師作品。明明可以靠顏值上位,偏偏要拼內在,這就是卡特馬克的傲嬌之處。簡潔利落的線條,溫潤如玉的質感,鮮豔素雅的色澤,於安靜質樸中透露著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和細膩優雅的審美品位。生活是需要某種儀式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皆能為詩;鍋碗瓢盆杯勺盞,盡可入畫。
  • 《雙刺》當男神遇上人間煙火氣…
    向來以謙謙君子形象示人的祖峰老師在劇中一改往日畫風,一個站在雲端,可望而不可及的男神來到了人間。不造你們是喜歡高冷型男神,還是喜歡更有人情味的男神,反正微信君覺得沾染了人間煙火氣的人物形象才更真實,更豐富。人言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到底就是個吃嘛!
  • 民生路北5裡,鬧市區夾縫生存的老巷
    斑駁老舊的外牆,簡易到有些寒磣的小吃攤,瑣碎熱鬧的生活面貌,喧喧嚷嚷的煙火氣息,都在這不足百米的老巷裡一覽無遺。 繁華市區裡夾縫生存的老巷 沿著逼仄的巷子一路往前走,斑駁雜亂的電線把老巷的天空分成一塊又一塊。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總是感慨南寧變化之快。
  • 歲月的溫情,最是人間煙火氣
    喜歡這時候站在江邊,吹著夜風,看著江面水波粼粼,倒映著萬家燈火,是人間的煙火氣,是一種令人心安的平靜。即使心底有再多的無奈,都能隨著緩緩流動的江水,被風慢慢撫平。然後,就到了歸家的時間了,一個人順著江邊的小道,慢慢往回走,看著自己身影在月光下拖得很長很長,思緒也被拉得很長很長,但此時心靜如水,不起波瀾。
  • 最是人間煙火氣——讀汪曾祺
    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 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我們總能從汪老的文章裡讀出一種親切、一種溫馨,這是來源於何處呢?汪老自己給了我們解答。「唯求俗可耐,寧計故 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如何能像汪曾祺一樣體會到世間真情呢?耐俗而已。
  • 「世茂都小吃街」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汪曾祺曾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他們為了生活,每天下午五點鐘出門擺攤,直到晚上十一點鐘才能回家休息,他們為匆匆忙忙下班的行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美味,人間的煙火氣正是他們擺攤的身影,正是他們做出那一份份夜市美食的煙火氣,正是見證他們努力生活的標誌。
  • 重慶萬州:老巷新起來 生活美起來
    攝影:包紅明 付作僑重慶萬州有老巷,其名曰望江,上接新城路,下連萬達廣場。最溫暖的冬天,就藏在望江路這樣的老巷裡。在冬日暖陽的映襯下,老巷子裡處處浮動著世俗安然的生活氣息: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運動曬太陽,小朋友在大黃葛樹下的青石壩子嬉戲打鬧,家家戶戶窗戶下掛著香腸臘肉,老式剃頭鋪子裡居民等待修面剃頭,巷道裡的手工藝人借著陽光打磨刻畫竹器……生活在小巷愜意滿滿。
  • 家常的煙火氣,是人間最綿長的滋味
    就像在美食紀錄片中說的那樣:「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韌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在每個「好吃」的中國人眼裡,每一種難忘的味道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 酒需三分釀,七分藏,如何在自己家中,正確存放老酒?
    俗話說「酒需三分釀,七分藏」,白酒的質量風味與白酒後期的貯存老熟程度密切相關。經貯存後的白酒,口感變得綿軟柔和,口感更佳!不管是收藏價值還是飲用價值都相當可觀,如果保存不好或儲存方式不對,不光瓶裡面的酒會越來越少,而且酒質也得不到保證,酒的價值將大打折扣。如何在自己家中正確儲存白酒?
  • 老街老巷,尋覓老城記憶
    照片均為通訊員提供一座城市,充滿著各種溫馨的回憶,儘管我們回不去從前,但我們可以回到自己走過的路、穿過的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條老街老巷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舊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觸摸它歷史遺留下的痕跡。
  • 具有人間煙火氣的清新女孩名,最有詩意!
    煙火氣,是人間最綿長的滋味,不僅帶有春天的生機勃勃,而且還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所以,一個帶有人間煙火氣息的人,對生活的熱枕的積極態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並且,汪曾祺也曾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帶有人間煙火氣,才是我們的生活。
  • 這個飄蕩煙火氣的海邊市集,藏著我們尋覓已久的生活滋味
    阿那亞的生活,不僅有溫情脈脈的鄰裡關係、彼此滋養的精神生活,還有濃濃的人間煙火氣。位於小鎮廣場的海邊市集,讓人感受到尋覓已久的生活滋味。來到海邊市集,你會發現這裡有獨特的空間體驗,有故事與細節。紅磚建築讓小鎮有了記憶,仿佛這個空間藏著古鎮的故事。
  • 這位菩薩絕對低調,他夢到後,讚嘆說具足人間煙火氣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偉大的佛陀並非玄想出來的「神」,佛陀兼備了一切人間的屬性。我們相信,身心以外,主宰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正所謂「命自我立」。所以,凡正知見者,只用佛法做生活的踐行,只用佛法做內心的修行。  除了諸佛,菩薩們同樣陪伴我們修行,而其中大護法們在這一過程中護佑我們知正法、修正知。
  • 【三餐四季】廚房裡的人間煙火氣,最是治癒
    小時候 和小夥伴們在街頭巷尾玩耍,只要媽媽喊一聲「回家吃飯」,就會立刻奔回家; 長大後 離開家鄉外出打拼,吃遍了各方美食,最懷念的依舊是爸媽廚房裡的味道; 結婚成家後 每個周末最好的放鬆方式便是系上圍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