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周講章(五)——團契日——耶穌給門徒洗腳

2022-02-07 戴連軍傳道

網錄

【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

【約13: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裡去,

【約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

【約13:5】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約13: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約13:7】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約13: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

【約13:9】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約13: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約13:11】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約13: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

【約13: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得不錯,我本來是。

【約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

【約13: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

【約13: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約13:18】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

【約13:19】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約13:20】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受難周的第五天,禮拜四,這一日被稱為「團契日」,也稱為濯足日」。這一日耶穌與門徒一直在一起,同食逾越節筵席,親自設立了聖餐,安慰鼓勵他們,直被捕為止。

這一天耶穌很忙,做了很多事情——

吩咐門徒預備筵席(太26:17-19;可14:12-16;路22:7-13);

耶穌與門徒共度逾越節,並設立聖餐(太26:20-29;可14:17-23;路22:14-30);

耶穌為門徒洗腳,臨別教導(約13:1-17:26);

耶穌與門徒唱詩,往橄欖山去(太26:30;可14:26;路22:39);

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太26:31-35/可14:27-31/路22:31-34);

耶穌再次教導與講論(路22:35-38);

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太26:36-46;可14:32-42;路22:39-46;約18:1);

這天,主耶穌所作所為,他的言行舉止都應該被我們紀念與思考,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今天我們要和大家思想的經文是耶穌給門徒洗腳。題目《耶穌給門徒洗腳》

一:完美的榜樣

這一天是逾越節前一天,這裡是暗示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贖罪的羔羊,為世人要走向十字架,主耶穌為門徒設立聖餐。因為這時他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近了(約13:1)——這是離別的時侯、又是一個回天家的時候,是主耶穌心中悲喜交集的時候在這樣複雜、沉重、激動、百感交集的心情下,一般人將會作些什麼呢?不是專注於重大的使命;便是憧憬著未來的辛福;再不就是陷落在悲哀的情緒中。但是主在這種情況下,卻是「離席站起來」洗門徒的腳,主對門徒的愛真是多麼的不可思意。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

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時間已經非常緊迫。聯想到路加福音對最後晚餐的記載,我們就會注意到一句很可悲的話:「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路22:24)。十字架即將來臨,門徒卻還在為自己的地位和聲望「起了爭論」。耶穌平時不斷諄諄教導門徒:大的要服侍小的;尊貴的服侍卑微的;在上的服侍在下的;「為首的做傭人,為大的做僕人」等等,但今天耶穌要身體力行了,他要給他們做榜樣。

當時的以色列境內,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則泥濘不堪。人們穿的又只是一隻鞋底系上幾根帶子,很簡陋的鞋子,走到哪裡腳都是很髒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是缺水的地方,所以每戶人家,都會在門口擺著一口大水缸,客人來了,僕人就隨時為賓客洗腳、擦乾。為客人洗腳是僕人的事。但聖經記載說:「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耶穌卻為門徒洗腳了。

主耶穌知道受死的時刻快到了,同時也明白自己得榮耀的時刻也近了——他「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被釘死三天以後復活,一切的尊貴、榮耀、能力、權柄都將屬於他。這時候,對人來說,既可能在受死之前憂心忡忡,也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榮耀面前自認高貴。有的人自認為他們很尊貴,不願做卑微的工作,不願做低賤的事。但耶穌知道自己即將掌管萬有,他是萬王之王,卻做了一件別人想不到的事——為門徒洗腳。

耶穌「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約13:3),越是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世界歸向父神,耶穌心裡越是迫切想再為門徒做一些事。在越接近上帝的時候,越發表現出耶穌服侍人的深度。親愛的弟兄姐妹,只有與上帝更親近的人,才會表現出他更接近人!凡是越接近苦難中的人,他就離上帝越近!有些人自以為很敬虔,但他們孤芳自賞,遠離人群,就貌似法利賽人了。

主給自己的門徒洗腳,甚至包括那己收了三十塊錢,要尋找機會出賣他的加略人猶大在內。這些門徒就是一群無知,完全不能體會主心腸的學生。路加福音22:24節記載,他們仍在彼此爭論誰為大,權位之欲仍然充滿他們內心之時

主對這樣的門徒,處在這樣的時刻,主對他們不是搖頭嘆息,更不是發火責備。乃是為他們洗腳,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世間屬自己的人。在整個世界裡,只有他們屬自己的,因此這個愛是天然地存在主的心裡的,是不受他們好壞影響的,甚至那個猶大,主也把他當作屬自己的人,只是他自己卻不把自己當作屬主的人。

主耶穌給門徒洗腳在世上為我們留下了榜樣,他親自手巾束腰,為門徒們洗腳。不是一個門徒,是十二個門徒,甚至包括把他送上十架的猶大;不是洗臉、洗手,而是洗腳,低下僕人所做的工作。主耶穌一盆水、一盆水、再一盆水,蹲下、蹲下、再蹲下…...雅各、約翰、安德烈、拿但業……當到了西門彼得的身旁,耶穌彎下腰,要為彼得洗腳,彼得終於忍不住了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彼得很不理解,他在想:我的夫子、我的老師、我的主,怎麼可以像個低下的僕人為我洗腳?我不可以、也不能讓他為我洗腳啊!他卻不知道,主在世上一直都在為他們洗腳,為每個軟弱、需要主的人洗腳。今天,也在為你洗腳……   

我們還是能夠像主耶穌一樣洗他人的腳呢?你又是否願意為弟兄姐妹、為軟弱的肢體洗腳呢?願你的回答是主所喜悅和讚賞的,願你蒙主恩待、賜福。

     

二:愛的勸勉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2-15)這就是主耶穌對門徒愛的勸勉了。

耶穌深深地知道,他被人出賣的時候到了。按照人的常理,真心關愛人,人卻如此待他,這時候心裡會充滿痛苦和怨恨,但主耶穌卻表現出更大的愛心。令人驚嘆的是,人們越是傷害耶穌,耶穌越是饒恕他們。耶穌面對的是最大的傷害和最徹底的背叛,但他反而以最謙卑的方式——為門徒洗腳,身體力行地展現他的大愛。主說,「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4-15)

為他人洗腳,是卑賤的事。「你們也當彼此洗腳」,並不單單指的是讓門徒們每天互相洗腳,而是指在幫助他人時不怕骯髒,不嫌低賤,不分高低,經常幫助。這讓我們想起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就是叫他們在耶穌的國裡,一個坐在左邊,一個坐在右邊。那十個門徒聽見了,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這時候,主教導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統治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傭人;誰願為首,就必做你們的僕人。」(太20:20-27)

耶穌為門徒洗腳,就是對「作眾人的僕人,作眾人的傭人」所作的最美好、最完整的詮釋。驗證了主自己所說的:「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8)所以,這正是耶穌的勸勉:「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太13:15)「。.你們即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7]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把彼此相愛,彼此服侍的道理,用行為表現出來。給他的門徒作榜樣,叫他們照著去作。

在以色列中流傳著一個甜美的故事——阿珥楠禾場。

在一塊禾場的附近住著兄弟兩個人:哥哥叫阿珥楠,弟弟叫亞勞拿。禾場是堆放禾捆的地方。收割的時候,兄弟兩人的禾捆各自放在禾場的一邊。

他們兄弟兩人雖已分家,卻極其親睦。哥哥阿珥楠家人口多,弟弟亞勞拿家人口少,二人的禾場相連在一起。收割已經結束,亞勞拿心想,哥哥家人口多,自己家人口少,應當送些禾捆給他。於是到了夜晚時分,亞勞拿就暗暗搬了些禾捆到哥哥禾場的那一邊。哥哥阿珥楠心裡也想,弟弟人口雖少,總還是比自己年幼,何況神賜的是如此豐盛,理當送些給弟弟。夜晚時分,阿珥楠也搬了些禾捆到弟弟禾場的那一邊。

第二天,兄弟兩人到自己禾場上,卻見禾捆一點也沒減少,心裡都覺得很奇怪,不知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到了晚上,兄弟二人又這樣暗暗的互相送對方禾捆。一連好幾天,有一天晚上,二人在送禾捆時相遇了。當他們各自說出送禾捆的理由時,就擁抱在一起流出了激動的眼淚。大衛要為神建聖殿的時候,所選的地就是阿珥楠和亞勞拿的禾場(代上二一18)

這就說明教會得以建立是在愛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在愛的基礎上,教會得到發展和興旺。教會中有彼此相愛,這教會必定是蒙神悅納的教會,也是蒙神祝福的教會。主以經我們了榜樣,讓人都能效法主,照著主的樣子去行。

三:啟示洗禮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大家都知道彼得是個很愛主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當耶穌挨近彼得時,彼得很驚訝地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這時候彼得急忙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因為彼得覺得夫子為門徒洗腳太不應該了,門徒為夫子洗腳還差不多,他是出於真心尊重主耶穌。但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一聽到不讓耶穌洗腳就與主無份,就又急忙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他想,洗過腳就和主有份,那麼如果把頭和手都讓主洗乾淨,不是跟主的關係更緊密了嗎?所以,他提了這個要求。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一段話表面上是對洗腳的表達,其實還有屬靈的意義在裡面。讓我們來思考:

為什麼「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凡洗過澡的人」是什麼意思?

「只要把腳一洗」是什麼意思?

「你們是乾淨的」是什麼意思?

「然而不都是乾淨的」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耶穌的洗,無疑是與洗禮相關。施洗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8)耶穌對夜裡來見他的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耶穌為彼得洗腳,字面上的意思是主自己為門徒做榜樣:大的服侍小的;尊貴的服侍卑微的;在上的服侍在下的。「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屬靈的意義是,耶穌與門徒的關係是「施洗者與受洗者」的關係。所以,「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當時是主親自為眾多信徒施洗,如今我們是藉著受洗歸入主的門下。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字面上的意思一目了然:你已經洗過澡,是乾淨的。但是因為你走過路了,腳上都是灰塵,再把腳洗一下,全身就都乾淨了。

但這句話有很深的屬靈意義:

「凡洗過澡的人」,指的是已經受洗歸入主門下的人;

「只要把腳一洗」,指的是雖然已經信靠主了,但由於人與生俱來自私的罪性,或環境的誘惑、撒旦的陷害等,信主的人又會落入魔鬼的圈套,又會軟弱不堪,又會身不由己地犯罪得罪神等等,況且很多時候「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的卻由不得我」。所以,這時候就是我們已經信靠主了,好像已經全身洗過澡了,已經乾淨了,但這個腳又去走了滿是灰塵的路,於是,腳就不乾淨了,還要把腳洗一洗。

這象徵著一個基督徒,在奔走十字架道路的歷程中,一心信靠奔走天路,但不知不覺又會犯罪得罪神,所以雖然身子是乾淨的,但腳上卻是蒙了灰塵,必須要洗!天天走路,腳上天天有灰塵,就要天天洗腳。所以,我們每天晚上跪在主面前時,要仔細思想這一天所走過的路,無論心思意念,無論言語行為,有沒有想錯、做錯得罪神。如果有,就要及時悔改——把腳洗乾淨,全身才真正乾淨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偏行己路,會自以為義,明明已經給撒旦留了破口,還不知不覺。所以,更需要每天懇求聖靈來光照自己,懇求神來啟示我們,有沒有犯罪,有沒有犯錯,連隱而未現的罪也要求神除去!這就是洗腳屬靈的意義,就是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的深層含義。(「成功福音」說:信主悔改了,就再也沒有罪惡了,不用再悔改了。這顯然是曲解了神的話語。)

「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0)

這句話很清楚地表達了,其餘的門徒是聖潔的,真心愛主的;然而有一位是叛徒,就是那賣主求榮的猶大。因為「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1)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主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你們也當彼此洗腳」;主還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如果我們願意聽從主的話,願意追求主裡面的完全,就要彼此天天洗腳,彼此相愛,同心合意。同時更要洗去靈裡面一切的汙穢骯髒,「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可以聖聖潔潔地過好每一天!迎接主的再來。

相關焦點

  • 耶穌給門徒洗腳?
    第五日 團契日 4月18日 禮拜四      團契日也稱為「聖餐日」。世界名畫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就是取自這一天。當時是猶太人非常重要的節日—逾越節。 這是主耶穌當年在世上最後一天的工作,耶穌有針對性地安排工作。
  • 【2020年4月9日證道】周玲傳道: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今天是受難周的第五日——團契日,又稱「聖餐日」。道成肉身的耶穌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之後,即將離開世界,完成救贖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從公開進入耶路撒冷的那天起,耶穌就一天天的逼近十字架,但他絲毫沒有露出懼怕的意思,依然按部就班地完成他尚未完成的工作。今天,是他走上十字架的最後一天,他做了很多事情。
  • 耶穌為門徒洗腳
    而耶穌卻做了一件讓他們難以理解的事,為門徒們洗腳。這讓眾門徒們驚訝不已,就連非常愛主的彼得,也拒絕耶穌為他洗腳。約13:8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洗腳是一種禮。猶太地是屬於乾旱少雨的地區,土地上會有汙穢和塵土,猶太人通常穿的是非常簡陋的草鞋。
  • 耶穌為門徒洗腳的啟示
    耶穌為門徒洗腳的啟示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
  • 耶穌為門徒洗腳——約翰福音13-1
    1-17,他為門徒洗腳;18-30 ,他預言誰要出賣他;31-35,他教導關於自己的死的重大教義,以及弟兄相愛的重大責任;36-38,他預言彼得要不認他。最後晚餐(1-30)在最後晚餐時,耶穌教導門徒,為他的離開作些心理準備。解經家們通常認同耶穌為門徒洗腳,以及接著這事的講論,是發生在他被賣的同一個晚上,與他吃逾越節的晚餐,設立主餐是在同一時間。
  • 為耶穌洗腳的女人
    請點擊上方↑藍色「使命」關注我們    若望宗徒很細緻地描寫了拉匝祿的姐妹瑪利亞為耶穌洗腳的過程,從中可以發現瑪利亞內心對耶穌深深的愛,她不惜用極珍貴的香液來敷抹耶穌的腳並用頭髮擦乾,而耶穌也沒有拒絕瑪利亞為他洗腳,反而深感欣慰。
  • 團契日《耶穌洗腳的靈訓》
    團契日《耶穌洗腳的靈訓》
  • 聖周默想|約13:1-20 耶穌為門徒洗腳
    向上滑動閱讀【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約13: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裡去,【約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約13:5】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 聖周一:為耶穌洗腳的女人
    有人在那裡為他擺設了晚宴,瑪爾大伺候,而拉匝祿也是和耶穌一起坐席的一位。那時,瑪利亞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屋裡便充滿了香液的氣味。那要負賣耶穌的依斯加略猶達斯──即他的一個門徒──便說:「為什麼不把這香液去賣三百塊「德納」,施捨給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因為他關心窮人,只因為他是個賊,掌管錢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耶穌就說:「由她罷!
  • 耶穌的十二門徒-西門彼得
    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當時門徒的發言人,站在領導地位,走在最前面的弟兄。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訓,學到許多功課。彼得的原名是西門巴約拿(太十六:17),意思是說約拿的兒子西門。(約翰福音稱約翰的兒子西門。)彼得是主耶穌替他取的名字,這個名字不是當時慣用的姓名,只是一個諢名,是石頭的意思,與當時的亞蘭語「磯法」同義。
  • 「基督的武器」:中世紀的耶穌受難圖像與符號化
    圖像元素的增加與系統化在中世紀的傳說中,耶穌受難時期的實物大多是由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從耶路撒冷帶來的。據說,海倫娜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尋找耶穌受難時的十字架。在這個過程中,她除了找到了「真實的十字架」之外,還找到了耶穌的墓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點以及其他許多同耶穌的受難與復活相關的神聖物品。
  • 受難節:耶穌為我死,我為耶穌活!(全文語音)
    可15:16-39   獻詩93首 95首 今天是教會的傳統節日「受難節」,受難節是記念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遇難、被釘十字架的日子。耶穌受難的經過,在四福音書中都有記載。更以信經形式,成為教義。「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使徒信經)我們每次聚會都會這樣背誦,目的就是藉此提醒不忘耶穌的受難!
  • 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何是榮耀君王?
    導讀即將到來的這個主日是「榮耀日」,又稱「棕枝主日」,是紀念主耶穌榮入聖城的日子。耶穌為我們被釘十字架,在世人眼中似乎失敗;但在通向十字架的路上,有諸多印記表明他是神所立的榮耀君王。願我們思想這段記載,預備自己的心進入聖周。今年的復活節,是4月12日。復活節前三天是主耶穌受難日。
  • 【兒童繪本】耶穌的12門徒
    12個門徒,類型職業各不相同,漁夫、稅利.他們當中有的信心很小、有的不夠勇敢、有的脾氣暴躁、有的人緣很差、有的缺乏愛心、有的性格多疑.甚至有還有愛錢財比愛耶穌要多.就像我們現今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一樣,有著各樣的軟弱,但卻是耶穌親自揀選的門徒,是的,這就夠了。因他愛我們,他擔當我們的軟弱。不論你是否是基督徒,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以下喜樂編輯的內容,根據聖經,將耶穌的12個門徒呈現出來,你也可以親自翻閱聖經,探究歷史上發生在耶穌和門徒那個年代所發生的真實事件的記載。1.
  • 耶穌設立十二門徒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德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馬可福音4:12-19)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 七部關於耶穌受難與復活的電影,感人至深
    為什麼耶穌要受難被釘死?是一個強盜?是一個罪人?還是其他?祂是上帝的獨生兒子,是全人類的救贖者。祂全然無罪,卻被誹謗,因著全人類的罪遭受十字架的刑罰。全是因為,上帝愛我們。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 耶穌的門徒-拿但業
    所以才會把耶穌和門徒通通邀請去婚禮?也有人說,拿但業就是婚禮的新郎,這些都是後人的猜想,沒有正確答案。那麼,拿但業是怎樣認識耶穌的?上次我們談到腓力,耶穌找到腓力,叫腓力跟從祂。腓力一跟從耶穌,就立刻去找拿但業,因為:「摩西在律法書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 耶穌十二門徒的下落(下)
    七、多馬多馬,人稱"多疑的多馬",因為他曾經對主耶穌的復活持"非見不信"的態度。耶穌復活了,和他也見上面了,多馬這才信了,是真的信了,而且是堅定不移地信了。在耶穌的門徒們遭受迫害時,多馬去了帕提亞。同樣,多馬的人生結局也是以殉道結束了,因為他在印度的傳教惹惱了婆羅門教,他被殺害了,而且是婆羅門的祭司親自動的手,那位婆羅門教的祭司用長矛刺死了耶穌的門徒多馬。
  • 韓版耶穌「聖跡圖」:東西文化交融的神作,飽含濃濃中國古風
    韓版耶穌一家逃亡埃及韓版耶穌一家逃亡埃及:猶太王要殺死伯利恆的所有男嬰,於是上帝託夢於耶穌的人間寄父約瑟夫,讓其趕快帶著瑪利亞和剛出生的耶穌逃往埃及避難。韓版耶穌在炫神技:五餅二魚5千人吃飽韓版耶穌在炫神技:五餅二魚5千人吃飽,「喝玩樂不種田,老百姓都吃得肥頭大耳腹便便」
  • 耶穌的門徒-多馬(低土馬)
    當耶穌復活後,在門徒中間顯現時,他們都以為是耶穌的靈魂顯現。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驚恐不安?為什麼心裡起疑惑呢?你們看我的手和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摸我,看,因為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他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還在又驚又喜、不敢相信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他們給了祂一片烤魚,祂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