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錄
【約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約13: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
【約13:3】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 神出來的,又要歸到 神那裡去,
【約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
【約13:5】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
【約13:6】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約13:7】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約13:8】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
【約13:9】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約13:10】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約13:11】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約13: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
【約13:13】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得不錯,我本來是。
【約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約13:15】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
【約13:1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
【約13:17】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約13:18】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
【約13:19】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約13:20】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受難周的第五天,禮拜四,這一日被稱為「團契日」,也稱為濯足日」。這一日耶穌與門徒一直在一起,同食逾越節筵席,親自設立了聖餐,安慰鼓勵他們,直被捕為止。
這一天耶穌很忙,做了很多事情——
吩咐門徒預備筵席(太26:17-19;可14:12-16;路22:7-13);
耶穌與門徒共度逾越節,並設立聖餐(太26:20-29;可14:17-23;路22:14-30);
耶穌為門徒洗腳,臨別教導(約13:1-17:26);
耶穌與門徒唱詩,往橄欖山去(太26:30;可14:26;路22:39);
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太26:31-35/可14:27-31/路22:31-34);
耶穌再次教導與講論(路22:35-38);
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太26:36-46;可14:32-42;路22:39-46;約18:1);
這天,主耶穌所作所為,他的言行舉止都應該被我們紀念與思考,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今天我們要和大家思想的經文是耶穌給門徒洗腳。題目《耶穌給門徒洗腳》
一:完美的榜樣
這一天是逾越節前一天,這裡是暗示主耶穌就是逾越節的贖罪的羔羊,為世人要走向十字架,主耶穌為門徒設立聖餐。因為這時他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近了(約13:1)——這是離別的時侯、又是一個回天家的時候,是主耶穌心中悲喜交集的時候在這樣複雜、沉重、激動、百感交集的心情下,一般人將會作些什麼呢?不是專注於重大的使命;便是憧憬著未來的辛福;再不就是陷落在悲哀的情緒中。但是主在這種情況下,卻是「離席站起來」洗門徒的腳,主對門徒的愛真是多麼的不可思意。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
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時間已經非常緊迫。聯想到路加福音對最後晚餐的記載,我們就會注意到一句很可悲的話:「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路22:24)。十字架即將來臨,門徒卻還在為自己的地位和聲望「起了爭論」。耶穌平時不斷諄諄教導門徒:大的要服侍小的;尊貴的服侍卑微的;在上的服侍在下的;「為首的做傭人,為大的做僕人」等等,但今天耶穌要身體力行了,他要給他們做榜樣。
當時的以色列境內,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則泥濘不堪。人們穿的又只是一隻鞋底系上幾根帶子,很簡陋的鞋子,走到哪裡腳都是很髒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是缺水的地方,所以每戶人家,都會在門口擺著一口大水缸,客人來了,僕人就隨時為賓客洗腳、擦乾。為客人洗腳是僕人的事。但聖經記載說:「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耶穌卻為門徒洗腳了。
主耶穌知道受死的時刻快到了,同時也明白自己得榮耀的時刻也近了——他「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被釘死三天以後復活,一切的尊貴、榮耀、能力、權柄都將屬於他。這時候,對人來說,既可能在受死之前憂心忡忡,也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榮耀面前自認高貴。有的人自認為他們很尊貴,不願做卑微的工作,不願做低賤的事。但耶穌知道自己即將掌管萬有,他是萬王之王,卻做了一件別人想不到的事——為門徒洗腳。
耶穌「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約13:3),越是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世界歸向父神,耶穌心裡越是迫切想再為門徒做一些事。在越接近上帝的時候,越發表現出耶穌服侍人的深度。親愛的弟兄姐妹,只有與上帝更親近的人,才會表現出他更接近人!凡是越接近苦難中的人,他就離上帝越近!有些人自以為很敬虔,但他們孤芳自賞,遠離人群,就貌似法利賽人了。
主給自己的門徒洗腳,甚至包括那己收了三十塊錢,要尋找機會出賣他的加略人猶大在內。這些門徒就是一群無知,完全不能體會主心腸的學生。路加福音22:24節記載,他們仍在彼此爭論誰為大,權位之欲仍然充滿他們內心之時
主對這樣的門徒,處在這樣的時刻,主對他們不是搖頭嘆息,更不是發火責備。乃是為他們洗腳,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世間屬自己的人。在整個世界裡,只有他們屬自己的,因此這個愛是天然地存在主的心裡的,是不受他們好壞影響的,甚至那個猶大,主也把他當作屬自己的人,只是他自己卻不把自己當作屬主的人。
主耶穌給門徒洗腳在世上為我們留下了榜樣,他親自手巾束腰,為門徒們洗腳。不是一個門徒,是十二個門徒,甚至包括把他送上十架的猶大;不是洗臉、洗手,而是洗腳,低下僕人所做的工作。主耶穌一盆水、一盆水、再一盆水,蹲下、蹲下、再蹲下…...雅各、約翰、安德烈、拿但業……當到了西門彼得的身旁,耶穌彎下腰,要為彼得洗腳,彼得終於忍不住了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彼得很不理解,他在想:我的夫子、我的老師、我的主,怎麼可以像個低下的僕人為我洗腳?我不可以、也不能讓他為我洗腳啊!他卻不知道,主在世上一直都在為他們洗腳,為每個軟弱、需要主的人洗腳。今天,也在為你洗腳……
我們還是能夠像主耶穌一樣洗他人的腳呢?你又是否願意為弟兄姐妹、為軟弱的肢體洗腳呢?願你的回答是主所喜悅和讚賞的,願你蒙主恩待、賜福。
二:愛的勸勉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2-15)這就是主耶穌對門徒愛的勸勉了。
耶穌深深地知道,他被人出賣的時候到了。按照人的常理,真心關愛人,人卻如此待他,這時候心裡會充滿痛苦和怨恨,但主耶穌卻表現出更大的愛心。令人驚嘆的是,人們越是傷害耶穌,耶穌越是饒恕他們。耶穌面對的是最大的傷害和最徹底的背叛,但他反而以最謙卑的方式——為門徒洗腳,身體力行地展現他的大愛。主說,「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4-15)
為他人洗腳,是卑賤的事。「你們也當彼此洗腳」,並不單單指的是讓門徒們每天互相洗腳,而是指在幫助他人時不怕骯髒,不嫌低賤,不分高低,經常幫助。這讓我們想起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就是叫他們在耶穌的國裡,一個坐在左邊,一個坐在右邊。那十個門徒聽見了,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這時候,主教導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統治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傭人;誰願為首,就必做你們的僕人。」(太20:20-27)
耶穌為門徒洗腳,就是對「作眾人的僕人,作眾人的傭人」所作的最美好、最完整的詮釋。驗證了主自己所說的:「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8)所以,這正是耶穌的勸勉:「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太13:15)「。.你們即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7]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把彼此相愛,彼此服侍的道理,用行為表現出來。給他的門徒作榜樣,叫他們照著去作。
在以色列中流傳著一個甜美的故事——阿珥楠禾場。
在一塊禾場的附近住著兄弟兩個人:哥哥叫阿珥楠,弟弟叫亞勞拿。禾場是堆放禾捆的地方。收割的時候,兄弟兩人的禾捆各自放在禾場的一邊。
他們兄弟兩人雖已分家,卻極其親睦。哥哥阿珥楠家人口多,弟弟亞勞拿家人口少,二人的禾場相連在一起。收割已經結束,亞勞拿心想,哥哥家人口多,自己家人口少,應當送些禾捆給他。於是到了夜晚時分,亞勞拿就暗暗搬了些禾捆到哥哥禾場的那一邊。哥哥阿珥楠心裡也想,弟弟人口雖少,總還是比自己年幼,何況神賜的是如此豐盛,理當送些給弟弟。夜晚時分,阿珥楠也搬了些禾捆到弟弟禾場的那一邊。
第二天,兄弟兩人到自己禾場上,卻見禾捆一點也沒減少,心裡都覺得很奇怪,不知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到了晚上,兄弟二人又這樣暗暗的互相送對方禾捆。一連好幾天,有一天晚上,二人在送禾捆時相遇了。當他們各自說出送禾捆的理由時,就擁抱在一起流出了激動的眼淚。大衛要為神建聖殿的時候,所選的地就是阿珥楠和亞勞拿的禾場(代上二一18)
這就說明教會得以建立是在愛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在愛的基礎上,教會得到發展和興旺。教會中有彼此相愛,這教會必定是蒙神悅納的教會,也是蒙神祝福的教會。主以經我們了榜樣,讓人都能效法主,照著主的樣子去行。
三:啟示洗禮
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大家都知道彼得是個很愛主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當耶穌挨近彼得時,彼得很驚訝地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這時候彼得急忙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因為彼得覺得夫子為門徒洗腳太不應該了,門徒為夫子洗腳還差不多,他是出於真心尊重主耶穌。但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一聽到不讓耶穌洗腳就與主無份,就又急忙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他想,洗過腳就和主有份,那麼如果把頭和手都讓主洗乾淨,不是跟主的關係更緊密了嗎?所以,他提了這個要求。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一段話表面上是對洗腳的表達,其實還有屬靈的意義在裡面。讓我們來思考:
為什麼「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凡洗過澡的人」是什麼意思?
「只要把腳一洗」是什麼意思?
「你們是乾淨的」是什麼意思?
「然而不都是乾淨的」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耶穌的洗,無疑是與洗禮相關。施洗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8)耶穌對夜裡來見他的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耶穌為彼得洗腳,字面上的意思是主自己為門徒做榜樣:大的服侍小的;尊貴的服侍卑微的;在上的服侍在下的。「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屬靈的意義是,耶穌與門徒的關係是「施洗者與受洗者」的關係。所以,「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當時是主親自為眾多信徒施洗,如今我們是藉著受洗歸入主的門下。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字面上的意思一目了然:你已經洗過澡,是乾淨的。但是因為你走過路了,腳上都是灰塵,再把腳洗一下,全身就都乾淨了。
但這句話有很深的屬靈意義:
「凡洗過澡的人」,指的是已經受洗歸入主門下的人;
「只要把腳一洗」,指的是雖然已經信靠主了,但由於人與生俱來自私的罪性,或環境的誘惑、撒旦的陷害等,信主的人又會落入魔鬼的圈套,又會軟弱不堪,又會身不由己地犯罪得罪神等等,況且很多時候「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的卻由不得我」。所以,這時候就是我們已經信靠主了,好像已經全身洗過澡了,已經乾淨了,但這個腳又去走了滿是灰塵的路,於是,腳就不乾淨了,還要把腳洗一洗。
這象徵著一個基督徒,在奔走十字架道路的歷程中,一心信靠奔走天路,但不知不覺又會犯罪得罪神,所以雖然身子是乾淨的,但腳上卻是蒙了灰塵,必須要洗!天天走路,腳上天天有灰塵,就要天天洗腳。所以,我們每天晚上跪在主面前時,要仔細思想這一天所走過的路,無論心思意念,無論言語行為,有沒有想錯、做錯得罪神。如果有,就要及時悔改——把腳洗乾淨,全身才真正乾淨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偏行己路,會自以為義,明明已經給撒旦留了破口,還不知不覺。所以,更需要每天懇求聖靈來光照自己,懇求神來啟示我們,有沒有犯罪,有沒有犯錯,連隱而未現的罪也要求神除去!這就是洗腳屬靈的意義,就是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的深層含義。(「成功福音」說:信主悔改了,就再也沒有罪惡了,不用再悔改了。這顯然是曲解了神的話語。)
「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0)
這句話很清楚地表達了,其餘的門徒是聖潔的,真心愛主的;然而有一位是叛徒,就是那賣主求榮的猶大。因為「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1)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主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你們也當彼此洗腳」;主還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如果我們願意聽從主的話,願意追求主裡面的完全,就要彼此天天洗腳,彼此相愛,同心合意。同時更要洗去靈裡面一切的汙穢骯髒,「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可以聖聖潔潔地過好每一天!迎接主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