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

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3名院長級人物牽涉其中

在這些問題論文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大數據學院講師閆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公布消息,撤回閆振海2015年在該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理由是與另外兩篇文章出現「明顯的內容重疊」,且一名外國通訊Beatriz Ychussie身份無法核實,論文中Beatriz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也就是說,這個名叫Beatriz的作者實為偽造,並不存在。

在65篇涉嫌造假的論文目錄(下文簡稱「目錄」)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頻繁出現,共有15篇文章、9名作者,涉及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統計與大數據學院、會計學院等4個學院。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致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在6月中旬的會議上內部通報了閆振海撤稿一事調查結論和處理決定,暫不對外公開。對於近期多位撤稿文章作者來自該校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也是近兩天才接到線索,目前正在開展調查。

撤稿論文作者中還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建國、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路勇、及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

其中,孫建國的名字在目錄中出現了7次,其中兩篇論文已被撤稿。其中一篇於2017年發表在雜誌《Boundary Value Problems》上的論文在今年1月被撤稿,主編撤稿意見顯示,這篇文章與多篇其他作者的論文有重疊、有偽造同行評議的證據,且作者沒有對這些疑問進行任何回復。這篇文章討論了《調和函數的邊界積分特性在最小調和優化上的一個新應用》,通訊作者薛高英(音譯)來自浙江台州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另一篇在今年4月被撤稿的文章,是孫建國與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李偉(音譯)等人共同撰寫的關於「薛丁格方程」的研究,除「抄襲」「偽造同行評議」這兩個老問題,還偽造了第三作者。該論文鳴謝部分提到,文中涉及到的一個理論由第三作者在挪威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時論證,但挪威科技大學表示「這位學者從未參與」。

在中國知網檢索「孫建國」「哈爾濱工程大學」兩個關鍵詞,檢索出的62篇文章中均未出現前述兩位合著作者薛高英與李偉的名字。此外,知網中雖然沒有孫建國與同校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路勇合寫的中文論文,二人卻有3篇合著的英文文章出現在涉嫌抄襲的論文目錄中,目前暫未被撤稿。《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就此事多次致電哈爾濱工程大學教育督導委員會、監察處和宣傳部新聞中心,均未得到回應。

孫建國的7篇涉嫌造假論文中,其中一篇的合著作者何秉航來自吉林大學數學學院,這是牽涉機構中為數不多的一所985院校。據公開資料顯示,何秉航為吉林大學數學學院2013年碩士研究生。

此外,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的3篇涉嫌抄襲文章均被撤稿,同樣存在偽造同行評議的問題,並且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同樣出現了虛構的外國作者Beatriz Ychussie。

「我不曉得為什麼要偽造外國作者,或許是一些大學鼓勵作者有海外關係吧,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丘成桐分析說。

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陳永高也對「虛構國外作者」表示不解。「我審稿時從來不在乎作者名字與國籍,只看數學內容是否值得發表,我認為正規雜誌的編委也不會在意作者的國籍。」陳永高說,上述雜誌的影響因子在1.1~1.6之間,基本在應用數學領域,期刊水平並不差,編委會要對審稿不嚴負責任。

低水平造假

65篇問題論文的造假套路有跡可循。學術打假人之一Smut Clyde公開表示,早期幾篇問題論文有共同的抄襲「素材」,即2012年~2013年的幾篇正常發表、不存在造假的論文。這些造假者通過集中抄襲、引用正常論文,形成了至少6篇造假文章,這6篇造假文章又成為後續問題論文的抄襲材料。

早期被抄襲的正常論文主要有兩篇,一篇是喬蕾與黃錦錦於2012年合著的英文論文《上半空間的狄利克雷問題》,另一篇是喬蕾、高志強、鄧冠鐵合作的英文文章。

喬蕾目前任教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是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於2010 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導師正是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鄧冠鐵。經學術打假人反覆檢查,鄧冠鐵和喬蕾二人合作論文沒有造假痕跡。但是,周口師範學院的黃錦錦在2012年與喬蕾合作上述正常論文後,陸續發表了兩篇問題論文,涉嫌抄襲、虛構作者,其中一篇已被出版社撤稿。

此外,目錄中兩篇涉嫌造假的論文,均有作者來自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且聲稱獲得了喬蕾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記者就此事向喬蕾發送郵件求證,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我不知道自己的論文被別人抄襲了,也不知道後面那些造假的事。我是喬蕾的導師,但他和別人合作發表文章的事我不清楚。」鄧冠鐵在電話中回應《中國新聞周刊》說。

對比目錄中的文章,會發現一篇文章的大段內容被直接「複製粘貼」到另一篇文章中,即便是求證不同問題,其計算過程也幾乎完全一致,有的文章之間甚至連錯誤都一樣。2014年一篇問題文論寫錯了其中一篇參考文獻的作者名字,這一錯誤又被複製到了2017年發表的5篇問題論文中。

這65篇問題論文,後發表的抄襲先發表的文章,還實現了「內部消化」。例如目錄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徐剛等人發表的論文顯示被引用5次,而引用該文的另外五篇文章也在「65篇」中,且都已經被撤稿。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博士解釋說,數學領域造假很難不被發現,與生化環材等學科不同,數學不需要大量重複實驗,證明和計算過程就擺在那,公式造假即使能繞過評審,也會很快被同行發現,除非是一些極小眾的、沒人關注的問題。

此次論文批量造假事件,距離最早發表的問題論文已過去七年,且多一半都是研究薛丁格及其相關問題,並不冷門。陳永高分析說:「明顯錯誤的論文被引用,應該不是真正專家引用,是低層次的作者引用。重要結果有問題一定會有人指出的,如果是可有可無的文章,便沒有多少人在意。」

實際上,這並不是國內數學圈第一次被曝光存在抄襲現象。今年4月,《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其官方網站刊發聲明,正式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的一篇論文,因其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且沒有註明出處。

「抄襲本身就是很嚴重的學術問題,數學圈抄襲也不是今天才有,並不稀奇。」丘成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此前曾多次公開表示,學術作假對於中國學術界進步是很大的阻礙,數學界的道德不好,學問也很難做好,科學界對造假不該姑息縱容。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虛構外國作者:「國際化指標」催生論文造假新招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
  • 北大副校長20年間25篇論文涉嫌造假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陝師大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被指涉嫌抄襲:論文題目都一樣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日前接到網友反映稱,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田曉飛2017年5月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基於生態學的視角》,涉嫌大面積抄襲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譚鵬2016
  • 英文科技論文涉嫌抄襲嚴重,學術規範亟待培養和管理
    近年來,中國學者發表的英文論文數量巨大且逐年攀升。經查詢,2015年被美國國立圖書館PubMed文獻資料庫收錄的中國學者英文文章超過14萬篇,2016年至今已超過10萬篇。
  • 一道小學生數學題,難倒了數學大師丘成桐,其實很簡單
    小學生數學無非就是加減乘除,很多網友認為這能難到哪裡去?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道數學題,只涉及了加法和減法的運用,但是卻難倒了世界上知名的曾獲得過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教授!這一道小學生數學試題,源於丘成桐教授參加國內的一檔節目,節目中的現場提問環節,一位觀眾通過紙條,向丘成桐教授出了一道數學試題!
  • 碩博論文涉嫌抄襲,韓星洪真英被《我家的熊孩子》封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邵梓恆韓國女歌手洪真英涉嫌學術造假,有可能被取消碩士及博士學位。據韓媒報導,洪真英此前被人爆料在韓國朝鮮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時基本沒有去過學校,她的碩士論文重複率高達99%,基本屬於全篇抄襲,洪真英能順利畢業全靠她在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父親。
  • 清華大學2020年丘成桐國際數學夏令營報名通知!夏令營序幕開啟
    5月25日,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發布2020年「丘成桐國際數學夏令營」報名通知。目標招收全球優秀高中生,報名時間至2020年6月30日截止。夏令營簡介「丘成桐國際數學夏令營」面向全球優秀中學生,招收在數學方面具有卓越才能,並對數理基礎科學具有強烈興趣的學生。「丘成桐國際數學夏令營」的前身是「清華大學丘成桐中學生數學夏令營」,是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倡導和發起的,自2014年起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與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承辦的暑期培訓。
  • 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2020-10-16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大學校長被指學術不端:涉嫌抄襲自己的另一篇論文
    據臺灣「中央社」8月29日報導稱,開南大學一名男性教職員投訴稱,梁榮輝發表的一篇學術期刊論文,涉嫌抄襲他自己前一年的另一篇期刊論文,兩篇論文相似度達六成。對此,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表示,該部門已要求開南大學校方先行開展調查,再將調查結果、認定情形以及處置建議統一上報,再由教育部門斟酌是否參考學校調查結果來審議。
  • 丘成桐數學界的「凱撒大帝」!40年不拿中國薪水實現數學強國夢
    在世界上,當我們談論哈佛大學時,談論中國的清華大學是一個概念。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哈佛有多好。然而,根據美國學術界的說法,有一個人的價值超過了哈佛數學系的一半。我們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好。我們為這個人是中國人而自豪,更為這個人在清華大學而自豪。2009年,他來到清華,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 不僅是翟天臨,韓國頂級歌手碩士論文也抄襲
    翟天臨因為「學術造假」問題頻頻登上熱搜,起因是他曬出了自己北大博士後錄取通知書,但在直播中被網友問到知網的時候回復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不管當時他是為了開玩笑,還是真的不知道知網是什麼
  • 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號: 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Semenza),截止 10 月 16 日有 32 篇論文被指存在問題。在這些論文中,塞門扎都是通訊作者,因此對論文負有最終責任。巧合的是,北京時間 10 月 18 日,塞門扎正在參加中國的一場科學家峰會。
  • 你還在「不知情」地抄襲/剽竊論文嗎?
    我們公眾號對於中國學者SCI論文撤稿統計推送後,後臺收到很多諮詢。其中大多數是研究生導師,他們提出了對研究生論文可能有「抄襲/剽竊」的擔憂,尋找預防方法;也有一部分是在讀研究生和青年醫生,他們的問題則集中在不了解「抄襲/剽竊」發生的原因,從而很容易不知情地變成抄襲/剽竊者。
  • 深中學子獲2020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冠軍
    記者從深圳中學獲悉,於12月12日~13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2020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上,深圳中學黃飛揚同學獲得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化學)金獎,並從六個單項金獎獲得者中脫穎而出摘取年度總冠軍——科學金獎。
  • 合肥一高校系主任論文涉嫌抄襲 兩萬字20多處雷同
    中安在線7月15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日前,有網友在人大經濟論壇爆料稱,合肥一高校系主任王某碩士學位論文《安徽廣告產業發展研究———基於SCP範式的分析》(2010.9)涉嫌抄襲西北大學王亮的碩士學位論文《陝西廣告產業發展研究———基於SCP範式的實證分析》(2008.6),「高度雷同之處高達20多處」。
  • 學術頭條:美國14歲中學生研究新冠獲獎,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
    科學家用數學模型驗證我國疫情防控成效近日,國際著名生物數學期刊Mathematical Bio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0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學術圈造假之王的戲劇人生,212篇論文183篇被撤稿
    在科研學術圈有一句行話,說研究結果「好看得不可思議」其實並不是一種讚賞,也有可能是等於指責研究者漫不經心,甚至是偽造結果。一篇看似完美的SCI論文背後到底有怎樣的「事實真相」呢?學術造假在圈內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歷史上的騙子更是數不勝數,但你能想到一個人發表了212篇論文,最後被撤稿竟然高達183篇,堪稱學術界造假之王!他就是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
  • 一篇論文120頁,耗時11年,中國數學家如何攻克懸而未決的幾何猜想?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陳秀雄、王兵的論文,論文以研究高維凱勒「裡奇流」的收斂性為主要內容。 很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關於「裡奇流」如何描述空間演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中心教授王兵做了一個比喻。他說,比如吹肥皂泡,肥皂泡不斷膨脹,可以用「裡奇流」來研究它空間的變化,最後得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理想結果。王兵 :如果你吹一個肥皂泡,肥皂泡在天空中飄的時候,它會不會收縮?
  • ...幾何猜想|數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分幾何學|幾何|裡奇流|陳秀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率先解決了兩個困擾國際數學界20多年的核心猜想——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中心教授陳秀雄、王兵長期研究微分幾何中「裡奇流」的收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