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買房成了中國人民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對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們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棟房子幾乎是一種奢望,普通人可能要傾盡全家之力掏空六個錢包湊夠首付,然後再背上幾十年的債務過上月月數錢還債的生活。在房貸的壓力之下,人們的確有了工作的動力,但是也逐步失去了生活的熱情。房貸剝奪了大部分人的消費能力,促使整個社會變成低欲望社會,由此誕生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甚至嚴重到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根基。
如果我們將目光從國內轉向其他國家,你可以發現高房價是幾乎所有國家的通病,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大城市房價都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房價與收入比同樣越來越高。那麼房子為什麼一直在漲價?其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漲價是全球現象?
房地產是信貸的核心
現代經濟的核心是信貸,只有通過信用才能增加貨幣的發行量增加購買力創造需求,人們才有動力源源不斷地去生產創造價值。然而信貸從古至今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確保信用貸款的安全性,貸款人和借款人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認識,借款人想要借錢只能憑著自己的信用,但是貸款人又不信任陌生的借款人,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解決的辦法就是實體抵押物,而在眾多抵押物當中房地產是最為特別的,房子是每一個人生活的剛需品有社會公認的價值,因為製造工序繁多附加價值也高。而且房子一般結實耐用,借款人想要捲款跑路也沒法將房子像衣服一樣隨身帶走,因此房子成為了信貸中最核心的抵押物,信貸體系也是圍繞著房地產展開的。
住房抵押信貸在所有國家的信貸比重都是最高的,哪怕是經濟以消費為主體的西方國家也是如此。比如英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高達65%,商業房地產貸款也有14%,留給房地產之外的企業貸款僅有14%,而居民消費貸款只有區區的7%,像美國這樣的消費大國消費貸款佔比才只有5%。
房地產在信貸中的核心地位意味著它的價格和價值都是不可能降低的,因為房地產一旦降價尤其是大幅降價,那麼通過抵押房地產所得來的貨幣價值也在跳水,以貨幣計價的全體社會財富立即縮水。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會停止絕大部分的貸款以防止擠兌,這造成整個經濟體失去了流動性,企業因為資金鍊斷鏈而倒閉,有房的人無奈的看著自己的財富消逝,而沒有房還想買房的人在看到房價下跌之後會有很短暫的時間高興一會,然後發現自己再也買不起房子了,因為他們都失業了。這時所有人都不敢再花錢,將僅有的現金繼續起來,整個經濟體如同一個人被抽乾了血,距離死亡僅僅一步之遙。這不是信口胡謅,而是從美國大蕭條以來每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時都會發生的事情。
所以現行的經濟規律就決定了在正常情況下房價很難降下來,而且為了讓銀行實現盈利,房價的增長速度至少不會低於通貨膨脹的速度,在現實中房價的增長速度往往比收入要快得多,也讓大部分國家的房價收入比持續增長。
如何阻止房價繼續上漲?
馬雲曾經說過要讓「房價如蔥」,但是他的設想在實際當中很難實現。馬雲和他的螞蟻金服所做的是用消費貸款來取代住宅抵押貸款在信貸中的支柱地位,馬雲相信他所創立的阿里巴巴這一套網絡交易體系解決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問題,阿里在網購上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到金融當中。
但是成功是不可能複製的,消費貸款能夠得到保障最終依靠的是國家的信用系統,即使借款人違約受到了相應的限制和懲罰,其造成的損失也很難追回,而不像房屋抵押一樣最終貸款人還能收到一筆資產作為補償,這就是以網絡金融平臺為主的消費貸為什麼不能取代房貸的根本原因。
不過並不能說這種思路是錯誤的,因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脫實向虛」,現代工業的生產能力早已遠遠超過人們的需求,很多商品在市場上早就飽和了,不管如何提升商品其銷售是有天花板的不可能再實現增長。而以網絡作為基礎的虛擬需求逐漸增加,那麼就意味著虛擬物品可以獲得與實物一樣的社會公認價值。
比特幣是虛擬物品當中的佼佼者,因為其公認的安全性和不可替代性,比特幣已經被西方國家視作是電子黃金,很多頂級的國際銀行也開始承認比特幣作為資產的合法地位,也就是說比特幣已經能夠被視為是與黃金、房地產一般的等價資產。
比特幣的成功說明房地產在未來是很有可能被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資產所取代的,只要數字資產被證明與房地產一樣有穩定的價值、有足夠的安全性,那麼人們樂於投資並持有這種資產將其當作財富。即便不能夠取代,只要數字資產能夠將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和使用屬性相剝離,那麼房價就不會和竄天猴一樣繼續漲下去,而會和其他實物商品一樣隨著產能的增加價格不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