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臊子麵的做法
羊肉臊子是西北地區的一道特色美食,西北地區主要以麵食為主,搭配作料、西紅柿、土豆香菇等食材,具有非常濃鬱的西北風味,很多人都對羊肉臊子麵回味無窮。那麼,羊肉臊子麵怎麼做?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羊肉臊子麵的製作方法,不妨自己在家裡試試哦!
羊肉臊子麵怎麼做
羊肉臊子麵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麵食。在首府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麵館。據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麵"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羊肉臊子麵的製作方法:
1鍋熱油炸一些花椒(油多一些);
2放入羊肉塊炒啊炒。媽媽說把水分要炒幹;
3快炒幹了就放鹽;
4放大半勺料酒就是那麼多量;
5放入姜蒜;
6放入醬油(立馬就變色了....)炒勻加水;
5轉入高壓鍋蓋鍋蓋燉20-25分鐘然後放入香菇和土豆;
6加入西紅柿和青椒然後放醋;
7等香菇土豆煮熟了就放蒜苗即可。
臊子麵的兩種製作方法
寧夏羊肉臊子麵
主料:精白麵粉,羊後腿肉。
配料:老豆腐,青蘿蔔,西紅柿,黑木耳,韭菜,香菜。
調料:辣椒麵,鹽,蔥,姜,五香粉。做法:
湯的製法
1.羊後腿肉切成一釐米見方的丁狀,然後放在鍋裡進行翻炒,水分炒幹時,把羊肉撥開但別盛出來,加少許的羊油,將辣椒麵兒倒進油裡炸一炸;
2.然後翻炒,再放上鹽、蔥、姜、五香粉等調料翻炒,再烹少許醋,炒一會兒;
3.將切好的西紅柿倒進鍋裡,炒成西紅柿醬;
4.把切好的青蘿蔔下入鍋中,再炒幾分鐘,可以加適量冷水,以浸過肉稍多些為宜,接著燉煮,燉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放入豆腐丁和木耳。
麵條的製法
1.和面是很有講究的,水要一點一點倒,用筷子或手把面和勻,注意水不能倒太多,水倒多了吃著口感不好,而且面也沒有筋度;
2.接著就是揉面,面一定要揉到家,揉得光光的,筋韌光滑、軟硬適度;
3.再用擀麵杖慢慢地擀呀擀,把面擀得薄且均勻,擀得薄如紙,切成均勻的麵條,達到面薄條細;
4.下面的水裡要放一點鹽,這樣面會更筋道,水開之後,將麵條抖散下進去,用筷子攪動,然後蓋上鍋蓋,煮好了麵條將面盛到碗中,把美味的羊肉臊子湯澆在上面。這就是一碗噴香可口的佳餚——寧夏風味小吃羊肉臊子麵。
陝西岐山臊子麵
主料:五花肉。
輔料:黃花菜,黑木耳,豆腐,雞蛋。
調料:蔥,姜,桂皮,八角,五香粉,辣椒粉,料酒,醬油,岐山香醋。
肉臊子製作:
1.五花肉切成黃豆大小,熱鍋倒油,大概就是一斤肉一兩油的比例,倒入肥肉煸炒;
2.煸炒到肥肉出油倒入瘦肉翻炒,到水分大部分煸幹,加入少許料酒、姜、桂皮、八角和五香粉略微翻炒,再加入醬油一點點,放鹽和雞粉調味;
3.加入醋,二斤肉大概二兩醋,總之量要大些,但是這也根據個人口味和後期湯的製作,因為做湯還要放醋;
4.小火燜燒到水分基本幹時收汁,撒入大量辣椒麵,關火炒均勻。
麵條製作:
1.麵粉一斤加入雞蛋一個,鹽一小勺,純鹼半小勺;
2.慢慢加入水和成硬點的麵團;
3.蓋上醒30分鐘;
4.麵團不斷揉,揉到十分光滑即可,再醒發再揉反覆幾次最好,揉光即可擀麵,擀成薄片,切麵條要切得細一些,切好備用。
配菜製作:
1.黃花菜洗淨切成2釐米長小段,黑木耳泡發,切成指甲蓋大的小朵;
2.豆腐切0.5釐米厚的薄片,鍋中倒油,將豆腐煎成豆腐乾,出鍋晾涼後切成2釐米長的細條;
3.雞蛋攤成蛋皮,蛋皮切成0.5釐米寬2釐米長的菱形塊;
4.鍋中放少許油,依次下入豆腐、黃花菜、黑木耳炒至成熟,加少許鹽和雞粉調味,盛出備用;
5.韭菜或者蒜苗切末備用。
湯底的製作:
1.熱鍋涼油下入薑末和五香粉一小勺炒香;
2.熗入適量岐山香醋,根據之前肉臊子的醋量和自己口味加,正宗岐山臊子麵一定要酸字當頭;
3.倒入開水燒開,加入適量鹽調味,加入炒好的肉臊子即可;
6.最後撒上蛋皮和韭菜少許即可。
陝西臊子麵的做法竅門
麵食對於北方人來說十分普遍,甚至有的人一天三頓飯都是以面為主,在我國各地區中,陝西的臊子麵比較有名,而且已經在全國各地都有開店。陝西素臊子麵的做法做法比較簡單,既然是素的,可以選擇的青菜是很多的,比如可以選擇胡蘿蔔、木耳、黃花菜等,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青菜,或者放一點辣椒會更出味。
製作材料
主料:麵條
輔料:胡蘿蔔、木耳、黃花菜、蔥花、薑末、辣子油
製作方法
第一,和面用淡鹼水(冬溫夏涼),和硬楂軟,切劑成團後,抹少許植物油放在面盆備用。擀麵要邊擀、邊轉動面片,使面片擀得又圓、又薄、又勻。這樣切出的麵條細長而均勻。
第二,臊子麵品種多樣,均以臊子不同而命名。如:羊肉臊子麵、豬肉臊子麵、南瓜臊子麵等等。灠臊子先要備料,以豬肉臊子為例,主要有:水煮剔骨肉或五花肉、油炸豆腐、白豆腐、海帶、黃花菜等,均切成小丁。然後把炒鍋置於火上添油加熱,放入蔥花、蒜末、五香粉煸炒,隨即把肉丁、豆腐丁等原料依次放入鍋中,翻炒片刻,再放入食鹽、薑末、胡椒粉、醬油和少量煮肉湯(或清水),在文火上煨幾分鐘,撒上味精出鍋備用。
第三,勾湯時先在涼鍋中放入適量食鹽、五香粉、胡椒粉、雞精、鮮薑末、醬油、熟植物油等,用滾燙的開水衝化,再添適量煮肉湯,放在火上加熱至水「扎眼」備用。
第四,配菜馬先要攤雞蛋餅,之後,把蔥白切絲,香菜切碎,姜、蒜切末,與蛋餅片攪拌,便得黃、綠、白三色相間的菜馬,澆面時撒於膏湯之中,既美觀,又出味。
第五,下(煮)面要用武火,邊煮、邊攪、邊點水。麵條煮到熟而不硬,軟而勁道時,撈入涼水盆中(冬天用溫水),過水脫鹼後挑入面碗之中。澆面時,把熱好的高湯澆入碗中又立即潷入鍋裡,反覆2——3遍,面即回熱入味,再澆上撒有菜馬的高湯和臊子,便可上桌。[2]
主要特點
臊子麵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臊子麵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臊子麵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裡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麵。關中地區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麵即為主食。
營養價值
臊子麵含有豐富的香甜、滑潤澱粉、糖、蛋白質、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的功效,還有硫胺素、核黃素,纖維,維生素A,和三種胺基酸等。
臊子麵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臊子麵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臊子麵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臊子麵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佔50%的食品,麵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麵則不利於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