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麵是關中西府名吃,是一種把煮熟的細麵條撈到碗裡然後澆上佐料調好的湯裡吃的一種美食,據好事之人考證其美食的做法年代非常久遠,可追溯到華夏大周王朝。今天關中西府地區以岐山臊子麵遠近聞名成為關中地區代表,然而本人認為臊子麵做法在關中西府各縣、鎮街因地域飲食習慣的不同其味道各有千秋,孰強孰弱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臊子麵在關中西府地區非常有名,是因為每逢節日或親朋好友相聚,涼菜、熱菜和酒肉之後總要端上臊子麵以視待客之道,而臊子麵味道如何將會成為大家評價待客好壞的主要評價之一,所以臊子麵的做法基本上是關中西府人的做飯基本功夫之一。 如今,臊子麵的做法種類繁多,一口香臊子麵、雞湯臊子麵、清湯臊子麵、辣子臊子麵、、、、、、
首先,先談一下臊子麵的核心爛(發音字)臊子的基本做法,算是對臊子麵文化的一種普及。
臊子以豬肉為主,將豬肉洗淨去豬皮切碎備用,然後將鮮姜切若干片、備用花椒(花椒以鳳縣花椒為最好)、醬油、食用醋、鹽、菜油。做好裝備工作爛臊子就可以開始了。
首先,在鐵鍋裡倒上適當菜油,大火將油燒煎,將花椒放入油鍋煎炸留其香味,然後撈出被炸的花椒,再將鮮薑片放入油鍋煎炸至發黃,將切碎的豬肉倒入油鍋大火翻炒,這樣可以去豬肉的藏氣腥味,大約四五分鐘後,將食用醋澆到碎豬肉上繼續翻炒,豬肉見食用醋就會出現出水出油現象,這時鐵鍋裡水和豬油與豬肉幾乎參半,這時翻炒豬肉後將火放至小火狀,開始用小火燉豬肉,大約翻炒四五分鐘讓醋味進入豬肉裡,醋可去豬肉的腥味,並保證豬肉會燉至香酥且不失肉香。然後倒入適量醬油,以紅燒和老抽均可、混合也行,倒入醬油翻炒後,這時豬肉會變成紅褐色,這時臊子的色香基本完成,開始進入到小火燉肉階段,此時可以間斷翻炒,注意豬肉生熟情況,小火大約用時二十分鐘左右。等待肉熟時將食用鹽撒到肉裡,開始翻炒幾分鐘左右,香噴噴的鐵鍋臊子就可以出鍋了。這種臊子的做法要注意三點,第一點豬肉一定要去掉豬皮,可保證臊子香而不膩;第二點用花椒、鮮姜、醋可以去掉豬肉的腥味,只留香酥口感;第三點不要放其它調料,這樣可以保存豬肉的肉香味。
臊子做好後,很好保存且吃法很多,除過做臊子麵以外,也可以將臊子放到碗裡放入蒸鍋、籠屜上放上蒸饃就可做成好吃的臊子夾饃或荷葉餅加臊子,成為如今生活節奏繁忙的一種快餐,其有方便快捷、美味好吃特點。
有了臊子,隨時就可做臊子麵了。
傳統臊子麵要準備臊子、鮮姜碎末、木耳、黃花菜、豆腐、醋、鹽、細麵條。這裡要泡木耳、黃花菜、泡好後切碎油炸備用用,然後把豆腐切成片用油炸切絲備用。
臊子麵的湯是臊子麵的靈魂,臊子麵好不好全憑一口湯。所以要做好臊子麵是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副美食家的好味覺。
臊子麵調湯在關中西府方言裡叫做出湯,出湯是非常有學問的,用薑末、鹽、醋、臊子、炒木耳黃花菜、豆腐絲調好調好臊子麵的湯,然後把煮熟的細麵條撈到碗裡,澆上臊子的湯,美味可口的臊子麵就做成了。在關中西府地區周禮之鄉,臊子麵以一口香最為出名,以傳統的周禮標準,只有一個壯漢一頓要吃一百多晚臊子麵,姑娘吃它七八十碗,才算是賓主之誼、待客之道。
臊子麵作為周禮之鄉傳統美食,在西府地區膾炙人口!既是美食又是傳統禮儀,喝上秦地雍城、眉塢佳釀吃上臊子麵,盡顯華夏秦地西府禮儀傳承傳統文化、方能不失禮儀之邦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