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臊子麵

2021-02-27 愛我岐山


八八年的一個秋夜,父親遠在鳳翔陳村的幾位朋友因事驅車來家做客。一陣鍋碗瓢盆叮咚過後,母親張落了一桌臊子麵款待這些鄰縣的朋友。

席間,有位姓劉的電工師傅每次將端上來的臊子麵來個湯幹碗淨。母親再三叮嚀:「吃麵,別喝湯!別喝湯!」,可每次端回來的湯碗中總有幾隻是空的!

又一輪臊子麵我給端上席,這回母親跟過來倚在門邊笑囑:「吃麵,湯不用喝!不用喝湯!」,那位劉師傅一臉誠惶誠恐笑道:「這湯咋這麼香?這湯真香!」 談笑間風捲殘雲,一古腦兒又是個碗底朝天!

天,臊子麵竟有這等吃法?!

酒飯正酣,後鍋的臊子麵湯卻見了底.我還沒吃呀!


無獨有偶,幾年後待我成家時,愛人也是鳳翔人。從此家裡的餐桌上成了岐鳳兩縣的大雜燴:岐山的擀麵皮,鳳翔的醃辣椒。母親的手擀麵薄筋柔軟,愛人的片片面稜角分明;愛人嘮叨母親菜裡少油,母親嗔怪愛人做飯費啥。曰子在鍋碗瓢盆的碰撞中一天天過著,沒多久,受母親廚藝薰染,愛人也成了烹製臊子麵的一把好手。

那時候,姐姐的寶雞閨蜜來家裡做客,母親照例臊子麵伺候。因面結緣,姐姐再次到寶雞閨蜜家玩時,自然吃不到地道的岐山臊子麵,早餐代之的是碗裡漂著白色蟲子的稀飯!怕主人難堪,姐姐悄悄將那些蟲子夾掉……回家有些時曰了,姐姐才知道那東西叫蝦米,是那個年月尋常人家吃不到的玩意!

在那個電話極少的年代,客人的登門造訪,親友的不期而至常常令主婦們手足無措,這在母親卻是尋常便飯:隔壁拿兩個雞蛋,對門要幾根蒜苗,擀麵杖一陣揮舞,灶火風箱哐當作響,然後伴著青煙嫋嫋,臊子麵的香味便瀰漫了農家小院。很多時侯,母親能將」無米之炊」做到極致:出門緊走幾步,信手從田邊塄坎的椒樹上拽下幾片椒葉拿回來一陣碎剁,然後撒在臊子麵湯裡,神了!那湯汁立時紅綠相間,色味俱全,香氣直往骨子裡去,半條村街都彌罩在臊子麵撲鼻的香味中……


那年月,臊子麵的一切食材皆是原汁原味原生態,雞,豬自家圈養;醋可馬虎不得,一塊塊曲坯經過母親的手自然發酵淋出,那場景一年中最叫人溫馨難忘:廚房擺滿大大小小的醋缸醋盆,臊子麵香伴著潺潺的淋醋聲,舀半碗油黑透亮的頭遍醋喝將下去,怎一個爽字了得,那是怎樣一種蝕骨銷魂的酸啊!更有那淋過醋後的醋糟粉,當屬農家餐桌上響噹噹的」鮑珍」,絕對舌尖上的佳餚!連水都是經過轆轤,井繩的絞纏打將上來,如今這家什難覓其蹤!

那時侯能用上壓面機是一件奢事。一張凹凸開裂的案板印證了母親一生的艱辛,銘刻著歲月的痕跡。母親總能在那張凹凸不平的案板上出神入化地擀制出薄厚均勻,足夠六口之家享用的一大案面來,光筋柔白的面葉似半輪皎月垂掛在狹小的案板外,然後麵條順著母親的擀麵杖一根根被犁出,寬似韭葉,細如銀絲。每晚離開廚房時,母親總要將那張窄小的案板翻過來底朝上,以防蟲鼠!天長曰久,每當夜幕降臨,年幼的外孫女總是扯著在廚房操勞的母親的衣角嚷道:「婆,把案翻過睡覺走!」


光陰荏苒,我們在母親的擀麵杖聲中一個個長大。母親的擀麵杖撐起了一個家,撐起了我們頭頂的一片天。一把菜刀切出了歲月的年輪,削平了生活的溝坎。灶火風箱聲聲裡,送走一個個黃昏,迎來一個個清晨。臊子麵的醇香飄過冬夏,飄過春秋。湯汁浸潤著母親的心血,沉澱著生活的酸辣!

時至今曰,母親的臊子麵一如世事的滄桑變遷,歷久彌新,愈加散發出誘人的醇香,依然是親友們中恆久的口碑。每逢家中宴請,在廚房掌勺的愛人姊妹一遍遍催促母親離去歇息。可母親總是在愛人的催促中一次次離去,又一次次折回進廚房,儼然一位臨場指揮:「菜裡鹽重了,湯中醋輕了;雞蛋餅攤厚了,豆腐丁切小了……」


                                                猴年冬月於浙江

作者簡介:馮虎林,岐山北郭人,高中文化。曾在縣,寶雞電臺,網絡發表作品多篇。現在浙江一服裝企業工作,業餘撰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

岐山本土非知名小眾微信公眾平臺

愛我岐山,專注岐山味兒!

歡迎投稿、薦稿!

投稿郵箱:250229373@qq.com

☟ 長按二維碼   關注『愛我岐山』☟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岐蔡最新招聘信息~

↓↓↓

相關焦點

  • 三秦美食之:扶風臊子麵
    火鍋辛辣,海鮮味淡,唯有一碗臊子麵最能讓人稱心如意,喜氣洋洋。麵條主宰著秦人的胃口數千年,地位始終未能被其他食物撼動。即便餐桌上再怎麼七碟子八碗,臊子麵一直是主食和主角。    臊子麵作為面中臻品,在關中地區的受眾度頗高,可謂家喻戶曉,皆大歡喜,老少鹹宜。不但上得了廳堂,亦接得住地氣,品種更是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可以這樣說,只要有好麵粉存在,其他都不在話下。
  • 陝西臊子麵的做法 陝西臊子麵的做法竅門
    陝西臊子麵的做法羊肉臊子是西北地區的一道特色美食,西北地區主要以麵食為主,搭配作料、西紅柿、土豆香菇等食材,具有非常濃鬱的西北風味,很多人都對羊肉臊子麵回味無窮。那麼,羊肉臊子麵怎麼做?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羊肉臊子麵的製作方法,不妨自己在家裡試試哦!
  • 家鄉的臊子麵
    作為甘肅靈臺人,最鍾情的美食自然是名揚天下的臊子麵了。在過去六七十年代,只有逢年過節家裡待客,或者鄰居家、親戚家平日裡有紅白大事,才能吃上臊子麵。所以,小時候家鄉人心中的美好生活就是:天天吃白鏌,頓頓吃臊子麵。當然,現在臊子麵早已成為家鄉平常生活裡的美味了。做臊子麵,最重要的就是炒臊子。分為肉臊子和紅蘿蔔臊子。家鄉人把炒臊子叫作「攔臊子」。
  • 比臊子麵更好吃的面麻辣臊子麵!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喜歡吃岐山臊子麵,但是又不大吃得慣它的酸,所以今天我們分享一道麻辣臊子麵,比岐山臊子麵還要好吃的臊子麵!!
  • 關中西府名吃臊子麵
    今天關中西府地區以岐山臊子麵遠近聞名成為關中地區代表,然而本人認為臊子麵做法在關中西府各縣、鎮街因地域飲食習慣的不同其味道各有千秋,孰強孰弱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臊子麵在關中西府地區非常有名,是因為每逢節日或親朋好友相聚,涼菜、熱菜和酒肉之後總要端上臊子麵以視待客之道,而臊子麵味道如何將會成為大家評價待客好壞的主要評價之一,所以臊子麵的做法基本上是關中西府人的做飯基本功夫之一。
  • 被人遺忘的關中臊子麵
    陝西麵食千萬種,街上賣什麼的都有,但很難找到關中臊子麵,雖然西府的臊子麵也好吃,但我還是喜歡從小就吃的家裡做的臊子麵。
  • 「食客紀」記憶中的羊肉臊子麵
    河南燴麵,陝西臊子麵都要仰仗湯中的絕妙滋味來為面提色,從而成就經典。 我家鹽池的羊肉臊子麵則不可不謂為面中翹楚,最花心思的也正是那一碗以羊稱鮮、紅亮油香的臊子湯了。等我和姐姐熟睡以後,母親則把分回來的一隻羊腿不分肥瘦,切成拇指大小的肉丁,熱鍋起胡麻油,燒熱冒煙,下羊肉旺火翻炒,待肉稍變色後,撤去灶下一根柴火,中火繼續翻炒,直至水分炒幹,肥油也全部煉化出來,羊肉原香則四下飄散。此時依次加入大把花椒粉,辣椒粉以及鹽,再翻炒片刻後出鍋置涼,倒扣過來做成一個碗砣模樣,羊肉臊子最重要的底料也就做好了。
  • 陝西人最愛的「一口香」臊子麵(陝西臊子麵詳細配方乾貨收藏)
    我們吃麵時千萬別跟老岐山人提幹拌臊子麵,要遭到恥笑。當地臊子麵講究「薄筋面,酸辣香,煎稀旺」。面要薄、要筋道、要發光,面不用扯,是用刀犁出來的。湯最重要,用當地岐山醋,辣子是鳳翔辣子面兒。「煎」指湯溫度高。
  • 孔雀珠玉 | 岐山臊子麵
    如果不是因為去「家樂福」買一瓶橄欖油,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家賣岐山臊子麵的小餐館。
  • 【陝菜味道】岐山臊子麵
    「岐山臊子麵」簡稱「岐山面」,享有西府美食「第一碗」盛譽。味以「酸、辣、香」,湯以「煎、稀、汪」,面以「薄、筋、光」的九字特色,享譽四面八方,是陝西最著名的臊子麵。岐山臊子麵有「神來之食」的「名頭」。
  • 美味岐山臊子麵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岐山人將大肉做成的臊子和本地麵食加以結合,創新出了風味獨特的岐山臊子麵,一舉傳遍方圓,香飄千裡。原「岐山照壁背後麵館」的臊子麵,以其經營有道,做工獨特,味道俱佳而曾受到過皇朝的褒獎。   岐山臊子麵即大肉澆湯麵,在陝西以其經濟可回而深受顧客的青睞,在關中農村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待客主食。
  • 從古至今西北人為啥愛吃臊子麵
    西北人性情豪爽,熱情好客,有親朋好友登門,一定要熱情款待,待客飲食不論怎樣變化,但有一樣傳統麵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色香具佳的臊子麵。臊子麵的歷史悠久,是隴東、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的特色麵食,尤以岐山臊子麵最為著名。
  • 他們說我吃的臊子麵是假臊子麵!喜歡吃西安麵食,去寶雞參加婚禮
    我喜歡吃西安的麵食,去了寶雞蔡家坡參加同事的婚禮,他們說我吃的臊子麵是假臊子麵。上午十點多到同事家,同事招呼我們先吃麵,我們坐下來看桌子上就一盆面,什麼情況?一桌七八個人,給一盆乾麵啊,幾個同事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點尷尬。
  • 素臊子麵的做法 素臊子麵的做法大全家常竅門
    素臊子麵的做法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介紹了美味食譜油潑臊子麵,本文將和大家一起回味這道美食的做法。其他熱點文章推薦:芒種養生專屬芒種節的3款美味燥熱夏日6種苦味菜幫你降火氣夏日喝花茶有原則勿隨意混搭素臊子麵的做法大全家常竅門1.香芹一把,胡蘿蔔三根,還有黃豆芽,四塊錢。用一半的香芹梗就夠了。還有好多其他菜菜呢。2.黃豆芽。我也只用了一半。
  • 西安人的情懷——臊子麵,真是一碗解鄉愁呀!
    經過朝代的更換,也衍生出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美食,有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等等,當然還有名聲在外的西安臊子麵。臊子麵在西安非常受老百姓的歡迎,不管是青年、孩子,還是老年人,都喜歡這一碗熱乎乎的臊子麵。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西安臊子麵的特色吧!話說這西安臊子麵可是宴席上的常客,逢年過節、招待貴賓、喜事喪事等等各種場合都會出現臊子麵。
  • 雞肉香菇臊子麵,兩碗不夠吃
    雞肉香菇臊子麵By 小洞天西北人喜歡吃臊子麵。所謂臊子,就是吃麵時的澆頭,它同其他吃麵時的澆頭最大的區別是湯水居多。臊子有葷素之分,比如陝西岐山臊子麵,是大肉臊子,把大肉煸出油,佐以調味料、辣子面,加入大量開水,再放入黃花、木耳、雞蛋皮或新鮮的根莖類蔬菜,看上去紅紅的一大鍋,煞是好看,但實際上湯多菜少。把煮好的麵條盛入碗中(面很少,不超過半碗),澆上臊子。類似於中原的湯麵和南方的湯粉。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羊肉臊子麵如出一轍,也非常美味。當然,牛肉、雞肉也可做臊子。再就是素臊子了。
  • 西北羊肉臊子麵
  • 陝西西安:一碗臊子麵,35年的美味
    當熱氣騰騰的臊子麵端在我的眼前,紅紅的油湯裡透著細細的白麵條,肉丁胡蘿蔔丁芹菜丁豆乾丁等像朵花一樣「扎」在碗中央,我第一次吃辣椒,我第一次見那麼大的碗,我第一次知道了還有叫「臊子麵」的吃食。而在我十八九歲的人生裡,「臊」字是個挺難聽的字眼呀。
  • 臊子麵的家常做法!
    臊子麵是我老家經常食用的一種麵食,湯多,面少,臊子香且菜品種類多,湯酸辣開胃,麵條爽滑勁道,營養豐富。【酸湯臊子麵】做法:【食材】鮮麵條200克(細)韭菜50克 大蔥1根蒜苗1根 雞蛋2個 胡蘿蔔1/2個 黑木耳3朵(泡發的)豆腐50克 五花肉100克 姜20克【調料】菜籽油30克 十三香8克 料酒1湯勺 生抽2湯勺 老抽1湯勺 鹽8克 雞精6克 糖3克 (粗)辣椒粉10克 醋50克【做法步驟】第一步
  • 臊子麵,家鄉的味道,雖然家常但很是有滋味
    臊子麵By 羅卜頭臊子麵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關於"長命面"所以會改稱"臊子麵"的事,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戶人家娶了一個美貌、聰明、勤快、伶俐的媳婦。新媳婦到婆家的第二天,為全家做了一餐麵條,一家人食後無不稱讚麵條滑爽鮮美。後來,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職,請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請嫂子為大家做最拿手的麵條款待客人,大家吃後都讚不絕口。從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為這種"嫂子面"上必須加臊子為澆頭。所以人們也把它稱作"臊子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