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嘗帶魚,味道鮮心頭。 」作為舟山四大經濟魚類之一,每年冬至前後,帶魚又肥又油,成了市民餐桌上的主角。日前舟山帶魚又登上了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欄目,讓這個舟山名牌再次火了一把。
記者走訪島城市場發現,今年舟山帶魚量雖多,價格可不一般。三指寬的小眼睛帶魚市場售價就要五六十元一公斤,而條重1000克以上的要賣到五六百元一公斤。
帶魚一風貴過一風
我國沿海漁場普遍存在「冬汛」,汛期自立冬至大寒。其中又以舟山漁場為最明顯,所謂「冬帶(帶魚)夏墨(墨魚)」中的冬帶就是說帶魚的冬汛,這一風的魚貨,帶魚就佔了很大比例。
近日舟山國際水產城中沙頭分場的碼頭上一片繁忙景象,到處擺放著帶魚攤位。不少市民提著大筐小桶從四面八方趕來,在這裡採購過年用的魚貨。「這裡要一箱一箱買的,但比市場裡便宜不少。」一大早從定海趕去的吳阿伯站在碼頭的一角,旁邊放著不少「戰利品」,他指著一箱帶魚說道,「我和幾個朋友合買了一箱,回去再每個人分。現在天氣正好適合做風帶魚,好過年用。 」
記者在碼頭上問了一圈,條重不同,價格也相差很大。
「一般條重平均三兩的雷達網帶魚整箱賣17元一斤,市場裡起碼賣二三十元,一箱有三四十斤重。條重半斤左右的帶魚則要22元一斤,條重1斤左右的批發價都要七八十元一斤,條重1斤以上的就要一百五六十元一斤了。」為了能賣高一點的價格,捕了二三十年魚的展茅人馬國平每次都是將魚貨搬上碼頭直接賣給攤販,這樣價格可以相對高一些。
馬國平告訴記者,每到年底,魚貨價格也是一風比一風高,到下一風估計還要漲,而且價格比去年同期漲了不少。
近期交易的以中小帶魚為多
按照生活海域的不同,帶魚分舟山帶魚、東海帶魚和外洋帶魚三種。正宗的舟山帶魚指的是棲息在舟山群島漁場海域,也就是北緯29°30』—31°00』、東經125°以西這個範圍內的帶魚,這個範圍以外東海內的帶魚就是東海帶魚,來自國外的帶魚則是外洋帶魚。
記者了解到,市場裡舟山帶魚的價格比同等規格的外洋帶魚和東海帶魚每公斤至少高出20元。
然而近年來,隨著資源的減少,舟山帶魚的質量也逐年下降。「這次捕上來的400箱帶魚中,兩指寬的小帶魚就佔了100多箱,條重8兩以上的只有兩箱也就七八十斤,條重2斤以上的更少見。」馬國平告訴記者。
記者又走訪了定海城區幾家菜市場,一位常年經營海鮮的攤主說:「『小眼睛』帶魚向來好賣。這幾天的價格又有點上去了,普通三指寬的就要賣到四五十元一斤。 」
據了解,市場上條重500克左右的帶魚已經很少,要賣到兩三百元一公斤,條重1000克以上的就要五六百元一公斤,還得提前預訂,不一定有貨。
國際水產城中沙頭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來交易的舟山帶魚以中小帶魚(條重二三兩)為主,條重8兩以上的帶魚已經很少,少了價格自然高。 」
舟山帶魚最關鍵看眼睛小
正宗的舟山帶魚有「三小」:個頭小,頭小,最關鍵是眼睛小。這也是阿拉舟山人分辨舟山帶魚的主要方法。
決定帶魚品質的因素除了品種大小之外,帶魚的捕撈方式也特別重要。在漁民出海捕撈魚的生產作業方式中,有拖網、雷達網和釣帶三種。無論是雷達網還是拖網捕撈,漁網裡都會混雜著螃蟹魚蝦等東西,它們和帶魚在一起互相掙扎時必然會破壞帶魚的表皮。所以在舟山有句俗話——「舟山帶魚不好看,好看的不是舟山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