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艾灸處方:讓你從此艾灸不求人!可別私藏哦~

2021-02-22 艾灸密碼

點上面「艾灸密碼」即可免費關注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雖好,切記不可盲目灸,關注【艾灸密碼】,為您解密艾灸的前世今生,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

《靈樞·經脈篇》說:「盛則瀉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大意是說,屬實的病證就要用瀉法,屬虛的病症就要用補法,屬熱性的病症刺針就要快速,屬寒性的病症就要留針,陽氣不足而下陷不起的就用灸法,不實不虛的就取治於本經,虛實夾雜的病證就要分經推求,調其虛實。

臨床上具體應用時,凡屬實熱的病證應瀉宜針;凡屬虛寒的病證應補宜灸。但又不能完全以補瀉來分針灸,而是針亦有補瀉,灸亦有補瀉,要在方法上運用技巧。灸療原則大致如下

凡病屬虛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實熱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門、外關、內關、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環跳、陽陵泉、太衝、足三裡、三陰交皆可用。

預防一切傳染病,灸中脘、關元、足三裡,經常灸更佳。    

凡病屬全身者,可取大椎、風門、身柱、腎俞、中脘、關元、足三裡。

【頭痛】頭維、上星、百會、風池、天柱、風門、合谷、足三裡、陽陵泉、太衝、申脈,根據頭痛部位適當選穴。

【偏頭痛】風池、頭維、通天(灸良效)、太陽、列缺、陽陵泉、丘墟,取患側穴。

【發熱】風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間、後溪、足三裡

【盜汗】百會、肝俞、陰郄穴、後溪。

【嘔吐】身柱、上脘、內關、足三裡。

【水腫】腎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關元、水分、陰陵泉、三陰交。

【腹水】腎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關元、陰陵泉、足三裡、水泉、公孫、太白。

【腹痛】 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門、梁丘、足三裡。2、下腹部:天樞、關元、內關、公孫。

【哮喘】大椎、肺俞、羶中、腎俞、中脘、關元、足三裡。

【咯血】肺俞、曲池、尺澤、三陽絡、郄門、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裡、尺澤、溫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內關、羶中、心俞、足三裡。

【腰背痛】大杼、肝俞、腎俞、次髎、委中、承山。

【腳跟痛】僕參、水泉、申脈、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結、天樞、神門、支溝、大腸俞、足三裡。

【便血(腸出血)】天樞、溫溜、合谷、大腸俞、秩邊、陽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會、神闕、大陵、足三裡、人中。

【驚厥】大椎、曲池、陽陵泉、足三裡、手足十二井。

【失語】啞門、廉泉、天突、內關、通裡、合谷。

【瘧疾】大椎、間使、足三裡、後溪。

【身體虛弱】大椎、中脘、關元、足三裡。

【輸血輸液反應】百會、大椎、曲池、足三裡。

【血沉速率快】大椎、陽陵泉、膈俞。

【感冒】風門、大椎、太陽、尺澤、合谷、外關、足三裡。專灸風門、足三裡可預防流感。

【氣管炎】風門、大杼、身柱、膈俞、腎俞、肺俞、中府、羶中、中脘、尺澤、豐隆。

【支氣管哮喘】風門、身柱、肺俞、靈臺、脾俞、腎俞、天突、中脘、中府、羶中、尺澤、內關、足三裡。三伏天灸大椎穴。

【肺炎】風門、心俞、肺俞、尺澤、孔最、足三裡。

【肺化膿症】大椎、肺俞、孔最、足三裡。

【肺結核】體溫正常者:肺俞、胃俞、中脘、列缺、足三裡。體溫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澤,此病亦早灸長灸。

【肺癌】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裡。

【胸膜炎】肩井、風門、至陽、膈俞、肝俞、期門、中脘、支溝、郄門、陽陵泉、外丘。

【高血壓】百會(輕灸)、風池、人迎、肝俞、腎俞、曲池、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太衝、風門。

【中風預防】

1、風池、天柱、肩井、手三裡、神門、陽陵泉、風市、足三裡,凡八穴,左右兩側灸,隔2日一次。

2、膝眼灸,灸療時間稍長,建議60分鐘以上。

3、百會、肩井、大椎、曲池、手三裡、間使、足三裡,七穴同用,雙側灸。

4、足三裡、懸鐘穴。

以上任選一方。

【動脈硬化】大杼、大椎、腎俞、陽陵泉、足三裡

【心功能亢進】心俞、羶中、巨闕、郄門、內關、陰郄、神門、足三裡。

【冠心病】厥陰俞、神道、心俞、天宗、羶中、巨闕、曲池、郄門、大陵、太淵、三陰交、太溪。心絞痛發作時,灸郄門、內關、羶中。

【心律失常】同冠心病。

【風溼性心臟病】心俞、靈臺、肝俞、巨闕、郄門、小海、神門、足三裡。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俞、脾俞、腎俞、郄門、內關、中脘、足三裡。

【無脈症】心俞、曲池、尺澤、內關、通裡、太淵、列缺。

【貧血】膈俞、脾俞、中脘、足三裡、絕骨。

【白血病】膈俞、脾俞、中脘、足三裡、絕骨,心俞、大椎、血海。

【紫癜】風門、膈俞、中脘、曲池、風市、足三裡、築賓。

【白細胞減少症】大椎、膈俞、脾俞、足三裡、關元。

【口腔炎】頰車、地倉、下關、曲池、合谷、中脘、脾俞、胃俞、足三裡。

【下牙痛】頰車、大迎、下關、溫溜、合谷、三間。

【齒齦痛】手三裡、曲池、厥陰俞。

【食管痙攣】羶中、巨闕、中脘、、內關、膈俞、至陽、足三裡、內廷。

【急性胃腸炎】中脘、梁門、水分、大腸俞、溫溜、內關、梁丘、足三裡。

【慢性胃腸炎】上脘、中脘、梁門、脾俞、偏歷、足三裡。

【胃潰瘍】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陽陵泉。

【胃酸過多症】中脘、不容、巨闕、膏盲、胃倉、陽陵泉、中封、地機。

【胃痙攣】中脘、梁門、章門、巨闕、肝俞、胃俞、梁丘、足三裡、內廷。

【胃擴張】上脘、中脘、氣海、至陽、膈俞、脾俞、胃俞、足三裡。

【胃下垂】百會、中脘、大橫、氣海、胃俞、上巨虛、足三裡。

【十二指潰瘍】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陽陵泉,胃倉、滑肉門。

【腸絞痛】天樞、神闕(膈鹽灸)、氣海、大巨、大腸俞、足三裡。

【闌尾炎】下脘、氣海、大巨、大腸俞、溫溜、梁丘、闌尾穴、合谷、上巨虛,急性者宜多灸。

【腸梗阻】中脘、氣海、天樞、命門、大腸俞、腎俞、陽池、足三裡。

【腸道蛔蟲症(蛔厥)急救】膈鹽灸神闕數十至百壯。

【膽道蛔蟲症】膽俞、日月、期門、陽陵泉。

【膽結石】日月、期門、梁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側穴治療。

【膽囊炎】日月、期門、梁門、至陽、天宗、膽俞、陽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雙側穴位。

【肝臟疾患】期門、中脘、膈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衝。

【黃疸型肝炎】期門、中脘、膈俞、肝俞、膽俞、至陽、陽陵泉、蠡溝、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衝、脾俞。

【肝功能異常】至陽、膈俞、膽俞、中脘、陽陵泉,灸法有良效。

【食慾缺乏、消化不良】中脘、天樞、脾俞、胃俞、足三裡、三陰交。

【細菌性痢疾】氣海、上巨虛、天樞。發熱加合谷、曲池;溼重加陰陵泉。據統計,治癒率90%以上。

可酌情配:梁丘、崑崙、足三裡、大腸俞、次髎、大椎。

【結腸炎(慢性腹瀉、雞鳴洩)】中脘、天樞、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裡。

【開刀後腹脹】足三裡、內廷、公孫。

【結腸炎】天樞、足三裡。良效。

【脫崗】百會、命門、次髎、秩邊、長強、承山、合谷。

【腹膜炎】中脘、水分、天樞、氣海、水道、脾俞、腎俞、大腸俞、足三裡、三陰交。

【食管癌】膈俞、羶中、中脘、內關、足三裡。

【胃癌】胃俞、中脘、梁門、足三裡、築賓。

【肝硬化】至陽、肝俞、期門、上脘、水分、陰陵泉、三陰交。

【原發性肝癌】至陽、肝俞、期門、上脘、水分、陰陵泉、三陰交、丘墟、陽陵泉。

【中風(腦出血)】病初發艾條灸百會5-10分鐘,使血管收縮,足三裡、三陰交各用艾灸罐灸20-30分鐘,降低血壓,防止出血。

【偏癱(中風後遺症)】

天柱、心俞、肝俞、腎俞、曲池。

上肢癱:曲池、合谷、臑(nao)俞、手三裡、陽池。

下肢癱:秩邊、環跳、足三裡、陽陵泉、絕骨、三陰交。

【癔症(髒燥病)】

抑鬱性(不語)羶中、內關。必要時刺人中。

興奮性(狂躁):羶中、內關、神門、足三裡、太衝。

【神經衰弱】百會、風池、大椎、心俞、肝俞、腎俞、中脘、曲池、神門、陽陵泉、足三裡、三陰交。

【失眠】心俞、腎俞、神門、足三裡、三陰交。

【嗜眠】百會、風池、神門、足三裡、太衝。

【精神分裂症】風府、大椎、身柱、心俞、神門、大陵、足三裡。

【癲癇】百會、風府、陶道、心俞、肝俞、鳩尾、後溪、間使、太衝、豐隆、身柱,甚效。

【舞蹈病】曲池、手三裡、合谷、風池、大椎、風市、陽陵泉、足三裡、絕骨、太衝。

【三叉神經痛】上支痛:陽白、太陽、懸顱、頰車、列缺、贊竹。中支痛:上關、下關、聽會、顴髎、合谷。下支痛:頰車、翳風、大迎、合谷、俠溪。

【咽喉麻痺(吞咽困難)】天突、廉泉、手三裡、魚際、少商、身柱、照海。

【肋間神經痛】羶中、巨闕、期門、章門、膈俞、膽俞、至陽、少海、郄門、陽陵泉、支溝、丘墟、地機。

【橈神經痛】肩髃、曲池、手三裡、偏歷、合谷、四瀆。

【正中神經痛】曲池、郄門、內關、勞宮。

【腰神經痛】腎俞、命門、次髎、十七椎下、委中、太溪。

【股神經痛】環跳、居髎、伏兔、風市、血海、陰陵泉。

【坐骨神經痛】腎俞、大腸俞、次髎、環跳、秩邊、殷門、委中、陽陵泉、三陰交、絕骨,病灶段夾脊灸。

【脊髓炎】大椎、大杼、身柱、筋縮、腎俞、陽關、次髎、中極、陽陵泉、三陰交、絕骨,病灶段夾脊穴。

【顏面神經麻痺】太陽、陽白、頰車、地倉、睛明(針)、翳風、聽會、風池、合谷、內廷,膈姜灸法效佳。

【尺神經麻痺】少海、支正、通裡、神門。

【上肢神經麻痺及肌肉萎縮】風池、天柱、大椎、肩髃、曲池、合谷、外關、尺澤。

【指間肌萎縮】八邪。

【下肢神經麻痺及肌肉萎縮】環跳、髀關、殷門、委中、陽陵泉、足三裡、承山、絕骨。

【呼吸肌麻痺】風池、天柱、大椎、肺俞、膈俞、天突、羶中、孔最、內關、足三裡。

【膈肌痙攣(呃逆)】膈俞、天突、足三裡、三陰交、行間。

【腓腸肌痙攣】委中、合陽、承山。

【多發性神經根炎】夾脊穴每次選4——6點交替施灸,上下肢取曲池、外關、足三裡、陽陵泉、絕骨、解溪、八風、八邪。

【急、慢性腎炎】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

【腎病綜合症】腎俞、命門、太溪、京門,隨症選穴。

【腎盂腎炎】三焦俞、腎俞、膀胱俞、京門、中極、關元、飛揚、三陰交、水泉。

【腎結核】脾俞、腎俞、京門、中脘、水分、足三裡。

【腎萎縮】三焦俞、盲俞、腎俞、命門、中脘、水分、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復溜、水泉、太溪、關元。

【膀胱結核】膀胱俞、此類、中極、委中、飛揚、水道。

【膀胱炎及尿道炎】腎俞、膀胱俞、次髎、氣海、水道、中極、陰陵泉、三陰交、金門。

【遺尿症(夜尿)】腎俞、關元、中極、尺澤、足三裡、三陰交。

【尿血】命門、神門、血海、三陰交、水泉。

【尿頻、尿失禁】腎俞、關元、大赫、中極、尺澤、三陰交、曲泉。

【尿瀦留(癃閉)】三焦俞、足三裡、陰陵泉、腎俞、關元、大赫、中極、尺澤、三陰交、曲泉。

【陽痿症】腎俞、命門、次髎、中脘、關元、中極、足三裡、太溪。

【遺精、早洩】心俞、腎俞、志室、命門、次髎、關元、足三裡、三陰交。

【縮陽症】急灸關元1小時。

【男性不育症】長灸關元、腎俞、三陰交。精子發育不良可用艾灸罐經常溫灸雙側睪丸。

【糖尿病】脾俞、三焦俞、膏盲俞、腎俞、中脘、水泉、氣海、陽池、足三裡、三陰交、胃脘下俞。

【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池、風門、腎俞人迎、天突、手三裡、足三裡、陰陵泉。

【甲狀腺功能減退】風池、風門、腎俞人迎、天突、手三裡、足三裡、陰陵泉,長期施灸。

【肩關節】肩髃、秉風、天宗、肩貞、曲池、條口、肩內陵。

【肘關節】曲池、天井、尺澤、手三裡、小海、合谷。

【膝關節】內膝眼、外膝眼、足三裡、陽陵泉、委中、梁丘。

【踝關節】足三裡、崑崙、太溪、解溪、丘墟。

【肩周炎(肩凝症、五十肩、樓肩風)】天髎、臑俞、天宗、秉風、肩髃、曲池、條口、四瀆、外關,臂膀不能繞向後背者,針斜刺三角肌的前緣肌中。

【腳氣】足三裡、解溪、絕骨、三陰交、八邪。

【類風溼關節炎】發病關節附近及局部施灸,為必灸之點。

【落枕】天柱、肩井、落枕穴,灸患側。

【腕關節綜合症】陽池、陽溪、大陵、外關、合谷、曲池、列缺。

【大骨節病】

1、全身治療:大椎、大杼、腎俞、中脘、足三裡。

2、局部治療:取穴同各種關節炎,局部穴位施灸。

【地方性甲狀腺腫】肩井、天柱、風池、曲池、合谷、足三裡,局部治療。

【胸腹手術後疼痛】內關、孔最、合谷、足三裡、陽陵泉、梁丘、三陰交、內廷,亦可用背部俞穴。

【手術後頭痛】百會、風池、大椎、頭維、合谷、太衝、申脈。

【上肢手術後疼痛】大椎、肩髃、曲池、合谷、外關。

【下肢手術後疼痛】腎俞、次髎、環跳、足三裡、陽陵泉。

【手術後傷口癒合遲緩和疼痛】直接艾灸傷口

【頭面癤】靈臺、手三裡、合谷、養老,局部灸60分鐘。

【上肢癤】曲池、手三裡、合谷。

【下肢癤】足三裡、陽陵泉、築賓,局部。

【乳腺炎(乳癰)】肩井、天宗、羶中、足三裡,未潰者隔蒜灸瘡頭,已潰久不收口隔附子餅灸瘡口。

【蜂窩組織炎(癰疽)】肩井、風門、委中,瘡頭隔蒜灸。

【頸淋巴結核(瘰癧)】百勞、肘尖、少海、支溝、陽輔、手三裡、曲池、肩井、孔最、風門。

【丹毒】奪命灸(在肩髃與曲池連線中央的略下附近有硬結狀的地方,以手指觸診即得),局部灸。

【凍瘡】上肢灸曲池和局部,下肢灸足三裡和局部。

【骨結核】大杼、膏盲、大椎、足三裡及局部灸。

【下肢潰瘍】三陰交隔麵餅艾絨摻雄黃施灸,治小腿潰爛久不收口,兼用藥粉撒布瘡面。

【腱鞘炎】灸局部。

【痔瘡】孔最、二白、次髎、秩邊、長強(針)、承山。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陽陵泉、太淵、足三裡、衝陽(輕灸)、太衝、中封。

【狂犬咬傷】傷處膈蒜灸,可以解毒。

【蛇咬傷】傷處膈蒜灸,可以解毒。

【蜂蠍蟄傷】局部灸可以止痛。

【雞眼】在病灶局部的中心艾條灸,以知痛為度,長期施灸可以脫落。

【扭傷】局部和對應點灸(在對側或病灶最痛點相應處)。

【下頜關節綜合症】下關、聽會、頰車、手三裡、合谷。

【蕁麻疹】風門、身柱、肩髃、血海、足三裡、陽交。

【溼疹】肩髃、曲池、陰陵泉。

【陰囊溼疹或多汗】腎俞、三陰交、陰陵泉、太衝。

【神經性皮炎】艾摻雄黃灸局部,艾條灸,星狀散布,勿過多,多灸良效。

【圓形脫髮】局部隔姜灸,腎俞、肝俞、足三裡、外關、陽陵泉。

【青年座瘡】曲池、合谷、肝俞、腎俞、足三裡、三陰交。

【麻風】小海、手三裡、曲池、魚際、承山、豐隆、陽陵泉、陰陵泉、足三裡、然谷、梁丘、湧泉、公孫。

【一切陰疽流注】灸膈俞及局部,灸後反應風熱惡寒,體溫略增無妨,此病亦長灸。

【一切癰疽】靈臺、膈俞局部灸,在病灶之本經取穴針刺。久不收口者用附子餅局部灸。

【橡皮腿】陽陵泉、足三裡、絕骨、三陰交、陰陵泉,局部穴位。

【疝氣】大敦、太衝、三陰交。

【一切頭面瘡】曲池、外關。

【一切皮膚病】膈俞、曲池、血海。

【溺水】隔鹽重灸神闕,有回陽之功。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肘勞)】用非化膿灸壓痛處,直接灸散開多點,多次灸即愈。

【子宮位置異常】中脘、氣海、陽池、腎俞、氣海、三陰交、大敦。

【子宮痙攣】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

【子宮附件炎】中脘、氣海、大巨、次髎、陽池、三陰交、陰陵泉、歸來。

【月經不調】肝俞、腎俞、次髎、關元、歸來、三陰交、太衝,

【痛經】氣海、歸來、命門、次髎、秩邊、中都、地機、三陰交、水泉。

【功能性子宮出血】膈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隱白、大敦(單灸隱白、大敦或選一穴。)

【絕經期綜合症】腎俞、次髎、關元、足三裡、三陰交有良效。

【不孕症】關元、子宮、命門、次髎、腎俞、三陰交、地機、長期施灸。

【子宮脫垂】百會、關元、氣海俞、三陰交。

【陰縮:兩乳及前陰收縮】神闕、關元、中極、會陰、行間。重灸關元良效。

【乳房痛】肩井、足三裡、羶中、天宗。

【乳汁不足】羶中、乳根、中脘、陽池、內關、少澤。

【乳汁過多】足臨泣、光明、肩井、天宗、脾俞。

【妊娠嘔吐】膈俞、上脘、中脘、陽池、內關。

【胎位不正】產前一個月艾灸罐溫和灸至陰穴連續多次,每次30分鐘有奇效。艾條灸至陽亦佳。

【預防小產】隔鹽灸神闕。

【習慣性流產】關元、肝俞、脾俞、命門,提前施灸、超過流產期。

【臨產宮縮異常痛】腎俞、次髎、陰陵泉、公孫。

【難產(滯產)】合谷、支溝、三陰交、至陰。

【胎盤滯留】氣海、合谷、三陰交。

【胎死腹中】合谷、三陰交(針)、至陰。

【產後出血】血海、大敦。

【白帶多】氣海俞、次髎、大巨、關元、中極、地機、三陰交。

【子宮癌】大椎、腎俞、次髎、關元、歸來、築賓、三陰交,要長期直接施灸。

【吐乳】身柱、上脘、內關、足三裡。

【支氣管肺炎】身柱、肺俞、肩井、羶中、曲池、孔最、手三裡、太淵、豐隆。

【氣管炎】風門、肺俞、尺澤、太淵。

【哮喘】身柱、靈臺。

【肺門淋巴結核】風門、身柱、膏盲、靈臺、肺俞、中脘、孔最。

【百日咳】風門、身柱、肺俞、尺澤。

【下痢】天樞、大腸俞、合谷、三陰交。陰交。

【腹瀉】身柱、大腸俞、天樞、足三裡。

【水洩】大腸俞、水分、天樞、足三裡。

【消化不良】肺俞、胃俞、中脘、天樞、內廷。

【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身柱、大杼、中脘、足三裡(少灸),直接灸身柱穴良效。要堅持長灸,能改變兒童體質由弱變強。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急性期:大椎、風門、身柱、命門、曲池、合谷。

上肢麻痺:大椎、曲垣、肩禺、曲池、尺澤、支溝、內關、手三裡、合谷。

腹肌麻痺:前面局部施灸,後面在相對部位取背部穴。

下肢麻痺:腎俞、次髎、殷門、秩邊、承扶、髀關、伏兔、環跳、足三裡、委中、承山、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解溪、崑崙、太溪、太衝。在患側選穴,適當選穴,交替使用。

【小兒夜啼】身柱、中脘、足三裡。

【流涎】脾俞、中脘、合谷。

【新生兒破傷風】然谷、神闕。

【拘僂病】身柱、大杼、腎俞、中脘、上巨虛、絕骨。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角孫,直接灸患側,雙側病灸雙側。每日一次,1——3次痊癒。又:翳風、頰車、角孫、手三裡、外關。

【新生兒窒息】神闕、內關。

【尿閉】關元、中極、陰陵泉。

身柱之灸:三伏天灸,可促進兒童發育,治療感冒、嘔乳、消化不良、下痢、百日咳、小兒疳症。宜堅持灸,但不宜取穴過多。

【麥粒腫(目瘡)】天柱、風池、身柱、肝俞、陽白、太陽、曲池、合谷、內廷、足臨泣,此病頻發,可連續施灸。

【結膜炎】心俞、肝俞、瞳子髎、攢竹、曲池、足三裡、足臨泣,局部用針,遠處用灸。

【眼瞼炎】風門、身柱、脾俞、曲池、足三裡、陷谷,局部穴位放血,遠端穴位施灸。

【角膜炎】天柱、肝俞、腎俞、足三裡、光明。

【眼底出血】風池、肝俞、膈俞、合谷、光明、太衝。

【視網膜炎】風池、肝俞、膈俞、合谷、光明、太衝。

【視力模糊】太陽、風池、天柱、肝俞、合谷、養老、足三裡、光明。

【夜盲症】肝俞、合谷、足三裡、光明。

【視神經炎及萎縮】睛明、球後、承泣、風池、肝俞、光明、足臨泣,局部針,遠端灸。

【近視】太陽、陽白、風池、肝俞、足三裡、光明。

【上眼瞼下垂】陷谷。或三陰交。

【鼻炎】上星、迎香、風池、風門、曲池、手三裡、合谷。或肺俞。

【額竇炎】上星、迎香、風池、風門、曲池、手三裡、合谷。或肺俞。

【中耳炎】聽宮、聽會、翳風、腎俞、完骨、少海、中渚、太溪。

【耳鳴】聽宮、聽會、翳風、腎俞、完骨、少海、中渚、太溪

【耳源性眩暈(梅尼埃徵)】風池、腎俞、翳風、聽會、間使、足三裡。發病時頭頂皮麻木不仁,單灸百會穴奇效。

【耳中痛】聽會、翳風、太溪、四瀆、瘛脈、角孫。

【咽喉炎】大杼、風門、大椎、翳風、人迎、尺澤、列缺、少商(放血),速效。

【顎扁桃體炎】風門、大杼、大椎、尺澤、孔最、列缺、少商(放血)、太溪、照海。

【瘊子】用軟面將瘊子圍起,多灸自落。

【黑痣】在局部用非化膿灸,多灸自落。

實驗證明灸法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臨床上曾治癒許多消化功能低下、體質虛弱、支氣管炎、哮喘、心腦血管、經常感冒、泌尿生殖系、內分泌、神經系、慢性肝炎、脂肪肝病。因此,認為灸法是治療愛滋病和早老性痴呆的理想方法,但要用直接灸法,療效才會更好。

【愛滋病】大椎、中脘、足三裡。每次各灸20~30壯,間日1次,連灸半年至1年,也可以對症配穴施灸。

【早老性痴呆】大椎、腎俞、關元、足三裡。從40歲以後即可施灸,有防早衰的作用。參考保健灸法。

新品推薦:南懷瑾肚臍貼

民國著名中醫學家南懷瑾老先生在《我說參同契》道出了一個秘方:用桂圓肉,花椒,艾絨,搗爛,睡覺時敷在肚臍上。

這三味藥看起來就暖暖的,它們性質溫和,具有溫補陽氣、驅寒止通的功效,放在肚臍,能夠養護脾胃,對因胃腸虛寒帶來的腹瀉、便秘有很好的改善。對手腳發涼、怕冷、痛經、失眠、風寒感冒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戳下面圖片

立即購買南懷瑾肚臍貼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雖好,切記不可盲目灸,長按下方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免費關注【艾灸密碼】,為您解讀艾灸的前世今生,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

■ 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點亮右下角「在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艾灸治減肥 ,灸出完美好身材!效果太好了,可別私藏哦!
    減肥成為現代女性最常做的一件事情,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我們可以利用艾灸養生,也可以用艾灸減肥。
  • 肩頸艾灸有奇效~效果太好可別私藏哦
    女人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肩頸結構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肩頸堵塞會怎麼樣1、面部影響面部的循環、排毒、呼吸和吸收。、用了很久專業護理,但沒有多大效果。
  • 善真堂艾灸--調理眼疾就靠一招:燻灸眼部(艾灸杯、艾灸棒
    也許你還不知道——中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高達85%!理所當然的,會有灸友問艾灸可不可以防治近視。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堅持艾灸!
  • 艾灸的好處有哪些?哪些人不能艾灸?希望你別做錯
    可見,艾灸的好處還是很多的,這些益處,將會悄悄找上你,但是,在艾灸的時候,有很多注意事項一定不能大意,一旦錯誤艾灸,或會帶來很多大麻煩,希望你別做錯了,那麼需要注意什麼呢?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艾灸,也有很多人一定要避免,這些人如果艾灸的話,或會帶來大麻煩,例如出現陰虛火熱的人,就不適合艾灸,會因為身體熱邪加重,導致熱症明顯,出現了火上澆油的情況。皮膚敏感的人,也不適合艾灸,很容易因為艾灸,刺激皮膚,導致皮膚過敏加重,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建議大家不能隨意艾灸。
  • 艾灸的作用最全介紹
    5、扶陽、昇陽艾為純陽之物,在督脈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陽方法,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靈樞·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6、調節陰陽平衡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
  • 艾灸自己幹,下肢腫又脹!專家:艾灸是醫療行為,不可過量
    福建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教授、國醫堂針推六部主任林麗莉說,艾灸是醫療行為,不同病症應灸不同穴位、不同時長,最好請中醫師辨證施灸,否則,不但容易燙傷,還可能適得其反。神操作連灸一個多月 下肢竟腫了康康:人到中年,膝蓋老是疼,聽說艾灸能活血化瘀,最近,我買了個艾灸盒,每天灸半小時,接連灸了一個多月,下肢竟腫了,疼得厲害,連樓梯都爬不了。老婆:都怪你!
  • 央視在推廣艾灸!海內外明星都在艾灸!艾灸到底有什麼好,值得如此受歡迎?
    再次,艾灸還可調節陰陽中醫養生認為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另外,艾灸還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人的抵抗力強,衛外能力強,疾病則不易產生。
  • 艾灸適合什麼樣的人?小孩不需要艾灸嗎?
    最近群裡討論最多的恐怕就是艾灸了,自小兒推拿、董氏特效穴以後,艾灸成為了很多媽媽調理自己及家人身體的又一大法寶。不過也有很多人發出疑問:艾灸究竟能調理什麼病呢?艾灸適合不適合我呢?小孩子本來就純陽之體,適不適合艾灸呢?艾灸最大的功效就是補陽。
  • 超方便的「移動艾灸」神器,避煙不燻、不會燙!
    比如底部矽膠,升級版則採用了可重複使用黑科技底膠,黏性也灰常好,怎麼甩都不脫落。拿它貼在不舒服的地方,起初有些溫熱的感覺,過一會兒感覺像在做小範圍的熱石SPA,熱熱的很舒服~整個艾灸過後,原本酸痛的肌肉舒緩了很多,緊繃著的肩頸也放鬆了~同事小蔡,他有滑鼠手,虎口的地方一直會酸痛,貼了一個後也稱舒服多了。
  • 艾灸常識
    最常見的是風氣大的患者發癢,溼氣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氣。第三種為開門驅邪: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顯感覺有一股氣從腳尖跑出去。第四種是丹田氣足,奇經八脈暢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等等。
  • 艾灸貼艾灸貼為你擦亮眼睛!
    L.P比其他人更懂你的皮膚特徵、更懂你的變美需求。  中醫的真理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輕、麻重、木難醫。《扁鵲心書》云:'人於無病時常灸,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由於灸能益氣溫陽,而人身的陽氣有'衛外而為固'的作用,若能使陽氣保持常盛,正氣充足,則病邪不易侵犯,身體就會健康。
  • 腰椎間盤突出的蘄艾艾灸療法
    >> 全網就這一家「艾灸健康及湖北蘄春蘄艾」在線服務和銷售平臺!
  • 第一位因艾灸活過百年聖人,這個艾灸秘訣,記住你就賺大了!
    謝謝您的點讚與傳閱,文章僅供交流,不做臨床處方!【艾灸產品,廠家直銷,品種齊全、貨源充足,量大議價微信18131075396,歡迎批發、零購!】40歲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多方治療醫治無效,40歲才開始多方尋求艾灸療法,進行深刻研究,經多方研究證實了艾灸的養生祛病功效,開始經常使用艾灸為自己調理身體,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裡」。喜歡上了艾灸後,據其自己述說經常是「艾火遍身燒」,他尤其愛灸足三裡穴。
  • 冬季艾灸這三穴,女人年輕、漂亮很容易!
    謝謝您的點讚與傳閱,文章僅供交流,不做臨床處方!【艾灸產品,廠家直銷,品種齊全、貨源充足,量大議價微信18131075396,歡迎批發、零購!】一定要現在早早的保養自己,讓自己青春永駐大多女性都是寒性體質,所以女性非常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就容易出現衰老狀態,頭髮乾枯、面色萎黃、皮膚沒有光澤等健康問題。
  • 經常艾灸有啥好處?艾灸多久做一次最合適
    隨著生活的壓力不斷提高,現在很多人都會有各種疾病,有的人會選擇按摩,有的人會選擇艾灸。艾灸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治療方式,就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然後對著患處不斷燻蒸,進而起到緩解痙攣、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那麼,經常艾灸有哪些作用?艾灸雖然好,但需要每天都做嗎?多久做一次最合適?
  • 艾灸雖好,但也不能盲目! 艾灸知識大普及
    最常見的是風氣大的患者發癢,溼氣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氣。第三種為開門驅邪: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顯感覺有一股氣從腳尖跑出去。第四種是丹田氣足,奇經八脈暢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等等。
  • 艾灸雖好,切記不可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
    但是這個陽熱在身體上到底能發揮多神奇的作用,並非你去點燃了一根艾條在身體上燻烤了一段時間就可以發揮,比方我們如果在屍體上去燻烤它是不會發揮任何作用的。它得作用於有神識的活人身上才可以發揮真正的作用。因此,如果你做艾灸,你的神識一直在外面忙碌而不是收攝心神回歸於這個身體,那其實是利用艾條在「烤肉」,而非艾灸。換一種說法就是你只是在自己這副屍體上去用功,有沒有作用呢?
  • 艾灸48問及常見病艾灸療法匯總!
    29、我知道任都二脈是人體備用倉庫,疏通任都二脈灸哪些穴位效果最明顯?答:作為保健灸,灸背部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腎俞,正面灸羶中、中脘、神闕、關元、氣海,就可疏通任都二脈。30、湧泉穴的作用是什麼?
  •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艾灸的功效你了解多少!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一種傳統方法,艾灸本身是用艾葉做成艾條或艾柱,對人體體表進行燻烤,具有強身健體、溫腎壯陽、散風寒、活血化瘀功效。強身健體艾灸可以強身健體,有一句話叫做:「要讓身體健,三裡常不幹,」就是說經常艾灸足三裡,會有明顯的強身健體的原因。
  • 艾灸完拉肚子是怎麼一回事艾灸完很黃有水珠正常嗎
    艾灸完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因為艾灸之後一般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會有反應的,例如腸胃方面的問題,艾灸肚臍之後可能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或者頻繁去廁所等,這種情況很正常的大家遇到之後別擔心的,通常艾灸是慢慢調理的,所謂艾灸,就是用熱力把毛孔打開,之後艾的藥效滲透進去,之後沿著經絡慢慢調理的,所以艾灸有反應出現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