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中隱士人為何總是詩酒宴樂,從容淡泊,蘊含何種詩酒文化?

2020-12-26 讀史閱世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可謂是人盡皆知。同時,他也是新樂府運動的發起者與元稹並稱為「元白」。

白居易生活在剛剛結束安史之亂天下平寧的中唐時期,而歐陽修生活在結束五代戰亂的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時代。但大半生,都是在經濟高度發達的仁宗朝代度過。

(一)、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在此二人生活的時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國家集權都在走向衰弱。

唐朝的藩鎮節度使割據,以及仁宗朝西夏與遼國的虎視眈眈。但是它們的經濟和市井文化,卻並未因此而頹敗,反而開始愈發的欣欣向榮。尤其是科舉制度的逐步完善,這兩個時代成為了培養文人的沃土。

1.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中隱這個說法,其實是白居易在他的作品中所提出的。當人們在經歷過大風大浪之後,肯定會心生隱退心裡。尤其是到了中老年時期,不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不適應朝堂上你死我活的鬥爭。而且,內心也會對此心生一種厭倦的心態。

「閒地唯東都,東都少名利。閒官是賓客,賓客無牽累。」至於白居易的中隱思想,還是因為他常年擔任許多無關緊要的官職。東都洛陽的各司,其實說白了就是讓官員養老的地方。隨便給予他們個官職,能夠確保衣食無憂而又沒有什麼家國大事需要其操勞。

自然而然的白居易就會心生出「中隱」的想法,這個時候的白居易可謂是有錢又有閒。而且本身又是文人雅客,喜歡飲酒作詩。所以,總是會湊集三五好友,一起吟詩作對,好不樂哉。在洛陽做分司高官,遠離了政治鬥爭,也看開了一切事物。

並且,他本人也沒有繼續再更上一層樓的願望。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中唐官員的退休生活。拿著優渥的待遇,肯定在家不甘寂寞。而且,本人也喜好吟詩作樂,又有經濟能力,時間也非常充裕,自然會萌生中隱思想。

2. 韜光養晦,安於西京

「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除了白居易之外,歐陽文忠公也曾在洛陽為官。只不過洛陽是唐朝的陪都,是北宋五京之一中的西京。歐陽修的赫赫聲名,與他在洛陽的為官三年,是分不開關係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一生仕途坎坷,經歷過大起大落。但不論在哪裡,他都能夠保持豁達的心態。在永州便是如此,更不用提在洛陽。「平時罷軍檄,文酒相聊歡」,在洛陽的日子裡歐陽修就一個字「歡」。

當時的他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根據《歐陽修年譜》中的記載當時與其交好的主要還是錢文僖的幕僚。其中包括了師魯、尹洙等,歐陽修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白居易的影響。因此,他也產生了「中隱」的心理。

因為黨爭非常激烈,自己回京暫時無望。倒不如安心的在洛陽生活,還能換得安心自在。況且,不論是軍務還是政務,洛陽比起京城開封都很是輕鬆。

(二)、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白居易和歐陽修,其實分別代表了唐、宋兩代的文人士大夫。他們首先是一個文人,而後通過科舉進入仕途。詩歌是文人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方式,而他們深居洛陽時正好能夠得閒以飲酒作樂。醉酒以後,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於是乎便將所思所想全部寫在紙上。

1. 一曲新詞酒一杯

唐宋文學的燦爛輝煌,為中國歷史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士人們的待遇是非常優厚的,所以他們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對於這些文人而言,是非常不喜歡朝堂鬥爭的,也不善於此道。因此,屢屢會遭受排擠。

一旦到了洛陽,身上的擔子就輕了很多。沒有了那些爾虞我詐和唇槍舌劍,而且條件又很好。他們的天性就會釋放出來。洛陽與詩酒是相互成就的,因為洛陽的政治地位不那麼重要,在此的往往都是閒官且職位很高。

當這些人都在洛陽相遇之後,自然會經常的相聚。畢竟,大家誰也不缺一頓酒錢。當有了錢,也有了閒還有了志同道合之人,他們湊在一起便可以恣意的談天侃地。有職無權,就少了一份負擔,而多了一份清閒。

2. 洛陽有愚叟,白黑無分別

「非賢非愚非智慧,不貴不富不賤貧」。這種中庸之道,是古代文人們一直所推崇的。那種與世無爭,而又能夠在出世與入世間的自由轉圜是同洛陽的地位非常吻合的。因為唐宋時期的洛陽,雖然都是都城之一,但前者被長安蓋了過去,後者又稍遜於開封。

這個地方,很大程度上就是讓那些士大夫們來養老的。在遷至洛陽之前,往往都會給其升官,而後給予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官職。這樣,待遇上去了,人反而更加清閒了。這也可以算是唐宋時期,獨特的養老制度。

歷史上洛陽有過兩次著名的詩酒會,分別是唐朝會昌年間以白居易為主的詩酒唱和;另一種則是以歐陽修為代表的錢氏幕僚詩酒唱和集團。其實,除了志同道合者相聚之外,有些人也是含有一定的功利心的。

因為在詩酒宴樂上,可以結識很多退下來的大臣,也能夠實時的獲悉京城方面的動向。這個特點和很多人的心理都是相契合的,既可以過上閒逸的生活又能夠為以後的復出做好準備。靠近權力中心,但也可以知曉各種情況。便是在「有用」與「無用」之間,互相轉換。

(三)、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

中隱,根本意思就是做個閒官。這些文人們,帶著他們的滿腹經綸,帶著他們的退休待遇,來到了洛陽。在這裡,可以盡情的瀟灑而又沒有公務的煩擾。同時,也不用擔心每日在朝堂上面對同僚們的唇槍舌劍。生活無憂,而又清閒自在,其實這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生活。

1. 與君別有相知分

唐宋之間,洛陽頻繁的舉行詩會宴樂,其實也是底層官吏向上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因為它們的組織者,往往都是白居易、王安石這樣有能力,有影響,做過大官而且又才華橫溢之人。而且與會者,大都為其好友。這些人,也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小的官員,非常願意參與這些活動。因為那個時候,如果能夠像初唐的王勃那樣一篇《滕王閣序》引得眾人皆嘆,對於往後的仕途是非常有幫助的。而這些高層官員們,組織這些活動,也有其自己的目的。

他們需要為自己的集團,注入新鮮的血液,也就是有才華的官吏。便可以從中選拔出得自己心意之人,加以栽培。若是有朝一日,他能夠平步青雲,自然也會對自己非常有利。

就像白居易在詩會中與李德裕、牛僧孺以及裴度等人結好,而歐陽修在洛陽詩會中所結交的朋友,也成為他後來的忠實盟友。

2. 得天獨厚的條件

其實,中隱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介於隱與不隱之間。平步青雲,更上一層樓是每個入仕為官才子的終極夢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遇到困難的而遷至洛陽時,他們並沒有急於求成。也沒有安於現狀,而是頻繁的籌措詩會。

一方面,是為了排解寂寞憂愁;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的東山再起做出準備。這其實是一種半仕半隱的生活態度,既然暫時沒有能力改變,就不如選擇一個更好的生活態度。而且,文人本身就喜歡飲酒作樂,遊山玩水,而且又有經濟實力。

「閒地唯東都,東都少名利」。在白居易看來,洛陽就是「閒地」。是賦閒之地,也是公務不多之地。因為是陪都,所以有著與京城一樣的配套體系,連官員也是一樣的。白居易和歐陽修都曾在此生活,也頻繁的組織詩會。

詩酒不分家,本身就是喜歡喝酒作詩的人,條件也達到了而且又能夠通過聚會的方式來拉攏人才或者結識盟友,有朝一日復出,這些人將會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即使達不到那個程度,也會看在往日友好的面子上,不會把事情做的太絕。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

結語:

白居易和歐陽修,都曾代表了一個時代。他們也均在洛陽任過職,而洛陽既是唐朝的陪都又是北宋的西京。兩人在當地,全部擔任閒官。二人看透了一切,選擇了淡泊明志。

因為一時的境遇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夠以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有錢有閒,自然就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洛陽對於他們而言,算是一個加油站。是追逐理想道路上的安身之所。

參考文獻:

《新唐書》

《宋史》

相關焦點

  • 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飲酒已不只是飲酒了,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 連續四年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瀘州老窖背後在打什麼牌?
    沒有人能夠喚醒一個裝睡的人,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一群奮發向前的人。很顯然,瀘州老窖便是白酒行業中那群一直在奮發向前的人。這是一個足夠努力的企業,一個力續不怠,不斷爬坡上行,充滿正能量的企業。今年已是瀘州老窖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的第四個年頭。
  • 陶淵明的淡泊豁達裡,藏著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
    文章中,還有面對「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們所做不到的晏如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卻依然能在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安然自若,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身處汙濁的時代,安貧樂道,不同流合汙。這種隱士的精神,在浮華的塵世裡,太稀有了,也太珍貴了。
  • 詩中茶韻丨——清正,清幽,清雅,清心
    中國的茶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眾多的文人墨客以茶為詩為畫,倡導高雅的藝術享受,美化人的精神生活。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如左思的《嬌女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多年。據已有資料統計,我國現存茶的詩詞累計達一萬兩千多首,是茶學文化中最為瑰麗的珍寶。
  • 寫給「唐宋八大家」的16首詩
    穿越千年的再聚首 此情此景 我們遼寧的大家們也詩意興起 有感而發 一起夢回唐宋 以詩會友
  • 寶寶起名 出自陶淵明詩中那些驚豔眾生的名字 淡泊寧靜 怡然自樂
    有多少人嚮往這種淡泊寧靜,怡然自樂的生活,既然過不了這種生活,那就取個淡泊寧靜的名字吧,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推薦,淡泊寧靜、怡然自樂、希望大家喜歡。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 淡泊寧靜寶寶起名 出自陶淵明詩中的寶寶名字 淡泊寧靜【怡然】
  • 讀《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有感
    不曾歷練過一番塵世裡的打磨,又怎有那超然世外的淡泊?詩,不在遠方。也許現實是失意的,但我們從不曾丟棄那一絲詩意的理想。我想,這就是詩人們帶給我們的最好的啟示吧!這種將一眾詩壇巨星通過某種關係串聯描述的方式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加上用了很多當下新潮的元素,風格上有點像二混子團隊的漫畫。
  • 思想隱士熊逸帶領你深挖唐詩中言外之意,感受其所蘊含的人生滋味
    這詩歌中的內容講述的其實就是古人的生活日常。現代的人,很少人能夠寫出唐朝時期那些的古體詩了,但好在有很多人還是願意去背誦唐詩,去感受那份詩意,也有人願意為大眾解讀那些曾經膾炙人口的詩句,帶領我們去品味唐詩。知道熊逸這個名字,是因為羅胖子。
  • 【詩酒年華】王羲之:自帶頂流光環,卻讓靈魂在平凡生活中起舞
    至於眼睛、耳朵,和精神相關,哪能那麼快就和人分開呢?」 這兩件小事可以看出來,王羲之的妻子也並不簡單,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子。 她是書法家之後,出身名門,淡定從容,還有「女中筆仙」的稱號。 要了解王羲之,可以先看一段他的八卦往事。
  • 「性靈」詩人袁枚的《苔》詩,精警理趣,意蘊深邃。(圖文原創)
    他堅決反對以唐詩或是宋詩來衡量詩歌優劣的觀點,說:「詩無所謂唐宋也,詩者,各人之性情也,與唐宋無與也,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敵,是己之胸中,有已亡之國號,而無自得之性情,於詩之本旨失矣」,可見袁枚的詩詞理論主張是與晚明文學革新派領袖袁宏道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
  • 柳宗元的這首詩清麗簡練,含蓄深沉,意在言外:閒適中隱藏著憂憤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因子,精研佛經,參悟禪理,儒佛貫通,渾然不覺中融匯到文學作品中,自成一派。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詩人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負,有才情,欲幹一番事業未成,被貶謫永州,待罪之身,基本上斷送了政治生涯,他應該扼腕嘆息,或憤慨不甘,抑或滿腹牢騷,但他卻十分的閒適淡泊。詩人在首聯中不以被貶職為悲,以不被案牘勞形為幸,十分快樂在山清水秀的永州,就此悠閒舒適的生活。
  • [ 詩話 ] - 唐宋分門名賢詩話 卷三
    朝鮮版唐宋分門名賢詩話第三卷   嘲 謔 王丞相好嘲謔,初執政,對客悵然,因曰:「投老欲依僧。」再三言之,客應之曰:「急則抱佛腳。」丞相善之。復曰:「『投老欲依僧』是古人一句詩。」客曰:「『急則抱佛腳』亦是俗諺,全句上去『投』,下去『腳』,豈非的對?」丞相大笑。
  • 「詩酒年華」王羲之:自帶頂流光環,卻讓靈魂在平凡生活中起舞
    至於眼睛、耳朵,和精神相關,哪能那麼快就和人分開呢?」 這兩件小事可以看出來,王羲之的妻子也並不簡單,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子。 她是書法家之後,出身名門,淡定從容,還有「女中筆仙」的稱號。 要了解王羲之,可以先看一段他的八卦往事。 適時,當朝託孤大臣郗鑑要在王家給自己選乘龍快婿。
  • 這首詩應該是最早的隱居詩,讀來無比暢快!
    現如今的學者們,都認為這是一首來自先秦時期,人們用來讚美隱士而創作的詩篇。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用來諷刺衛莊公不用賢人的詩篇,主要就是表達了衛莊公不能繼續繼承先王留下的基業,使天下有賢能的人避而遠之。但是這也都是後期學者們的猜測而已,現在我們主要認為這是一首表達隱士高尚的隱居情懷的詩篇。
  • 唐代高僧的一首詩,只有8句,道盡隱士的嫻雅生活,足以媲美賈島
    「一個人一首詩」,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唐代的那些著名詩人,你會選用哪首詩呢?比如說李白,比如說杜甫,比如說王維、孟浩然……實際上,這些人流傳下來的詩文非常多,而且經典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真的要用一首詩來代表他們的水平,確實不太容易。
  • 樂府詩為何又稱「音樂詩」?作為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如何發展的?
    樂府詩為何又稱「音樂詩」?「和樂而唱」的詩歌是古代通俗歌曲嗎「詩歌」是華夏文明與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發源於先秦時期成熟於東西兩漢,並在盛唐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刻。詩歌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經過歷朝歷代的創新與改進,可以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獨立的文化體系。在這個文化體系中根據朝代更替,時代先後、文化氛圍轉換以及意識流不同。
  • 詩中雪,雪中情,在詩詞中遇見浪漫,感受痴心,撞見人生
    感嘆自己為何是這樣的窘境,人生似乎陷入了絕境。前兩句詩奠定了悽冷空靈的基調。最後一句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十分精彩,陣陣狗叫聲打破了四周的沉寂,原來是主人出遠門,還沒有回來,犬守在家門口,痴痴等待冒著風雪趕回家的主人。寒冷的冬天有人等你回家,讓靜寂的景色有了一絲勃勃生機。
  • 蘇東坡的達觀,白居易的樂天,黃庭堅的淡泊,誰與莊子最知己?
    在中國文化史上,特別是唐宋以來「貶謫文化」史上的那些遷客騷人,大多從莊子處找到了自我安慰的良藥——凡是選擇了莊子的齊物逍遙人生哲學的人,大多堅強樂觀,曠達地面對世俗風波和多災多難的人生,縱然人在荒蠻異鄉,也能把他鄉活成故鄉,從而優遊自在,活出生命的精彩。
  • 不要以為喝過老窖酒了解瀘州酒文化了,這些才是瀘州酒文化精髓
    其中石棺畫像《巫術祈禱圖》和《對飲圖》,反映了古江陽在漢代已是「以酒成禮」、「以酒祭祀」、「以酒宴樂」的酒業興盛和崇尚酒文化的城市。9號石棺《巫術祈禱圖》,1984年5月出土於麻柳灣新區基建工地;11號石棺《對飲圖》,1987年5月出土於麻柳灣計劃生育指導所基建工地。上述石棺存瀘州市博物館內。
  • 李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偏偏被稱為詩仙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許多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琴棋書畫詩酒茶,不僅是吟弄風月的雅致之事,更是無比絢爛的藝術成就,而這七大雅事之一的「詩」,更是包羅萬象,唐詩宋詞用它們最為瑰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古今中外無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