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德軍第七坦克師繞開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一路突進前往敦刻爾克,目的是完成德軍總部穿插包圍的戰術,分隔包圍法國陸軍,其指揮官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隆美爾。行軍途中德軍突遭英軍重型坦克瑪蒂爾達II的攻擊,只裝備了機槍的二號戰車和只有短管30毫米火炮的三號戰車(三號戰車一直到G型材開始有50毫米火炮,而且還是短管,對坦克殺傷力不大)完全不是對手,包括37毫米反坦克炮也對瑪蒂爾達II束手無策。此時,恰逢一個高射炮連隊經過戰場,隆美爾看著這些高射炮比37毫米反坦克炮龐大得多的身軀,不由心中一動——何不讓這個傢伙試試,於是4門88毫米高射炮被拖到前沿陣地。戰果輝煌的英軍此時正是肆無忌憚的時候,根本沒把這些有些怪異的火炮放在眼裡,沒想到僅僅五分鐘,這些高射炮就報銷了九輛英軍坦克,英軍慌忙後撤。親眼目睹這一切的隆美爾命人通知高射炮連不用去駐防地了,而是跟隨自己的裝甲部隊繼續前行。
擊退英軍坦克的高射炮,就是FLAK18/88毫米炮。一款在二戰中具有獨特地位的高射炮,在防空方面,整個二戰它擊落了過萬架的飛機,而另外一個讓它名垂青史的是其獨步天下的反坦克功能。隆美爾在西線創造性地使用讓它成為德軍反坦克的一大利器,在之後很多時間佔據了德軍反坦克武器的C位。
FLAK18/88高射炮的研製也算是一波三折。一次大戰後,德國被禁止擁有和研發高射炮,但是德軍高層卻預見到未來戰爭空中力量的重要性,除了輸入美國先進的航天技術研發性能優越的飛機,另外一項就是秘密開發高射炮系統。德國兩大軍火商之一的克虜伯公司通過自己在瑞典的子公司博福斯公司完成了這一研究,這就FLAK18/88高射炮最初的設計:由炮管、底座撐盤、裝彈機、瞄具等部分構成,重約5噸,採用56倍徑的炮管,全長4.7米,可以拖拽移動,射界 360°。彈丸初速度820米/秒,射速 15發/分鐘,防空最大射程 9900米,對地最大射程14813米,各項參數可謂盡如人意。
FLAK18/88高射炮的最特別之處在於「兩段式」炮管,可以根據炮管磨損情況分別更換,既減少材料損耗,又節省人工成本。研發人員還設計了精巧的自動裝填裝置,其原理是利用高射炮產生的後坐力,實現半自動供彈,裝彈手只需把炮彈放在炮架上即可實現炮彈自動填裝。十字型底座撐盤的設計,能迅速將炮身調整至水平狀態。炮兵通過轉動炮座附近的兩個輪子,實現炮身的升降或平移。性能如此優良的FLAK18/88高射炮,自然在之後的戰場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1941年6月,北非戰場上英德兩軍為了爭奪海爾法亞隘口展開激戰。和在法國戰場一樣,德軍仍舊是三號戰車的天下,其性能和火力完全不是英軍的瑪蒂爾達II的對手,在裝甲車輛上英軍佔據了絕對優勢。然而英國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德軍指揮官竟然還是隆美爾。他對FLAK18/88高射炮的信賴從未如此強烈。隆美爾把手中僅有的13門劃為三部分,5門炮用來防禦海爾法亞、4門炮安置在哈菲德山、還有4門炮交給第15裝甲師支配,以便保護薩盧姆的前沿陣地。
英軍少將弗蘭克·梅塞韋指揮印度步兵第4師下屬第11步兵大隊,在19輛瑪蒂爾達II坦克的掩護下,開始了進攻。儘管瑪蒂爾達II坦克裝甲厚度達65毫米,但是根本不能抵擋FLAK18/88高射炮在一公裡外就發射出來的穿甲彈——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瞬間就毀掉一輛瑪蒂爾達II坦克,而在一公裡之內的話,FLAK18/88高射炮的精準性更高,英國人最終被擊毀了19輛中的15輛坦克,無奈撤退。
戰後還有一個趣聞,一名被俘的的英軍上校要求看看摧毀他的坦克的大炮,當他發現是FLAK18/88高射炮時竟憤憤不平地說:「這太不公平了,你們竟然用打飛機的高射炮來打坦克。「第一次看到這段我還忍不住為腐國民眾的不善應變訕笑,後來才知道,英國的大口徑防空火炮極為笨重,根本無法進行對坦克的炮擊,這哪裡是對德軍的指責,這是英國人對自己軍工設計的憤怒!
如果說西線和北非戰場上FLAK18/88高射炮帶來的是一種驚喜,那東線戰場上,它帶來的則是一種悲壯。
從1942年1月到3月,蘇軍不停攻擊德米揚斯克地區的德軍,在付出巨大傷亡的同時,包圍圈也越來越小。希特勒此時已經放棄攻擊莫斯科,蘇軍進攻也已經放緩,希特勒的堡壘戰術產生了效果,再據守德米揚斯克已經沒有戰略意義,北方集團軍的突圍被列上日程。
黨衛軍骷髏師成為這場突圍戰無可爭議的主角,而主角使用的恰恰又是FLAK18/88高射炮。在西線面對英國和法國的重型坦克已經頗為吃力的德軍裝甲部隊,面對蘇軍KV-1和T-34這樣的怪獸,德軍的三號戰車和四號戰車更無還手之力,北方集團軍被德軍高層指示用FLAK18/88高射炮進行反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臨近突圍的時候,因為殘酷戰鬥的損耗,十幾萬德軍只剩下三門FLAK18/88高射炮,骷髏師哀求最後一次空中補給一定要運來幾門,德軍的一架容克52滿打滿算運了兩門88毫米炮的零件過來,骷髏師師長為此還贈送了機長一瓶紅酒以示感謝(當時空戰德國佔優,容克52運輸機為了多裝物資拆除了防護裝甲和武器,不過也因此空中運輸力量損失慘重,為史達林格勒的空投不利埋下了伏筆)。
突圍戰開始後,骷髏師憑藉高於一般部隊的戰鬥力迅速撕開蘇軍防禦,並將缺口擴大為一公裡左右,為了據守這一段生命缺口,防禦蘇軍合攏,五門FLAK18/88高射炮全部被安置在兩側高地,每門炮都配有4-5兩三號或四號戰車警戒。蘇軍反撲時,德軍戰車在前移動吸引火力,高地上的FLAK18/88高射炮負責攻擊。這一戰法在第一天就擊毀了約20輛T-34坦克。原來T-34有效射程僅僅為800米,而FLAK18/88高射炮對T-34的厚裝甲,有效射程是1500米左右,等於相差了一倍的距離,蘇軍坦克即使看得見火力點,也無力進行打擊。加上三號戰車的阻撓,甚至自殺式的衝撞,蘇軍坦克一籌莫展。
德米揚斯克保衛戰以德軍全部突圍而告終,據稱骷髏師在這一戰打光了自己所有的坦克,部隊減員一半,中下級軍官喪失了70%,那五門FLAK18/88高射炮因為最後時刻仍在阻擊蘇軍坦克沒有被運走,都被炸毀。遭到重創的骷髏師回國修整時成為德意志的英雄,全師均獲得「德米揚斯克紀念臂章」。
FLAK18/88高射炮在戰場上的傑出表現讓所有德國軍工企業眼前一亮,基於這個系列的特點,德國首先研製出了PAK43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是所有盟軍坦克的噩夢,因為在3公裡內,這個怪物可以擊穿任何一輛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一年後,克虜伯公司又在PAK43的基礎上研發出虎式坦克專用的56倍徑88毫米炮,彈丸初速度達到驚人的773米/秒,裝備新式穿甲彈後可以在一公裡之內擊穿30度斜角的138毫米裝甲。這就是著名的KWK36坦克炮。又過了兩年,克虜伯公司在KWK36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開發出KWK43坦克炮,就是虎王坦克專用的那款,這款炮的彈丸初速度達到1000米/秒,配合鎢芯穿甲彈可以擊穿30度斜角的200毫米裝甲。
FLAK18/88高射炮的反坦克功能主要出現在1940年到1942年期間,這一時期,德軍坦克還在三號戰車和四號戰車之間徘徊,面對盟軍的重型坦克根本沒有優勢可言。反坦克炮的當家花旦是PAK40,在西線還有點作為,東線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完全無感!此時的單兵反坦克利器鐵拳還沒有開發出來,德軍的裝甲部隊落於全面下風,反坦克武器也處於空窗期。但是,當FLAK18/88高射炮在法國戰場擊毀第一輛瑪蒂爾達II的時候,這個正正經經的客串明星,卻為處於迷茫的德國軍工設計界指明了設計方向,為之後一系列偉大的武器設計鋪平了道理。
誠如本文題目所言:用高射炮打坦克確實是無奈之舉,但是誰又會想到,最後迎來的卻是虎王呢?
文中加深字體為網友@rickdomzh提出意見後修改,這裡再次感謝他對我的幫助!
感謝閱讀,喜歡我就關注我,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