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工作報告

2020-12-18 三三說教育

一、課題組織機構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一)課題領導小組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宏觀調控與統籌。

成員:******(教務處負責人),課題隊伍的培訓。

******(教師),負責課題研究的推進。

(二)課題研究小組的構成和分工情況

課題負責人:******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如下:

******:參與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階段總結;負責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課題研究中有效性評價的研究;參與完成申報書、研究方案、報告的撰寫;負責會議記錄和活動記錄。

******(教務處負責人):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事宜,負責課題研究人員的培訓、研究工作的安排、負責資料的收集整理;負責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實踐研究的設計與執行;負責課題成果的推廣;負責課題研究的各種申報、方案、報告等資料的撰寫。負責教師管理,教學經驗總結;負責各班活動開展的記錄;負責各班主題班會的策劃以及經驗總結。負責學生養成教育實施的結果比較。

******(教師):參加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負責擬定我校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查閱和編輯文獻資料、組織學習和研討活動。

******:負責本課題研究全面工作及人員分工;審核修訂報告與主件;參加完成申報書、研究方案、報告的撰寫;負責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的提煉與推廣;負責牽頭完成效果自測工作。

:負責校內各項活動的開展與安全監管,總結各項活動的經驗及總結;負責調查問卷、訪談內容的編寫和實施;負責統計調查問卷及撰寫《分析報告》。負責執行家校聯合新模式,反饋情況,提出建議;收集資料。參加填寫《申請評審書》、撰寫《開題報告》、《研究報告》、《工作報告》、負責擬定我校各項活動的開展與準備工作。撰寫《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策略;負責查閱和編輯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研究資料。

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開展情況

1.準備階段分準備(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在上級的指導下,組建課題研究小組。交流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查閱文獻資料,篩選數學問題,確定課題名稱,按要求填寫、修改、報送《申請·評審書》。

2.實施階段(2015年7月——2017年12月)

參加開題培訓,在縣理論室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召開「開題報告會」,修改「開題報告」,組織課題組討論制訂「研究計劃」,落實分解研究任務,通過學習、探討、交流、總結等課題研究活動,開展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實踐研究活動,做好各種記錄,撰寫論文、案例、階段總結、中期報告等,進行中期檢測。

3.總結階段(2017年1月——2020年12月)

全面整理分析研究過程資料,參加縣上的結題研學活動,課題組梳理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總結研究效果,撰寫研究報告。梳理研究措施和研究工作,撰寫工作報告。填寫成果鑑定書。進行結題公示。完成效果自檢和效果自測報告。申請結題。

三、研究計劃的執行情況

(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

參加市「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會、專題會、培訓會等16次,參上級組織的教育科研培訓活動18人次,28人次到資陽、雁江、安嶽、簡陽等地參觀考察學習,諮詢並接受專家指導3人次。

(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網絡學習,校本研修,集體備課等等,形成教師評價記錄表21份,學生評價記錄表21份,聽課記錄69份,學習記錄24份,個案記錄15份,教學片斷記錄20份,教學隨筆8份,研究手記17份,調查問卷318份(教師56份,學生262份)。相關記錄10份。

(三)組織專題研討會

派遣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吸收兄弟學校的課題研究的管理和先進經驗,派遣到兄弟學校學習。課題組對如何培養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規範進行專題討論。通過集體智慧攻破難關,處理解決研究過程中的難題,召開經驗交流會,將各階段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

(四)開展專題講座

邀請優秀班主任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活動,邀請學生代表現身說法,邀請一線教師針對留守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攻關講座。

四、研究計劃的變更情況

五、研究成果的發表、出版、交流、獲獎情況

本課題開題報告及中期研究報告獲資陽市教科所三等獎。

六、研究工作的保障情況

(一)研究管理的保障情況

1.成立課題領導小組,通過邀請專家作報告、教師大會、骨幹隊伍學習、學科專業學習、教研組活動、教師自學等形式,開展校本培訓。學習理論,拓寬眼見,提高思想,形成共識,調動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豐富資源。建立網絡平臺

配備足夠的教學資源,我校各個教室均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臺,另有計算機室2個,現代化教學設備完善,構建了一個健全的校園計算機網絡。教師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完成這項研究。

3.加強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學校制定了課題管理、學習、研討和激勵制度,定期組織現場觀摩交流活動並進行籤到,開展論文、課列評比,展示優秀成果和先進經驗,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研究力量的保障情況

本課題組的研究人員有校長,副校長及科研室主任等組成。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就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部分成員多次承擔教育科研課題並榮獲各種獎項。各個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積極學習,尋求多方幫助,勤於總結,使得本次課題得以順利結題。

(三)研究經費的保障情況

學校現計劃投入本次課題研究經費1.5萬元,主要用於資料費、調研費、會議費、專家諮詢費、勞務費、成果鑑定費、出版費等3000元。資料費包括圖書購置、信息查詢、資料收集、複印列印、翻拍刻錄等費用1500元。調研費包括問卷設計、調研差旅和食宿、數據處理等費用1500元。會議費包括會議食宿、場地租賃等費用2000元。專家諮詢費包括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研究報告等專家諮詢費2000元。勞務費包括課題組成員和其他參加研究者的勞務性費用1500元。成果鑑定費包括成果鑑定專家、學術秘書等費用2000元。出版費包括成果出版、論文發表等費用1500元。

(四)研究時間的保障情況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3年,分準備(2017年3月——2017年6月)、實施(2017年7月——2019年12月)和總結(2020年1月——2020年6月)三個階段進行,在此時間內,課題組規定每月組織兩次及以上階段會議,課題組完全有能力完成本次的課題研究。

(執筆者: )

(本稿為第一稿;本稿完成時間:2020年10月)

相關焦點

  • 鳳凰小學多措並舉狠抓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
    為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文明意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鳳凰小學把開學第一月作為「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月」,採取多項措施,狠抓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強化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效果良好。一是完善規章制度,為習慣養成指路。
  • 開江縣永興鎮發布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為全面關心了解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學習、心理、身體、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研究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幫教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開江縣永興鎮組織各村自2020年9月1日至30日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全面調查
  • 「四大」創新開啟養成教育
    文鐵軍 攝文 | 王錦華道縣壽雁鎮第一小學著力開展「陣地培育、活動教育、課題研究、校本培訓」四項養成教育創新,努力弘揚「大雁精神」,培養現代優秀學子。該校現有教學班27個,在校學生1700名,教職工83名。2019年8月由原壽雁鎮中心小學分為道縣壽雁鎮第一小學。
  • 道縣沙田中心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蔣正爭 唐亞雲 朱任芝)12月2日,道縣沙田中心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進一步加強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提高留守兒童心理素質,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 《遙望南方的童年》:解讀影片背後留守兒童問題及農村教育現狀
    《遙望南方的童年》是易寒執導的處女作電影,是一部關注農村教育狀的電影。其實說起農村,許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感受到體會到,通過這部影片平凡簡單的故事,相信能夠讓你的內心產生共情。電影主要講的是在江西的某農村,一位鄉村小學老師易明堂,讓妻子來當園長,開辦了農村的幼兒園,反映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其中出演的演員,從孩童到大人,基本都是當地的村民,非常自然且真實。
  • ...心中——四川高縣創新開展「三項行動」緊抓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在高縣的各個校園裡,待人有禮,行為規範的良好習慣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近年來,高縣教育和體育局深入貫徹落實高縣縣委關於開展黨員幹部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安排部署,以實施制度建設行動、環境建設行動、平臺搭建行動為抓手,推進了教體系統黨員、幹部和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讓良好行為習慣蔚然成風。
  • 「12355」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聯合塔嶺鎮中心小學開展 " 希望,愛在陽光下 " 活動晨報訊(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劉坤) 和爸爸媽媽一起最開心快樂的往事,始終無法釋懷的難過記憶 ……6 月 29 日,大連 12355 青少年服務臺聯合莊河市塔嶺鎮中心小學開展 " 希望
  • 濟源市資助山區小學 關愛留守兒童
    日前,市委統戰部和九三學社濟源支社在大峪鎮第六小學聯合舉辦資助山區小學貧困兒童活動。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濟源支社主委李社會出席活動。  在活動現場,李社會一行向大峪鎮第六小學的100多名學生發放了文具盒、書包等多種學習用品300餘件。
  • 民政部:健全留守兒童 困境兒童關愛體系
    民政部等10部門27日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了各部門職責,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權益。  公安部門要及時受理有關報警、求助,依法追究失職父母或侵害人的法律責任,嚴厲懲處各類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犯罪行為,按政策為無戶籍兒童辦理入戶手續;教育部門要為機構內的困境兒童就近入學提供支持,對有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優先安排在學校住宿;推動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措施,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
  • 【故事】三明建寧:「真愛6+1」關愛留守兒童!這所大山裡的學校沒有...
    三明建寧縣客坊中心小學位於閩贛交界處,距縣城50公裡,是建寧縣最偏遠的一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現有學生302名,其中留守兒童190名,佔比62.9%。懂真規:加強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工作,強化學校學生法律法規知識和宣傳,積極進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法律意識,養成知法、守法,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 莞城中心小學分校開展國防教育暨行為規範訓練
    近日,莞城中心小學分校組織全校學生開展國防教育暨行為規範訓練。通過訓練,該校1200多名學生不僅提高了日常行為規範和組織紀律的水平,還增強了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觀念,養成了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在開營儀式上,莞城中心小學分校校長黃善厚發表講話。他希望同學們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能養成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作風,做新時代的好少年。隨後,黃善厚校長與教官代表進行了授旗儀式,並宣布本次國防教育暨行為規範訓練正式開營。訓練開始後,教官對同學們說:「不想當特種兵的菜鳥不是好新兵」。
  • 「故事」三明建寧:「真愛6+1」關愛留守兒童!這所大山裡的學校沒有...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三明建寧縣客坊中心小學位於閩贛交界處,距縣城50公裡,是建寧縣最偏遠的一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現有學生302名,其中留守兒童190名,佔比62.9%。懂真規:加強學校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工作,強化學校學生法律法規知識和宣傳,積極進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法律意識,養成知法、守法,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 廖偉棠: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的親身經歷 獨家
    有一個我一直未能面對的過去橫亙在我的記憶裡:我可能算是中國第一代的留守兒童,當然我的留守與今天六千萬主要分布在內陸農村的留守兒童大大不同,這也是使我感到尷尬和難以敘述的地方。(資料圖:農村留守兒童)我於七十年代中出生於粵西農村,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本地農村人,這個組合在粵西的僑鄉並不罕見。
  • 共青團「童心港灣」: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在留守兒童安全知識講座上,孟慶甜圍繞我國拐賣、侵犯兒童犯罪嚴峻形勢,結合拐賣、侵犯兒童犯罪組織集團化和職業化、對象低齡化、多樣化等特點,告訴「童伴媽媽」們有哪些可能發生在身邊的犯罪行為,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景的留守兒童,講解防控、補救對策。  為了更好地幫助「童伴媽媽」們掌握、教授相關知識,孟慶甜還專門準備了「兒童版」課件,以便她們直接使用。
  • 貴州威寧回應本報留守兒童報導
    10月9日,中國教育報編輯部收到了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關於營山小學核查情況和採取措施的報告》。報告稱,威寧縣教育局對本報《探訪營山村》的報導高度重視,並組織調查組對報導中提及的牛棚鎮營山小學學生情況進行核查。
  • 「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
    改變農民工「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媽媽工廠」留下媽媽 讓留守兒童告別留守新學期開學了,清晨6點,家住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的黃紅霞就起床了,準備好早餐,喊起兒子一起吃過之後,她把兒子送進了就讀的小學。上午7點半,她準時來到工廠,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中午下班,她從學校接回兒子,吃過飯送到學校,她再上班。
  • 慈利通津鋪鎮小山村留守兒童香香小女孩 願她心靈不再「留守」
    留守兒童的根本原因探討?1)城市化的推進。不可阻擋的趨勢,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擁有更多的產業、就業機會、財富、機會,甚至可以擴展為教育、醫療、娛樂等,方方面面都領先於農村,且是本質化的領先。2)父母。留守兒童的父母們,大多是在城裡生活不太順利,或者說沒有足夠的富餘,以致於無力將農村的孩子接過來。無論是時間、精力、金錢,都是。
  • 以法治思維踐行家庭教育行為規範
    2020年8月,全國婦聯和教育部聯合印發《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範》,這是對2004年制定的《家長教育行為規範》的修訂完善。其二,家庭的「教育」應當是更有溫度的、更多包容的、更能夠體現兒童個人意願的,使兒童有參與選擇空間的。家庭始終是兒童可以「棲息」的「家」,家庭「保護」功能不能被教育社會化功能所遮蔽。規範家長家庭教育行為,必須以幫助其正確認識親子之間監護與被監護的關係、為其提供基本的育兒知識、提升其教育兒童素養為開端。
  • 《遙望南方的童年》:留守兒童的心酸,被這部電影講透了
    觀眾透過一所幼兒園的窗口,便能洞見一幅當代農村大環境的真實圖景。本片的主題關乎留守兒童,關乎農村教育,也關乎社會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陣痛在農村產生的深遠影響。
  • 民政部、全國婦聯等十部門: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
    這十項工作職責分別是:負責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負責定期分析評估本地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