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Paris)第一次在中國辦展了。說起這個設計工作室的合作對象,仿佛一場聲量浩大的跨界派對——從音樂界的Björk、Madonna、Kanye West,到時裝界的山本耀司、Jil Sander、Loewe,還有藝術界的蓬皮杜、東京宮、蛇形畫廊。
他們決定了我們愛的音樂、時裝、藝術的樣貌,創造了我們對許多西方文化的視覺記憶。
而在和Voicer視頻聊天的過程中,M/M (Paris)不知不覺透露了,這樣一個用設計改寫歷史的工作室是如何煉成的。
Michael/Mathias大約1989年的交通卡
M/M = Mathias Augustyniak / Michael Amzalag,他們曾是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同學,1992年一起開了工作室。過去近30年,他們抵制傳統的甲方乙方模式,以平等對話的形式,為諸多時裝、音樂、藝術項目及文化機構重塑了視覺形象,甚至一個項目時長超過20年。他們用剪切拼圖、手繪塗鴉,如此稀奇古怪、自由散漫的設計風格,在各個文化領域橫衝直撞無限滲透。他們包羅萬象的作品難以一言蔽之,Voicer邀請了中國不同領域的創意分子,選出了他們最愛的M/M (Paris)代表作。<< 左滑看看誰推薦了這個作品
<< 左滑看看誰推薦了這個作品
<< 左滑看看誰推薦了這個作品
<< 左滑看看誰推薦了這個作品
<< 左滑看看誰推薦了這個作品
前陣子M/M (Paris)的中國首展在上海開幕,仿佛一個大型遊樂園,兩位園長卻無法現身。我們馬上轉移到在線聊天室,和M/M見個面,聊一聊不可複製的過去,最近買了什麼東西,以及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Voicer Michael、Mathias你們好!你們不在工作室,而是各自在家?
Michael 對啊,早上在家工作,等下再去工作室。
Voicer 「M/M上海製造」一切都太好玩了,很多作品可以觸摸,和一般展覽完全不同,還有大型蹦蹦床,簡直像個遊樂園,為什麼想做這樣一個展覽?
Mathias 你形容得很好。這個展覽基本上就是為了和你們的文化、你們這代人進行對話。我們來自歐洲,我們的作品代表歐洲文化的一部分,現在它去到了中國,一個截然不同的國度,所以我們想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打開對話。大家走進展覽就像身體縮小了,放下了你們國家我們國家、你們這代人我們這代人這些東西。
畢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雖然這話聽起來很大,但我認為,傳達夢想和希望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現在整個星球都停擺了,我們無法見面。這個展覽是我們傳達夢想的一種方式,你可以透過展覽感受這個夢,看看我們是否能理解彼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做一個什麼都不能碰的展覽,恰恰相反,我們做了很多可互動的半永久裝置。就像你說的,它像一個遊樂園。
Voicer 跟我們講講M/M (Paris)開始的故事吧。
Mathias 1990年代我們開始做工作室,那是巴黎的一個特殊時期,某種程度上是歐洲的開端。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開始上班那會兒,英法之間還沒通火車呢。那時的平面設計工作室和廣告公司非常傳統,沒有像M/M (Paris)這樣跨越藝術、音樂、戲劇、時尚、文學領域的創意工作室。
1950年代末的歐洲還沒發展成型,而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1960年代,接觸到音樂產業的末梢,又在1990年代初接觸到時尚、藝術產業的開端。我們在不同的領域間跳躍,把新和舊的事物混在一起。就這樣,我們在巴黎起步了,那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年輕的M/M
M/M第一次為法國時裝品牌Martine Sitbon設計邀請函
FW1994/SS1995
Voicer 就像你們說的,工作和時代是息息相關的,你們覺得,設計師對於一個時代的價值是什麼? Mathias 我認為設計師的價值,或者說我們的價值,就像現在我們把不同的視頻窗口接到了同一個會議室。再看我們剛起步的時候,不同的媒介已經存在了,電視、雜誌、電影、書籍,只是彼此還互不相干。那麼設計師的機會就來了,我們可以把不同的領域連接起來。這個職業像一個文化樞紐,有把事物連接在一起的能力。2002年為Vitra設計的海報,攝影Jodokus Driessen檸檬樹或月桂樹裝置
Voicer 那這個問題你怎麼看,你是否相信下一個項目總會比上一個更好,還是偶爾搞砸了也沒關係? Mathias 這是個好問題。我想並沒有什麼是明天會更好的,但一切都是新的體驗。你看身邊的人,他們也不可能每天都很好。就像Michael說他今天還沒準備好講話,有時候他也不需要講話。我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的流動性…… Michael 哦!Mathias掉線了,那我來回答吧。你不需要每次工作的時候,都把光標放在同一個位置。有時你要去這,有時你要去那,有時你要打個盹,我想偶爾打個盹沒毛病吧。因為有些項目肯定比其他的更令人興奮,有些你已經知道結果是什麼了,所以我們得換著法子去面對。就像Mathias說的,這就是生活,是一種體驗。 Voicer Mathias回來了,我們繼續吧。M/M (Paris)做過大大小小的項目,你們怎麼衡量商業/非商業作品?洛裡昂國立戲劇中心系列海報
比如說,我們給布列塔尼的洛裡昂國立戲劇中心設計海報,這個項目持續了20多年,經營劇團的人已經不在了,但海報沒有過時,我們把這些海報帶到了上海,讓文化繼續流傳。戲劇是法國非常重要的文化,法國戲劇已經擴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甚至有人說,戲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確實,我認為戲劇是接觸人類、了解人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布列塔尼國家劇院系列海報
Voicer 有些人可能不願意去觸碰這些話題,但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無論你想不想,商業、政治是無處不在的。 Mathias 是的,最近跟我們聊政治聊得最暢快的也是中國的年輕人。討論政治,應該和討論生命一樣。我很欣賞你們這代人在中國的受教育程度。最近我和一個朋友Philippe Parreno聊天,他是一位藝術家,我們一起做過很多項目。我們都說,我們這一代沒有誰能進入政治機構,不是我們不想,但不知怎的,在法國政治機構裡的人要麼更年輕,要麼更年長。當中自然有很多原因了,但為什麼我們的工作一直在反思世界、反思如何與他人共存,在社會生活中卻沒有真正的政治參與。為Philippe Parreno的展覽「陌生季節」設計的海報 Voicer 我注意到這個聊天室的背景圖片是你們的工作室,大家的工位都對著牆,為什麼這麼安排? Mathias 哈哈,因為工作室沒有窗戶,只有天窗。為了讓大家聚在一起,又能集中注意力,還考慮到採光通風,就這麼安排了,有點難為大家了,但也還行。 Voicer 你們工作室的日常是怎麼樣的?你們今早都沒去上班哦。 Mathias 最近形勢變複雜了,否則你應該來我們工作室的。我們現在會做一些視頻採訪、線上課程,雖然很興奮,但也挺煩的。就像你戴著大手套,卻要拿小茶杯喝茶。但我們還是要保持交流,交換一些心情和體驗。雖然我們無法到展覽現場,但還可以像這樣聊聊天。桌上的兩個小喇叭是M/M憑藉Bjork《Biophilia》拿下的美國國家錄音藝術科學學院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 Voicer 有一個遺憾是你們沒能在開幕上帶我們導覽。 Michael 我知道。還有人在Instagram說展覽沒有展籤。主要還是我們無法到場,我想如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以組織導覽那就太棒了,至少可以給出一些重點的解釋。我們確實寫了一份很長的文獻來解釋每一個項目,但它經過翻譯和壓縮就變成了別的東西。你們可以在展覽上拿到一張海報,上面寫著項目名稱,但沒有詳細信息。如果能增加一些資料就更好了,我們也建議博物館跟我們做一個講解視頻,在展覽上播放,那公眾就能更明白些。新近發行的M/M百科全書《M TO M OF M/M (PARIS) VOLUME II》,456頁,850張圖像,包含與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時裝設計師Miuccia Prada、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的訪談等等
M/M也是JW Anderson多年的藝術指導
Jonathan Anderson桌上有一隻C』est Wouf!燈箱M/M為Madonna《American Life》設計肖像字體
M/M與藝術家George Condo合作為Kanye West《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設計專輯視覺及絲巾
Voicer 這麼漫長的職業生涯,是什麼支撐你們的熱情,讓你每天早上從床上爬起來?Mathias、攝影師Alasdair McLellan、Michael與愛犬Indy Mathias 就是感覺活著吧,你有家庭、有工作,但依然努力去尋找新的方式,讓作品變得更好,我至今還是被工作鼓舞著的。我覺得我們很幸運,可以實現大腦的想像,創造一個美好的遊樂園,現在還把它搬去了上海。 Mathias 我喜歡把人與人的關係放到三維空間去探討,比如說遊樂園、主題公園、歌劇院,我們做過歌劇院的項目,但再做一次無妨。我們必須不斷地拓寬視野,就像之前說的,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我覺得一些好的空間,是不太會被過多的想法幹擾的。就像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做的黃金馬桶那麼純粹,它矗立在那兒,阻擋了多餘的想法。Maurizio Cattelan的黃金馬桶名為《America》 Mathias 時間觀念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認為,設計師就像工程師。開頭多花一點時間無妨,多去看、去找,要能慢下來。我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至於很多人想問的那個問題,「兩個朋友(而且還是設計師)開公司,怎麼能不拆夥?」跟他們聊完,答案已經瞭然。
你是設計師,還是關心設計的人?M/M (Paris)所說的讓你最有共鳴或有啟發的是什麼?
如果你也發現自己好久沒有時間好好思考了,那麼就去他們的遊樂園放鬆一下吧!
M/M上海製造
即日 - 2021年4月18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7樓設計中心psD
創意品牌、在線美學雜誌Voicer,
每日分享生活與設計之美。
推薦關注,
請搜索「Voicer」或掃描識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