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女巫」,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是面目猙獰的巫婆,還是帶著黑貓、騎著掃帚在夜空中穿行的黑影?其實,從小到大,我們對於女巫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鷹鉤鼻、一雙閃爍著陰謀與詭計的眼睛,還有那身黑色的巫師袍以及從不離手的掃帚。直到近幾年,各大影視劇中對於女巫的形象設定才不再拘泥於猙獰與恐怖,而是將女巫這一角色塑造得越來越豐滿,致使越來越的人踏上了尋找現代女巫之旅。
當女巫放棄掃帚,轉坐熱氣球時;當女巫脫下黑色的巫師長袍,穿上鮮亮的衣裙時;當女巫放下魔杖,手握繁星時,你是否會愛上這樣俏皮又可愛的女巫呢?
01森林女孩的色彩魔法
「有這樣一群獨立的女人,她們走自己的路,從不在乎旁人投來的異樣眼光。她們知道自己是誰,她們是女巫,也是自己的皇后。」是的,這段簡短又個性的獨白,來自一個相信魔法與冒險的森林女孩所創造的女巫世界。在自然與人類相遇的地方,她發現了新的魔法,並用水彩探索著奇異的宇宙奧秘。
這可愛的森林女孩就是美國藝術家凱特·費多拉(Kat Fedora)。才華橫溢的她從大學開始畫油畫,並獲得了美術專業的學士學位。隨後,她將目光轉向了陶瓷和紋身藝術,同時,也開始嘗試著用更加通透的水彩進行創作。在她創造的魔法世界裡,原本恐怖的元素都變得可愛又浪漫,乖巧又感性的女巫是個充滿了冒險精神的小書呆子,除了研讀魔法書以外,就是帶著她的小黑貓無所不能地穿梭在宇宙中,似乎每次都有全新的發現。

雖然凱特每次創作的主題會有所不同,但其內容卻總是圍繞著動物、女性形象而展開。同時,她也喜歡在創作中融入自然和宇宙等元素用以豐富、渲染畫面,致使其作品看起來更加豐富有趣。凱特認真地說:「在創作過程中,我傾向於墨水和水彩結合的繪畫方式,它實現了我想要畫面呈現出的『說明性』效果。當然了,這已經成為了我的標誌性風格,也是我的摯愛。」
02亦正亦邪
在歷史的某個階段,人們總是相信女巫擁有特殊的魔法,可以用來佔卜、預測和療傷等等。幾個世紀以來,儘管有關於巫師的故事一直在變化,但有一件事始終如一,那就是它與「女性」之間的關聯關係。無論你是參考《聖經》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巫師通常被設定為醜陋、邪惡的女性形象。這種巫術觀點在不同時期也引起了大眾的恐慌,而恐懼與興趣的結合也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隨著16世紀女巫審判的盛行,關於巫術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也因此影響了藝術的發展,一場轟轟烈烈的獵殺女巫的活動在現實與藝術領域中爆發。女巫成為了人們宣洩壓力的替罪羊,被塑造成「撒旦的密使」。進入浪漫主義時期後,詩人和作家因情感和想像的注入,致使女巫的形象趨於至美與陰暗並存的兩面性發展。這一點也影響了後續的藝術創作,在眾多魔幻題材的作品中,女巫這一角色也因此有了亦正亦邪形象。譬如,《沉睡魔咒》中的因背叛而冷酷無情的瑪琳菲森。
到了20世紀,女巫也成為了60年代女權運動中的助力,「女巫」被復活成為了女權解放的有力象徵。這種神秘的女巫復興,也開始在藝術、生活等領域顯露。或許可以說,女巫的歷史,就是女人的歷史。而整個女巫形象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女性施魅與去魅的變化史。基於此,凱特將其作品中的女巫形象設定為更能被觀者所接受、喜愛的乖巧形象,未嘗不是一種大眾流行文化的符號。
03浪漫的女巫文化
女巫文化在近些年悄然流行起來,從影視劇到歌曲,都能識別出各種女巫元素,但不同於傳統的是,現在的女巫文化常常和女權運動聯繫在一起。對於女巫的人物形象和個性設定也逐漸多元起來,不再是毫無理由的、純粹的惡,她們也並非天性瘋狂,而是和普通人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生活煩惱與糾結,可以樂觀天真,也可以冷淡穩重。如同凱特所說:「女巫,一直是我十分喜歡又很欣賞的一種人物設定和文藝形象。在未來的創作中,我對於女巫的描繪或許會更加古靈精怪,而她們也將擁有更加巨大的能量。」
雖然,女巫文化早已褪去了可怕的外衣,成為了流行文化的靈感,但其自身所擁有的強大力量,致使越來越的人加入到女巫文化的熱潮中。如今,我們對於女巫文化的認識也不再停留於兒時著迷的魔法世界以及令人厭棄的可怕形象,它已經成為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無法繞開的文化元素。畢竟,它不僅承載著恐怖的傳說、浪漫的歷史,也能夠成為藝術家們關於另類之美的靈感源泉。
眼緣藝志 第601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