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大假期間,杭瑞高速雲南與貴州接壤的北盤江大橋上熱鬧非凡。這座建成長1300多米,高565米的世界第一高橋的雄姿吸引起世人的目光,雲南貴州兩地的群眾蜂湧而至,上海,杭州、重慶方向的車流滾滾而至,造成大橋上交通幾度阻塞,兩地交警力保暢通,仍然有不少駕車者駐車閃拍:「老遠的地方來就是為了看天下第一橋嘛。」
北盤江大橋架在群山上顛,由雲貴兩省共同投資11億元,由貴州方歷時四年艱苦時光建成通車,據說建成後雲南方「幌然大悟」,橋下面的大峽谷河流一半在貴州叫北盤江,在雲南的這一半叫尼珠河,橋名應該叫「尼珠河大橋」,由此一段時間以來,雲南方民間與官方強烈呼籲北盤江大橋改名,但大橋定名早在未建前從報批、擬建都以「北盤江」命名的,橋名早定,難以更改,塵埃落定,雲南痛失大橋名,留下遺憾。繼而「反擊」,在離北盤江大橋上十餘裡的地方、自己境內的另一座大橋一一普立大橋處做起了文章,普立大橋兩處均設立左右下橋回橋車道,兩側的大型停車場現已完成土建工程,停車下馬,就可在橋下觀看山海風光,橋上的尼珠河大峽谷更是「秀色可餐」,只要把普立大橋下的停車場,旅館、觀光索道,各種休閒娛樂建成,方便往東方向的車輛和從西而至的車輛停留,雲南便可建成以北盤江為上流的尼珠河大峽谷觀光旅遊橋頭堡,帶動雲南宣威普立鄉數萬山區群眾以旅扶貧脫貧,增加當地百姓就業渠道和經濟收人,豐富東部旅遊業態,助推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舉措。
再看貴州方面,好象一切不謀而合。在北盤江大橋開建之際,六盤水市的水城縣便在離橋十餘裡的水盤高速杭瑞高速的節點處建起了海坪彝族風情園,玉舍雪山滑雪場、野玉海度假區等景區。從雲南 、廣西通過水盤高速、盤興高速、杭瑞高速的駕車旅客玩過海坪等景區後,一路向東二十幾公裡,就到六盤水南下高速路口進入六盤水市區,通過環城高速,紅山大道城市快速通道後便可在市中心住賓館、吃美食、逛大街,看夜景。六盤水市是貴州西部的中心城市,工業基礎較好,鐵路密集,公路、機場等交通便利。在新時期,該市奮力轉型,依靠涼爽氣候巧打「涼都」城市品牌。依託三線建設所留財富,將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城市文化進行充分融合,大力建設獨具特色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在市區內和郊區建起水城古鎮、明湖溼地公園、梅花山滑雪場、月照養生谷、大河堡、國學館特大型景區,這些景區已散發誘人魅力,吸引天南海北遊客奔赴涼都。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通車後,六盤水市區內掛著雲南、廣東、四川、重慶的車牌一下子的各種車輛多起來,春節期間賓館灑店爆棚,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消費居高不下,不少旅客是衝著北盤江大橋而來,畢竟是世界第一高橋嘛。
大橋通車後,六盤水方並沒閒著。當年的大年初一,該市主要領導帶隊輕車就簡到北盤江大橋下的都格鎮,來到大峽谷,要超前規劃,超前謀劃開發北盤江大峽谷景區,為當地百姓早造福早謀利。大峽谷沿岸的的野鍾黑葉猴保護區,花嘎大天坑等景點將會連成片,水城縣南部山區十多萬老百姓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即然北盤江大橋這樣「神奇」,為何不在大橋兩端兩省境內各自修建觀景臺停車區方便大家看橋?為何要如此糾結而暗中較勁?其實,有如大橋建在峽谷頂瑞的兩山之顛,東西兩面都要經過接二連三連綿數裡的隧道群方可抵達橋沿,懸崖陡壁,險象萬生,難以有落腳的地方修建觀景臺,更別說建停車場。雙方更看中的是橋下大峽谷的景區開發,以及景區建成後的連鎖效應。
從開發景點來看,貴州方的條件要好一些。主要是大橋離六盤水市區只有三四十公裡,境內景點密布,景區開發較早。北盤流域又主要在水城縣境內,再來一個北盤江國家五A風景區,帶來無形有形的財富難以估量。北盤江大橋離雲南宣威市百餘公裡,由於各方面原因,以普立大橋下的尼珠河大峽谷、北盤江上遊的景區開發時間可能要晚些,但在拼財力、拼智慧、拼整合、拼賣點、拼營銷、拼文化的時代,說不準誰慢半拍,誰又會後來居上?
雲南宣威和貴州的六盤水,同屬雲貴高原烏蒙貧團山區,山水相連,民風純樸。北盤江大橋建成通連,一下子拉近了兩地老百姓的距離。天路通坦,山外的世界不在遙遠。我們希望兩省在大橋下所規劃的景區早日建成,大家攜手相依,合力打造互通互助的無障礙,跨區域的「匠心」旅遊工程,以世界第一高橋為鈾心,讓大橋下絢麗多彩的風光早日躍入世人眼帘,使雲貴兩省東西兩面山區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