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橋的精細化養護——北盤江第一橋信息化管養關鍵技術

2020-12-21 橋梁雜誌

畢都高速北盤江大橋為世界最高橋,俗稱北盤江第一橋,本文針對北盤江第一橋的結構特點及運營環境,研發了基於結構風險管理和無線Zigbee技術的結構安全監測系統,採用無線Zigbee技術使監測設備布設更加靈活、維護更加方便。引入BIM技術實現橋梁安全監測與養護一體化、運維管理3D可視化。通過試運行監測數據分析和運營管理實踐表明,該系統能夠對大橋的結構響應進行實時監測,並通過信息化技術有效指導大橋管養。

北盤江第一橋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鎮,是G76杭瑞高速貴州省畢節至都格(黔滇界)公路跨越北盤江大峽谷的一座特大型橋梁,與雲南省已建的杭州至瑞麗高速普立至宣威段相接。大橋橋位處的北盤江峽谷,兩岸地勢陡峭,地形變化急劇,起伏很大,施工布置場地狹小,河谷深切達600m。受地形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制約,大橋主橋採用主跨720m鋼桁架梁斜拉橋方案,全橋橋跨布置為(80+88+88+720+88+88+80)(主橋)+3×34(引橋),全橋長為1341.4m,為目前世界第二大跨徑的鋼桁架梁斜拉橋,橋面至水面垂直高差達565米,為世界最高橋。

建立北盤江第一橋的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和基於BIM的管養信息化系統,其目的是採集原始數據並進行結構分析,準確地對大橋全橋狀況作出評估,及時獲取大橋在運營期間的工作狀態和力學行為,及時對其安全性能作出評價和預警,使得大橋的安全性處於受控之中。開發基於BIM和資產管理理念的管養信息化系統,實現管養全過程的數位化、可視化,大幅提高檢測、養護工作精細化水平。

基於BIM的大橋管養信息化模型

BIM技術是一種數據化工具,旨在將建築物全壽命周期的信息進行共享和傳遞。北盤江第一橋監測系統將BIM技術、BIM可視化模型與網際網路技術等相結合,為監測系統的結構數據共享、數據分析、狀態評估等服務功能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務。

構建基於BIM的大橋養管信息化模型的基礎,是橋梁構件編碼離散化,系統基於橋梁構件特性、風險分析等原則對其進行單元化解析,建立單元終身ID編碼體系,並將單元靜動態屬性與ID編碼進行唯一性關聯,便於建立BIM可視化模塊。

圖1 系統構架

大橋結構安全監測系統通過調用BIM資料庫並結合風險庫、檢查檢測措施庫、病害庫等進行有效的安全預警,系統構架見圖1。大橋BIM資料庫,用於存儲和調用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實現橋梁3D模型與管養信息的可視化展示。

北盤江第一橋BIM模型精度等級達到了LOD300,能夠實現大橋構件層級的可視化數據管理,實現了模型漫遊、構件查看、病害評級篩選等功能,BIM 3D可視化模型見圖2。

圖2 構件層級的可視化模型

圖3 BIM可視化模型在中心的實際操作

基於無線技術的結構安全監測系統設計

監測項及監測點

根據北盤江第一橋自身的運營環境、整體及局部受力特點,根據實用性、可靠性、技術先進性和耐久性,對主橋和引橋擬定結構安全監測項目及監測點布設方案。

大橋監測內容主要分為荷載源、結構靜動力響應兩大部分:

1.荷載源監測項:風荷載(包括風速、風向),溫溼度(包括空氣溫溼度、結構溫度場)監測,動態交通荷載監測(包括視頻交通監測),地震動監測。

2.結構靜動力響應:

(1)結構靜力特性監測項,包括關鍵代表性構件受力、控制點的空間變位狀況。

(2)結構動力特性監測項,包括橋梁主梁、拉索等構件固有動力特性監測與分析。

全橋測點總計191個,測點布置見圖4。

圖4 北盤江大橋測點布置圖

系統組網

考慮到北盤江第一橋結構特點和傳感器的布設情況,選用分布式數據採集方案,數據傳輸網絡選用工業乙太網,分為兩級:主幹光纖仍採用傳統冗餘環網,第二級為分支鏈狀網絡,無線傳感器的網關及其他信號調理器等終端設備,直接連接到主幹管理型交換機上。無線網關具有備用鏈路,通過運營商網絡將數據上傳至雲伺服器,可實現快速安裝,快速部署、快速投入使用。無線加速度傳感器採用低功耗晶片和功率器件,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即可滿足功耗要求。系統網絡充分考慮了現場無線傳輸和遠距離有線傳輸。保證系統的現場便利性,同時提高遠程傳輸的可靠性。

圖5 監測頁面實例

監測數據分析

為驗證無線傳感器在北盤江第一橋中的應用效果,選取大橋貴州側拉索振動監測數據進行分析。

圖6 貴州側斜拉索振動極值統計圖

可以看出,在運營期大部分時間內斜拉索振動在正常範圍之內,加速度均方根值小於30mg,主要受風和汽車荷載的耦合作用。個別斜拉索在個別時間發生了較大振幅的振動。通過數據分析可知,拉索最大振動發生在ACC-C10-001(索號GZ-Z15-R)處,最大加速度均方根值為77mg。其他振動較大的拉索為ACC-C11-001(索號GZ-Z21-R),最大加速度均方根值為43.2mg。通過對原始時程數據分析,可知此二根拉索分別在2017-11-24 09:40、2017-12-03 06:10振動較大,隨後恢復正常。

實測各個監測斜拉索索力均明顯小於設計容許索力,安全係數在3.8~6.2之間,說明大橋拉索安全儲備較大,大橋運營過程中斜拉索處於安全狀態;部分索振幅較大,可能對錨頭及減震架耐久性有一定損害,需引起管養階段的關注。

圖7 振動最大處時程

監測系統自2017年9月投入使用,到2019年10月已正常運行2年多的時間。目前按照季度出具監測數據分析報告,開展了專項評估分析工作。以下為索力評估情況。

本文設計了基於BIM技術的信息化管養系統和無線Zigbee技術的北盤江第一橋結構安全監測系統,BIM和無線技術的應用便於信息共享和系統靈活部署。運行期間監測數據分析和BIM管養系統應用情況表明,信息化手段為大橋安全狀況評估提供有效數據,能夠服務於運營期北盤江第一橋的養護管理等決策的制定。

本文刊載 /《大橋養護與運營》雜誌 2019年 第4期 總第8期

作者 / 孫小飛 李陽 周平

作者單位 /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第一橋」紀事
    北盤江第一橋。  都格鎮四面環山,北盤江穿城而過。小鎮被大山包圍,視線被擋得死死的。唯一無限的視野,只有頭頂的天空。小時候,彭勳喜歡站在大街上望天,想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直到有一天,遠處的兩座山之間,開始架橋。2016年12月29日,大橋建成通車。大橋被命名為「北盤江第一橋」,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大橋。
  • 北盤江大橋:天下第一橋觸動雲貴兩省文旅扶貧路(隨筆)
    這座建成長1300多米,高565米的世界第一高橋的雄姿吸引起世人的目光,雲南貴州兩地的群眾蜂湧而至,上海,杭州、重慶方向的車流滾滾而至,造成大橋上交通幾度阻塞,兩地交警力保暢通,仍然有不少駕車者駐車閃拍:「老遠的地方來就是為了看天下第一橋嘛。」
  • 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巡禮
    世界最高橋最近這些年被不斷刷新,我記得最早的世界第一高橋是2003年建成的「昆磨高速」上的元江大橋,這座橋位於我的家鄉雲南省元江縣,大橋橫跨元江,稱為「元江世界第一高橋」,橋面距離江面163米,建成當年成為世界第一高橋,後來記錄被其他大橋刷新,變成了「亞洲第一高橋」,而如今已經排不上名次了。2016年世界第一高橋的桂冠被「北盤江大橋」摘取。
  • 北盤江第一橋,總投資高達10億元,橋面至江面距離565.4米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座橋非常厲害,「北盤江第一橋:總投資高達10億元,橋面至江面距離565.4米」具體要講什麼不知道,但看起來就比較厲害,所以我們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座看上就比較厲害的橋,不過我估計大家對這些大橋可能都有點免疫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中國只花10.3億,就造出世界最高天空之橋,外媒:不可思議
    各種橋梁的建設固然重要,但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此前,BBC與江蘇衛視合作,在一個節目中,用一集的時間詳細介紹了中國雲南北盤江大橋,BBC稱這座橋是中國最不可思議的宏偉工程,這座橋橫跨雲南省和貴州省交界處的北盤江大峽谷,高562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有720米世界最高橋的頭銜。垂直高度和橋的跨度也是世界上罕見的!
  • 靈感來自北盤江第一橋!有山有橋有隧道,小夥在自家菜地裡修了條...
    近日,河南省沈丘縣大學生張亞東,利用空閒時間,在自家菜地裡搭建起屬於自己的「火車王國」實景微縮模型,並拍攝「高鐵」飛馳、穿「山」跨「橋」等短視頻迅速走紅。他說,這一靈感來自雲南和貴州交界處的北盤江第一橋,「學習研究不一定非要在實驗室裡進行。」
  • 北盤江第一橋:總投資高達10億元,橋面至江面距離565.4米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座橋很厲害, 「北盤江第一橋:總投資額達到10億元,橋面到河面的距離為565.4米」我不知道具體說什麼,看起來很厲害。所以接下來我要和大家談談這座了不起的橋,我想大家可能對這些橋有點免疫, 為什麼這麼說呢?
  • 設計運營速度最快負荷最大的懸索橋 五峰山長江大橋有哪些硬科技
    為保證大跨度橋梁的安全和施工質量,橋梁建設者研發了那些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12月11日,經過時逾五年的艱苦奮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連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鐵路正線通車運營。這座大橋是我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也是目前世界上設計運營速度最高、荷載最大的懸索橋。要建設這樣一座大橋,背後到底有哪些新技術硬科技?
  • 冬暖夏涼的中國涼都,不僅有貴州第一屋脊,還有「神州第一橋」
    據說六盤水是涼都,位於長江、珠江上遊分水嶺、南盤江、北盤江流域兩岸,這裡的氣候很好,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年平均氣溫15,夏季平均氣溫19.7,六盤水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境內瀑布、鐘乳洞、森林、峽谷、湖泊、溫泉等,山奇、水靈、谷美、石秀等,處處可見美景。
  • 索橋養護的數位化轉型——纜索承重橋養護中的數字孿生模型
    纜索承重橋作為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的橋型,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中都要考慮美學、安全性、可施工性等因素,而且現在又增加了一個需要考慮的新課題,那就是意外情況下的可恢復性。由於只有少部分的專家可以獨自處理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問題,因此在理解和應對生命周期中所有潛在問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已有多位專家提出了需要建立基於BIM的結構養護管理系統。
  • 「世界第一高」北盤江大橋春節成熱門景點 擬增加附屬設施
    大年初一,停車看橋造堵十公裡「世界第一高
  • 中國「最壯觀」的一座大橋,被譽為「世界第一高橋」
    中國一直以其基礎設施技術而聞名,無論是跨海大橋還是廣州的小蠻腰,無一例外的是像外國人們證明了我們國家的基建技術,不少的外國媒體們也都稱呼我們的跨海大橋是一個奇蹟,但小編想告訴所有人,這不是我們的極限,今天,小編介紹一座建在懸崖上的橋梁。
  • 【信息化】貨物和庫位的精細化管理
    「倉儲管理信息化」是現代物流行業轉型的重要基礎,實現信息化意味著物流企業由粗放式的管理轉向集約化、精細化的現代化方向發展。 倉儲管理精細化體現在諸多的方面,諸如:貨物管理精細化、庫位管理精細化,本文從WMS系統在倉庫管理方面的應用入手,從多角度論述WMS系統對於落實倉儲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價值。
  • "艱險山區複雜地質中隧-橋工程關鍵技術與災害控制理論及其應用...
    2020年12月13日,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組織召開了由中鐵二十五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和山東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艱險山區複雜地質中隧-橋工程關鍵技術與災害控制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科技成果評價視頻會。2020年12月13日,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組織召開了由中鐵二十五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和山東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艱險山區複雜地質中隧-橋工程關鍵技術與災害控制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科技成果評價視頻會。
  • 中鐵寶橋參建「世界第一寬橋」鳳凰路黃河大橋中塔封頂
    5月31日16時20分,隨著吊裝指揮的一聲令下,由中鐵寶橋參建的山東省濟南市鳳凰路黃河大橋重達70噸的T18A中塔索鞍連接段緩緩離開運梁平車,提升、平移、匹配、定位一氣呵成,最終順利實現封頂,為主橋2021年按期建成按下了「快進鍵」。
  • 我國造橋第一省,世界知名大橋一半在這裡,也是唯一沒有平原的省
    據統計,世界前30座橋梁中有一半位於這裡,這樣的建設成績非常突出,北盤江大橋的高度為565米,居世界第一,除此之外,上位的橋梁大多正常通行,另外,這些橋梁在世界上也得到了非常高的評價,被世界橋梁建築權威機構認可,在橋梁建設中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 四川農村公路管養完備機制保障實效
    針對農村公路發展形勢的新變化,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四川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和《四川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和示範市評定辦法》(簡稱《辦法》),全面推行「路長制」,提高農村公路日常管養標準,加快建立農村公路管養長效機制。
  • 紅星橋 被一座橋改變的地方
    「紅星橋」改變了「牛崗排」「紅星橋」所涵蓋的地域不僅包括那座公路大橋,而且包括紅星大橋以東炎資公路(G357)與國道106交會處為中心輻射近1平方公裡的地方。這片地域有居住在牛崗排山坡上的十幾戶農戶,有龍渣衛生院,有養路工班,工班搬遷到橋頭的營房裡,房屋便被改建成了一棟四層樓的大酒樓,名曰「紅星橋壹號酒店」,有酒店樓房土坎下的紅星橋供銷社的門市部(現名為「紅星橋飯店」),有「紅星橋農貿市場」。
  • 合肥高新區榮獲合肥市2019年度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考核開發區第一名
    近期,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發文對2019年全市各區、各開發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年度考核成績進行通報,合肥高新區在5個開發區中位列第一。    一年來,合肥高新區在市林園局的關心和市監管中心的指導下,以提升精細化管養水平為工作目標,緊抓病蟲害防治、抗旱澆水、綠化補植等綠化養管重點環節,全面完成園林綠化管養各項任務。此外,我區在施肥、大樹修剪等日常養護中拓寬工作思路,多次邀請專家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創造性提出「持證上崗」管理模式,為打造專業化養護隊伍提供技術保障。
  • 你只知道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卻不知道的北盤江大峽谷旅遊景點
    北盤江第一高橋因其相對高度超過四渡河特大橋,刷新世界第一高橋記錄而聞名中外。但今天我們說的不是北盤江大橋的宏偉壯觀,我們說的是北盤江大峽谷。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北盤江流經貞豐縣的7個鄉鎮,在境內形成了一條94公裡長的大峽谷大峽谷以喀斯特及丹霞地貌景觀著稱峽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