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最適合考學的藝術流派
——印象派領袖克勞德·莫奈,以光與影的色彩描繪世界
廣州上善品策部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及經典巨作,如:莫奈的《日出·印象》。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1874年,莫奈參加了第一次印象派展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日出·印象》,這幅畫描繪的是法國勒阿弗爾港清晨的風景,太陽剛剛升起,水面霧氣朦朧。由於畫的是光線短暫變化的瞬間,於是受到學院派的嘲笑,說《日出·印象》完全就是憑印象胡亂畫出來的,印象派由此得名。
《印象·日出》
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係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他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睡蓮》
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緻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草垛》《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
下面是莫奈的「系列」作品之一《草垛》:(可以閉上一隻眼睛看)
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係又是如何的呢?莫奈在1874-18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
在這幅圖裡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瀰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鬱的氣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總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衛,更不是抽象,它將科學的色彩學理論運用於繪畫,中國高考藝術專業的色彩考試,也是以這種色彩規律作為標準。
莫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