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名詞解釋:
engine oil釋義為發動機潤滑油,簡稱為機油;功能包括潤滑、密封、清潔、防蝕等等,各項功能齊備才能保證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所以機油又被稱之為「發動機的血液」。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機油是發動機的血液;由此可見機油的重要性,那麼這種油液有沒有必要高頻率更換,雖然知道機油的使用周期可以很長,但換的勤一些也許沒有壞處吧。
理論上應當可以這樣評價,只是完全沒有必要性;發動機的「新陳代謝」速度很慢,在建議更換周期內,機油的性能不會衰減到會增加磨損的程度。
01建議更換標準
裡程周期5000/7500/10000km時間周期≤2年這是相對嚴格一些的建議標準,什麼是「建議」。
「建議」可以理解為善意提醒或友情提醒,對於被建議者而言可以選擇接受,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接受,而且即使不接受也不會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建議的意見往往是留有很大彈性空間的,比如建5000km更換的礦物質機油,實際使用到7500km仍舊可以實現有效潤滑,只是粘度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油耗而已。
「意見」是目前汽車維修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在車輛常規保養方面,維修廠似乎成為了權威;意見的概念多為主觀性與權威性,是不在意被建議人的看法,多多少少有些強勢的提議。
這種態度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保養並沒有什麼高深的技術可言,除非面對完全沒有用車經驗的新手司機來說也許比較高深。所以保養汽車面對建議可以考慮,在車況感受良好的前提下面對意見大可以置之不理。
回到主題:機油的使用周期直曬建議,那麼在建議更換節點的機油性能,理論與實際測試都留有了彈性空間。說白了就是完整使用裡程周期可能是10000km,保守的建議是9000km更換,為提高車主更換頻率而銷售機油則會建議7500km更換,懂了嗎?
這一問題在全合成機油中已經被起底,使用這種機油的車主都會選擇以標準1萬公裡更換;而實際上這種佶唷逇極限可能會達到3萬公裡,因為相同的機油用於汽車文化相對成熟一些的歐美,最高標準真的會有這麼高,正常使用到1.5/2.0萬公裡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全合成機油沒有再縮短更換裡程周期的必要性,至於時間周期也不用擔心;因為大部分家用汽車都是開的時間少而停放的時間多,停放時機油會回流到油底殼,曲軸箱內部的剩餘空間是非常小的。極少量的空氣中的20.94%的氧氣,想要把將入抗氧化劑的機油給弄變質嘍,沒有個兩三年的時間真的是不太現實的。
02剩餘機油·更換標準
半合成機油5000/7500/10000km礦物質機油≤5000km時間周期相同所謂的合成機油其實是多道加工的「礦物機油PLUS」,本質還是石油煉化的產物;只是通過了分解與再合成增加了機油的「強度」,保證在高溫高壓與高頻率剪切的過程中,機油的潤滑性能不會快速的降低。
這才是三種機油的基礎油的差別,在高低溫粘度標準相同的前提下,潤滑等性能是沒有區別的;區別僅僅是在相同的發動機裡的性能衰減速度,比如在某些高性能2.0T發動機中用全合成機油為10000km更換,使用礦物質機油就只能用5000km。
那麼普通一些的渦輪增壓機則可以用到7500km,而性能相當一般的自然吸氣代步汽車,在防凍冷卻液的溫度可能還不到100℃的前提下,用半合成機油當然可以用到10000公裡了。然而大部分車輛還是會按照7500km的標準更換,再縮減周期是不是沒有必要了呢?
重點:礦物機油確實不能用很多裡程,因為這種機油是最原始的潤滑油,各方面的性能標準都比較低。所以只適合一般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使用,噴油系統為缸內直噴甚至有壓燃點火的汽油機就不適合這種機油了,這是沒有TURBO的直噴自吸機型沒有什麼選擇的意義。
至此應當了解有沒有必要勤換機油了,我們換得已經非常勤快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