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遇到挑戰不敢放手一搏;在同一個職場、同一個崗位,持續幹同一份工作很多年沒有上升空間;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獲得任何改變,甚至感到抑鬱……
這是因為你已經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失去了想要努力拼搏的幹勁。
其實,不斷成長原本是人類最根本的性質和特性,而很多人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終身成長行動指南》這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一手從零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他在進入麥肯錫公司之前完全沒有企業經營諮詢相關的工作經驗,甚至也完全沒有過在眾人面前發表講話的經驗。
但是在進入麥肯錫之後,作者不斷學習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諮詢顧問,同時也感受了自身的變化,切實感受到了終身成長的意義。
今天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分析成長過程中的阻礙,並給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01妨礙成長的三道心理屏障
第一道屏障:不少人通過貶低自己、斷言「不可能辦到」,從而不抱過多的希望,然後就此放棄努力。他們通常會說「我已經過了學習的年紀了,不可能再做到了」,也許他們曾經嘗試過,卻因為被人打擊後而產生「今後還是別再體驗了」的想法。
第二道屏障:有很多人以「一次都沒成功過」「之前也失敗過」為由,從一開始就放棄成長。他們直接認為自己不行,連準備都沒做,或者都沒做好準備就發起挑戰,碰壁後就失去信心再也不再嘗試。
第三道屏障:有些人一旦發現事情的進展不順利,就會覺得「沒有人會支持我」「沒有人會認可我」,漸漸地,就會把周圍的人當成敵人,或者認為這些人會阻礙自己,心中充滿怨恨,然後開始自暴自棄,放棄自我成長。
02促進成長的五個出發點
第一,設定目標
根據成長的法則來看,無論多麼簡單的目標,只要連續完成就會不斷積累經驗,因此,在行動之前設定一個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人之所以成長意願不強,很多時候是出於「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畏懼不擅長的事物」等理由,設定一個清晰可行的目標,才能讓我們的行動具體可見。
第二,付出努力
努力可以分為「持續的努力」和「非持續的努力」這兩種,而重點就在於做好「持續努力」。我們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性格和狀況,根據想要達到的成長高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並且從一開始就得行動起來。
在所有為成長付出的努力之中,剛開始的努力尤其關鍵。就如手動擋的汽車起步時,需要先從一擋起步,逐漸換擋。努力也是一樣,從開始行動開始就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第三,建立自信
「自信」是為了能夠憑藉自身的力量加強看起來無法控制的事物的新的想法,建立「我只要努力或許就能夠成長」這樣的自信和想法非常重要,並且可以經常性重複這樣的想法。
我們內心的構造就是如此,像這樣通過潛意識加強的作用改變自己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四,保持良好身體狀態
保持身體狀態對成長非常重要,其原因在於,這會從身體層面和精神層面直接產生影響。假如頭和肚子會經常疼痛難忍,並且早上起床很難受,晚上很難入睡,那麼就無法專注於工作和自己的成長了。
即便沒有生病,但身體狀態不佳,也很可能影響積極的想法和繼續努力的心情。
第五,找到同伴
人類是社交性動物,因此同伴必不可少。找到同伴,持有相同的目標並一起並肩奮鬥,遠比一個人努力更輕鬆,也更容易成長。即便和同伴的目標不一致也沒關係,只要知道有人在和自己一同奮鬥,這樣就能找到成長的動力,也能成為你心靈的支柱。
不斷藉助他人的力量,一起成長,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
03開始成長的三項行動
行動一:果斷降低難度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應當參考自己當前的狀況和心情,如果設定的目標過高可能會影響積極性,簡單的目標能更早獲得結果,達成目標後心情就能變得愉悅,也能更加努力。
比如:比起「每天跑五公裡」,「每天跑五百米」這樣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比起「在暑假期間閱讀二十本書」,「在暑假期間讀五本書」這樣的目標明顯能更早完成。
另外,完成了定下的目標,會給我們留下完成目標的成功體驗,通過不斷的得到反饋,逐步提高目標,才能漸漸加強我們的成長意願。
行動二:堅持不痛苦的努力
努力真的很痛苦嗎?從「努力」一詞的結構來看,它給人的印象或許有點沉重。
然而,努力原本的意思是「為了想做的事、想成為的人而前進一小步」,只要別把「努力」想得太沉重,或者不要太在意這個詞,先行動起來,就能更輕鬆地發起挑戰並取得成果了,而一旦獲得了成果,就會逐漸從付出努力這件事中感受到快樂。
比如在我開始決定跑步的時候,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增加一百米。
第一天我的想法是「那麼短,原來完成一個目標如此輕鬆」
第十天我的想法是「第一次跑完了一千米,並沒有那麼難受,非但如此,還很爽快。」
第十五天我的想法是「今天跑完了一千五百米,令我震驚的是並沒有感到很痛苦,甚至還能欣賞沿途的景色。」
就這樣我把跑步當成了一個習慣一直堅持下來,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只要像這樣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正在急速上升,我們就會在努力的過程中變得無比開心。
行動三:保持最佳狀態
最佳狀態因人而異,我們必須先弄清楚自己地最佳狀態是怎樣的。
比如,我自己地最佳狀態是:必須保證最低限度的睡眠時間,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必須吃早餐,堅持做運動。
大致了解自己的最佳狀態後,重要的就是有意識地保持這種狀態,只有將狀態調整至最佳,才能順利地開展工作,創造良性循環。假如無法保持最佳狀態,會導致積極性降低,心情變得低落,從而工作效率也必定會隨之下降。
總結一下
這個時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與之前歷史全然不同的新時段,經驗不如智慧,而智慧體現於對新事物的快速學習。
因此,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都必須接受「終身成長」的概念,並且從行動上有所體現。
今天我們通過「三道心理屏障、五個出發點、三項行動」全面分析了成長的影響因素、出發點及行動方法,如果對你的成長有所幫助,歡迎留言區告訴我。
我是淺白,專注閱讀和成長。
關注我,幫助你打造知識體系,升級認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