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誕生之日起,《新華字典》就肩負了普及教育、掃除文盲、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重任,為新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典」之力,因此被親切稱為「國民字典」。
熔鑄共和國文化記憶 助力新時代教育脫貧
——《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0年9月1日,「《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出席會議;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奇,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躍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音員康輝,語文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分別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分別介紹了《新華字典》的編纂出版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江藍生,中宣部副秘書長、出版局局長郭義強,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殿利,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黨委書記陳文學,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總經理李平等出席會議。大家共同回顧《新華字典》砥礪奮進的70年,並對第12版修訂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會議由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堅主持。
70年砥礪前行,歷久彌新
《新華字典》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舉全國之力編纂出版的。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由魏建功先生主持,葉聖陶先生審訂。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此後《新華字典》進行了十餘次修訂,不斷跟蹤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展現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各領域發展的新成就,如2004年第10版收錄了光纖、基因、克隆等,2011年第11版收錄了福祉、願景、民生等,2020年第12版收錄了打卡、點讚、二維碼等,以語詞記錄著共和國的發展變遷。如今,《新華字典》印行已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塊重要基石。
70年來,《新華字典》見證和記錄著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全過程,從新中國掃盲、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和現代漢語規範化,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華字典》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她凝聚著幾代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蘊含著幾代編纂出版者的付出和汗水,匯集了全社會的知識和力量,長期受到讀者歡迎,歷久而彌新。
《新華字典》先後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第三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等,並於2016年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第12版與時俱進,融合升級
《新華字典》第12版的修訂工作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著力反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成就,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又一重要成果。
本次修訂從2013年開始籌備,2015年正式啟動並逐步實施,歷經五年反覆論證修改,數易其稿。第12版在科學性、規範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都得到進一步提升,有50多個專項全面升級,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的需要:
1.根據國家規範和教學需求,增補字頭。
2.跟進時代,適量增補新詞。
3.貼近生活,增補字詞新義新用法。
4.與時俱進,完善字詞釋義。
5.滿足需求,增補實用字音。
6.體現規範實用,完善《部首檢字表》。
7.依據權威資料,更新附錄信息。
8.正文每頁附二維碼,掃碼享有增值功能。
新版《新華字典》首次同步推出紙質版和應用程式(APP),單色本和雙色本在正文各頁增加了一個二維碼,用《新華字典》APP掃碼,就可看到當頁所有字頭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免費收聽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全面實現了融合出版的二次升級。
6億冊普及文化,助力教育脫貧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民經濟要恢復、國民教育要普及、幹群文化要提高,一本能滿足國人學習文化、讀寫文字基本需要的好用、適用、權威的字典,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緊迫需求和長遠需要。應運而生的《新華字典》,以其優質、便捷、好用的品性獲得了億萬人民的喜愛,成為大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乃至終身伴侶,很快成為最權威的小型語文辭書。
在新的歷史時期,《新華字典》還承擔起助力教育脫貧、建設文化民生的歷史重任。2010年,有關偏遠山區孩子缺字典的報導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以《新華字典》為依託,社會各界掀起了用字典助力教育脫貧的公益浪潮。2012年,《新華字典》納入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科書範疇,至今已有近兩億冊《新華字典》發放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手中。近十年來,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央視新聞中心播音部、商務印書館等眾多文化機構持續關注鄉村教育,開展「字典下鄉」「小鄉村,大課堂」「放飛夢想的翅膀」等系列公益活動,設立《新華字典》獎學金,建立鄉村閱讀中心,相關助教、扶貧活動已覆蓋吉林、陝西、內蒙古、四川、福建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此次推出的新版《新華字典》除了常規的單色本、雙色本外,還有專為文化民生工程推出的教材版。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心共圓中國夢的過程中,《新華字典》將繼續發揮夯實教育和文化基礎的作用。
幾代人孜孜矻矻,鑄就經典
70年來,一批又一批新中國文化建設者們以崇高的精神品格編纂、修訂和出版《新華字典》,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丁聲樹、陳原、王力、呂叔湘、周祖謨、曹先擢等,都先後參與過這本小字典的編纂修訂,形成了「大學者編小字典」的特色。他們俯首躬行,默默奉獻;潛心鑽研,字斟句酌;鼎新革故,持續創新;勇於擔當,胸懷家國。正是這些品質鑄就了《新華字典》的文化氣質,並最終化為薪火相傳的「新華精神」——甘守寂寞、耕耘不輟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與時俱進、守正開拓的創新意識,心懷家國、使命擔當的文化責任。《新華字典》70 年,是中國知識分子知識強國的圓夢之旅,是中國普通民眾追求知識的圓夢之旅,更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圓夢之旅。
來自中宣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商務印書館等機構的同志,《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組專家學者、工作人員,以及媒體記者等近百人參加了座談會。
原文轉自:商務印書館